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啟迪之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啟迪之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請大家到 愛心進行曲網站 Like 下支持「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 ( 800382 )


邀請註冊社工
按此到 愛心進行曲網站 
投下支持「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 800382 ) 
學前推行融合教育一票


請大家  按此到 愛心進行曲網站  Like
支持「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 ( 800382 ) 

項目名稱 (申請編號)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800382) 我們的目標 建立以專家人士支援社區義工團隊在學前推行及早識别與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的對象和獲益者不單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亦包括其他學生、全體教職員、家長和辦學團體,社區以至整個社會。

我 們 的 項 目 詳 情  http://goo.gl/2orZ3X

末登記社工朋友請在2014年1月8日前

開啟戶口(參與投票)

李嘉誠基金會希望透過「愛心進行曲」,讓敬業樂業的社工同袍接棒,繼續燃亮愛心火炬。這一次,我們同樣需要全港市民的參與,獲得最多「LIKE」的「愛心行善」建議書,基金會將加大撥款資助額,一LIKE一鼓勵,讓我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社區。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美科大助殘疾者 用公共圖書館

有人說,圖書館是我們的朋友,但對一些殘疾人士而言,要造訪充滿知識和娛樂性的圖書館卻受到限制。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一群職業療法研究生,分析過柯林斯堡庫圖書館的​​現有系統後,建議採用新的輔助技術 (Assistive Technology) 並訓練該館的工作人員如何使用它,令情況出現轉機。

圖書館內的新技術包括有助於患視覺障礙、因創傷性腦損傷而致有識字困難、學習障礙和行動不便的人,而且還有語音識別軟件和單手鍵盤操作的選項。

確保每人獲取信息同等權利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輔助技術中心的職能治療學系的主任雷瑪拉說:「因為我們的世界變得愈來愈電子化,提供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是重要的考慮。正如我們認為要遏止與外界環境隔斷,我們現在也需要去遏止與電子化的通訊隔斷。換句話說,你如何確保每個人都具有獲取信息的同等權利?」



研究生這個實習項目讓該圖書館配備了新軟件,可放大電腦屏幕、讀取電腦屏幕以幫助使用者上網瀏覽、朗讀任何文件及識別語音命令。新的硬件還包括可調節高度的桌子、椅子、鍵盤和電腦鼠標,以及手持放大鏡、放大鏡頁、握筆、寫作指南書或文件架,供殘障人士使用。

學生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將在5月9日,向公眾推介新的變化。這個實習項目橫跨兩個學期,旨在實現兩個目標 :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因應用家需要而配對適當的輔助技術,並幫助當地圖書館讀者了解新技術。去年,學生曾進行需求評估,以便識別有用的輔助技術。這個實習項目讓職業治療學生一方面可接觸真實例子,為殘障人士在系統層面引入變化;同時也給予他們輔助技術的應用經驗。

雷瑪拉說:「我們希望幫助圖書館工作人員了解,在獲取資訊過程中殘障的人士所遇到的障礙,以及在幫助有殘障的人士時,應考慮的一些禮儀。這將有助他們在理解和支援使用者的需求時,感到更舒泰。」

文源: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聽見天堂》對融合教育的期盼!


意大利這個文明古國除了在當今學前教育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短短半個世紀裡誕生了兩種對世界學前教育產生重要影響的幼兒教育系統--蒙台梭利教育 Montessori 和瑞吉歐教育 Reggio Emilia,更在過去的四分一世紀裡成為全世界融合教育的先導之一。當我們仍在爭論 我們融合教育種種問題 的此時,大家不妨安靜片刻去优酷或PPTV欣賞一套以真人實事改編拍成的意大利電影《 聽 見 天 堂 》( Red Like The Sky )你當會有一番對融合教育的期盼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啟迪新浪博客與微博開通了

謝 謝 Net Team 義 工 隊 
Teresa 及 Helen 的協助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在新浪的博客與微博開通了


