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業界資訊 : 修讀專業課程 加強特殊幼兒工作效益


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持續教育學院開辦的「一年制在職特殊幼兒工作訓練課程」,讓學員認識本港現時為有特殊需要幼兒提供的學前教育服務、在幼兒教育機構為有需要的幼兒設計和推行適切的課程、與幼兒家長溝通,以及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的類別、特徵及需要等。浸大持續教育學院高級講師李麗梅指出,報讀課程的學員必須持有「幼兒教育證書C ( ECE )」資歷,並為在職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教師或工作員。

課程邀請專業的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傳授學員專業知識,並且透過專題習作,讓學員將課堂內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文字報告之內。李麗梅表示,香港教育局正加強對有特殊需要幼兒的關注,並且要求前線教育人員增加對該批幼兒的照顧。完成課程的學員可以及早辨識有需要的幼兒,並且提供相應的協助,此外,學員掌握相關技巧亦有助管理學習進程,尤其提升對特殊幼兒的教學效益。

「一年制在職特殊幼兒工作訓練課程」
主辦機構: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課程簡介:本課程旨在為學員提供特殊幼兒工作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技能訓練。
課程目標:成功修畢本課程後,
學員應能:
  • 瞭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的類別、特徵和需要。
  • 認識本港現時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提供的學前教育服務。
  • 瞭解社會環境如何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
  • 在幼教機構中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設計和推行適切的課程,並評估課程的成效。
  • 更有效和更願意與家長和其他人士溝通和協作,以促進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的成長。
  • 透過反思,讓自己在特殊幼兒工作上扮演更主動和積極的角色。
入學條件:申請人須持有「幼兒教育證書 C(ECE)」資歷,並為在職幼稚園/幼兒中心教師或幼兒工作員。

2014年1月28日星期二

自閉症致病成因 台灣中研院找到了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中研院研究揭開自閉症的成因,原來是突變基因導致腦部特定神經迴路異常;研究也證實,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可以彌補突變基因帶來的問題,能有效改善患類自閉症小鼠的異常行為,未來可望用於臨床治療。

全世界約有六千多萬人患自閉症,台灣約一萬多人,平均每五十名兒童就有一人罹患自閉症,但自閉症的成因不明,國外曾有研究指出自閉症與孕婦、兒童攝入塑化劑有關。

中研院研究員薛一蘋和團隊鑽研基因TBR1分子多年,他們在小鼠實驗中發現,專門控制大腦皮質和杏仁核的TBR1一旦突變,會讓小鼠缺少連接左右腦杏仁核的神經迴路「後段前連合」,導致訊息無法正常傳遞。

由於杏仁核掌控社交活動、情緒反應等,TBR1異常的小鼠,出現類似自閉症的行為。

研究也發現,TBR1控制其他十五個自閉症致病的基因,這群基因利用相似的方式,左右腦部認知和社交行為。

薛一蘋表示,雖然TBR1突變,造成神經用來溝通的「離子通道」數量少、無法改變,但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D-環絲胺酸」可提升離子通道的活性,改善病情;自閉鼠注射此抗生素後,行為變得和正常鼠差不多。

過去只知自閉症源於早期神經發育異常,但卻不清楚是哪一特定神經迴路,因此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一刊登到國際頂尖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許多科學家都搶著要看報告。

全文網址: 自閉症致病成因 中研院找到了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Master of Science in Play Therapy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The deadline of application 
for 2014 intake is 28 Feb 2014.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http://www.hksyu.edu/counpsy/mplaytherapy.html

Should you have any enquiries, please feel free to Ms. Chan Tel: 28067332 Fax: 28068044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Playgroup 「嬰幼兒遊戲導師專業證書」 課程-現正招生

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舉辦的「嬰幼兒遊戲導師專業證書」課程 (2014年度) 現已接受報名申請。有關報名的詳情,請參閱以下資料,截止申請日期為2014年2月3日。歡迎有興趣人士到以下網址下載申請表格。http://stcc.vtc.edu.hk/childcare/pte/index.htm  

有任何查詢,可致電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系 22567453 或22567430 。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高功能自閉症患者 : 智商正常,語言和動作能力發展沒有異樣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2014.01.23 02:12 pm

