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英國教育:網絡寫作有助孩子讀寫能力

根據英國國家讀寫能力信託(National Literacy Trust)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經常在網絡上撰寫博客、發短信或者使用社交網站的孩子對自己的寫作技巧顯得更有信心。

網絡寫作可以增加孩子對自己寫作技巧的信心

調查機構對3001個9歲至16歲的孩子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發現24%的孩子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82%的孩子每月至少發一次短信息,還有73%的孩子通過網絡即時通訊軟件在網上與朋友聊天。

但是,仍有77%的孩子相當“傳統”,仍然將課堂筆記或家庭作業落實在筆頭上。在從未寫過博客或者使用過社交網站的孩子中,只有47%的人對自己寫作技巧的評價是“好”或者“非常好”。

然而,在撰寫博客和使用社交網站的孩子中,分別有61%和56%的人對自己的寫作水平表示非常自信。國家讀寫能力信託總監喬納森·道格拉斯(Jonathan Douglas)告訴BBC說,這項研究表明網絡科技和孩子讀寫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使用網絡科技可以激發孩子們撰寫短篇故事、書信、歌詞還有日記的熱情。

不同觀點

一些人對網絡聊天頗有微詞,認為網絡溝通充滿語法錯誤,而且讓孩子們忽視正確的拼寫,寫作形式也不夠正式。對此,道格拉斯並不認同。他表示,“孩子們使用更多的交流形式,寫作技巧才會更強。”但是,並非所有的老師都鼓勵孩子們將大把的時間花在網絡上。來自國家小學教育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rimary Education, NAPE)的約翰·科(John Coe)說,“大多數的小學老師都對孩子們上網表示懷疑,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但是,科先生表示自己是網絡科技運用在教學上的支持者。他補充說,“孩子們有時侯發起短信來只能用瘋狂來形容,然而這也是讀寫的一種方式,孩子們畢竟用這種方式在進行交流,因此一定會有收穫。”據悉,國家小學教育學會正在進行一項研究,希望可以把孩子們發短信的熱情與教學結合在一起。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轉貼] 英特爾推出手提設備Intel Reader,可將文本變爲語音



這也算是劃時代的發明, 讀寫障礙的人不能再以不能閱讀作為偷懶的籍口了

英特爾 (Intel) 今天宣布推出嶄新的手提設備Intel® Reader,爲無法閱讀標準印刷文字的人士提供閱讀協助。Intel Reader將爲美國約5500萬有閱讀障礙的人士提供協助,當中包括閱讀障礙症患者、弱視及失明人士這些病症的患者大多數難以甚至無法閱讀印刷文字。 Intel Reader的體積與一本平裝書相

若,它首先將印刷文本先轉換爲數碼文本,然後爲使用者朗讀出其內容。這個新穎又獨特的設計是將高解像鏡頭和Intel獨有的Intel ® Atom™ processor結合起來,讓用戶選取、拍攝並聆聽印刷文本。在美國,Intel Reader將經由CTLDon Johnston公司、GTSIHoward Technology SolutionsHumanWare等指定經銷商發售。 Intel ReaderIntel® Portable Capture Station同使用時,用戶能夠保存大量文本,例如一個章節甚至一整本書,以便之後閱讀。用戶亦可方便地讀取各種印刷材料,提高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效率。Intel Reader助科技方面的重大發展,並已獲得國際閱讀障礙協會(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的認可。此外,英特爾還與輔助科技法案協會(Association of AssistiveTechnology Act Programs)、特殊兒童理事會(Council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美國學習障礙中心(NationalCenter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和美國全國盲人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Blind)攜手合作,協助閱讀印刷文字有障礙的人士。 英特爾數碼健康事業部副總裁兼總經理Louis Burns表示:「英特爾數碼健康事業部積極尋求創新技術方案,藉此提高日常生活質素。我們很高興提供Intel Reader這類實用工具,令閱讀印刷文字有障礙的人士可以輕鬆自如地獲取普通人每天習以爲常的資訊,例如:閱讀錄取函,甚至是在餐館看菜單。」 Intel Reader由英特爾研究員Ben Foss構思出來,他在小學時就被確診患有閱讀障礙症(全美國約有20%的人患有此症)。從高中至大學再到研究生的整個求學階段,他都不得不依靠他人爲其讀出文字,或者自己緩慢且吃力地辨認紙張上的文字。即使他現已是成年人,他想獲得的許多內容如專業雜誌及消閒刊物,市面上都沒有提供音頻形式的資訊。 Foss表示:「作爲閱讀障礙症的患者之一,我很高興能夠協助那些和我一樣無法輕鬆閱讀印刷文字的人, Intel Reader令他們在生活中也享有獲得資訊的機會。有閱讀障礙的人常常感到孤獨,我希望能夠爲他們打開一扇溝通的大門。IntelReader能夠協助閱讀困難症患者、弱視、失明或其他在閱讀方面有困難的殘障人士讀取各種他們所需的資源,令他們更積極參與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類活動,從而獲得成功。」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讀寫困難」學童可能是少年罪犯的高危類別

在2002年英國第四頻道 (Channel 4) 製作的一個時事節目,內容震撼,這個節目是報導英國一名研究「讀寫困難」的專家 � 嘉雲博士 (Dr. Gavin Reid),在英國北部愛丁堡的一所少年監獄,進行了一個有關「讀寫困難與青少年罪犯的關係調查研究」。筆者表示對影帶內容感到震撼,不是指拍攝手法認真或揭發了什麼少年監獄風雲事件,而是調查結果令人心情久久不能平伏。節目中指出,英國患有「讀寫困難」的人士約佔人口 5%-10%,但嘉雲博士的調查研究中,一共對五十名少年男罪犯進行評估,結果發現當中有廿五名竟是「讀寫困難」的患者,亦即高達50%。此結果可見:「讀寫困難」學童可能是少年罪犯的高危類別。

節目中的受訪者表示:在學習上長期表現欠佳,被父母及老師定性為懶惰者,感到不能容於學校教育體系中,加上學習上屢屢失敗的經驗,令他們想盡方法逃出學校,尋找其他開心的環境,最後因誤交損友,淪落不法勾當或因行為偏差而墮法網,最後被送進少年監獄服刑。在這群受訪罪犯中,原來絕大部份均不知自己是「讀寫困難」的患者,只知道除了在學校的環境中表現較差外,在其他地方都表現理想。

根據研究,「讀寫困難」是一種學習上的障礙,與智能和潛質無關,有些患者更擁有高智能和潛質豐厚。教育署2000年估計,全港大約有二萬至四萬名由六至十二歲學童有讀寫困難。但以外國的一般估計5%-10%,香港的患者可能遠多於此數。從嘉雲博士的調查研究中想到,香港這眾多的「讀寫困難」學童面對相同的問題嗎?他們面對的教育情況如何?輟學問題嚴重嗎?青少年犯罪情況又如何?香港「讀寫困難」的患者是否已或將會淪為少年罪犯呢?本文將探討以上情況,檢視香港「讀寫困難」學童面對的境況。

「讀寫困難」患者面對的教育情況

香港經濟發展迅速、競爭激烈。教育制度因填鴨式而享負盛名,所出產品可比喻北京填鴨 --- 肥美快大,合乎講求經濟效益的香港社會。學校教育只重知識灌輸,學習方式又偏重抄寫、背誦和強記,拔選填鴨(學生)只好用快、靚、正的考試方式。考試以書寫作答,可想而知對「讀寫困難」學童的攔阻。製造填鴨是精英教育必然產品,過程中有多少學童被制度扼殺,像英國的受訪者離開正統學校教育。

香港青年協會於1999年的一項「教育理想與我何干?」調查中,也就印證了教育失敗的例證,在受訪市民眼中最嚴重的首五個教育問題依次為:

過於著重考試

53.2%

填鴨式教育

38.1%

語文能力差

36%

課程內容學非所用

32.6%

缺乏個人能力培養

28.6%

從上可見教育制度的問題,對學生問題的衍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此外,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通識教育課程,去年的一項專題調查研究:「讀寫困難兒童的教育服務狀調查」中發現,全港現只有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和讀寫障礙協會兩間患者和家長自助組織,當中分別只有會員150及40名,其中部份會員更是重覆的。調查顯示男性讀寫障礙學童佔被訪者有76.71%,超過九成的讀寫困難問題是由父母發現,只有少於10%的讀寫困難問題由老師發現。更嚴重的是八成的家長認為老師對讀寫障礙兒童的認識並不足夠,對學校所提供的服務也有69%的家長不滿意。以上兩調查顯示香港的「讀寫困難」學童面對的教育情況可能比英國的患者更險峻。

英國是一個早於香港面對「讀寫困難」問題的國家,發展已有十多廿年,市民對患者已發展了一套完整評估和介入治療的方法,部份學校更特撥資源,專門教導這群學童,學術及政府當局對此問題仍採取積極態度,不斷研究,保護這群人士免受不公平的對待。

反觀香港「讀寫困難」的學習問題,至一九九八年暑假,才有一群家長因身受其苦,自發性地成立了第一個名為「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的自助組織,經過一番努力,才令「讀寫困難」這個名詞得到微弱的關注,近一兩年間才被有關議員帶進立法會討論,市民和教師對「讀寫困難」這個名詞,可謂極其陌生,患者家長認為老師對讀寫障礙兒童的認識並不足夠是可以理解,可見香港的「讀寫困難」學童所面對的情況無法估計。

香港的輟學問題的一點啟示

按香港教育條例,任何一名六至十五歲而未完成中三課程的學童,便應在任何一所全時間制的教育機構內上學;而任何一位上述之學童如連續十四天停止上學而缺乏任何理由,便可介定為「輟學」。教育署宣稱全港輟學學童只佔就學率不足2%,相對世界各地為低。教育署所說問題並不嚴重是真實嗎﹖輟學的成因與學童面對讀寫困難有關係嗎﹖

香港教育署公佈只有1,300多宗的輟學個案,事實上,以上數字的統計只是一個騙人的假象,因為私校根本不需要向教育署呈報學生輟學的情況,眾所週知,私校學生輟學問題非常嚴重,此外,更有一些學校未有依照有關指引規定,於學生連讀缺課七日後立即通知教署,更何況是連續十四日缺課呢﹖為何學校會漏報學生缺課情況呢﹖有的可能是因事忙而遺漏,有的會是存心漏報的嗎﹖除了漏報外,有些則是遲報的。如果學校因學生犯校規而著令學生停課數天,跟著學生自動缺課,學校又會以什麼理由向教署交待呢﹖最後,有些學生經常逃學、缺課三、四日,然後上學一、兩日,週而後始,因學生缺課不足七日,學校是不用呈報教育署的,所以香港的輟學數字,一定不是如教育署宣稱全世界最低,只是一個門面的數字遊戲﹗