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

港童遊戲不足,學業過量

  有關注兒童組織於○七年間訪問了五百三十八名育有三至十二歲兒童的家長,發現近六成九兒童平均每星期都沒有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即使有進行此類活動的兒童,當中八成三每星期與鄰居玩耍的時間更少於兩小時。調查亦顯示兒童平均每星期玩耍的情況,有七成三的兒童會「自己同自己玩」,一成七兒童更沒有與父母進行親子遊戲,近五成六兒童會與家傭玩耍。


  小朋友一同玩跳大繩、拋手巾等集體遊戲的情景,愈來愈難看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調查顯示,近六成九兒童沒有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一成七兒童更沒有進行親子遊戲,有七成三的兒童更曾「自己同自己玩」。兒童每周應有兩至四小時與鄰居進行群體遊戲,以助兒童健康發展。

  近日教育局留意到有報道指,部分家長安排子女,分上下午,入讀非牟利幼稚園,以獲得學券制資助,同時又入讀國際學校,增進子女的英語能力。教育局不認同有關安排,認為家長若果過分緊張子女的學業,會忽略其他方面需要,影響兒童的均衡發展。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沈祖堯家書 痛批功利教育

中大校長沈祖堯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香港家書」慨嘆,社會重視大學排名,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他擔心教育的價值將湮沒。
沈祖堯在香港節目《香港家書》,發表今年第一封的「家書」。他說,全球大學教育正變得功利,推動學者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長此下去,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新一代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
以下是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麻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著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教育重視資訊與技能,而非追求真理和啟發創造力;學生的時間多用於記誦事實,而非反思批判既有的概念。泰戈爾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人活的。」不懂得反思自省只會令人目標含糊,個人信念搖擺,最終迷失方向。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我相信透過通識(或博雅)教育的推動,讓年青人擴濶視野,鼓勵年青一代對思想和信仰抱持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世界才逐步走向開放和進步。
尼赫魯說過:「和平是不能分割的,自由亦然。現在,社會繁榮,以至自然災難也是一樣不能分割,因為這個世界已畛域難分,無法再區劃為互相隔離的部分。」我們比起以前更須認識和依靠素未謀面的人,這些人也要認識和依靠我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的、環境的、宗教的和政治的,都是牽涉全球的。我們漸漸明白,彼此都是世界公民。我們不但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面對的挑戰。世界各地大學應致力攜手,開展教學與研究的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令師生都深切感受到唇齒相依的關係,每個人或群體乃是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致力保護環境,善用能源,愛護生態,也是在履行自身對地球萬物應盡的責任。我們應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觀念,都是我們的教育原則。我認同在創造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大學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大學也便沒有靈魂了。
今天是二零一一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許下我的新年祝願:我將依據這些原則來培育學生,帶領大學邁向未來的歲月。達教授,當年您所教導的,我至今仍受用不盡。新的一年,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沈祖堯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齊建社區「親職幼教」家長.義工網絡

在香港閱讀障礙教育中的作用和貢獻。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NGO)總幹事:黃筱錦

協會簡介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2003年註冊為香港認可慈善團體)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家長自務會社/志工慈善組織,為香港有特殊學習困難和正常兒童提供支援服務,以幫助他們在學校和日常生活充分實現其學習力。

背景資料:
據美國全國保健研究所估計,該國約有百分之十五人口受到各類學習障礙所影響,其中已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當中,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的問題屬於語言及閱讀範圍。耶魯大學另有研究顯﹕約有百分之二十人口(即每五人中有一人)受到讀寫障礙或其他各類閱讀困難影響。由此可見,讀寫障礙屬於常見的語言學習障礙。

