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9日星期一

2007年第一季家長提升兒童學習能力分享會

2007年第一季家長提升兒童學習能力分享會

協會除了在網上發播有關資訊外,亦同時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作免費轉介。為了讓本會資深家長會員能與新登記網上會員分享及交流提升兒童學習能力的經驗,今次得到東華三院高黄慕貞紀念全人健康中心免費借出場地作是次會員聚會之用。

活動日期:2007年2月10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下午三時至四時十五分
活動地點:灣仔皇后大道東282號鄧肇堅醫院社區日間醫療中心地下
對 象:香港兒童啓迪協會之家長及義工會員
費 用:免費 名 額:二十名 (額滿即止)
報 名:即日開始
內 容: 社工介紹中心為的兒童綜合發展服務及設施。

報名方法:網上立即報名

地圖:中心位置

活動回顧: 按此

2007年1月24日星期三

專家將赴校 支援融合教育










■會議上,有特殊生家長代表訴說子女於校內得不到適當的支援。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入讀主流學校所出現的問題備受關注,教統局官員昨日於立法會一個小組會議上承諾,本學年起會推出13項措施改善情況,包括下學期安排專家到50間有較多特殊生的中學提供支援,並會積極考慮把融合教育新資助模式擴展至中學,亦會要求小學在特殊生升中後,一個月內將學生資料送交新校,教統局也會派聯絡主任支援小學,做好溝通工作。

子「想自殺」 母指學校不理

立法會關注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小組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會上資優自閉童家長李太表示,兒子小一已識別為自閉資優生。至小四時,兒子抗拒學校寫作要求,更透露「想自殺」,可是她告知學校後,校方無積極跟進,而學校的回應卻是教育心理服務已外判,著她自行聯絡對方,她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結果其子在一次小息時,於學校走廊做出跨越欄杆的企圖自殺行為,此時才有教學助理跟進。但該助理其後又因不滿其子的行為問題,而罰其站立食飯,兒子情緒持續低落。

議員建議資助擴至中學

議員張文光就融合教育向當局提出多項質疑,他指出,新資助模式資助了292所小學照顧特殊生,卻只有37所中學加入融合教育計劃,出現嚴重的升中樽頸,老師則難以通曉多類特殊生的教學需要。他提出五項動議,包括把小學資助擴展至中學。另一名議員陳婉嫻則提出「錢跟學生走」,並建議委員會籌組探訪團,連同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一起到校了解學校實行融合教育的情況。

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樊潔芳表示,今年下學期會選50所較多特殊生的中學,並派出教育心理學家等專人,於校內推動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


*來源:專家將赴校支援融合教育 2007-01-23 10:10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news_id=HK0701230057&cat=003HK

特殊生「潛水」 家教學三輸

■聖公會日修小學學生上課時,會同時有兩位老師照顧,一位教授學科知識,另一位則負責照顧特殊生的需要。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慈雲山一所小學上周鬧出過度活躍症小一生咬傷班主任事件,校方稱,家長曾隱瞞學生的「特殊情況」,但原來這些情況在主流學校並非罕見。有教育界人士反映,不少父母均希望自己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能融入主流學校,兼自恃有平機會這把「尚方寶劍」撐腰,拒絕學校安排孩子接受評估,有學校即使已取錄了約30名特殊生,但由於無法證明學生的情況嚴重,竟未獲政府半分資助;亦有家長不讓子女食藥控制病情,學校大感無奈。可見要成功推行融合教育,恐怕路途仍十分遙遠。


教統局雖然大力推銷融合教育,但學校及前線教師卻大感吃力。有主流小學女校長表示,在平等機會下,「基本上所有學校也要錄取特殊生,正因如此,就有特殊生家長故意隱瞞子女病況『潛水』入讀。」學校因此十分困擾,又別無選擇,特別難處理的主要是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的學生,他們容易擾亂課堂秩序。


家長阻力大 學校難取資助


她指出,有家長甚至拒絕讓特殊生接受評估,照顧學生時只有「估估」,就算已接受評估,亦有家長抗拒學校將評估報告遞交教統局,學校因而得不到當局的額外資助。她服務的學校現時有約30名特殊生,卻無任何額外資助,唯有靠校內資源應付需求,「一句平等機會(教育),便誤了學生(特殊生)的學習時光」,造成學生、學校、家長三輸局面。


母怨考試多 為自閉兒轉校


取錄了特殊生,主流學校固然有苦自己知,但也未必能博得家長的歡心。兒子患有自閉症的蔡太指出,其子入讀的主流小學功課、考試、測驗十分多,但她怕開罪學校,不敢提出「減試」要求。老師更經常投訴其子不做功課、推開幫他的同學及擅離課室等,「老師不嘗試了解學生需要,我個仔話佢不喜歡上學」,故她打算為其轉校。


津小議會主席蔡楷俊則認為,特殊生「上課不肯坐好,有父母甚至不讓學生食藥控制,導致老師不能專心上課,亦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情緒。」


教統局發言人回應指出,對於一些取錄了較少數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校,教統局會與學校合作,提供「適切」支援。平機會發言人表示,《殘疾歧視條例》是保障殘疾人士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學校不能基於學生殘疾而拒絕照顧,更有責任向其提供合理的遷就。



專家促設專門老師負責


教院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援學系副教授冼權鋒建議,當局應指引學校,常設專門老師負責融合教育,「因本港融合教育已不能回頭」。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家長隱瞞子女情況,學校無從預防,但學校在不能掌握確實情況下,要面對很大潛在危機,包括隨時發生打架及欺凌事件等,造成負面影響。 