香港仔明愛服務中心和香港遊樂場協會早年在有關輟學問題的研究中指出:輟學問題的原因與個人、家庭及學校均有密切關係,初中的輟學問題最為嚴重,輟學原因與學校有關的有超過六成,當中包括了教育制度、考試制度、課程內容和教師態度等原因。研究又指出初中輟學問題嚴重的原因明顯與升讀中學的適應有關,學生跟不上中學艱深的課程,抗拒以考試及著重成績的教育制度,輟學學童大多無心向學,成績欠佳。

去年三月,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與香港電台進行了一項「香港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上的感受和期望」調查,發現接近七成的小學教師及八成二的中學教師表示學生的學習態度欠積極。由此可見,無心向學與成績欠佳的情況普遍存在學校裏。上述調查亦發現學校成績組別(banding)愈低,學生行為問題愈嚴重,輟學問題在此等學校也相對嚴重。從英國的調查啟示,教師可有想像到眼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欠積極和成績欠佳等情況,可能與讀寫困難這個先天學習障礙有關嗎﹖

青少年犯罪情況的檢視

警務處公佈2001年因犯罪而被捕的少年(16歲以下)有5,909人,懲教處公佈在教導所和勞役中心服刑的有600多人,社會福利署的數字顯示,男女童院的院有約800人。以上得到的數字,大家也可想到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真正犯了事而未捉到的應該大有人在,他們當中有否因為讀寫困難的緣故而輾轉落在犯事少年中,則有待嘉雲博士的類似研究在港進行才有分曉了。

「讀寫困難」學童的明天

香港有很多患有「讀寫困難」的學童未被發現,處於深谷中,有些已被發現的學童又得不到適當的協助,明天沒有人會知道他們是社會的資產棟樑,還是令人擔心的犯事者﹖雖然香港的人權法律保障了人人有平等的待遇,但實際的教育制度就令這群「讀寫困難」的學童處於不利景況,表面上他們選擇輟學(drop out)來逃避失敗,其實是被學校教育趕出來(push out)。期望現在鬧得熱烘烘的教育改革,真的能以人為本,將人潛藏的不同能力,引發出來,為社會培育更多人材,貢獻社會。

英國的少年受訪者如真能及早發現,家長和學校當局給予適當的學習上協助,會否改變他們被送到監獄的命運?答案相信是肯定的,只要及早被發現,家長和教師明白和接受他們本身困難是天生(inborn),是非自願(unwilling)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victim),就不會以責備他們(blame the victim),大大改善了「讀寫困難」的學童負面的學校經驗,犯法被定罪送進監獄的機會應可改變。

讀寫障礙 三成遺傳

本港約有一成人患有讀寫障礙,但很多時都會誤作頑皮、不聽話的小朋友,事實上,讀寫障礙是一種遺傳病,若父或母患有此症,有四成機會遺傳予小孩。

中大生物化學系教授、裘槎人類基因實驗室總監韋妙宜表示,讀寫障礙是一種遺傳的疾病,印度的研究顯示,當父親有讀寫障礙,其子女有32%會遺傳到此症,而父母同時也有問題,患讀寫障礙的機會率是47%。
由於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與別不同」,他們難以正常方法學習,故愈早識別出來,可以盡早提供合適的輔導, 因為腦部發展由嬰兒開始,理論上,嬰兒一出生便可以利用基因測試,了解兒童是否患此症,不過,目前技術尚未成熟,目前只能在兒童到5至6歲時才能識別出來。
事實上, 科學家已發現,讀寫礙障由於是染色體出現問題,而韋教授目前正研究染色體的哪部分發生問題,因此, 若日後確實找到哪部分出現問題,是可以利用基因技術進行修補,不過,現時仍未到達這個階段。
目前,訓練小朋友有多種方法,科學家利用一種針對性的遊戲,刺激兒童的腦部,測試其腦電波,了解兒童何時最能集中精神。
雖然患有讀寫障礙的人士,對背誦等有困難,現時亦未能最適切的輔導,但有統計顯示,在美國的企業家中,有25%是患有讀寫障礙,而在英國則有20%,由於患有讀寫障礙的人士,懂得如何求助和用人,因而有理想的成就。 
報導來源:都市日報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轉載﹕讀寫障礙 關鍵不在簡訊


這其中有一種奇怪的矛盾。很多人抱怨孩子們讀寫能力拙劣,但一但有科技問世(如電子郵件、聊天軟體,部落格,以及簡訊),能激起人們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機會,卻又因此引來新的抱怨。




【前言】
有人說,簡訊族是一群蹂躪摧毀語言的野蠻人,也有人主張簡訊是讓語言逐步演化的交流方式;有人認為簡訊是文盲用的文體,為了掩飾閱讀困難症、拼字爛和懶得用大腦等毛病,也有人斷定,簡訊不但不會妨礙讀寫能力,還能提升讀寫水平。我們好像有麻煩了。有哪種語言學的現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下子激起眾人這麼大的好奇、懷疑、恐懼、困惑、反感、迷戀、興奮,和熱情?
讀寫障礙 關鍵不在簡訊
媒體常報導很多學生作業或考卷寫得很差的例子,這點我並不懷疑。但關鍵是要弄清楚讀寫能力糟糕的原因。沒錯,有些孩子寫作能力差,拼字一塌糊塗,標點符號亂用。這沒什麼稀奇。可能有高達一成的兒童有學習障礙(如閱讀困難症),尤其會影響其閱讀與寫作的能力。人們愈來愈了解這些孩子所碰到的問題。但這些都是老問題,在簡訊還沒發明前,它們老早就存在了。
另一群孩子被認為拼寫能力比上一代差勁,是因為一大套完全不同的原因:電視看太多、電動打太多、上網玩太久、閱讀不夠……。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探討這些問題。我只想點出,這些原因早在簡訊發明前就存在了。數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宣稱時下的寫作技巧愈來愈低落,先不論其是非曲直,這段文字正是1975年英國政府所發表的「布洛克英語報告書」(Bullock Report on English)中開宗明義的主題。報告中引用若干企業的說法,抱怨其員工的英文說寫程度太差。一家公司說,他們「非常難找到英文說寫清晰又正確的年輕職員,尤其是15到16歲的。」但當時可是1921年。
若要討論有嚴重讀寫障礙的孩子,我實在不懂,為何簡訊會是關鍵要素。如果你有讀寫困難,面對一種必須具備高深讀寫能力的科技,你就不太會有意願去碰。而一旦你開始發簡訊,我想這種額外的寫作經驗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而非障礙。
這其中有一種奇怪的矛盾。很多人抱怨孩子們讀寫能力拙劣,但一但有科技問世(如電子郵件、聊天軟體,部落格,以及簡訊),能激起人們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機會,卻又因此引來新的抱怨。跟這些新媒介有關的問題——比方說新式縮寫風格——因此被放大,新媒介的潛在優點反倒被忽略。我聽說最近有人發牢騷說,「現在的小孩都不寫日記了。」說這話的人顯然不知道,線上日記──部落格──可是年輕人之間最熱門的網路活動之一呢。
針對這一點,有兩個原則應該是確切有效的。我相信任何形式的寫作練習,對你都有益處。我也相信,任何形式的教導,只要能讓你更了解寫作的不同特性、風格和效果,也都會對你有益。這類教導能讓你變成更好的讀者,對語言的細微變化更敏感;也能讓你文筆更好,對讀者的感受更敏銳。
簡訊語言跟以往出現過的寫作形式創新並沒有兩樣。它在溝通上的優勢與弱點,我們都必須去了解。如果簡訊能跟其他各種寫作方式一樣,在學校課程中同占一席之地,學生很快就能清楚體認到,什麼時候可用、什麼時候不宜用簡訊。倒不是說學校能傳授學生什麼全新的東西。我在第三章解釋過,不少網站早向簡訊族表明,簡訊縮寫體在某些情況下其實不適當,因為大家根本看不懂。
這個道理看起來似乎顯而易見,但是當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幾所學校,把簡訊文體納入八至十年級的英文選修課程時,卻引起各方譴責,其中還包括澳洲聯邦政府的教育部長。
在這門選修課中,學生要學習翻譯手機簡訊、撰寫縮寫字的辭彙表、比較簡訊語言和正式英文的異同。在英文課程中,這類風格比較的重要性早已獲得證明;各方文獻也再三驗證其價值,例證之一,就是英國將之列入英語科的國民教育課程。而且標準與非標準語言間的比較研究,如今已成為英文課堂上的常態活動——不光只在英國而已。據報導,澳洲教育部長強烈要求各校回到「基本原則」。但就「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角度來看,讓學生建立起「語言適當性」的概念,不就是再基本不過的原則嗎?
(本文轉載自約翰.伯格新書《夠了》,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出版)

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轉載﹕學業不良的“真相”


餘孟孟


對於學業不良(或稱學習困難)現象,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概念界定、特徵描述,原因分析和對策研究這四大主題下進行的。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研究無疑是有意義的。然而,關於學業不良問題的真假性,它的產生語境以及其根本存在狀況等深層次的基本理論問題並沒有得到澄清和闡明,從而使得學業不良研究總是停留在技術操作層面而難有突發性進展。

本文旨在對具體的教育心理問題進行普遍的哲學層次的解釋和分析,這只是初步的嘗試。

1.學業不良的不同界定是差異性理解的結果。
學業不良作為一個研究問題,是在現代科學,特別是心理科學產生之後的事情。然而,作為一種學習現象,或者說教育問題,它的歷史卻非常久遠了。當教育者發現一些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普遍劣於大多數人時,“學業不良”便已出現在教育者的視野中了。由於人在本體意義上是理解性的,即解釋學所說的“人是理解性的存在者”。那麼,由於社會文化,自身經歷和認識水平的差異,教育者和研究者對“學業不良”的界定和理解必定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這在許多關於學業不良的研究文獻中都可見到。
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它必然影響“文本閱讀”,同時也影響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從廣義上講,一切人類的認識對像都可看作是文本了。由於文本呈現背景的差異和認識者的各種素質、傾向、興趣的差異存在, “閱讀”(認識)本身就表現為一個差異化的理解過程,但差異化的理解同時也為理論發展開拓了廣大的空間。

2.人生而學業不良。
首先,從人類群體上看。不管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還是說“人是萬物的主宰”,在終極意義上,人仍然是渺小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宗教上,人在上帝面前永遠都是有罪的,何談良好;在哲學上,人從來不曾擁有智慧,人能做的只是愛智慧,去追求智慧;在科學上,人在宇宙中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塵埃,蒼穹的博大與奧妙,人又何嘗洞悉過。
其次,從人類個體上看。剛出生的人在整個“動物王國”裡被認為是最脆弱的。一口水都有可能會奪去他的生命。如果沒有親人的照顧,他的存活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由此可見,人並不比萬物高出一等,人生而學業不良。所不同在於這種不良的程度有所差別而已。

