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宣揚家庭核心價值及締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經驗分享會





家庭議會舉辦,由關何少芳女士、盧希皿先生及鍾國盛先生主持的宣揚家庭核心價值及締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第十一次經驗分享會,將於二零一一年一月六日舉行。分享會資料單張載於附錄1。 

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如有意出席,請填妥附錄2的回條,以電郵(scretariat_family_council@hab.gov.hk)或傳真(號碼:2591 6002)方式交回。如有查詢,請致電與家庭議會秘書處(2835 1379) 聯絡。謹此感謝鼎力支持分享會,並歡迎你和其他興趣參加的人士分享經驗分享會的資訊。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政府大專未配合 學障缺支援

筆者認為,政府應為學障童爭取平等的學習機會,利用完善的政策,全面實踐保障傷殘人士的教育權利,協助他們發揮潛能。


「請謹記一點,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並不是愚蠢,他們只是需要以不同的方法學習。」
「請看看相片中我兒子桌面的混亂情況,要使生活井然有序對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他並不是懶惰,亦不是想令你生氣,但他卻經常會忘了功課、文具等。」
「當他看完一篇文章卻只回答了當中的四條,是因為那十條問題打橫分布在三行,而他只看到第一行垂直的答案,所以他只能看到那行的四個答案。」
未隨年齡消失 只能增強應對
上述是一位母親對我的兩班學生,講述支援自己有讀寫障礙的孩子的經驗。這位母親辭退了她的中學教職,留在家中與兒子一起走這艱辛的學習歷程。外子亦有多重學習障礙及過度活躍症,我能夠切身體會到她的經歷。
學習障礙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你只能不斷增強應對方法,以減低對成人生活的各方面影響。支援外子從學士課程直到取得博士學位,是一個19年長的旅程,也見證了美國政策的其中一個成果。
美國以《殘疾人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來保障殘障兒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又以《美國殘疾人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和《1973年復康法》笫504條(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來保障殘疾成年人在中學後的教育、就業等得到公平的機會和對待。英國在今年10月開始執行新的《平等法》,更廣泛切實地保障不同年齡的傷殘人士。
香港兒童腦科、體智發展學會與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曾於2009年聯手做了一個調查,務求了解本地10個高等教育學府(八大、樹仁及香港教育學院)如何支援學障人士。調查重點在於了解學障學生能打進高等學府的比例,和院校是否已建立了支援學障人士的內部政策和機制。
大學乏資源 學障學生人數少
調查結果顯示,學障學生人數極低,同時,高等學府又缺乏人力資源和相關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適當支援。這反映了融合教育在學障方面的支援成效不足,及政府在高等教育這方面至今仍沒有政策配合的後果。
改善目前中小學的支援策略和監察,設立「中學離校轉銜計劃」(transition planning),落實高等教育的支援政策是刻不容緩。可喜的是,這項調查推動了高等學府建立部分相應的支援機制。例如,香港教育學院的學生事務部,現已成立了一個常委會,正努力發展內部的支援政策及機制。香港大學新設一位高級學生顧問,專責幫助傷殘學生。
傷殘不受尊重 變相阻礙上流
香港教育學院的吳迅榮教授曾評論,學校直資化是變相「階級複製」(編按:即Class Reproduction,指下一代的階級會與他們的父母一樣,階級流動僵化,低下階層喪失翻身機會),加劇社會分化。歷史及研究文獻告訴我們,傷殘人士因其人權不受尊重,在缺乏支援情況下,教育及就業機會被剝削,常處於社會階級的底層。政府不以確實政策和資源來保障傷殘人士的教育權利,亦是變相階級複製。
社會上的學障人士有不少成就顯赫,但也有不少成就遠低於其潛能。民間不斷在為學障童爭取平等的學習機會,政府何時才會明白學障影響的持久性,加入這團隊,用較完善的政策,來減少學障及其他傷殘人士被拒於高等學府門外,協助他們發揮潛能,邁向全面實踐保障傷殘人士的教育權利,實踐作為簽署地區對聯合國的傷殘人權利公約的承諾?
撰文:潘劍芳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論壇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協康會言語治療 惠及貧困家庭

言語治療及家長訓練計劃
能優先支援正在輪候學前服務的自閉症兒童。


教育自閉兒童所需的資源比一般兒童多,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未必能負擔起昂貴的醫療費。有機構展開了一項言語治療及家長訓練計劃,為輪候政府服務的新界東自閉兒童及家長提供訓練和支援,經濟困難的家庭亦可申請資助,而計劃首階段將惠及三百多個家庭。