英國每年發現約十二萬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累計仍然在學人數高達二百四十萬之譜。此外,還有一批從未獲得適當診斷或治理、或被認為不符合服務資格而遭遺漏的人。讀寫障礙發生在各個不同的年齡組別、種族群體、性別、收入階層。許多成功人士同樣有讀寫障﹔而許多有讀寫障礙的人士也能克服障礙獲得成功。近年有研究證實,讀寫障礙與家族因素有關﹕父母、兄弟、姊妹、姑媽、姨媽、叔伯、舅父、祖父母等,可能同樣遇上類似的學習困難。
依據香港教育局的資料, 2007/2008年度經評估後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比率為11.49%,相比過在數年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參考: 2006/2007年度為10.41%, 2005/2006年度為9.54%, 2004/2005年度為7.17%)

本會宗旨:
1.促進社會上專業人士,老師及家長分享、交流教育兒童的學問、經驗和心得。
2.透過社區教育,令社會人士認識幫助兒童學習的方法、工具及科技。
3.有為特殊學習需要之兒童及家長提供適當的輔導。

本會使命:
凝聚自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有志關心兒童教育及學習問題的人仕,共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兒童學習的活動,以推動社會重視兒童素質教育及啟迪兒童潛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力及善良的品格成為良好公民。

成立背景:
自1999年以來,我們的主要志工人員已積極參與社區教育計劃-“關懷我們的孩子學習差異和特殊學習困難” 。該項目最初由香港小童群益會與國際青年商會香港晉峰分會攜手主辦的社會發展工作計劃。 2000年創立了學習障礙香港第一個學習障礙網www.sld2000.com立即引起了各界人仕之關注及支持,為協助學障兒童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喚起市民關注的問題,該項目已達到的目標。 2001年舉辦了“學習障礙志工培訓”的活動。集合了一群有志幫助兒童之仕,成立一了支志工隊伍,使之能進一步發展,更深入地引起各階層對兒童學習障礙問題之關注。隨工作計劃之訓利完成,志工團面臨解散。有見及此,學習障礙工作計劃之籌委會成員及志工隊在2001年12月12日籌組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持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家長,兒童及教師學習的活動,在2003年註冊為香港認可慈善團體。

發展里程:
1999年香港小童群益會與晉峰青年商會攜手主辦社會發展工作計劃。
2000年創立了學習障礙香港第一個學習障礙網www.sld2000.com立即引起了各界人仕之關注及支持,為協助學障兒童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2001年舉辦了“學習障礙義工培訓”的活動。集合了一群有志幫助兒童之仕,成立一了支義工隊伍,使之能進一步發展,更深入地引起各階層對兒童學習障礙問題之關注。隨工作計劃之訓利完成,志工團面臨解散。有見及此,學習障礙工作計劃之籌委會成員及志工隊在
2001年12月12日籌組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持續組織,策劃及發展幫助家長,兒童及教師學習的活動。
2002年的社區教育工作發展到新界及離島並首辦學前教育機構「教學資源數碼化」培訓。
2003年3月18日本會成為香港註冊認可慈善機構。
2004年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愛學習家庭課程系列」
2005年推介怎樣在學校推行“品格教育-Character First”研討會。
2006年與美國特殊教育專家合辦『啟迪童心』兒童學習能力差異研討會。
2007年成立齊建社區「親職幼教」家長,義工網絡。
2008年推廣「及早識別」及舉辦「幼兒家長成長小組」
2009年啟迪童心特使義工透過義工培訓,使大學生認識學習障礙,同時加強他們對下一代成長及發展的關注。

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成功試行 - EG 密碼開啟孩子潛能共創成長青雲路工作坊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是獨一無異的。不論在言語、行為、學習或處事方面,都各有不同的模式。我們希望透過Emergenetics的個人能力測試剖析,協助個人團隊(18歲以上的成人)發展所長,使他們作出更好的業務決策,建設更強大,更富有創造性和生產隊伍,以及更有效的溝通,達致萬事互相效力;對家長而言,期望能協助他們仔細地清晰理解其子女( 9至18歲 )的兒童的行為及思考取向,為孩子們作出相對的栽培及照顧,並加強一家人的溝通能力;在兒童方面,幫助他們從小便認識、了解及清晰自己的價值,從而選擇最佳的學習途徑,主動培養和提昇個人素質,為未來的人生預先做好良好的規劃,在就業中走好每一步;對教育工作者來說,讓他們更加明白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要,並用最適切的裝備因材施教,拔尖補底。

