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重溫﹕ 張堅庭先生與鄭燕祥教授 - 香港教育之七宗罪;可有贖罪良方?



講者:     張堅庭先生 (三名孩子的家長、電影導演、編劇和監製)
                鄭燕祥教授(香港教育學院領導與變革講座教授)
語言:    廣東話
教育是香港政府開支最大的政策範疇,佔政府總開支約五分之一。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及改革備受批評,甚至惹來教育七宗罪之惡名。教師不受重視、中學程度教幼園、外行領導內行、分數量度學生、只教不育、背誦操練扼殺創意,以及教師原來不會授課,香港教育究竟在哪裹出了問題?教育政策制定者、校長、教師、教育工作者、學者及家長又能如何回應?一向關注香港教育發展的著名電影導演張堅庭先生與教院領導與變革講座教授鄭燕祥教授將探討解決教育問題的良方。


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

港童遊戲不足,學業過量

  有關注兒童組織於○七年間訪問了五百三十八名育有三至十二歲兒童的家長,發現近六成九兒童平均每星期都沒有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即使有進行此類活動的兒童,當中八成三每星期與鄰居玩耍的時間更少於兩小時。調查亦顯示兒童平均每星期玩耍的情況,有七成三的兒童會「自己同自己玩」,一成七兒童更沒有與父母進行親子遊戲,近五成六兒童會與家傭玩耍。


  小朋友一同玩跳大繩、拋手巾等集體遊戲的情景,愈來愈難看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調查顯示,近六成九兒童沒有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一成七兒童更沒有進行親子遊戲,有七成三的兒童更曾「自己同自己玩」。兒童每周應有兩至四小時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以助兒童健康發展。

  近日教育局留意到有報道指,部分家長安排子女,分上下午,入讀非牟利幼稚園,以獲得學券制資助,同時又入讀國際學校,增進子女的英語能力。教育局不認同有關安排,認為家長若果過分緊張子女的學業,會忽略其他方面需要,影響兒童的均衡發展。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研究指針灸可改善自閉症

浸會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使用中醫針灸治療自閉症兒童,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專注力,以及提升智力。
浸大中醫藥學院指出,該院於2007年至2010年間,對30名2至6歲自閉兒童進行針灸治療,結果發現愈早接受治療,效果愈明顯。每個療程30次,每周進行2次。
研究指出,3歲前是治療自閉症的黃金期,能夠改善社交和專注能力,智力水平也有明顯提升。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每150人中就有1人患上自閉症,而男性的比例較女性高3至4倍,3歲前會出現社交及溝通障礙,也會做出固定及重複的行為。
浸大以針灸治療自閉症,主要是在頭部及舌頭施針,刺激穴位,改善行為。
(明報)2011年1月19日

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1st Series of The Marden Forum on Inclusive and Special Education & Rehabilitation (2010-2011)



Registration: Ms. Elsa Ling 2241-5828 / case@hku.hk

~ All Are Welcome~


About the Speaker: 



Professor Linda Siegel is Dorothy C. Lam Chair Professor in Special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She specializes in dyslexia and other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has developed a system to both detect children at risk for reading difficulties and to provid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ir reading difficulties. She has published over 150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on cognitiv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read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bilingualism,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detection of children at risk for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 development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 the language learning of French, Spanish, Chinese, Punjabi, Arabic, Italian, Portuguese, and other languages. Professor Siegel has been the Associate Editor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the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and has participated in research grant pan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Sweden, Israel, England and Hong Kong. Recently, she was a member of the U. S. National Panel in the literacy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minority children and youth.


Seminars:


1.     Helping Children with Dyslexia and other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Date: 15 February 2011
Time: 6:30 – 8:00pm
Venue: LE 8, Library Extension

Introduction
This seminar will review the major types of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cluding dyslexia,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dysgraphia, and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isability will be illustrated with case studies.  Both the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of each type of disability will be discussed.  The appropriate ways to assess children for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will be presented.  The most current, empirically validated treatments for these disabilities will be described.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 a new approach to providing appropriat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ll be discussed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with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will be  outlined.   Illustrations from recently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computer software will be presented. Appropriate classroom and examination accommodations will be outlined, including specific techniques for their implementation.  Early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to find difficulties early, before there are seriou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nsequences for the child and the family will be discussed.