一名15歲少年被發現有社交溝通障礙,但因智能正常,在成績、生活自理上都無異狀。直到他上國中後,對異性開始好奇,經常在學校向女同學要臉書帳號,有次更不小心摸到女同學胸部,遭控性騷擾,就醫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症。

高醫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指出,高功能自閉症屬泛自閉症的一種,特點是有社交互動及溝通障礙,會重複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因這類患者智商正常,語言和動作能力發展沒有異樣,頂多被人說「白目」,許多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才被診斷出來,須透過持續練習學會察言觀色,才能逐步體察社會情境與人際互動。

全文網址: 15歲少年太白目 診斷罹患自閉症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Power By udn.com 

學者建議政府設特殊教育學券,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下學年增加「學習支援津貼」三成,加強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有機構與教院過去3年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提供「一對一」上門補習,並觀察學生補習前後的表現,發現學童對自己成績的期望有顯著上升,由1.63分升至2.21分(4分滿分),升幅達35%。有參加計劃的學童家長眼見兒子進步而感動落淚,學者建議政府設特殊教育學券,「讓家長挑選適合學障子女的服務」。

團體推一對一補習見成效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學院過去3年合辦「一對一」上門補習服務,安排大專生任導師,每周4小時,服務165個家庭。機構其後以問卷訪問其中51名家長及113名導師,了解學障童補習前後的分別。問卷結果顯示,導師認為學童補習後自我期望有顯著上升;家長為子女評分方面,「回家會自覺做功課」一項由原先1.92分升至2.58分(4分滿分),升幅達34.4%。

兒補習後懂串apple 母流淚
徐太兒子今年就讀村校小四,她指兒子小一入讀傳統學校,但開學「喊足一個月」,老師更稱其兒子蠢,轉讀村校後始發現兒子有學障。徐太說兒子英文默書從來不過30分,去年參加了計劃,導師上門補習3個月後英默升至80分,「見到兒子用圖像方式串出apple,自己真是立即哭了出來」,她認為傳統學校的教學方式幫不了兒子。

家長可自主選合適服務
教育學院小班教學中心客席講師何嘉華建議政府設特殊教育學券,他指出,澳門學障兒童家庭可到政府認可的機構挑選服務,香港可參考,例如額外增撥5000元讓家長可自主選擇服務。

機構亦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培訓教學助理(TA),讓他們更了解學障童的需要。

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2014 Practical Intervention in Childhood & Adolescent Disorders


“Practical Intervention in Handl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isorders 2014”  new series provides participants with the perspective skills by means of lectures, case studies, practice and demonstrations.

7 full day courses:

PT1401 Childhood & Adolescent Mental Disorder Assessment & Testing
PT1402 Early Psychosis: Diagnostic & Intervention Approach
PT1403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PT1404 Childhood & Adolescent Anxiety
PT1405 Autism & Asperger: Diagnosis &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ildren aged 3-11
PT1406 Autism & Asperger: Diagnosis &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aged 12-18
PT1407 Drug Induced Psychosis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grated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at Risk of Drug Induced Psychosis.

Course schedule and registration form are obtainable from our website. Interested parties please click here to review the information.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with price $600/person/course has started. Registration can be sent by email to : sana.kwok@stewards.org.hk or by fax 2790 4209.

For telephone inquiry, please contact Ms Sana Kwok at 2790 1511 for details.

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有效學習支援-醫學篇


香港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及教支源協會,將於2014125日舉行「有效學習支援醫學篇」講座,歡迎各位同工、家長出席,有關資料如下:

日期 ﹕ 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 啟基學校(港島)禮堂 北角馬寶道八十二號

參加對象 ﹕ 家長及老師
講座費用 ﹕ 全免
嘉賓講員 ﹕ 謝韻婷醫生
講座內容 ﹕
  • 一、自閉症譜系障礙成因
  • 二、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成因
  • 三、醫藥治療及成效/副作用
* 講座將以粵語進行 (輔以英語),不設現場翻譯。

查詢方法 ﹕ 歡迎致電2948 8939或 ttlai@ied.edu.hk 與黎子駿先生查詢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2014年第7屆聯合國【世界關顧自閉日】 大中華地區 - 廣東、香港及澳門系列活動