Emergenetics 是基於對人的長期科研調查後研發的個人能力測試,自1991年起,全世界一共300,000多人進行了Emergenetics 評估。它是透過遺傳學(genetics)及個人經歷(emerge)相互交錯與結合,科學化地結集成式。能促進人際溝通和提高團隊的合作能力,既簡單易用,且成效卓越,故此贏得了許多學界及國際成功企業的廣泛認同,如 University of Denv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MTR ,American Express, AT&T 、Cisco Systems、IBM 、AT&T, Target和Hilton、 等。

整個工作坊活動的設計主要資深教育工作者,心理輔導專家及本會的Emergenetics認証導師負責

服務包括:
1. 草擬計劃書;
2. 設計及推行所負責及舉辦的專題訓練項目;
3. 在不影響本會的服務宗旨的情況下,配合 貴機構之宣傳活動;
4. 如有需要,負責同工可與機構負責人舉行活動會議,以加強雙方的溝通,讓活動推展更順暢。

2006年11月21日星期二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獲選 2006年無障礙優異網站獎金獎 (Gold Award)

本會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在贊助商基業數碼領域有限公司技術支援香港教育科技促進協會的協助下在短短6個星期裡建立了符合「W3C」的家長www.iep.hk平台。並獲選 2006年無障礙優異網站獎金獎

背景

「網絡無障礙行動」由互聯網專業協會推行,並獲50多個機構響應。該運動旨在促成互聯網上通行無阻的環境,並讓弱勢社群得到平等機會,享受互聯網在香港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無障礙優異網站獎」是重點活動之一,旨在表揚致力以通行無阻的方式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有關機構。

宗旨
表揚提供達至「建立無障礙網站簡易指南」內設定的基本標準之網站的機構。

提高公司、機構及公眾對通行無阻網站的主要元素的認知。

鼓勵公共及私人機構以通行無阻的方式提供互聯網服務。

http://www.trinityconcept.com.hk/

2006年7月11日星期二

家校合作乃啟迪兒童之門

一般家長以為在家校合作中,家長只限於做「搬搬抬抬,行行企企」的工作,對直接幫助發展孩子的空間有限。亦有部份學校擔心家校合作會令學校主導權下滑,然而本會服務兒童五年的經驗發現「家長+學校+教師+同學+社區+孩子」的六環互動關係實為兒童『全人』道路發展的基石,環環相扣,互相影響。

在上述其中的三環「學校+教師+同學」中,子女能否成功入讀理想學校是很多家長認為子女能否接受優質教育第一道大門,若然子女不是入讀家長選擇的名氣學校,家長如何自處﹖本會認為一所重視家校合作、重視孩子學習差異、以啟發兒童潛能及培養孩子愛上學習愛上服務的社區學校也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反過來說,學校因政府推行融合教育收納了一群資優或學習障礙的學生,當中學生的學習差異都會使教師教學壓力頓時加大,課室管理及學生行為亦導致教師壓力。

若學校的家校合作良好,將有助減低辦學壓力及資源增值,學校藉家校訓練家長擔當不同計劃的組長、義工或教學助理提升教學及課室管理質素,家長教育也能促進家長如何照顧子女各種成長需要,有品家長、故事姨姨、數碼叔叔等成功例子不小,本會的社工及顧問樂意協助學校推行有關計劃。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每個學生達致全面及具個性的發展,綜觀家校合作是啟迪兒童之門,但是如何開展及實行卻是一種『認知』、『信心』與『投入』的功課。