2007年1月22日星期一

幼兒發展表現評估系統—介紹會

幼兒個人檔案、學習歷程及發展表現評估系統數據庫

(Digital Portfolio & Kindergarte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甚麽是一個配合現今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制度及課程改革的教學輔助工具
·怎樣設立系統化評估程式以配合日常運作,直接協助機構提升教學質素及形象
·如何善用資料以滿足評估需要,提昇對機構之評價,從而增加機構之收生率

講師 :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黃筱錦總幹事
回應 : 浸信會培理幼稚園翁巧香校長


地點 : 香港教育人員專業協會 - 九龍旺角彌敦道好望角大厦
時間 : 2007年1月11日 下午 5:00 – 6:00

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成功試行 - EG 密碼開啟孩子潛能共創成長青雲路工作坊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是獨一無異的。不論在言語、行為、學習或處事方面,都各有不同的模式。我們希望透過Emergenetics的個人能力測試剖析,協助個人團隊(18歲以上的成人)發展所長,使他們作出更好的業務決策,建設更強大,更富有創造性和生產隊伍,以及更有效的溝通,達致萬事互相效力;對家長而言,期望能協助他們仔細地清晰理解其子女( 9至18歲 )的兒童的行為及思考取向,為孩子們作出相對的栽培及照顧,並加強一家人的溝通能力;在兒童方面,幫助他們從小便認識、了解及清晰自己的價值,從而選擇最佳的學習途徑,主動培養和提昇個人素質,為未來的人生預先做好良好的規劃,在就業中走好每一步;對教育工作者來說,讓他們更加明白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要,並用最適切的裝備因材施教,拔尖補底。

Emergenetics 是基於對人的長期科研調查後研發的個人能力測試,自1991年起,全世界一共300,000多人進行了Emergenetics 評估。它是透過遺傳學(genetics)及個人經歷(emerge)相互交錯與結合,科學化地結集成式。能促進人際溝通和提高團隊的合作能力,既簡單易用,且成效卓越,故此贏得了許多學界及國際成功企業的廣泛認同,如 University of Denv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MTR ,American Express, AT&T 、Cisco Systems、IBM 、AT&T, Target和Hilton、 等。

整個工作坊活動的設計主要資深教育工作者,心理輔導專家及本會的Emergenetics認証導師負責

服務包括:
1. 草擬計劃書;
2. 設計及推行所負責及舉辦的專題訓練項目;
3. 在不影響本會的服務宗旨的情況下,配合 貴機構之宣傳活動;
4. 如有需要,負責同工可與機構負責人舉行活動會議,以加強雙方的溝通,讓活動推展更順暢。

2007年1月15日星期一

父母也是人-轉載自香港沙維雅中心2005年9月『連繫』會訊

家庭是我們第一個學習場所。從出生開始,我們便吸收著家庭環境中的各樣資訊,以發展一套可以保護自己、有利生存的應對模式。這些資訊包括了家庭中的規條、父母的說話、行為、對待我們的態度和反應等。從這些資訊之中,孩童時代的我們便運用當時有限的理解來建立了許多關於自我和父母的觀點。這些早期的經驗極具威力,不知不覺地陪伴我們成長,影響著、甚至扭曲了我們的思想。
沙維雅女仕在她的工作上常聽到案主形容他的父/母親是「惡魔」。但當她接觸這些所謂「惡魔」後,她發覺他們並不如案主所形容那樣可怕。沙維雅女仕便推論,人們常在孩童時代,基於孩童的角度和感受,建立了這些強烈的印象,縱使人長大了,我們的觀點仍然停留在過去。例如,我們仍用當年父親指責我們的說話來界定我們的自我價值(例如:我是沒用的),或仍像小孩子般期望父母的愛和認同。
沙維雅女仕認為,除非我們能突破這些局限性的觀點,把過去和現在分開,跳出孩童時代的觀點和印象,不再用父母親所扮演的角色來衡量他們,而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接納我們的父母親也是人、與我們是平等的,否則,我們便無法真正成長,發展全人性的自我,發揮我們的生命力。

沙維雅女士(Virginia Satir, 1916-1988)-世界知名的家庭治療大師-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成長模式,幫助人重新體驗源生家庭如何影響自己目前與人的相處,從而達到個人成長和改善人際關係的雙重目的。她相信人可以持續成長、改變及開拓對生活的新信念;並以改善家庭的溝通及關係為目標,畢生致力於家庭治療、教育和寫作。沙維雅被公認為「家庭治療之母」、「家庭治療之哥倫布」及「眾人之家庭治療師」。直至1988 年與世長辭前,她都站在人類成長及家庭治療的最前線。

如何提供適當的體能活動和感官刺激,促進孩子的腦部和身心發展

初生至1歲兒童的發展里程碑;如何提供適當的體能活動和感官刺激,促進孩子的腦部和身心發展;如何為寶寶選購合適的玩具;按摩對嬰兒成長的好處

講者:東華三院高全人健康中心註冊物理/職業治療師

對象:初生至1歲兒童的家長(40名,先到先得)

日期:1月20日(周六)時間:下午3:30至4:15

地點:灣仔皇后大道東282號鄧肇堅醫院社區日間醫療中心地下

費用:全免(每位參加者將獲贈精美紀念品乙包)

主辦:東華三院高全人健康中心

2007年1月10日星期三

2007年1月2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