主題:自閉症及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學前教育專業培訓班

目的:協助學前教育老師、康復訓練人員、輔助醫療及家長等,對自閉症及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策略有深入的了解,及運用不同的策略協助兒童獲得合適的康復訓練。
對象:學前教育老師、康復訓練人員、輔助醫療及家長
名額:50名 (除指定名額工作坊外)
日期:2014年3月1日至4月12日
時間:09:30-12:30 及 13:30-16:30 / 14:00-17:00及 18:00-21:00
地點:協青社大樓2樓B多功能活動室 (香港西灣河聖十字徑2號 西灣河港鐵站 A & B出口)
收費:每堂港幣450元

2014年 香港自閉症專題工作坊 及 研討會 # 活動日期 :
01/3/2014 (Sat. ) 如何運用正向行為技術有效培育自閉症兒童成長
07/3/2014 (Fri. ) 自閉症人士的 "互聯專注的評估和訓練"
08/3/2014 (Sat. ) 應用資訊科技作自閉症兒童的復康訓練
09/3/2014 (Sun.) 自閉症與中醫治療、物理治療、健腦操及激光穴位療法
15/3/2014 (Sat. ) 自閉症兒童:優質教育策略
21/3/2014 (Fri. ) 自閉症兒童的音樂治療
22/3/2014 (Sat. ) 自閉症兒童的言語治療
29/3/2014 (Sat. ) 如何處理自閉症兒童的心性困難
12/4/2014 (Sat. ) 自閉症兒童的藝術治療
26/4/2014 (Sat. ) 【香港自閉症研討會2014】
個人全費參加者,可享優惠收費,詳見網上報名。
報名方法:網上報名 http://waad.hketa.org
截止報名:2014年2月15日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查 詢: 電 話 (852) 2948-7763 黃慧儀女士
傳 真 (852) 2948-7993 電 郵 csenie@ied.edu.hk

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申請2014年1月至3月啟迪童心特使義工服務

義工服務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Assistive Technology Improves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 multitud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 are now available for all children to use in public schools, and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assistive technology to help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other disabilities function more independently in their classrooms. This variety of devices helps children to learn by focusing on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rather than forcing children to adjust their own learning styles to the classroom.

Many of the recent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 used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 focus on adapting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ho are visual learners. Children with autism are frequently sensitive to sound and show difficulty processing auditory information, so gaining information through reading, pictures and videos is easier for them than listening to a lecture. Tablet computers and smart phones currently provide mobile method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use visual learning in their classrooms.

A 2012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iPads to teach phonics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displayed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letter re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increased independence during learning.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visual schedules, and visual timers are other examples of technology devices that assist children with autism who are primarily visual learners.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 device that is now incorporated into many classroo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dds a kinesthetic component to visual learning for children who have movement based learning styles. This device incorporates a large digital monitor with a touch screen. A computer interface allows teachers to display any lesson available on a computer to the entire class. Students may use the touch screen to interact with the lessons. In addi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y use their fingers or a writing stylus to write on the monitor, providing a movement component to learn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re attracted to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large size and interactive capabilities, helping them to “tune in” to the lessons provided through the device. This typ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teachers with an effective way to integrate accommodations for the need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to the regular education classroom.

Children who have difficulties with visual processing may use auditory input to learn. These children may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so access to audio books on CD or MP3 players is provided to these children by many schools. Reading and writing support is also available through text to speech and dictation software, reducing a child’s need to visually read or use visual motor skills when writing and typing. Children also have access to auditory prompt devices, such as timers or pagers, to assist them with remembering daily functions and schedules.