首先家長要認知學校,同樣地學校亦要有信心,開放讓選擇了該校的家長,發展家校會支援學校,讓有時間資源的家長,以愛心為出發點投入家校會工作,當中所言『投入愛心』是包含愛學校、愛教師、愛同學的博愛之心,因為「學校+教師+同學」的愛心三環,將會是整合家長與子女,打造啟迪兒童多元智能之鑰匙。

今天家校合作不是政策、更不是免費義工的週年工作計劃,有西方教育專家曾說過『家校合作是現今兒童成長歷程的一部份』我們也深信這也是家長終身學習的一部份。

當我們改變想法,不再把學校看成是一間祇提供學習知識、應付升學考試的教育機構,我們的兒童將會在學校裡學得更多、更全面,配合第六個「社區」環;給小孩子從小認識社區、建立主動服務社區的公民責任,讓生命教育實踐於社區、造就家校合作以建立和諧社區。

2006年1月2日星期一

啟 迪 兒 童,先 要 認 識 童 心 - 2 0 0 6 年 主 題 計 劃

你內心深處總覺得孩子很聰明,但為什麼他總是成績表現不佳,或學習意願低落?你做過一切努力,從懲罰到獎勵,但沒有一種方法有效?每個家長都有協助孩子學業成功,未來有個美滿的人生的理想。然而,想要了解如何教育孩子﹐先要認識你的孩子。認識他的先天氣質和心智優勢。當你了解孩童的先天氣質便清楚孩子的特質﹐然後嘗試從孩童後天能力表現情況學習敏感回應孩童的需要。

萬世師表孔子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教導為後世所樂道。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不同時下的能力分班,家長不可不知。可是要一般父母具備客觀分析自己孩子的特點能力是不容易,更何況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優勢呢?

鼓勵各位愛孩子的家長,教育孩子,先要認識孩子。及早讓孩子參加有系統的先天評量及後天能力評估從而發現學習傾向、並從諮商服務中參考適合啟迪兒童的建議及易受感染的壓力來源和輔導法。

2005年11月2日星期三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獲香港域名註冊免五年使用.hk

Hong Kong Domain Name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launch of 'We Care, We Share' Campaign and would like to invite local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to take part in this Campaign. Waiver of 5-year registration fee of new '.hk' domain name will be offered to a limited number of applicants, and each organization is eligible for one offer.

We believe that the main purpose for an organization to have a website is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communicate with its stakeholders. Having a domain name is the first step. After all, these organizations will be able to convey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so that the mission and services can be recognized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needs for assistance and resources can be attended to.

2005年10月22日星期六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獲選 2005年無障礙優異網站獎銀獎

本會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在贊助商台灣創意群股份有限公司及技術支援香港教育科技促進協會的協助下在短短三個星期裡建立了符合「W3C」的家長教育平台。並獲選 2005年無障礙優異網站獎銀獎

背景

「網絡無障礙行動」由互聯網專業協會推行,並獲50多個機構響應。該運動旨在促成互聯網上通行無阻的環境,並讓弱勢社群得到平等機會,享受互聯網在香港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無障礙優異網站獎」是重點活動之一,旨在表揚致力以通行無阻的方式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有關機構。

宗旨
表揚提供達至「建立無障礙網站簡易指南」內設定的基本標準之網站的機構。

提高公司、機構及公眾對通行無阻網站的主要元素的認知。

鼓勵公共及私人機構以通行無阻的方式提供互聯網服務。

2005年5月2日星期一

我們成為教育城家長中心 - 家長網絡成員

教育城做為香港最大的教育平台,致力推動數碼文化外,家長教育亦是我們一個重點工作。

過去幾年,社會各界全力推動家長教育運動,當中學校家長教師會、地區家長教師會聯會、與及社會服務組織的家長自務組織紛紛成立,這些組織致力於推動家長教育工作,對社會貢獻良多。