2.     Teaching English to ESL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Date: 17 February 2011
Time: 6:30 – 8:00pm
Venue: LE 6, Library Extension

Introduction
This seminar will describe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the Hong Kong context.  These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use by teachers and other personnel.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that are critical for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nglish will be discussed.  Techniques to develop vocabulary skills will be outline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phonics, important skills for learning English will be discussed.  Computer software, available to schools and organizations free of charge will be demonstrated and opportunities to use this software will be discussed.

3.     Supporting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

               Date: 21 February 2011
              Time: 12:45 – 2:00pm
              Venue: LG02, Hui Oi Chow Science Building

Introduction
This presentation examines the roles that special schools can play within inclusive educational systems with reference to the UK, but with wider international relevance.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his crucial ‘dilemma of difference’ from three countries and argues that it is time to develop more sophisticated ways of thinking about provision. Rather than insisting on locating ‘mainstream’ and ‘special’ at opposite ends of a one-dimensional placement continuum,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is presented in which a number of attributes can be considered when analyzing provision. The ‘flexible interacting continua’ provided in this model concern identification, participation, placemen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governance. It is argued that schools, whether mainstream or special, need to strive towards commonality in terms of all five dimensions rather than simply in terms of placement.

香港扶幼會 「冬季課程」讀寫訓練學習小組




讀寫訓練學習小組
小組著重提升孩子對中文的興趣,並會透過有趣及多感官的學習方法,協助學生掌握認讀文字的技巧,提升學生的中文認讀能力。課程會根據學生程度及需要而度身訂造,內容包括字詞認讀技巧、語文知識及閱讀策略訓練。
星期一至五及星期六上午
懷疑或評估為讀寫困難的小學生
請填妥讀寫訓練報名表格,傳真至2624 7111 或寄回「九龍土瓜灣盛德街44號 香港扶幼會匯豐銀行慈善基金讀寫發展中心202室 曾姑娘收」,亦可親臨本中心遞交。收到表格後會再有職員與閣下聯絡安排上課時間。
可致電82003522查詢
每小時$380 (個別)
每小時$220 (3-4 人小組)(綜援家庭可獲學費減免)
(1)如小組舉行當日兩小時前,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息,該節小組將順延舉行。
(2) 服務或需輪候,若被取錄,會以電話通知。
(3) 如組員因生病未能出席,請盡快通知本中心,並須遞交病假證明,如未能提供有關證明,本服務將不會補課,已繳交之款項,恕不退還。
按此下載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香港讀寫障礙問題面面觀


香港讀寫障礙問題面面觀講座
將討論學習障礙的學生的各方面情況,他們所面對的學習困難,教育上的需要及機會等。講者亦會分析醫治及教育他們的原素:包括覺察、診斷、治療及康復;期望使他們得到適切的幫助、支援及認同。

日期/時間: 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講者: 陳作耘醫生 (香港兒童腦科及體智發展學會會長、香港兒科基金主席)

主辦機構: 香港公共圖書館

查詢: 電話: 2921 0222   

備註: 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克服讀寫障礙 - 免費家長講座

 
  為人父母都想子女讀書精叻,不過,若孩子患上讀寫障礙,學習起來就會困難重重。在本港,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約佔10%至12%,即約有3萬名就讀幼稚園至初小的學童為患者。其實,家長若能及早識別,就能利用不同方法幫助子女,減低讀寫障礙帶來的困難,避免他們失卻求學的興趣,影響自我形象和朋輩關係。

為幫助家長了解讀障兒童的學習特性及學會教導子女的技巧,協康會將於1、2月舉辦4場免費家長講座,並邀請罹患讀寫障礙孩子之家長分享幫助子女學習之道,給予改善親子關係的寶貴意見,適合現有就讀高班至小六、懷疑或確診讀寫障礙的子女之家長參加。