Older students may be trained to use their personal cell phones to program calendar reminders, using auditory or vibrating prompts, to assist them with following schedules and turning in homework.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一個從篩檢評估到訓練策略的寫前及書寫技巧訓練證書課程


一個從篩檢評估到訓練策略的寫前及書寫技巧訓練證書課程

M.O.V.E 是一個跨專業界別的寫前及書寫能力提升的治療訓練策略。MOVE這個英文字的意思是「動」。「動」是整個策略的核心,打破傳統靜靜坐下來做工作紙的書寫訓練模式。從神經科學的角 度出發,帶領學前教育了解如何「動」著訓練書寫。此證書課程幫助參加者掌握篩檢測試方法、設計訓練活動的原則及調適建議。

M - (Motor Control) 動作控制
即動作肌能方面的能力。主要從坐姿、執筆及控制三方面檢視動作肌能是否正影響著書寫能力。然後再探究背後影響著這三方面的能力及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如: 手內操作、手腕穩定性、肩膀穩定性、兩側協調、肌肉張力、神經反射的統合情況等。
篩檢測驗內容:坐姿、執筆、控制及一些小肌發展的里程碑項目。

O - (Ocular control) 眼球控制
即眼球控制方面的能力。主要從追視及跳視檢視眼球控制是否正影響著書寫能力。然後再探究影響著這些能力的前庭覺、口面肌肉的發展及神經反射的統合情況並找不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篩檢測驗內容:簡單追視、跳視測驗,簡單閱讀測驗以檢視眼球控制情況。

V - (Visual Perception) 視覺感知
即視覺感知方面的能力是否正影響著書寫能力。當中包括:視覺辦別、記憶、背景主體、空間感及完形。從而選擇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篩檢測驗內容:視覺辦別、記憶、背景主體、空間感及完形。

E - (Eye Hand Integration) 手眼協調
即眼的配合運用。主要從抄畫的發展看是否正影響著書寫能力。
篩檢測驗內容:從抄畫圖形的測驗中了解其發展狀況。

書寫課程:簡介Handwriting without tears® 及 Log writing program 兩個學習字母的課程的運用方法。
MOVE 書寫篩檢測驗內容:從讀默和抄寫幾個中文字和英文字中配合上述一至四項以M.O.V.E.分析背後的困難。


日期:2014年2月20日至4月17日 (逢星期四,3月27日暫停)
時間:7:00p.m. 至9:00p.m.(6:45p.m.開始登記) (共16小時)

報名請到以下網址下載表格: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2月份的幼兒專注力小組、讀寫技巧及專注力小組現已接受報名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 臨床心理輔導及學習支援服務
2月份的幼兒專注力小組、讀寫技巧及專注力小組現已接受報名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發明品幫讀障生,望能協助完成網上問卷咨詢


昊罡今年中二,也是讀障生,自小便喜愛科學與發明,至今他曾勝出14個發明及科學公開獎項。

2013年,38月期間,他的一個發明品名為"無障礙觸感文字認知器“用來幫讀障生持續進行中文字之“觸感手寫“,取替傅統沙盤自製中文沙字卡,共獲得4個公開比賽獎項,​​別為:

  1. 第一界 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2013 冠軍。
  2.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 2012-13 (發明品 初中組冠軍。
  3.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2-13 (研究與發明,電腦及資訊科技初中组 二等獎。
  4. 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計算机科學三等獎。

昊罡希望延續及改良上述之發明品,在它加上顏色片,為讀障生創新更完善的學習工具。 以上提及的網上問卷,目的在分析“文字背景顏色“對幫助讀障兒童閱讀的實際效用,使用理論源於“Irlen綜合症Irlen Syndrome”,網站http://irlen.com/#  昊罡會已完成一個簡單的網上調查問卷頁面如下,經讀障生在網參看不同的背景顏色後,再回答幾條問題:



因此,昊罡希望讀障生家長回答他的問卷。網上所選的答案會被自動提交給昊罡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4個以上特需生班級數 加國全卑詩公校7年倍增


加拿大卑詩省教育廳與卑詩教師聯會(BCTF),周三就每班的特殊需要學生比率問題,展開激烈辯論;教聯指責省府,無視特需學生增加的事實,而教育廳則反駁指出,教聯對殊需要學生的定義,過於負面和狹窄。

教育廳反駁 特需學生定義太負面

據教聯主席艾克(Jim Iker)表示,來自省府的數字顯示,本學年(2013-2014)全省幼稚園至中學12年班(K-12)公校系統,總共有16,163個班裏至少有4個特需學生,這比2006-2007年度,增加接近一倍(見附表)。



艾克呼籲省府增加特需學生資源撥款,讓特需學生接受個別教育計劃服務。
不過,教育廳長法斯本德(Peter Fassbender)表示,特需學生的定義很廣,例如,特需學生並非一定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或者可能擾亂課室秩序的學生。

他還表示,省府早已成立一項1.2億加元的學習改善基金(Learning Improvement Fund),並且在過去10年間,增聘了2,300位特需教育助理。

延申閱讀 ﹕---> 按 此

星島日報加拿大記者報道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Understanding Learning from Neural to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s


Learning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occurring at many different levels from cells inside our brains to whole societies. In this Winter Institute, HKU feature two keynotes and two research workshops that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learning as a network based phenomenon form neural networks to social networks. There will be two keynote presentations, and two interactive research workshops.