3.學業不良是視域融合的遮蔽。
人自降生,呱呱落地,而大地已是人文世界,人與此世界不可分,就如樹不能脫離大地一樣。人總是向著此人文世界而在,他必須在此人文世界中,他必須理解自己,建構他在這個世界的意義。自從人有了世界,人就有了意義。而這種意義的生成和發展,更多的是在人通過現實發現過往,同時又經過歷史建構當前而實現的。這就是說,人須有兩種視域,歷史的和現實的,並且這兩種視域必定要交融參合在一起生長、發展。而學業不良者,往往是視域單調,或視域遮蔽的人。
4.學業不良是自我理解的稚嫩。
關於學業不良的成因,已有的研究大多都是從認知水平,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入手的,但更為重要的方面卻被忽視了,那就是人的自我理解。自我理解,不僅包括對自身認知,情感和意志的認識和理解,還包括對自己處境,諸如社會環境,家庭氛圍和學校文化的認同和理解。一個學業良好者必定是一位自我理解良好的人。學業不良,往往在深層次上表現為自我理解的遮蔽。

那麼,如何提高自我理解呢?最重要的是能對他者的處境表示“同情”;能對自身的狀況深感“同意”。這種同情,更多的是一種共情,一種關切的情懷;這種同意,更多的是一種願意,一種承認當前現實,卻又願意改進和進取的意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45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轉載﹕我的世界讓所有人震驚-心中的小星星


「每個小孩都是不同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步調。」這句在教育裡最真誠的同理,往往也是最諷刺的對比,因為它似乎只存在於教育的理想,而不在教育的現實。

 由印度「三k天王」之一的阿米爾罕自編自導自演的「心中的小星星」,再次切入教育問題,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價值與意義究竟是什麼?到底該如何看待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將發成績的災難以動畫方式呈現,導演一開場就提醒我們伊翔是個獨特的孩子,他看世界的方式和其他人不同,教室外的藍天白雲總是比書本更有吸引力,他不懂形容詞,只看見那些字母在跳舞,老師強迫他閱讀,他只好「嗚哩哇啦」亂唸一通,老師不了解這是一個孩子「學不會」的逃避行為,總是主觀的認為「學的慢」還可原諒,搗蛋代表態度惡劣,那個壞孩子的標籤就這樣貼上了。



 阿米爾罕顯然想呈現一個和「貧民百萬富翁」相當不同的印度,那個全印度僅有5%能站上去的最頂端的精英世界,是包括伊翔父母在內的印度父母,最嚮往孩子進入的「贏者圈」。總是考第一名的哥哥約翰,已經取得入場券,相對之下科科零分,三年級唸二次,忘了寫作業就蹺課,還逼著哥哥冒名寫請假單的伊翔,簡直連邊都摸不到,不知所措的父母,只能「別無選擇」的將他送到寄宿學校。

 新紀元學校以紀律為特色,標榜專門馴服野馬,爸爸以為嚴格的管教可以糾正伊翔不認真、不專心的壞習慣,卻不知道懲罰對一個孩子心靈的挫傷有多深,那些打罵總是讓伊翔不斷的自責,我有這麼壞嗎?總是讓他不斷的害怕,我會不會做什麼都錯。自責與恐懼,讓他越來越混亂,越來越沉默,逐漸感覺不到痛,麻木取代所有的反應與情緒。

 「轉機」總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代課的美術老師尼康對即將枯萎的伊翔如同即時雨,這個美術老師很另類,吹著笛子扮著小丑登場,堅守校訓「秩序、紀律、成功」的其他老師不以為然,尼康卻說:「小孩不能在畫畫課表達情緒,你叫他到哪兒表達?」他真心接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才華、能力和夢想。」所以必須讓他們自在飛翔,他讓孩子們畫畫,孩子們驚訝的問:「畫什麼,桌上什麼都沒有啊!」他回答:「這張桌子太小,容不下你們的想像力。」

 相同的生命經驗,讓他發現伊翔在學習上的荒腔走板不是愚笨、不是怠惰,而是因為他有「讀寫障礙」:「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都不會做,同年齡小孩能輕鬆上手的事,他都不會,他吃了多少苦頭?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毁了,藏起他的無法克服,他想必是和全世界做對了,一定在這裡大肆胡鬧,幹嘛承認我不會做,不如說我不想做,和大人一樣啊。現在他連叛逆心也在那裡被摧毁了。」

 對「讀寫障礙」一無所知的父母無法理解,無助的媽媽問:「為什麼是伊翔?」尼康說:「我無法回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們明知不可控的災難、悲劇隨時可能發生,但就是無法接受:為什麼是我?

 爸爸則是憤怒,怎能接受自己的品種不良?他說:「你是說我兒子不正常?智障?」

 尼康拿起伊翔的畫對他說:「仔細看,這是想像力豐富的精明腦袋,遠比你我更有才華。」

 爸爸不以為然:「這有什麼好處?」

 尼康說:「你為什麼只想到好處?」

 爸爸回答:「不然怎麼辦?他要如何和人競爭。」

 尼康說:「外頭是個競爭激烈的無情世界,每個人都想培育優秀的人才,每一個人都想得高分,差一點就不行。我才不信這一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不同的才華、能力和夢想,但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的更長。」

 怒氣未消的尼康對好友潔冰抱怨:「那麼愛比賽甘脆養賽馬,不要養小孩。」他去找校長希望學校協助伊翔,校長說:「老師哪來這麼多時間,全班40人只照顧這個小孩?」原來我們並非不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只是在現實的無奈以及教導的方便下,只得犧牲真理。

 看到伊翔因為傷心離家而做的翻頁書、充滿故事的畫畫作品,尼康知道這個孩子能夠跳脫框框去思考,於是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挽救伊翔。他在美術課裡藉著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愛因斯坦、達文西、畢卡索、華德迪士尼甚至尼爾戴蒙,讓孩子們了解「讀寫障礙」的孩子,也能讓全世界震驚,他說:「我要讓你們知道我們當中就有,改變世界進程的人,因為他們能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們的想法特別,不是每個人都瞭解他們,他們和世界對立,但他們一旦成功就令世人驚艷。」

 伊翔的信心在被接納和被肯定中慢慢重燃,讀寫障礙則在尼康課後輔導強化下逐漸克服,恢復活潑自由的本性,伊翔自在揮灑創意,在全校師生美術大賽中,他的作品獲得冠軍,成績也由谷底躍升,他和尼康共同創造了傳奇。

 有別於歐洲電影的言簡意賅,阿米爾罕用了二個多小時把故事說的很詳盡,但總結他所要傳達的仍是教育的最大力量:「關心。」這一點藉由尼康和伊翔父親的一段互動,清楚的描述。

 拉瓦斯提先生在出差空檔特意來看尼康,並對他說:「我太太上網查過讀寫障礙的所有文章,我想讓你知道。」

 尼康問:「為什麼?」

 拉瓦斯提回答:「免得你以為我們為人父母不關心。」

 尼康語重心長的告訴他:「關心,這很重要,關心有治療的效用,也能緩解痛苦。讓孩子覺得被需要,偶爾的擁抱和親吻,表示我的關心,兒子我愛你,如果你害怕就來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別擔心有我陪著你。強化信心,這就是關心,不是嗎?」

 接著他提醒拉瓦斯提,請她太太順便查查「所羅門群島」這個關鍵字,他說:「在所羅門群島,原住民要砍伐樹木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樹砍倒,他們只會聚集在樹木周圍,大聲咒罵,咒罵那棵樹,過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了,它自己會孤獨死掉。」

 教育的成效往往決定在「愛」與「冷漠」的選擇,這個簡單的道理,掌握孩子人生的大人卻總是不相信,或者學不會

得獎紀錄 :
★2008印度Film fare電影獎最佳影片、導演、劇本
★2008金馬國際觀摩影展-教育五次方單元選片---金馬影展觀眾笑淚交織、口碑沸騰
★從1000部電影中,脫穎而出代表印度角逐2009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榮獲印度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劇本三項大獎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3302185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讀聖經


讀聖經不是要把聖經當作道德書來看,也不要把聖經當作工具書來看,他更不是一本宗教的書,他仍是一本「生命的書」。讀經要讀到裡面的生命,因為字句道理叫人死,惟有生命叫人活。自己也曾錯誤使用聖經,把他當作「生活手冊」、「西洋通勝」而不是上帝藉文字與我們溝通對話,用以啟迪我們的生命行出公義,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3章16至17節。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轉載﹕永續台灣- 為何要研究芬蘭? (2006年4月29日講稿)

地點:公務人力發展中心401會議室


主席:陳伯璋 教授(私立淡江大學 教育學院院長)(子計畫三主持人)

演講人:高正忠 教授(國立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紀錄:池尻敬文、邱千蕙、許舜斌、簡芃、蘇玉馨
主持人陳伯璋教授:

今天邀請到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的高正忠教授談芬蘭教育相關問題。我會跟高教授結緣是看了國語日報的一篇芬蘭教育的介紹,覺得他分析的很不錯。看到環工學者對於教育的關心讓人很好奇,因此電話請教高教授來對我們的研究小組做芬蘭教育的經驗分享。PISA研究中,芬蘭是一個表現相當卓越且令人讚賞的國家。他的研究和許多教育實施有很多值得參考借鏡的地方。高教授是美國伊利諾香檳校區環境系統分析博士,回國後在交大擔任環安、副總務長、工程所所長等工作,他對於環保方面非常投入,但是對於各國總體教育政策也投入很多,是對教育關照的人士。

演講人高正忠教授:

謝謝陳教授的介紹。當初打電話時我以為是三、四位教授的群體計畫。但是沒有想到看看會議通知有這麼多專家,我本身不是學教育,所以如果有講錯請大家多多包涵。今天要介紹為什麼要研究芬蘭?為什麼覺得我們國家應該要研究?以及個人對國內教育粗淺的想法。在我的網站上曾寫過一些關於教育的文章,但是都很粗淺,請大家多包涵。我會介紹永續發展的一些概念,也談在新竹推動的幾個計畫,藉機宣傳一下。

(一)為什麼要研究芬蘭?
1. 2002環境永續指標(ESI)芬蘭連續兩年蟬聯世界第一 (Yale and Columbia Univ. and World Economic Forum: Joint Research Centre, European Commission, Finland won twice (2002 and 2005))

2002年環境永續指標(ESI)是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跟世界經濟論壇合作所作,第一次芬蘭是世界第一,引起我的注意。2002年以前對芬蘭沒有概念,但是忽然間在環保領域內評比是世界第一。這令人相當好奇。那時丹麥揚言要在三年內追過芬蘭,結果不幸2005年ESI 芬蘭還是第一。第一次(2002年)評比公佈後,韓國100多名,韓國感到慚愧,馬上找一批人跟該團隊討論如何改善韓國環境上的表現,開始有一批人study 這些事情,造成漢城(首爾)清溪川的改變等。台灣環保團體比較不受重視,但是韓國環保團體開環境會議總統候選人不敢不來,因此常常比較容易推動事情。看看台灣 2005年公佈時146國家中的倒數第二。我們政府認為沒有這麼低,應該是130。但這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尤其是環境面向是倒數第一,因此我開始研究芬蘭。

2. 芬蘭水質第一,環境第一是因為教育第一。
我開始研究後發現最成功的不是環境而是教育。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的做法,環工界學者比較偏向技術面發展而非最根本的問題:民眾的意識,如何保護環境是最重要的。砍一棵樹要等20年才會再回來。環保如果沒有很好的概念,破壞完再去補償或復育是很困難的。最重要的是作好教育,若根本不去破壞的話我們的環保資源和經費就不會這麼多。芬蘭教改差不多十年,但是顯然成功了。這是我開始研究的最重要動機,並非為了教育而是環保、永續發展,他們都是全世界第一。

3. 競爭力第一、政治透明度第一、文字能力第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近三年,芬蘭競爭力連續三年全世界第一,而且它還是個兩千萬人口以下的國家。政治透明度也是世界第一,議員九百多候選人上網選。PISA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說了。但是很有趣是:

(1) 他們並非很知名的國家。Nokia和Linux都是芬蘭的,我們知道Nokia和Linux但卻往往不知道是芬蘭來的。

(2) 它不是英語系國家,可以說是東方語系的國家,所以芬蘭語不是很容易懂,比較難研究。

(3) 它跟台灣一樣沒有很好的天然資源,也是歐洲最後一個工業化國家。

(4) 1917年才脫離蘇聯,比中華民國還要晚六年。
它的發展很有趣,就像Nokia,一開始是做輪胎而非通訊。芬蘭這15年來被評為文字能力最高的國家,平均一個人可以講兩三種語言,它也是社會主義成功的國家,一般教授與一般中學老師薪水不會差太多。我覺得它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

(二)怎麼研究?

