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轉載﹕讀寫障礙 關鍵不在簡訊


這其中有一種奇怪的矛盾。很多人抱怨孩子們讀寫能力拙劣,但一但有科技問世(如電子郵件、聊天軟體,部落格,以及簡訊),能激起人們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機會,卻又因此引來新的抱怨。




【前言】
有人說,簡訊族是一群蹂躪摧毀語言的野蠻人,也有人主張簡訊是讓語言逐步演化的交流方式;有人認為簡訊是文盲用的文體,為了掩飾閱讀困難症、拼字爛和懶得用大腦等毛病,也有人斷定,簡訊不但不會妨礙讀寫能力,還能提升讀寫水平。我們好像有麻煩了。有哪種語言學的現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下子激起眾人這麼大的好奇、懷疑、恐懼、困惑、反感、迷戀、興奮,和熱情?
讀寫障礙 關鍵不在簡訊
媒體常報導很多學生作業或考卷寫得很差的例子,這點我並不懷疑。但關鍵是要弄清楚讀寫能力糟糕的原因。沒錯,有些孩子寫作能力差,拼字一塌糊塗,標點符號亂用。這沒什麼稀奇。可能有高達一成的兒童有學習障礙(如閱讀困難症),尤其會影響其閱讀與寫作的能力。人們愈來愈了解這些孩子所碰到的問題。但這些都是老問題,在簡訊還沒發明前,它們老早就存在了。
另一群孩子被認為拼寫能力比上一代差勁,是因為一大套完全不同的原因:電視看太多、電動打太多、上網玩太久、閱讀不夠……。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探討這些問題。我只想點出,這些原因早在簡訊發明前就存在了。數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宣稱時下的寫作技巧愈來愈低落,先不論其是非曲直,這段文字正是1975年英國政府所發表的「布洛克英語報告書」(Bullock Report on English)中開宗明義的主題。報告中引用若干企業的說法,抱怨其員工的英文說寫程度太差。一家公司說,他們「非常難找到英文說寫清晰又正確的年輕職員,尤其是15到16歲的。」但當時可是1921年。
若要討論有嚴重讀寫障礙的孩子,我實在不懂,為何簡訊會是關鍵要素。如果你有讀寫困難,面對一種必須具備高深讀寫能力的科技,你就不太會有意願去碰。而一旦你開始發簡訊,我想這種額外的寫作經驗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而非障礙。
這其中有一種奇怪的矛盾。很多人抱怨孩子們讀寫能力拙劣,但一但有科技問世(如電子郵件、聊天軟體,部落格,以及簡訊),能激起人們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機會,卻又因此引來新的抱怨。跟這些新媒介有關的問題——比方說新式縮寫風格——因此被放大,新媒介的潛在優點反倒被忽略。我聽說最近有人發牢騷說,「現在的小孩都不寫日記了。」說這話的人顯然不知道,線上日記──部落格──可是年輕人之間最熱門的網路活動之一呢。
針對這一點,有兩個原則應該是確切有效的。我相信任何形式的寫作練習,對你都有益處。我也相信,任何形式的教導,只要能讓你更了解寫作的不同特性、風格和效果,也都會對你有益。這類教導能讓你變成更好的讀者,對語言的細微變化更敏感;也能讓你文筆更好,對讀者的感受更敏銳。
簡訊語言跟以往出現過的寫作形式創新並沒有兩樣。它在溝通上的優勢與弱點,我們都必須去了解。如果簡訊能跟其他各種寫作方式一樣,在學校課程中同占一席之地,學生很快就能清楚體認到,什麼時候可用、什麼時候不宜用簡訊。倒不是說學校能傳授學生什麼全新的東西。我在第三章解釋過,不少網站早向簡訊族表明,簡訊縮寫體在某些情況下其實不適當,因為大家根本看不懂。
這個道理看起來似乎顯而易見,但是當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幾所學校,把簡訊文體納入八至十年級的英文選修課程時,卻引起各方譴責,其中還包括澳洲聯邦政府的教育部長。
在這門選修課中,學生要學習翻譯手機簡訊、撰寫縮寫字的辭彙表、比較簡訊語言和正式英文的異同。在英文課程中,這類風格比較的重要性早已獲得證明;各方文獻也再三驗證其價值,例證之一,就是英國將之列入英語科的國民教育課程。而且標準與非標準語言間的比較研究,如今已成為英文課堂上的常態活動——不光只在英國而已。據報導,澳洲教育部長強烈要求各校回到「基本原則」。但就「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角度來看,讓學生建立起「語言適當性」的概念,不就是再基本不過的原則嗎?
(本文轉載自約翰.伯格新書《夠了》,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