For detailed program and registration, visit http://sol.edu.hku.hk/ 

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學習障礙可以治療?




文/王瓊珠 (2002年4月7日)(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

  學習障礙一詞於西元一九六三年,由美國學者柯克正式提出之後,關於學習障礙各種奇怪的治療方式,每隔幾年就會流行一種。
 
  這些治療方式經過媒體披露後,很快就傳到家長或老師的耳中,在大家口耳相傳後,使得一些原本可議的治療方法,都具神奇的魔力。許多家長愛子心切,不惜花時間和龐大金錢陪孩子接受各種治療,就是希望能找到根治學習障礙的方法。不過很遺憾的,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學習障礙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

☆治療學障的方法

  無論國內外,都有不少號稱可以治療學習障礙的方法,這些方法歸結起來有幾方面。第一種是從視覺訓練下手,例如:讓孩子走紙上迷宮,練習在兩條線中間畫線;在電腦上快速區辨複雜的視覺刺激,配戴特製的有色鏡片。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符號辨認混淆,左右顛倒,或是閱讀時跳字跳行,其根本問題出在眼睛無法對文字符號做有效處理。
 
  第二種是從聽覺訓練下手,例如,以過濾音頻的方式,讓閱讀障礙的孩子只聽某種音樂,或是將聽覺刺激放慢,孩子先聽放慢、拉長的語音後,再練習將聽到的聲音合成。主張聽覺訓練的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常有聽覺理解,錯聽指令,聽覺記憶短暫等問題,所以要強化其聽知覺的功能。
 
  第三種是從生理的角度著眼,例如,讓孩子改變睡姿,倒置孩子,讓孩子爬行,以聲音或亮光刺激孩子,服用高劑量維他命,控制過敏原,針灸等,不過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是「感覺統合訓練」。
 
  這些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源自於大腦皮質功能失調,所以試圖訓練各種肢體動作,或是使用藥物「根治」學習障礙,但其效果都微乎其微,為什麼?

☆治療方法非萬能要有配套
 
  前述的治療方式雖然都抓住學習障礙者的部分特徵,從改善個體的視覺、聽覺、大腦功能著手,但是這些治療方式都缺乏有力的實驗研究支持,往往只以少數個案的表現,就誇大其效果。更何況人類大腦的功能不是一區一區各自獨立運作,許多學習任務,是需要聯合多個區域才得以完成,「頭痛醫頭」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就好比醫生無法用一種藥治癒所有的感冒症狀。
 
  另外,要提醒家長的是,治好感冒並不一定能強身。許多家長帶孩子去做感覺統合訓練,它或許可以改善孩子大腦前庭功能失調的狀況,但是如果沒有教學配套,孩子還是不可能變得會讀、會寫。
 
  其實,對學習障礙孩子最直接的協助方式是教他學習方法,提供學習輔具,調整呆板的作業形態與評量方式。例如,孩子記憶短暫,識字少,閱讀緩慢,書寫困難,我們就要教他記憶策略,讓他明白中文字組合方式與尋找字義線索的管道,每天念小短文增加其閱讀流暢性,聽別人朗讀故事,增進閱讀所需的口語詞彙與相關知識,運用錄音帶輔助獨立閱讀,透過電腦鍵盤輸入,輔助孩子書寫國字。
 
  在評量和作業方面,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能允許他們聽題目回答問題,以錄音或是插圖、剪貼等方式呈現作業內容,以發揮孩子能力的極致。
 
  最後,希望學習障礙學生的家長或是老師,可以更宏觀的視野看待學習障礙者全人的發展,體諒孩子的困難是不能也非不為也,肯定他們的長處,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以及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