一開始研究很痛苦,因為他們不是英語系國家。我的做法可以給大家參考,我已經拷貝給專案助理一些資料,也有書面資料。我的做法:

1. 上網去查,我雖然沒有去過芬蘭,但是交了很多芬蘭朋友。
2. 寄email給幾個大學還有芬蘭的國際連絡處,透過他們幫我介紹幾個人。還有接觸一>些學者。只要有問題、看不懂就email問他們。數據、改變原因之類的都是這樣問出來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芬蘭成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過去需要改變。這是我個人研究動機,現在來談為什麼台灣要研究它。我們不必要完全學它,但是芬蘭有跟我們相似的地方。

(三)為什麼台灣要研究?

因為它的過去就是我們的現在。

為什麼?1990年的時候芬蘭可以說可能是被我們台灣打敗的。我們的MIT (made in Taiwan)曾經風行全世界,就像現在的Made in China到處都有。芬蘭那時的製造業被亞洲新興國家>打敗,失業率高達16%,負債也非常的高,Nokia 輪胎也做不下去了。所以必須要改變,這>點跟現在的台灣很類似。1990-1992年是失業高峰期,很好玩的是男孩的失業率比女孩子還要更高。

那時芬蘭他們的結論並非是拼經濟而是拼教育,這是我蠻佩服的一點。另外一個國家,愛爾蘭也是在非常貧窮的時候去拼教育,讓每個勞工免費可以到高中以下。結果他們素質非常好,愛爾蘭現在是歐盟收入第二高的國家。這兩國有類似的情況,台灣國內研究教育者政府會跟你說:沒錢沒辦法做事,但是我發現他們正好就是在沒錢的時候去做事,教育不一定要有錢補助才能夠開始做。這兩個國家教育經費都比鄰近國還要低,都在不是很有錢的時候衝教育。

他們那時跟我們現在沒有太大的差別,以考試、分級為主。1992 時因為經濟蕭條,他們的思考方式是:面對未來,不能再以考試為主。所以開始提倡另一種另類教育,到了今天芬蘭的教育都非常的成功,全世界也都在研究它,德國號稱有2~3000 papers在研究芬蘭教育。>包括大陸也跟芬蘭做很多合作,甚至技職教育,他們的技職教育蠻令人讚嘆的,反觀台灣的技職教育是被消滅的。
(四)芬蘭的教育

芬蘭的憲法裡寫著,教育是基本權利,不能因為家庭經濟或者其他原因影響到受教育機會。PISA內所得到的優秀不只是優秀而已,有些地方讓人讚嘆。我們跟香港、韓國及芬蘭的差別,其中一個例子是學校間的差距。南韓和香港的學校差距變異數分別是47和42,但是芬蘭只有5。OECD有21%的人沒有達到數學第二級,但是芬蘭只有6%,更重要的是這種差距跟家庭背景沒有關係,這非常重要。義務教育表面上只有九年,但是有94%升到高中職、另外小部份人10 年義務教育,小學到大學都免學費。中輟生只有0.3%,可能是全世界最少。

台灣教育太重視前1%或2%的學生,但是大部分的人不是建中北一女。把這些人分離出來後,造成很多問題。後面的學生沒有好好的照顧到,中輟生造成的社會負擔非常大。他們在生長環境中沒有人去照顧。芬蘭的中輟生,包括沒有辦法就學的身心障礙人士,有26%受特別照顧,其中77%非全時補救教育。政府應該要鼓勵做這樣的事情。而若移民到芬蘭,有免費450到500小時的準備式教育幫助你融入芬蘭。最特別的是它補助地方政府讓當地政府可以申請移民的本國語當第一語去做教育,只要有四個學生就可以申請。這是全球化過程中值得學習的。

另一點是芬蘭有上千間的公共讀書館,每5000人一間。很多小孩的成長過程就是在圖書館中過的。還有些地方,如巴西的庫里奇巴,也非常令人讚嘆,可以參考綠色資本主義第14章,他們在推動知識燈塔,讓每個小孩走路就可以到有書的地方。我們在新竹推動的「書香再傳」就是持續這個概念。另外,新加坡也將賣場改成圖書館。

芬蘭是學生自主的,自己都有自己的學習計畫和目標。強調的不是個體間的比較。我們的小孩回家不喜歡讀書,但芬蘭閱讀情況是自主性的,一天兩三個小時,自己學會安排時間。我們幼稚園是會幫小孩貼好寶寶章,他們是學生自己貼。用這樣的方式培養自我負責。所以對他們而言,上學是一種樂趣,我們的小孩則是連讀研究所的原因也不確定。我們沒有自己的中心目標。

芬蘭高中教育的框架目標是:培養高綜合素質、個性健康全面發展、有創造力及合作、能獨立探求知識、熱愛和平的社會一份子。我覺得這些非常重要。我們要面對未來的全球化,雖然全球化我個人很痛恨它,但我也承認我們沒有辦法阻擋它,幾乎全世界都被全球化打敗。在課堂裡我和同學說,全球化是我們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前兩次是世界大戰都是用槍彈,這次是全球化,而且無人可以抵擋。面對全球化,我們所強調的已經不是代工時代,很重要的就是創造力和合作的精神,能夠獨立創造。

前面是我對芬蘭教育的介紹,接下來要介紹一下我對看了芬蘭教育的感覺。第一個,他很鼓勵自我成長。其實很少人不成長,人生的過程一定會成長。如果自己跟自己比,就一定會成長,你就會很快樂。我曾經在報紙寫過一篇文章,因為我有一個高中學弟自殺了:「跟自己成長,每天都是第一」。結果有一個學弟跟我說:我不要爭第一了,我頂多第二就好。我說:根本就沒有第二,只有第一!因為你跟自己比,只有一個人,就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自己是跟自己比,會看到自己的成長,成功率也非常高。從20分到30分到40分,都是成長,所以你會一直覺得快樂。

就像我剛剛所講,他們幼稚園的小孩子是自己為自己打成績,他覺得他是好還是壞。他們說我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不需要去欺騙。我們這邊曾經有一個資優生在打成績的時候作假,冒簽父母的名字,被父母告。如果在芬蘭的話,就沒有必要去做這件事情,因為看的是自己成長,而我們強調的是競爭,很多地方就被扭曲。芬蘭老師重視的是:他自己是否學會成長的方法?而不是成績。從他們的教改以後,強調的就不再是成績,譬如在一個課堂裡面,他們做一個集體的作業,例如去編一份報紙,在這樣的過程中,比較優秀的學生就可以去帶比較弱勢的學生。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外面的社會資源去幫忙,在學校裡就可以帶起來。老師也會帶著學生,一起去創作。就國內而言,我覺得很可惜,我們的老師很認真,學生也很認真,但是都在同一個模式之下來做學習,競爭又競爭,使得資優生受害。為什麼我說資優生受害?我高中的時候創了一個康輔社,他們邀請我回去演講,我發現現在的高中生高一下就在當社團的社長,因為高二下就沒有時間了,沒有人要參加社團,也沒有人願意高二還當社長,不像當年我們當社長都當到高三。在這樣的清況下,每個人都在一樣的模式下一直K一直K,不但弱勢生沒有受到照顧,資優生也是壓力沉重。因為大家都要搶第一,而第一只有一個。

接下來我要介紹芬蘭的技職教育。一開始我看芬蘭的技職教育時很震驚,因為他們技職教育發展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技職教育的學生比一般大學生多很多。後來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他們高中生大約有 55%進入大學體系,其他才是進入技職體系。但是很有趣的現象是,他們技職體系與一般大學體系的人數,大概是六比四。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們很強調終身教育,所以技職體系中有許多學生都是回到學校繼續學習。他們的技職體系較一般大學還要蓬勃發展,甚至於他們總統的小孩也是選擇技職體系來發展。


在面對全球化的未來,是需要品質,沒有好的技職體系,就沒有好的技術人員,不容易把品質提升。他們的技職體系就像我們的大學生,不是以年級為來開設,而是以課程為主,所以一門課程中可能從 15歲到30 歲的人都有。現在大陸和芬蘭合作,也在學這個部分。甚至芬蘭人他們在工作中,例如在台積電或是某個單位,也可以上課。他們的技術大學已經比普通大學還要多。在國內我很擔心這一點,我們的技職教育一直被萎縮,我們鼓勵技職大學升成普通大學。我們都用台大、清大、交大的方式去看這些學校,鼓勵他們要提升,在我的感覺,這樣反而會讓兩個體系都完蛋,可能我說得太誇張,但我的感覺這樣的發展是非常不對的。

另外給大家看一些數據:這些就是他們的成人教育體系,他們的成人教育散布在每一個地方,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的教育部經常在做評鑑,評鑑的目的就是要使一些學校、科系退場,這是可惜的現象。沒有錯,面對少子化,必定有一些學校招不到學生,但是我們不能強迫把它淘汰,因為這些科系都是用資源建立起來的。其實我們可以作的是成人教育,雖然我們的小孩子越來越少,但有越來越多的成人是可以接受教育,甚至經濟也負擔的起。我認為高等教育要作的更好,有兩點必須作好,一是要把技職教育救回來、二是成人教育也要去發展。