        協康會昨日宣佈閞始一項言語治療及家長訓練計劃,計劃首年開設四期課程,上月推出便接獲逾百申請,參加者均經過評估後確診或懷疑有自閉症的學前兒童。每人將接受八堂言語治療小組課程,治療師會按兒童的學習能力及需要分組進行訓練,並提供家長講座和個別諮詢服務,教導家長如何把握零至六歲黃金訓練期,幫助自閉症子女提高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改善社交溝通技巧。

        翁先生與現時三歲四個月兒子滔滔是計劃的首批參加者,滔滔二歲時只能說不足十個單音字,經評估服務確診為自閉症。滔滔目前並無獲得政府任何服務。翁先生說:「為人父母的誰不想讓孩子得到持續訓練,但言語治療每節數百元,實在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得來。這個計劃對我們及孩子幫助很大,收費只是私營服務的一成多。政府應盡快落實加強自閉症學前服務,不要讓我們及孩子乾等。」

        協康會將於明年初在新界西區推出同類計劃,連同新界東將合共提供三百四十個名額,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義人愛鄰舍迎聖誕聯歡會

讓孩子與我們義人迎接普世歡騰的時刻
迎聖誕聯歡會─讓他們親嘗我們義人愛鄰舍的愛
日期:20101219(星期日)        
時間:1400–16:30pm
地區:調景嶺健明邨明月樓籃球場

主辦機構: 自在社    ( 政府認可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 )              
協辦機構: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梁里區議員辦事處  牧鄰教會
支持機構:  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Incubation Centre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兒童心智發展會議及展示2010


    「兒童心智發展會議及展示2010
    與您分享照顧及教育孩子心得!
    日期:1217-18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Sue Mayer - Special Needs Mom: Looking For the Easy Button???

    Sue Mayer - Special Needs Mom: Looking For the Easy Button???: "This post has been rolling around in my head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it's time to just get it out. Wouldn't life be great if we all had an ..."

    特殊需要學童 家長壓力大較多煩惱

    讀寫障礙學童常把字的左右掉轉,並常誤認邊旁。

    做家長難,做子女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家長更難,他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愛心和耐性,才能改善學童的學習效能。一項調查顯示,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家長,在管教子女時,承受的壓力較一般家長多出兩成,壓力隨時爆發,建議由關愛基金中撥款,資助有關家庭。本報記者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於今年六月至九月,進行「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家長管教壓力」調查,成功訪問約一千二百名小學生家長,當中近二百名受訪者的子女,出現讀寫障礙、語言障礙、或患有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等特殊學習需要。九成受訪者表示,為子女溫習以應付考試時,感到很大壓力,較一般家長多出兩成四。而五成半家長對老師的負面批評感到壓力,也比一般家長多兩成。



    調查顯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家長,90%指在管教子女時,承受的壓力較一般家長多出24%;另外,55%家長對老師的負面批評感到壓力,也比一般家長多20%。負責調查的機構指,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容易有情緒及社交問題,家長需要多花耐性教導,他們促請政府增撥資源,提供更多有關學習支援的服務。

    基督教協基會訪問逾1,200名家長,了解不同家長在管教子女壓力方面的情況;而在受訪的家長中,近200人的子女出現讀寫障礙、語言障礙,或患有自閉症及過渡活躍症等特殊學習需要。

    調查結果顯示,溫習考試是所有長在管教子女方面的最大壓力來源,超過七成家長在這方面感到有壓力,彷彿家長是親身在學校應考;而第二大壓力來源則是管教子女的不當行為,佔66.1%;接着是處理子女的情緒,有63.8%。再其次順序為對管教子女的要求和每日完成功課等,分別有62.6%和58.4%。

    至於子女出現特殊教育需要的家長方面,最大的壓力來源是為子女準備考試,比率高達90%,較一般家長高出23.9%。其次為管教子女的不當行為,佔82.4%,亦較一般家長多19.2%。至於其他的主要壓力來源,分別包括管教子女的不當行為、處理子女情緒、每日完成功課,對管教子女的要求,以及老師負面批評等。

    協會指出,有家長為配合教育制度的要求,每日不停地督促子女溫習考試,以及完成每日的功課,而這卻成為子女與父母間的拉鋸戰,讓彼此的壓力加劇。
    有前線服務員觀察所得,這些父母都感到徬徨,在面對子女的學習和行為問題時,更感到束手無策和充滿憂慮,令到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家庭,處於一個不折不扣的壓力煲之中。
            
    建議「關愛」撥款助學習
    協會表示,由於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會衍生學童負面情緒、社交和自我形象等問題,家長要花更多心機教導,因而增添壓力。協會亦指出,以個別或一對三的形式進行功課輔導,可讓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掌握課堂重點。