日期:2011年1月14日  時間7:00pm-9:00pm
日期:2011年1月21日、2月18日、3月18日時間6:30pm-8:30pm


地點:旺角海弘道海富苑海欣閣地下協康會
查詢:2391 3400

2011年1月3日星期一

青年協會【讀寫障礙新導向】研討會

    近年特殊學習困難問題如讀寫障礙及發展性協調障礙等愈來愈受社會各界關注。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學生支援中心於去年成立,為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和老師提供支援,包括評估、治療、學習小組及培訓等一站式服務。中心將於201118 (星期六) 舉行中心開幕禮暨【讀寫障礙新導向】研討會,探討本地讀寫障礙新進程,包括新學制下支援讀寫障礙中小學生的政策、評估方法、輔導及治療新趨勢等。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 201118(星期六)
時間:上午9時至1115
地點:香港青年協會大廈9樓演講廳  (北角百福道21號港鐵鰂魚涌站C出口)
內容:新學制下的讀障政策前瞻、跨越學障E世代、支援讀障新思維、學習上有困難學生家長的壓力及需要


有興趣人士請於1月4日(星期二)或以前電郵至ssc@hkfyg.org.hk報名。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3422 3161與黃瑩瑩小姐聯絡。

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喜閱寫意」講座


  為協助讀障學童,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推行「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並邀請協康會參與 (一) 研發一套針對潛藏讀寫障礙幼兒需要,並適用於全港幼兒園的語文學習手冊 (二) 發展「地區為本」服務模式,並設計「支援讀寫障礙學童 - 家長教育手冊」。協康會現聯同教協舉辦以下講座,每位參加者均可獲贈由協康會編製的《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暨光碟》或《喜閱寫意:支援讀寫障礙學童 - 家長教育手冊》,以開展支援讀障學童服務。


(一)「幼兒語文教學新領域 幼兒語文教學新領域」講座  (CPG-THT-007)
日期﹕12 / 3 / 2011 (星期六)上午 10:00 – 12:30
內容﹕
1. 如何識別潛藏讀寫障礙幼兒
2.  潛藏讀寫障礙幼兒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問題
3.《聽說讀寫小寶盒 –  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的設計、內容、 成效研究及校本應用策略
講員﹕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言語治療師黃可嘉、職業治療師陳敏儀及幼兒教師邱慧珍
對象﹕幼稚園/幼兒學校校長、幼兒教師及幼兒教育工作者
備註﹕每位參加者均可獲贈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協康會編製的《聽說讀寫小寶盒- 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暨光碟》乙份
截止報名日期﹕4 / 3 / 2011 (星期五)


(二)「支援小學讀障學童 支援小學讀障學童:地區支援模式及家長教育手冊 地區支援模式及家長教育手冊」講座講座 (CPG-THT-008)
日期﹕30 / 3 / 2011 (星期三) 下午 3:00 – 5:00
內容﹕
1. 簡介地區支援的理念及發展模式
2. 《喜閱寫意﹕支援讀寫障礙學童-家長教育手冊》的設計、內容及成效
3. 分享提供中文學習支援及日常功課管理的策略及技巧
講員﹕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姜源貞及教師關佩珊
對象﹕社會工作者、學生輔導主任、教師及從事支援讀障學童人士
備註﹕每位參加者均可獲贈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協康會編製的《喜閱寫意﹕支援讀寫障礙學童–家長教育手冊》光碟乙份
截止報名日期﹕23 / 3 / 2011 (星期三)

地點﹕啟愛學校 (旺角西洋菜南街 111 號)
收費﹕每講 $ 50


查詢課程
請於辦公時間(上午 9時至下午 1時或下午 2時至下午 5時內),致電聯絡協康會訓練部 2784 7700或教協劉月玲小姐 2780 7337。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心中的小星星」觀感 - 夫子的Blog