另一點我發現,芬蘭的教改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不否定過去的教育。我也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否定過去的教育。為什麼?因為我們過去也是一個代工的時代,我們需要整齊劃一的功能和技術人員,我們那時候不強調創意也不強調合作,因為我們的技術比不上人家。在那個時代,其實我們也是靠教育來成功。當然今天的許多問題也是教育所造成,因為過度競爭。所以那時芬蘭的做法就是:時代不同了,必須去看未來。當時的芬蘭景況跟我們現在類似,那就是製造業衰落,而台灣現在筆記型電腦幾乎都不在台灣做了。但是芬蘭的教改有一點我們可以學習,他們沒有否定過去,而是教育民眾時代不同了,我們要去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改變。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變得非常快,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可能都無法面對未來,但是可惜的是我們父母還是過去的一些概念,這就是需要去思考的。


當今我們要強調的是合作,我們太強調考試的文化。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常常喜歡考open book,帶回家做一個禮拜。為什麼要這樣考試呢?因為真實世界裡絕對沒有三個小時可以解決的問題,真實世界裡的問題都要花長一點的時間去解決,而且真實世界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小孩常會被陷在這個模式裡,當他看到一個題目,就會要求要有一個標準答案。以前我到美國去讀環境系統,指導教授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會跟我們說因為什麼原因,A是對的,到了第二堂課,又說了別的原因,所以A是錯的。到了最後,老師又說A.B都是錯的,C才是對的。一開始我很shock、很不能接受。但是回到台灣到現在我都還不敢用這樣的方式上課。

當我在研究教育時,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們的教改政策理念都是對的,幾乎很少是錯的,像建構式數學,也是對的。我女兒是建構式數學的一屆,而我負責教女兒的數學,當第一次看到建構式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我也不會,於是我到正中書局想買一本教師手冊,但最後我沒有買,因為太厚了,連我讀博士都沒有讀過這麼厚的一本書。但我後來研究它,發覺它的理念式對的,只是很可惜,它要求每個老師都要在短時間內學會,這太難了。

我們太強調競爭,過度的競爭,就會產生一些問題。我們以前幾乎都是中小企業,但是面對全球化,中小企業越來越難生存。就變成一個要跨國的方式,所以要改變思考的方式,需求也不太一樣,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合作。當我們太強調競爭,就導致沒有辦法合作。在未來我個人認為,除了創新外,合作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像Google,少數幾個人就可以做起來,還有像哈利波特,寫兩本書就可以賣全世界,全球化提供了這些人成功的機會。另外一個是像Nokia,雖然Nokia的技術可能比不上Motorola,但是它的創意第一。它怎麼作?就是讓全民都來幫他作創造,例如在學校裡辦手機創意徵稿,蒐集許多創意。這就是我們未來可以走的方式。


我舉一個網路上的例子說明為什麼合作是重要的:大家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龜兔賽跑的第一集,就是我們從小聽過的故事—兔子停下來睡覺,所以輸了。後來又有了第二集,這次兔子不睡了,最後也贏得勝利,這證明敏捷而持續前進的人,是會跑在前面的,毋庸置疑。再來又有第三集,烏龜又來找兔子比賽,烏龜找了一條路其中有一條河,兔子跑到河邊只能乾著急,烏龜追上來以後,就優游的過河,贏得比賽,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找到自己的長處,就是第一名,即使是從最後一名開始。烏龜也是從最後一名開始,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長處。在企業裡有這樣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說大家都熟知的 Microsoft。其實Microsoft很少是第一,除了行銷第一。它的MS dos出來的時候,在OS系統評比中是倒數第二,它的word比不上別人,它的 excel比不上別人,它的sql server比不上別人,它的IE比不上Netscape,但是這些第一名都不見了。甚至以前電腦界作的risc ,後來很多做計算機的都不做了,但是有一個公司,一直鑽研在做risc(這是聽李家同校長說的),到了現在所有做手機的都要去找他買,因為沒有人比得上他。YAMAHA也類似。我個人覺得,我們現在台灣有一個現象:有一個人是好的,大家就去追。但有一些事情是你只要持續的去做,就會是好的。之前我看到師大有一個教授研究蟑螂的,變成國際知名的蟑螂學者。在環工界,我的研究領域「環境系統分析」也是不太有人知道,還有人問我回國是否找得到工作。教育就是要教小孩找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成長,甚至是連離開學校後都能自己去鑽研學問,去享受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一直等著退休。就像雲門舞集的人一天跳舞十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交大卻有三個教授過勞死,每天覺得自己很累。

龜兔賽跑的最後一集是,兔子背著烏龜跑,而過河時烏龜背著兔子,最後兩個人都是第一名。就像永續發展和芬蘭教育中都強調「共同成長」。永續發展中定義有兩點,第一點"Our common future" 便是說我們現在的發展不要影響後代發展的能力;第二點便是強調社會、>經濟、環境三個面向的兼具,這三個面向代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地球主義(或是綠色資本主義)的互相拉鋸,而政治或機構能力、教育、科技等三個支柱便支撐三個面向。


最後,我要和大家談我們在新竹做的夢。第一個是「書香再傳」,我們計畫每750公尺就有一個地方讓小孩借書看,不需要辦借書證也不用爸媽載,我們先從募二手書開始,希望小孩子能非常輕易的有書看,接下來希望推動種子書院,利用這些750公尺的書香再傳開始,請一些人出來帶課程。第二個計畫是「綠活圖」(綠色生活地圖),我們希望讓民眾了解、關心自家附近的環境、文化和歷史。最近報紙上也可以看到另一個計畫:千里步道,計畫能有步道讓人能以走路或騎自行車串聯全台灣。敬請大家能多多支持這些計畫,謝謝!

http://www.wretch.cc/blog/jjkao/15547039

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什麼是閱讀障礙

孩子说:



孩子說:我寫字不夠快。 孩子說:寫字好難!



家長說:學習成績差,與人 起衝突、打架等。



家長說:有時會把字寫的很大,閱讀時候情緒不好。



觸目驚心的讀寫障礙出現率



一、什麼是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Dyslexia & Reading Disabilitie)簡稱RD ,是學習障礙的原型,也翻譯成讀寫障礙、閱讀障礙、誦讀困難等。 1964年4月6日由美國特殊教育專家柯克(S.Kirk)在“知覺障礙兒童基金會”研討會上首次提出。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障礙,也是被專家學者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一個問題。是造成兒童成績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閱讀障礙的分類
簡單的說,閱讀障礙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閱讀成績上落後的現象。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分為獲得性閱讀障礙與發展性閱讀障礙兩大類:
獲得性閱讀障礙是指後天腦損傷造成的閱讀困難;
發展性閱讀障礙是指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神經或器質性損傷、智力正常兒童的閱讀水平顯著落後於相應的智力水平或年齡的情況。

三、閱讀障礙的症狀表現
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臨床研究,目前我們已經對兒童閱讀障礙的症狀作了分析和歸納,主要有幾個方面:
1、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就忘記;
2、聽寫成績很差;
3、朗讀時增字與減字;
4、朗讀時不按字閱讀,而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閱讀;
5、錯別字連篇,寫字經常多一畫或少一筆;
6、閱讀速度慢;
7、逐字閱讀或以手指協助;
8、說作文可以,但寫作文過於簡單,內容枯燥;
9、經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視與祝弄混;
10、經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學習拼音困難,經常把Q看成O;
12、經常顛倒字的偏旁部首。


四、如何面對閱讀障礙?
「閱讀改變人生」。這些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有很多是智力正常甚至超常的的兒童,他們的這些症狀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和矯治等到緩解。閱讀障礙者也可以獲致成功,如愛因斯坦,邱吉爾,洛克菲勒,李光耀,湯姆克魯斯等都是有名的成功學障者。
但長期以來,兒童閱讀障礙問題在中國沒有得到正確認識,閱讀和學習障礙的兒童多被無辜地冠以愚笨、懶惰、或註意力不集中的標籤,嚴重地影響了閱讀障礙兒童身心潛能的正常發展。
學習障礙的最佳治療期為7—13歲,請各位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觀念錯誤或工作忙碌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如果我們因為工作的失誤而錯失幫助他們的機會,可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很大缺憾,以至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中國教育學會學習障礙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馬叔平在北京2004年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發言。

專家觀點: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何淑孏博士說:這些孩子他們都有正常的智力和足夠的學習機會。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副教授曾淑雯博士說:我也認識很多有讀寫障礙的學生,但是家長對他們學習障礙(讀寫障礙)的認識不夠,認為他們只是不好好學習。


五、閱讀障礙的普遍率
美國全國學習障礙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全美8%-10%的人有讀寫障礙問題。
根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調查,有10%左右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僅北京地區就有10多萬孩子存在學習障礙,可想而知,全國需要特殊幫助的孩子數量就會更多。


根據香港特殊學習困難小組調查,抽樣調查了27個學校700個學生,12%的學生有讀字障礙。


六、閱讀障礙研究的發展過程
美國1963成立“學習障礙兒童學會”(ACLD)。該學會確立的任務有三個:一是研究學習障礙的教育與現存的特殊教育之間的差異;二是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以推動政府建立有關的法規和政策;三是推動教育部門培養學習障礙方面的人才,以進一步研究這一領域的問題。
不久,政府開始介入學習障礙的領域。美國公共衛生部頒布了三個法案,聯邦政府輔助五個大學成立學習障礙研究中心。
此後英國閱讀障礙協會,新加坡閱讀障礙協會,國籍閱讀障礙協會等紛紛成立。2002年布什政府撥款50億美金用於改善閱讀能力。


七、國內目前的學習障礙的研究
2006年香港賽馬會撥款逾一億五千萬元,推行“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為期五年的計劃包括研製評估工具、校本支援、地區支援、課程發展及教師培訓等等。至今為止數以萬計的學習障礙生得到幫助。

國內目前的學習障礙的研究剛剛起步。目前,大部分家長和老師仍然不認識學習障礙的概念,認為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是由於品性、行為、不良學習習慣和教育不當造成的。學校中沒有對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的評估,沒能發現他們固有的學習能力的缺損,把問題簡單化。只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有對其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因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實際上只要這些孩子學習能力提升了,他們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和不守紀律的現象就會自動消失。他們的品行問題也會自然消失。

發達國家對學習障礙的研究所走過的道路,應當引起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反思,使我們盡快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對學習障礙的研究積累。


八、患閱讀障礙症的總理李光耀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一直在國際舞台上向以智慧見長,但卻顯少人知道他患有閱讀障礙症。在他於劍橋大學就讀時,寫給其妻子的信上常拼錯就讀學院的名字,速讀時也總會遺漏一些關鍵字。一直到十年前他在女兒李瑋玲的建議下接受英國學習障礙家的檢查,才證實他患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症,而其女兒也遺傳了此症。

李瑋玲目前擔任新加坡閱讀障礙症協會的顧問,李光耀總理也捐款十萬美元以示對此協會的支持,他這樣以一國之尊的地位,坦蕩盪地向媒體宣告自己的缺陷,來喚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這樣的風範,贏得世人更大的尊重!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學者倡「原音拼合法」改善港生弱點