    協會建議政府由關愛基金中撥款,為這類兒童提供及早介入及持續學習的支援服務,以及所有教師都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培訓,為有關學童提供功課輔導。



    綜合頭條日報及新報的轉載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照顧讀寫障礙同學6年 小義工6歲省零錢助養孩童

    【香港商報】訊 記者郭韻婷報道:日前一位初中生的「軒哥」派錢事件,引起社會熱議,「港童」行為備受狠批,令人普遍認為現今香港兒童一代不如一代。幸而,仍有一群既有愛心又肯承擔的「港童」,主動關顧弱勢社群,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不但感動他人,更帶給自己成長中莫大轉變。昨日是國際義工日,多名6至14歲在義務工作及助養方面表現出色的「港童」被公開表揚及嘉許成為2010愛心港童。「女版黃金寶」黃蘊瑤鼓勵小朋友繼續發放愛心,從小培養正確價值觀。

    照顧讀寫障礙同學6年
    其中一名被嘉許的小義工陳沛嫺,今年11歲,是一名小六學生,她由一年級就開始主動幫助患有讀寫障礙的同班同學小星星(化名),6年間他們一直共同成長,她對小星星不離不弃及不望回報的行為,不止感動小星星的家人,更為港童樹立一個好榜樣,值得所有人學習。

    小星星自小自理能力已不太好,且不太懂表達自己,沒有太多的朋友,所以無論生活抑或學習上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沛嫺6年來無間斷地幫助小星星,如協助小星星執拾好文具、書包,才一起放學;放假怕小星星寂寞,會帶同爸爸媽媽到小星星家探望他。有時小星星扭計不願意到課室上課,沛嫺總是耐心地對他說:「你要上去同我一齊上課,最多我拖着你,幫你澙書包上去。」

    緊記父母教導要有愛心
    由於小星星經常被同學欺負,所以沛嫺通常會陪伴小星星左右,即使小星星要去洗手間,她亦擔心小星星會在洗手間被人欺負,所以多年來,她都陪伴小星星到洗手間,并在洗手間門口等候,確保小星星被人欺負時,能及時協助或保護小星星。

    究竟是什s動力能讓一個小女孩堅持幫助小星星,并且堅持6年之久?原來是基於一個「愛」字!沛嫺對記者說:「細細個爸爸媽媽就教導她,要有愛心,要樂於助人,幫助人是一件好事。」她更說,即使將來大家不是升讀同一間中學,她亦會放學后到小星星家探望他及協助他做功課。

    9歲已是2兒童「小媽媽」
    另一位愛心港童,9歲的黃清怡,在幸福的家庭長大,衣食無憂,不過她卻有一顆善心。6歲,正當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扭計玩玩具的時候,她已開始用自己的零用錢去助養小朋友,成為小小「父母」,目前是2名兒童的小媽媽。原來清怡的父母也有助養兒童,她是從小受到父母影響,潜移默化之下成為小助養者。

    黃蘊瑤勉港童定清晰目標
    剛於廣州亞運戰勝傷痛贏得銀牌的單車選手、「女版黃金寶」黃蘊瑤,雖然年紀輕輕,卻展示出永不放弃的毅力與勇氣,其精神成為港童學習對象。昨日黃除頒贈獎項予愛心港童,更趁機鼓勵香港小朋友要定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堅持不懈,培養出永不放弃的精神。
        
    此外,兒童心理學家蔡綺文亦即場分析港童問題及鼓勵家長帶領小朋友參與義務工作,發揮自人自助的精神,改善港童問題。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虯髯客 家長講堂



    家長也是培訓師!

    你希望孩子有很好的生活習慣嗎?
    你希望孩子有很好的學習態度嗎?
    你希望孩子有很好的禮貌嗎?
    你希望孩子情緒穩定嗎?
    你希望孩子能自律嗎?
    .......
    陳永坤

    香港教育之七宗罪;可有贖罪良方? The Seven Sins of Hong Kong Education – Ways to Atone?


    講者:   
    • 張堅庭先生 (三名孩子的家長、電影導演、編劇和監製)
    • 鄭燕祥教授(香港教育學院領導與變革講座教授)
    • 語言:    廣東話
    •    教育是香港政府開支最大的政策範疇,佔政府總開支約五分之一。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及改革備受批評,甚至惹來教育七宗罪之惡名。教師不受重視、中學程度教幼園、外行領導內行、分數量度學生、只教不育、背誦操練扼殺創意,以及教師原來不會授課,香港教育究竟在哪裹出了問題?教育政策制定者、校長、教師、教育工作者、學者及家長又能如何回應?一向關注香港教育發展的著名電影導演張堅庭先生與教院領導與變革講座教授鄭燕祥教授將探討解決教育問題的良方。
    • reg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