《心中的小星星》片中師生情誼感人(圖/海鵬影業)
  「每個小孩都是不同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步調。」這句在教育裡最真誠的同理,往往也是最諷刺的對比,因為它似乎只存在於教育的理想,而不在教育的現實。由印度「三k天王」之一的阿米爾罕自編自導自演的「心中的小星星」,再次切入教育問題,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價值與意義究竟是什麼?到底該如何看待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將發成績的災難以動畫方式呈現,導演一開場就提醒我們伊翔是個獨特的孩子,他看世界的方式和其他人不同,教室外的藍天白雲總是比書本更有吸引力,他不懂形容詞,只看見那些字母在跳舞,老師強迫他閱讀,他只好「嗚哩哇啦」亂唸一通,老師不了解這是一個孩子「學不會」的逃避行為,總是主觀的認為「學的慢」還可原諒,搗蛋代表態度惡劣,那個壞孩子的標籤就這樣貼上了。


  阿米爾罕顯然想呈現一個和「貧民百萬富翁」相當不同的印度,那個全印度僅有5%能站上去的最頂端的精英世界,是包括伊翔父母在內的印度父母,最嚮往孩子進入的「贏者圈」。總是考第一名的哥哥約翰,已經取得入場券,相對之下科科零分,三年級唸二次,忘了寫作業就蹺課,還逼著哥哥冒名寫請假單的伊翔,簡直連邊都摸不到,不知所措的父母,只能「別無選擇」的將他送到寄宿學校。

  新紀元學校以紀律為特色,標榜專門馴服野馬,爸爸以為嚴格的管教可以糾正伊翔不認真、不專心的壞習慣,卻不知道懲罰對一個孩子心靈的挫傷有多深,那些打罵總是讓伊翔不斷的自責,我有這麼壞嗎?總是讓他不斷的害怕,我會不會做什麼都錯。自責與恐懼,讓他越來越混亂,越來越沉默,逐漸感覺不到痛,麻木取代所有的反應與情緒。

  「轉機」總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代課的美術老師尼康對即將枯萎的伊翔如同即時雨,這個美術老師很另類,吹著笛子扮著小丑登場,堅守校訓「秩序、紀律、成功」的其他老師不以為然,尼康卻說:「小孩不能在畫畫課表達情緒,你叫他到哪兒表達?」他真心接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才華、能力和夢想。」所以必須讓他們自在飛翔,他讓孩子們畫畫,孩子們驚訝的問:「畫什麼,桌上什麼都沒有啊!」他回答:「這張桌子太小,容不下你們的想像力。」


  相同的生命經驗,讓他發現伊翔在學習上的荒腔走板不是愚笨、不是怠惰,而是因為他有讀寫障礙」:「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都不會做,同年齡小孩能輕鬆上手的事,他都不會,他吃了多少苦頭?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毁了,藏起他的無法克服,他想必是和全世界做對了,一定在這裡大肆胡鬧,幹嘛承認我不會做,不如說我不想做,和大人一樣啊。現在他連叛逆心也在那裡被摧毁了。」

  對「讀寫障礙」一無所知的父母無法理解,無助的媽媽問:「為什麼是伊翔?」尼康說:「我無法回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們明知不可控的災難、悲劇隨時可能發生,但就是無法接受:為什麼是我?


  爸爸則是憤怒,怎能接受自己的品種不良?他說:「你是說我兒子不正常?智障?」 尼康拿起伊翔的畫對他說:「仔細看,這是想像力豐富的精明腦袋,遠比你我更有才華。」

   尼康說:「你為什麼只想到好處?」


  爸爸回答:「不然怎麼辦?他要如何和人競爭。」 尼康說:「外頭是個競爭激烈的無情世界,每個人都想培育優秀的人才,每一個人都想得高分,差一點就不行。我才不信這一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不同的才華、能力和夢想,但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的更長。」

  怒氣未消的尼康對好友潔冰抱怨:「那麼愛比賽甘脆養賽馬,不要養小孩。」他去找校長希望學校協助伊翔,校長說:「老師哪來這麼多時間,全班40人只照顧這個小孩?」原來我們並非不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只是在現實的無奈以及教導的方便下,只得犧牲真理。