施 敏 文 指 現 時 以 「 分 析 法 」 教 拼 音 成 效 不 佳 , 建 議 引 進 「 原 音 拼 合 法 」 改 善 港 生 的 串 字 與 讀 音 能 力 。


不少本港學生都把「Dove」(鴿子)誤讀成「Dull」(遲鈍的),有學者批評現時小學英語拼音的教學法成效不彰,導致串字及發音成為港生英語的主要弱點。逾三百二十名小一學生早前參與一項以「原音拼合法」學習英語拼音的研究,結果發現該教學法有效提升學生串字與讀音的能力,學者建議廣泛推行。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施敏文於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期間,進行本地學童以「原音拼合法」學習英語拼音的研究,邀請三所本地小學逾三百二十名小一生參與測試,要求他們參與為期三個月,每星期三至四節以「原音拼合法」為基礎的英語課程。結果發現學生在根據讀音拼出串法及串法拼出讀音等兩項測試,成績均有明顯提升,顯示「原音拼合法」有助幫助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童迅速掌握拼字及發音技巧。

「原音拼合法」是通過教導學生字音與串法的關係(字素),訓練他們把字素拼合成字詞,或者把字詞拆解為字素的拼音教學法。英國教育部更於○六年九月立法規定,學校須在英語課程教授「原音拼合法」,目前已獲當地逾三千所學校採用。

施敏文表示,串字與發音一直是港生的主要弱點,歸因究柢是小學普遍利用「分析法」,讓學生從學會的詞彙推敲讀音與串法難有成效,「小一生認識的詞彙有限,依靠詞彙教授發音效果不佳,加上課程注重生字與文法訓練,拼音只佔單元的小部分,不少中學更須在初中重新教音。」

他指「分析法」令拼音教學變得鬆散,學生面對生字往往不懂怎樣發音,甚至無法完整朗讀文章,建議本港廣泛推行「原音拼合法」,「掌握拼音技巧,學生以讀音認字不須依靠死記硬背,能提升他們的默寫與閱讀能力。」

*時間: 2009-06-15 03:00 來源: 星島日報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家 長 請 願 促 准 智 障 童 升 新 高 中


關 注 特 殊 教 育 權 益 家 長 大 聯 盟 不 滿 教 育 局 為 特 殊 學 童 訂 下 嚴 苛 的 留 校 條 件 , 昨 日 到 立 法 會 門 外 示 威 請 願 。


新高中學制推行在即,除一般主流學校外,教育局亦曾承諾智障學生可接受新高中教育的機會,但早前教育局宣布,並非所有在學的中三智障學生皆可進入新高中,隨即惹起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盟的反對聲音,昨日大聯盟更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期間,於立法會門外進行示威及請願。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昨表示,教育局在新舊學制交替期間,應該彈性處理這批智障學童延展留學的情況,特別是因情緒行為、疾病或家庭問題影響的智障學童,學校更應酌情處理,不應把十八歲或以上的學童拒諸門外,剝削他們求學的基本權利。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啟迪童心特使義工服務2009「玩而時習之」活動日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扶輪青年服務團(扶青社)主辦「啟迪童心特使義工」計劃,希望透過活動日以孩童遊樂的方式帶出「玩而時習之」的理念,從而引發「生生不息」、「助人自助」的精神。
香港的年青人少有機會接觸到比他們更年幼的一代;即是有則往往以補習的形式來接觸他們,因而未能學懂與兒童溝通的技巧,當思想上的對流隨著資訊的發達而疏離,便會有「E-代溝」。30名參與的中文大學學生通過與兒童玩樂的過程,親身體驗與兒童玩樂的重要性。在研討會中,我們除了與他們探討「未來式」──未來父母的教育, 也引發到他們對自我成長的反思。

一些研究指出:兒童在玩樂之後,對於知識的吸接和學習有極佳表現。兒童的家長們被邀請觀察是次活動,體會與孩童玩樂是不可或缺的,並反思從中的過程與結果,了解到如何跟兒童玩樂的重要性。

孔子曾提出「學而時習之」的學習方法。啟迪童心特使義工服務計劃為我們帶來「玩而時習之」這種奏效的學習模式,透過對兒童、學生、家長的互動,為我們的下一代撒下「玩而時習之」的種子,創建更輕鬆的學習環境。

活動日期: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活動時間:下午6時30至8時30課程地點:鰂魚涌基利路一號鰂魚涌社區會堂(太古地鉄站B出口左面往北角方向)

費 用:免費﹕香港東區居民、主辦及協辦單位成員
名 額:60人(連同家庭成員計)

如有垂詢,

Mandy Cheung 62302469
Silver Lee 69045604
(中文大學逸夫扶青團)

請致電本會 - 電話號碼: 81022389。

指導導師簡介:潘偉智博士,生命建造,以愛輔導網 (www.eicare.net) 總監 學歷: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教育學碩士(心理輔導及學生服務,專長遊戲治療);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婚姻及家庭輔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社會工作)。

報名方法:

舉辦地點:地圖

登記成為「親職幼教」網絡家長會員、義工

電 話: 81022389 電 郵: info@sld2000.com

支持機構 :
生命建造
香港家長協進會
香港幼兒工作人員協會
香港中國婦女會幼稚園幼兒園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11 萬 學 障 童 缺 乏 支 援

【 蘋果日報 2009年4月6日 】 子 女 患 有 讀 寫 困 難 或 說 話 組 織 能 力 較 弱 等 學 習 障 礙 , 家 長 往 往 求 助 無 門 。 有 調 查 發 現 , 八 成 半 受 訪 市 民 認 為 政 府 沒 有 足 夠 資 源 幫 助 學 障 兒 童 , 超 過 七 成 受 訪 者 表 示 不 知 道 如 何 界 定 學 習 障 礙 。 有 團 體 建 議 當 局 增 撥 資 源 支 援 學 障 學 童 , 以 免 引 伸 更 多 隱 蔽 、 雙 失 等 青 少 年 問 題 。

七 成 不 知 如 何 界 定「 關 懷 香 港 」 早 前 訪 問 362 名 市 民 , 超 過 九 成 受 訪 者 表 示 聽 過 學 習 障 礙 , 但 逾 七 成 不 知 道 如 何 界 定 , 八 成 半 認 為 政 府 沒 有 提 供 足 夠 資 源 協 助 。 今 年 21 歲 的 劉 健 城 自 小 學 開 始 已 被 評 估 患 有 默 寫 方 面 學 習 障 礙 , 其 母 親 、 哥 哥 與 弟 弟 同 樣 有 此 問 題 , 但 多 年 來 都 沒 有 任 何 支 援 。

郭 家 麒 醫 生 表 示 , 現 時 全 港 約 有 11 萬 名 學 童 患 有 學 習 障 礙 , 估 計 每 年 新 增 8,000 多 人 , 但 公 立 醫 院只 有 10 個 兒 童 精 神 科 醫 生 及 100 個 教 育 心 理 學 家 , 擔 心 不 及 早 處 理 會 引 致 更 多 青 少 年 問 題 , 「 外 國 有 研 究 顯 示 好 多 青 少 年 問 題 , 好 似 行 為 、 罪 案 、 雙 失 問 題 , 源 頭 都 同 學 障 有 關 。 」

郭 家 麒 建 議 當 局 設 立 學 校 政 策 支 援 學 障 學 童 , 並 設 專 責 事 務 委 員 會 檢 討 現 時 學 障 政 策 。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打造一個以閱讀為文化的國度:談英國讀寫能力信託

從學校出發,走進社區 談英國讀寫能力信託文/蔡正雄(光華國小)

經由各界幾年來大力的倡導,無疑的,閱讀已成為一項顯學,尤其在國中小學階段,孩子們的父母和老師,以及關注的社會人士,猶如興學一般的態度,多數積極的參與了這一有助於增進孩子們寫作能力的「活動」,期待孩子們能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以企圖將我國打造成一個以閱讀為文化的國度。我們相信大家都樂觀能有這樣的結果。就在這一個基礎上,購書的經費增加了,圖書的量也增加了,特別是在學校裡,以及部分有能力購書的家庭。只是,靜下來思量此一結果,難道大家企盼的就只有這樣嗎?人人手捧著一本書?隨意讀(翻)完了就算?這一隨口的問問,或許有人不以為然,不過──難道不是如此嘛!值今年度的「世界閱讀日」來臨,檢試一下許多國家的做法,無庸置疑有很多可以借鏡之處,而英國就是其中之一。英國是以信託方式推動閱讀的。她的做法真的與眾不同,值得我們去了解,更有助於我們進一層的調整腳步。「信託」這一概念原來就起源於英國,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初期以環境為對象,藉由一種法律的關係,透過信託契約,把環境交給「可信任的人或組識」去經營,目的在從事環保和棲地的保存,其成就不凡。讓人無限佩服的是,英國政府更把這一概念擴及到閱讀上,於一九九三年成立了「英國讀寫能力信託」,也將閱讀委由了「可信任的人或組識」去推動!


「英國讀寫能力信託」(The National Literacy Trust,NLT)是一個獨立的慈善機構,其成立的宗旨在於透過讀寫能力的提升以改變生命。根據英國自己的統計,每六個英國人中就有一人有讀寫的困難;這方面能力一旦貧乏,誓必將危及個人的健康、信心、幸福和工作機會,而且將對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的衝擊。話又說回來,人人擁有聽、說、讀和寫的能力,對個人也好,對國家也行,終究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為了創造一項與眾不同的特徵,他們認為所有社區必須整合起來,而「英國讀寫能力信託」就在促使這件事產生。「英國讀寫能力信託」於是鼓勵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學習者,並為大家創造機會和提供各項學習的管道;還透過革新的課程、資訊和研究等,以協助一些和學習者一同工作的人。他們全力促成授予學習者認證,據此以提升兒童、年輕人和其父母在讀寫上的態度、習慣和技巧,也支持專業性研究,以及積極的影響教育政策和推動。信託的研究人員認為,對兒童而言,不論語言和讀寫能力的發展,或者是否能從閱讀上獲得樂趣,父母扮演的角色都非常的重要。讀寫能力信託不只在此著墨,其範圍還擴及各個層面,例如學齡前兒童、國小學童、青少年和成人,但是其注意力也不失在圖書館這一塊。


「英國讀寫能力信託」為了提升每一個人的讀寫能力,除了上項整合家庭、學校和社區的資源外,更推動了多項具體的計畫,其中有兩項頗引人注意,分別是「閱讀聯絡網」(Reading Connects)和「閱讀錦標」(Reading Champions)。