為配合及全力支持各界組織的家長教育及家庭支援服務之推行,鼓動家庭聯繫之文化,在教統局支持下,我們成立了『家長網絡』,為各界家長組織提供基本的資訊科技支援服務,讓與家庭生活相關的課程及活動,得以透過『家長網絡』向全港家長發放,更為家長們提供網上的親職資訊學習機會。

教城-家長網絡

香港教育统籌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介紹香港學習障礙網站

由本會-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維護的sld2000.com 是全港第一個以學習障礙(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 為題的中文互聯網站。 這裡提供了一個網站平台,讓社會大眾, 學障兒童家長, 老師及專業人仕可藉此互相交流資訊,共同推動社會關心學障兒童。

2004年5月9日星期日

我們成為香港電台(RTHK)普通話節2004 - 網上加盟 (團體)

普 通 話 台 ( AM621、 跑 馬 地 FM100.9、 將 軍 澳 FM103.3) 在 1997年 3月 啟 播 , 是 香 港 目 前 唯 一 的 普 通 話 頻 道 , 每 日 由 早 上 七 時 至 凌 晨 二 時 廣 播 。

普 通 話 台 於 2001年 倡 議 全 港 推 廣 普 通 話 團 體 、 社 團 及 學 校 組 成 「 香 港 推 廣 普 通 話 大 聯 盟 」 , 一 起 參 加 香 港 第 一 屆 『 普 通 話 日 』 , 齊 心 合 力 、 共 同 籌 劃 活 動 , 期 望 更 有 效 地 把 推 廣 普 通 話 的 訊 息 推 向 全 社 會 。 此 活 動 得 到 一 百 六 十 五 個 推 廣 普 通 話 團 體 、 學 校 的 響 應 。

2004年4月19日星期一

創意發明小學堂榮獲優異獎

由本會協辦的兒童創意科技課程-創意發明小學堂獲得由香港馬會贊助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科技實踐活動優異獎榮獲優異獎

2003年1月2日星期四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獲註冊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


請 輸 入 香 港 兒 童 啟 迪 協 會 的 名 稱 , 系 統 會 搜 尋 與 輸 入 名 字 完 全 吻 合 的 獲 豁 免 繳 稅 的 慈 善 團 體。若 你 未 能 確 定 要 尋 找 團 體 的 全 名 或 搜 尋 結 果 未 能 顯 示 你 所 要 尋 找 的 團 體 ,請 嘗 試 輸 入 團 體 的 部 份 名 稱 搜 尋 。

中文或英文名稱:

Name of organization: DISTINCTIVE
LEARNING SOCIETY
慈善團體名字: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 25.12.2002

Welcome donation to our society :
Bank 恒生銀行 香港總行 A/C Hang Seng
Bank 773-514849-001

2002年3月9日星期六

成立背景

1999年晉峰青年商會與香港小童群益會攜手主辦社會發展工作計劃,2000年創立了學習障礙香港第一個學習障礙網www.sld2000.com 立即引起了各界人仕之關注及支持,為協助學障兒童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為了這社會發展工作計劃之持續發展,在2001年舉辦了“學習障礙義工培訓”的活動。集合了一群有志幫助兒童之仕,成立一了支義工隊伍,使之能進一步發展,更深入地引起各階層對兒童學習障礙問題之關注。隨工作計劃之訓利完成,義工團面臨解散。有見及此,學習障礙工作計劃之籌委會成員及義工隊在2001年12月12日 成立了非牟利組織—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持續組織,策劃及發展兒童多元智能的活動。我們的會員來自不同的行業;有會計、教育、資訊科技,工程等專業,利用公餘時間,進行義務工作以達到「突破困境,消障除礙,增資學優,啟迪人生」之目的。。

2001年11月6日星期二

SLD2000 與 聯合國 2001 國際義工年

國際義工年委員會誠邀各SLD2000義工出席嘉許禮

聯合國將二零零一年定為「國際義工年」,世界各義工組織紛紛響應,表揚各地義務工作的成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