  看到伊翔因為傷心離家而做的翻頁書、充滿故事的畫畫作品,尼康知道這個孩子能夠跳脫框框去思考,於是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挽救伊翔。他在美術課裡藉著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愛因斯坦、達文西、畢卡索、華德迪士尼甚至尼爾戴蒙,讓孩子們了解「讀寫障礙」的孩子,也能讓全世界震驚,他說:「我要讓你們知道我們當中就有,改變世界進程的人,因為他們能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們的想法特別,不是每個人都瞭解他們,他們和世界對立,但他們一旦成功就令世人驚艷。」

  伊翔的信心在被接納和被肯定中慢慢重燃,讀寫障礙則在尼康課後輔導強化下逐漸克服,恢復活潑自由的本性,伊翔自在揮灑創意,在全校師生美術大賽中,他的作品獲得冠軍,成績也由谷底躍升,他和尼康共同創造了傳奇。

  有別於歐洲電影的言簡意賅,阿米爾罕用了二個多小時把故事說的很詳盡,但總結他所要傳達的仍是教育的最大力量:「關心。」這一點藉由尼康和伊翔父親的一段互動,清楚的描述。

  拉瓦斯提先生在出差空檔特意來看尼康,並對他說:「我太太上網查過讀寫障礙的所有文章,我想讓你知道。」

  尼康問:「為什麼?」

  拉瓦斯提回答:「免得你以為我們為人父母不關心。」

  尼康語重心長的告訴他:「關心,這很重要,關心有治療的效用,也能緩解痛苦。讓孩子覺得被需要,偶爾的擁抱和親吻,表示我的關心,兒子我愛你,如果你害怕就來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別擔心有我陪著你。強化信心,這就是關心,不是嗎?」接著他提醒拉瓦斯提,請她太太順便查查「所羅門群島」這個關鍵字,他說:「在所羅門群島,原住民要砍伐樹木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樹砍倒,他們只會聚集在樹木周圍,大聲咒罵,咒罵那棵樹,過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了,它自己會孤獨死掉。」

教育的成效往往決定在「愛」與「冷漠」的選擇,這個簡單的道理,掌握孩子人生的大人卻總是不相信,或者學不會。

http://blog.udn.com/yangfu/4756150

沈祖堯家書 痛批功利教育

中大校長沈祖堯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香港家書」慨嘆,社會重視大學排名,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他擔心教育的價值將湮沒。
沈祖堯在香港節目《香港家書》,發表今年第一封的「家書」。他說,全球大學教育正變得功利,推動學者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長此下去,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新一代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
以下是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麻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著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教育重視資訊與技能,而非追求真理和啟發創造力;學生的時間多用於記誦事實,而非反思批判既有的概念。泰戈爾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人活的。」不懂得反思自省只會令人目標含糊,個人信念搖擺,最終迷失方向。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我相信透過通識(或博雅)教育的推動,讓年青人擴濶視野,鼓勵年青一代對思想和信仰抱持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世界才逐步走向開放和進步。
尼赫魯說過:「和平是不能分割的,自由亦然。現在,社會繁榮,以至自然災難也是一樣不能分割,因為這個世界已畛域難分,無法再區劃為互相隔離的部分。」我們比起以前更須認識和依靠素未謀面的人,這些人也要認識和依靠我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的、環境的、宗教的和政治的,都是牽涉全球的。我們漸漸明白,彼此都是世界公民。我們不但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面對的挑戰。世界各地大學應致力攜手,開展教學與研究的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令師生都深切感受到唇齒相依的關係,每個人或群體乃是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致力保護環境,善用能源,愛護生態,也是在履行自身對地球萬物應盡的責任。我們應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觀念,都是我們的教育原則。我認同在創造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大學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大學也便沒有靈魂了。
今天是二零一一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許下我的新年祝願:我將依據這些原則來培育學生,帶領大學邁向未來的歲月。達教授,當年您所教導的,我至今仍受用不盡。新的一年,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沈祖堯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