「閱讀聯絡網」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全校的閱讀社群,最初由主管的「兒童家庭暨學校部」發起,交由「英國讀寫能力信託」負責
執行。此一聯絡網不只是一個提案,更是一項有特定標準的計畫,旨在鼓勵讀者牢牢凝聚一個整體創造的方法,以促使閱讀樂趣、展望和好的策略成為學校的政策,所以進一步整合下列元素: 一、置閱讀樂趣為學校政策的核心,以提升和增進學習的標準;二、納入所有成員,包括承辦人、管理者、政府代表和家長團體,以鼓勵閱讀;三、聯合學生的家庭組成讀書會,以鼓勵在家閱讀;四、提高閱讀在校園裡的能見度;五、與地方性組識(包括公共圖書館等)和其他學校合作;六、與「閱讀聯絡網」內的學校和組識相互學習,以及分享好的閱讀策略。 這一個聯絡網目前聯結了五千多所學校、當地政府機關和圖書館,可謂同好的伙伴眾多,既可以分享閱讀的樂趣和策略,還可以因此結交閱讀的同好。 「閱讀錦標」則是「英國讀寫能力信託」本身推動的計畫,積極推動男孩和男士參與閱讀,以形塑一個閱讀的文化。「閱讀錦標」計有三個階段:銅牌、銀牌和金牌等。「銅牌」宣示一個人熱愛於閱讀;「銀牌」揭示一個人積極參與各項計畫以鼓勵男孩們閱讀;「金牌」指出一個人對於學校閱讀文化有傑出的貢獻。這一項計畫以行為典範為基礎,藉由各項積極且正向的活動,以塑造男性為閱讀的模範,因此刺激英國男士和男孩
開始閱讀,更重要的是以閱讀的樂趣。

這是英國政府對於推動閱讀的做法,本文內容僅僅是其中片段,卻已經不難窺見其藉由「英國讀寫能力信託」經營閱讀的作為,於現階段我國也在推動閱讀的過程,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想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正是這一個意思嘛!期待大家一同努力,為我們自己的閱讀文化做好紥根的努力。

「英國讀寫能力信託」之閱讀網站:

http://www.literacytrust.org.uk/index.html

http://www.literacytrust.org.uk/readingconnects/

http://www.literacytrust.org.uk/campaign/champions/about.html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啟迪童心特使義工 2009


透過義工培訓,使團員認識學習障礙,同時加強他們對下一代成長及發展的關注。由於整個活動由團員全程策劃,當中他們能學習如何籌備一系列的大型活動。團員亦能把培訓中學習與幼兒相處的技巧,實踐在義工服務中。此外,活動能推廣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從認知層面正視現今兒童教育的問題,令家長懂得如何以多元智能的理念教導子女。

如有垂詢,

Mandy Cheung 62302469
Silver Lee 69045604
(中文大學逸夫扶青團)

請致電本會 - 電話號碼: 81022389。

指導導師簡介:潘偉智博士,生命建造,以愛輔導網 (www.eicare.net) 總監
學歷: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教育學碩士(心理輔導及學生服務,專長遊戲治療);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婚姻及家庭輔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社會工作)。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學習障礙的問卷調查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就讀於三年制醫療保健及管理高級文憑三年級的學生,現正進行final year project關於學習障礙對家長的影響,鑒於學習障礙在香港越來越普遍,但香港市民對學習障礙的認識卻不多,甚至對學習障礙產生誤解,學習障礙對家長帶來很多的影響及不便,希望從問卷中可以收集閣下之寶貴意見,閣下之資料只供統計及參考,絕不會外洩閣下之身份,現希望你們能抽數分鍾時間協助學院完成問卷(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學習障礙的問卷調查)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4Q親子錦囊家長講座系列2009

香港教育學院十五周年家庭與學校合作活動以「家校結伴」為主題。2008年11月舉辦的「家校結伴高峰會2008」,從宏觀的角度探討香港家庭與學校結為夥伴的前景與路向。2009年,香港教育學院(教院)、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及各區家長教師會聯會繼續手合作,合辦「4Q親子錦囊家長講座系列2009」,培育孩子4Q(智力商數(IQ)、情緒商數(EQ)、逆境商數(AQ)及管理商數(MQ)),為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締造更有利的條件,促進親子溝通、建構和諧家庭及發展正向思維。 「4Q親子錦囊」共有四場講座,於2009年2月至5月在香港、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四個地區舉行。l 第一場講座定於2月12日(星期四)晚上6時半至8時半假皇仁書院舉行,教院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燕祥教授將以「孩子未來的挑戰:在全球化中飛翔」為題,介紹及分析二十一世紀教育的趨勢,探討切合孩子教育及家庭學校結伴的方法。l 第二場講座定於3月27日(星期五)晚上6時半至8時半假東華三院冼次雲小學舉行,由教院協理副校長(課程發展)林智中教授以「學得好:給家長的小貼士」為題,講解智力商數(IQ)及與家長分享有效學習的方法。講座費用全免,兩場講座現正接受報名,凡出席講座的老師,可計算在教師培訓時數內。歡迎家長、老師、校長、家校協作者、社工及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詳情:宣傳海報網址:www.ied.edu.hk/15a 報名:www.ied.edu.hk/15a/parent.html查詢:馬雪兒小姐(電話:2948 6051;電郵:msyma@ied.edu.hk)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2009 幼兒選校廣角鏡(港島)


「幼稚園,你好嗎?」教育局首席督學(幼稚園)楊馮慧懿幼稚園是幼兒從家庭正式踏入群體生活的開始。雖然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但已能為兒童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家長經常會問:「那一所幼稚園最好?」「是不是學費越貴越好?」「這一家的功課多,程度較深,早一點適應,升小學時是不是比較有利?」不少家長對「名牌」或收費較貴的幼稚園趨之若鶩。但學費最貴的幼稚園未必是最好的,你會如何訂定幼稚園的質素呢?如何入手研究不同幼稚園的特色與教學質素呢?本學年,學前教育學券計劃開始推行,家長可透過以下途徑,為子女選擇最適合的幼稚園。參考幼稚園概覽教育局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今年七月在網上發布二○○六/○七學年《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概覽》的更新版,家長可以參考各幼稚園的基本資料,包括該校是否接受學券、師資、師生比例、學費與各類型開支所佔比例,以及員工培訓與專業發展等,作為初步了解各幼稚園的基礎。(概覽網上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實地參觀與家長口碑一所擁有清晰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朝氣勃勃、氣氛和諧、愉快的幼稚園,想必很吸引吧!家長除了參考學校提供的資料,親身前往視察是評估幼稚園的好方法;還可以向其他家長打聽,從口碑了解有關幼稚園的管理與文化。學校的環境與設施幼兒入學後,最少有半天是逗留在學校的。校舍是否衞生、安全,是否有充足的活動空間等,都是重點觀察項目。幼稚園的環境、佈置與設施,皆會影響孩子認識周遭事物的興趣。要知道校舍的環境,進去看看便會清楚;還要注意其教學工具是否足夠,是否容易讓學生接觸到。教師是教學質素的關鍵孩子上學時,最常照顧與影響他們的便是教師。教師除了要有愛心、耐性,還要懂得引導兒童,啟發他們的創意,培養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這樣,幼兒就能容易適應學園生活,迅速融入學校這群體。在選擇幼稚園時,家長要留意老師是否和藹可親?教學上能否刺激孩子思維,誘導他們探索,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觀念與知識?家長可帶同孩子參觀學校,接觸教師,看看孩子是否喜歡那裡的環境。良好的家校合作要孩子在幼稚園好好學習,學校與家長必須建立合作夥伴的關係。理想的學校透明度高,著重與家長有密切溝通,歡迎家長觀看兒童上課,輕易地與校長或教師接觸。聽聽家長對校方舉辦親子活動、家長會、講座、工作坊等的口碑,便知一二。另外,德育與公民教育對剛從家庭踏入群體社會的幼兒十分重要,家長可留意幼稚園是否注重這方面的培育。家長選校,要多花時間搜集資料,多下功夫研究。各位想親身聽聽專家的意見嗎?機會就在眼前!本局將在九月廿九日起,舉行三場「幼兒選校廣角鏡」家長講座,讓家長更明白優質幼兒教育、親職智慧及優秀幼稚園應具備的質素,從而為子女選取合適的幼稚園。有關講座詳情及報名方法,請參閱本電子專遞「提提您」一欄,及瀏覽以下網址:(http://www.edb.gov.hk/parentstalks)

英業小學「如何運用遊戲促進孩子學習興趣」家長講座

潘博士向家長講解如何運用遊戲促進孩子學習興趣
日 期: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地 點:英業小學

讀 寫 障 礙 童 不 獲 家 長 理 解

讀寫障礙的問題愈來愈受重視,但仍有不少港人對此存有誤解。香港賽馬慈善信託基金於三年前撥出一億五千三百七十萬港元,協助患有讀寫障礙的中小學生,至今已有逾一千名中小學生受惠。有學生表示,參加計畫後中文成績雖然有進步,但其父母不相信她患有讀寫障礙,更責罵她因懶散才令成績欠佳。

香港扶幼會於○六年開始,跟馬會合作於中學推行「喜閱寫意︰讀寫支援計畫」,為患有讀寫障礙的初中生提供輔助教材,並每周派員到學校為學生提供輔助課程,協助學生掌握基礎的閱讀及寫作知識。全港現有逾一百名來自七所中學的學生參與計畫。


葵涌循道中學中二生黃家慧於中一入學時被教師發現患有讀寫障礙,獲安排入讀輔助班。她指,經常在考試時因忘記中文字的筆畫,阻礙書寫速度,令每次考試均有一半問題留白,中一中文科考試僅得二十多分。


她指,輔助班老師通過遊戲,令她掌握記部首及認字的方法,中文成績大有進步,「上次測驗獲得四十七分,雖然不及格但已有進步。」不過黃家慧透露,父母至今仍不相信她患有讀寫障礙,並指她平日唱粵曲、背誦曲譜也沒問題,認定她成績欠佳只是懶散所致。


計畫總監陳秀慧呼籲,家長應盡早重視有關學習障礙問題,及早為子女尋找輔導。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讀寫支援今年中學廣泛推

















圖:黃家慧(左)和盤偉琴於一年多前參加讀寫支援計劃,兩人成績均有明顯進步(本報攝)



本港在○七學年約有一成四,即五千四百三十四名小一學生被評估為有輕微學習困難,包括讀寫障礙和專注力弱等問題。由香港賽馬會推行的讀寫支援計劃今年踏入第三年,在過去兩年參加計劃人數已逾一千名小學生和一百名中學生。今年七月,香港扶幼會將向全港逾四百五十所中學派發教材套,以協助老師識別及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本報記者 李盛芝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一億五千萬元,於○六年推出為期五年的「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服務幼兒至中學生。由香港大學領導,除教統局(教育局前身)外,香港中文大學、協康會和香港扶幼會亦協助計劃發展。計劃主要研究識別讀寫障礙學生的評估工具、發展小學校本支援模式、研製中學中文學習教材等,以協助他們輔導有特殊學習困難學生。

就讀葵涌循道中學中二級的盤偉琴,在小學已發現有學習困難,可惜家人對此認知不深,誤以為她懶惰而影響學業成績,所以延誤了接受輔導的時間。「小學時作文成績僅僅及格,參加了讀寫支援計劃兩年,現時的作文成績已比及格分數線高出二十分。」

盤偉琴坦言,曾因為功課太繁多,又不懂字詞的默寫,試過「罷做」功課。但經過老師一年多的指導,偉琴得到家人的體諒的同時,成績有顯著的進步,由入學時全級排名五十以外,上升至現時全級第十九名。

同級的黃家慧亦是有學習困難,容易對部首混淆,甚至在看書時感到暈眩。「小五開始,已參與粵曲的訓練,背讀對白可以朗朗上口,但說到默寫字詞,我便一竅不通。」她表示,老師教導用圖像去記部首,如「手」部,會立即聯想到「打人」的動作,這個方法令中文測驗成績,在短短一年內跳升二十多分。

香港扶幼會教學助理繆汝霞,負責教導循道中學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她表示,學生本質不差,他們只是有先天缺憾,加上學習反應很快,一年多時間,學業上已經有驚人進步。

循道中學校長黃兆雄說,第三年參加賽馬會的讀寫支援計劃,學習困難的學生均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教導,加上教育局發放資源協助學生,令他們的成績、品行都有顯著改善。

香港扶幼會教育心理學家陳秀慧表示,讀寫支援計劃開始至今,參加人數已逾一千名小學生和一百名中學生,當中有不少學生在記字、默寫、創意空間等方面已有明顯的進步。為了讓更多學校及早識別及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扶幼會將於今年七月向全港逾四百五十所中學,派發中一教材套,光碟內容包括教案、簡報、評估工具。


*來源:大公報2009-1-10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1/10/JX-1016590.htm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常 識 豐 富 潛 能 突 出   天 才 皆 愛 尋 根 究 柢

近日本港先後爆出兩名年僅九歲及十四歲的資優生,成為各大專院校爭奪目標,更成為全城談論的話題。在全球人才爭奪白熱化,每個城市各出奇謀,吸納外地人才,但卻往往忽視本地資優兒童。特首施政報告去年提出,政府及商界共斥資二億元籌建資優育學院,但其實一直在煲「無米粥」。反觀台灣、新加坡及內地,在七十、八十年代已有一套完整天才培訓政策。據非正式統計,全港最少有二萬名天才被扼殺,育學家炮轟「本港政策太慢,難與其他地區競爭。」政府在九十年代曾推出《第四號報告書》,表明銳意培養天才兒童,但至今十七年仍未見積極推行。於○一年推出《特別資優學生培育支援計劃》,雷聲大雨點小,效果毫不顯著,曾蔭權去年施政報告中立即斥資二億元籌建資優育學院,專門培訓十至十八歲的資優生,但至今仍未見落實推展,香港的天才就此被眼白白地糟蹋。事實上,本港資優政策既慢且不夠深入,前育署馮漢柱資優育中心課程發展主任謝清美指出,九○年推出《第四號報告書》後,十年內受惠的資優生只有約一千名,這與原本估計全港至少有二萬名資優兒童的數字相差甚遠,其實已有大量的天才學童錯失被栽培的良機。至於○一年所推出的計劃,亦側重校本培訓。其實,在目前的育制度下,師沉重的工作量,真難以期望他們可向資優生提供高質素的訓練。 新加坡強化思維培訓反觀鄰近競爭城市,台灣早於一九七三年開展資優育,新加坡亦於八四年推行,甚至內地自七八年成立第一個超常育實驗班,資優育在內地被稱為超常育亦有二十九年的歷史。又以新加坡為例,過去資優培訓側重於學術層面,但近年亦提出深化培訓,強化學童的思維,並非像本港仍停留在蜻蜓點水式的培訓班層面。陳太(化名)的十一歲兒子是資優生,但她卻大吐苦水,她說兒子嘉輝(化名)自小比同齡的小朋友聰明,智商高達135,小一已經具有小三學生的程度。就讀幼稚園時,嘉輝能以流利英語與外國人溝通,小一便能自行閱讀多本世界名著,功課均能應付自如,凡是與創作及記憶有關的習作,都高人一等。由於嘉輝感到課程太淺,缺乏興趣,令老師感到不滿。陳太表示,曾為嘉輝測試智商的醫生指出,嘉輝的智商超出常人,屬於資優兒童,他的潛能恍如一台空白的電腦,若能配合適當訓練,定會進步神速。陳太慨嘆,「我唔識,學校又無佢課程,佢能力最強時間已經過,快將小學畢業,一切都遲啦,白白糟蹋個仔才華。」 叛逆資優童每被忽略政府的資優學院雖將於年底開辦,但資優兒童家長會會長林潤富表示,專門培訓十至十八歲的資優生,對天分高而年紀小的資優生幫助不大,政府不應以年紀劃分培訓天才。他又指,香港未有就資優兒童作出統計,但參考國際研究資料顯示,一般學校有百分之三學生屬資優生,以學童智商評估,全港至少有二萬名資優兒童。他建議政府應倣效新加坡、澳洲等地,為所有資優生進行測試,提供針對性的課程。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主任許娜娜批評,育局推行《特別資優學生培育支援計劃》,流於片面,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培訓主要以全方位學習及加速學習模式,即是跳班。她說:「本港加速學習僅限於跳班,無分科加速,未有顧及小朋友學科以外其他方面發展。」許解釋,部分數學天分資優生,語言能力或心智成長上未趕及,分科跳班則能針對性培訓。專家認為資優生可從個性上有不同分類。臨床心理學家林琳指出,如叛逆型的資優生會具備高創造力而缺乏自控力,該類天才容易惹人發怒,大家傾向不承認為資優生,在學習上可能會面對較大困難。而許娜娜亦指出,現有部分資優生患有過度活躍症或自閉症,現行的資優政策忽視該批兒童。http://www.sld2000.com/upload/gifted.pdf

應中語會課題組邀請往北京介紹本會社區推動教育工作

應中語會課題組邀請往北京介紹本會社區推動教育工作

2008年12月31日,“我愛閱讀——兒童閱讀障礙改善計劃” 贈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校區中語會會議室召開了,捐款發起人國樂壹號公司代表和北京教科院各城區代表以及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乾預矯治”課題組主要成員、香港兒童啟迪學會總幹事黃筱錦先生、解放軍306醫院核磁共振科主任金真等30多位嘉賓參加了啟動儀式。


首先是捐款發起人國樂壹號公司代表王總發言,他表示捐款只是盡綿薄之力,還真誠希望各區教科院的領導關心閱讀障礙改善教育,誠請各位善款善用。然後課題組組長張傑老師做了關於:“DFMM矯治理論在閱讀障礙矯治方面的成果和探索”的報告,課題組副組長蘭紫老師闡述了推廣閱讀障礙教學的意義,香港兒童啟迪學會總幹事黃筱錦先生跟與會代表分享了: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在香港閱讀障礙和學習障礙領域

齊建社區「親職幼教」家長.義工網絡

在香港閱讀障礙教育中的作用和貢獻。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NGO)總幹事:黃筱錦

協會簡介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2003年註冊為香港認可慈善團體)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家長自務會社/志工慈善組織,為香港有特殊學習困難和正常兒童提供支援服務,以幫助他們在學校和日常生活充分實現其學習力。

背景資料:
據美國全國保健研究所估計,該國約有百分之十五人口受到各類學習障礙所影響,其中已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當中,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的問題屬於語言及閱讀範圍。耶魯大學另有研究顯﹕約有百分之二十人口(即每五人中有一人)受到讀寫障礙或其他各類閱讀困難影響。由此可見,讀寫障礙屬於常見的語言學習障礙。

英國每年發現約十二萬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累計仍然在學人數高達二百四十萬之譜。此外,還有一批從未獲得適當診斷或治理、或被認為不符合服務資格而遭遺漏的人。讀寫障礙發生在各個不同的年齡組別、種族群體、性別、收入階層。許多成功人士同樣有讀寫障﹔而許多有讀寫障礙的人士也能克服障礙獲得成功。近年有研究證實,讀寫障礙與家族因素有關﹕父母、兄弟、姊妹、姑媽、姨媽、叔伯、舅父、祖父母等,可能同樣遇上類似的學習困難。
依據香港教育局的資料, 2007/2008年度經評估後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比率為11.49%,相比過在數年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參考: 2006/2007年度為10.41%, 2005/2006年度為9.54%, 2004/2005年度為7.17%)

本會宗旨:
1.促進社會上專業人士,老師及家長分享、交流教育兒童的學問、經驗和心得。
2.透過社區教育,令社會人士認識幫助兒童學習的方法、工具及科技。
3.有為特殊學習需要之兒童及家長提供適當的輔導。

本會使命:
凝聚自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有志關心兒童教育及學習問題的人仕,共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兒童學習的活動,以推動社會重視兒童素質教育及啟迪兒童潛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力及善良的品格成為良好公民。

成立背景:
自1999年以來,我們的主要志工人員已積極參與社區教育計劃-“關懷我們的孩子學習差異和特殊學習困難” 。該項目最初由香港小童群益會與國際青年商會香港晉峰分會攜手主辦的社會發展工作計劃。 2000年創立了學習障礙香港第一個學習障礙網www.sld2000.com立即引起了各界人仕之關注及支持,為協助學障兒童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喚起市民關注的問題,該項目已達到的目標。 2001年舉辦了“學習障礙志工培訓”的活動。集合了一群有志幫助兒童之仕,成立一了支志工隊伍,使之能進一步發展,更深入地引起各階層對兒童學習障礙問題之關注。隨工作計劃之訓利完成,志工團面臨解散。有見及此,學習障礙工作計劃之籌委會成員及志工隊在2001年12月12日籌組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持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家長,兒童及教師學習的活動,在2003年註冊為香港認可慈善團體。

發展里程:
1999年香港小童群益會與晉峰青年商會攜手主辦社會發展工作計劃。
2000年創立了學習障礙香港第一個學習障礙網www.sld2000.com立即引起了各界人仕之關注及支持,為協助學障兒童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2001年舉辦了“學習障礙義工培訓”的活動。集合了一群有志幫助兒童之仕,成立一了支義工隊伍,使之能進一步發展,更深入地引起各階層對兒童學習障礙問題之關注。隨工作計劃之訓利完成,志工團面臨解散。有見及此,學習障礙工作計劃之籌委會成員及志工隊在
2001年12月12日籌組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持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家長,兒童及教師學習的活動。
2002年的社區教育工作發展到新界及離島並首辦學前教育機構「教學資源數碼化」培訓。
2003年3月18日本會成為香港註冊認可慈善機構。
2004年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愛學習家庭課程系列」
2005年推介怎樣在學校推行“品格教育-Character First”研討會。
2006年與美國特殊教育專家合辦『啟迪童心』兒童學習能力差異研討會。
2007年成立齊建社區「親職幼教」家長,義工網絡。
2008年推廣「及早識別」及舉辦「幼兒家長成長小組」
2009年啟迪童心特使義工透過義工培訓,使大學生認識學習障礙,同時加強他們對下一代成長及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