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學習科技」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學習科技」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8月11日星期二

研究推介 : 兒童對海洋保育的互動遊戲問卷

針對小朋友對海洋保育的互動AR遊戲問卷請廣傳

兒童對海洋保育的互動遊戲問卷請廣傳

親愛的家長或老師你好:

這是這一份關於海洋保育的互動遊戲問卷調查,目的是為了瞭解7~10歲的兒童在海洋污染的認知與感受, 由於兒童所提供的基本資料對於本研究相當重要,請您盡量安排兒童完整填答每一個問題,問卷內容並不設對錯,填答之內容亦絕對保密,所有資料僅供學術統計使用,請安心填答。 

本問卷只花費您3-5分鐘的時間協助來完成,若有8歲或以下兒童父母丶老師帶著你們孩子或學生一同完成喔!

按此問卷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wKKQM 

2018年4月8日星期日

講座重溫 : 澳門自閉症協會 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

按圖重溫講座部分精彩內容 : 澳門自閉症協會 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
按圖重溫講座部分精彩內容
澳門自閉症協會
澳門自閉症協會在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

地 點 | 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
活動詳情
澳門自閉症協會邀請港澳台三地專家赴澳探討現時科技發展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同場亦有蔡英傑教授的科技研發成果展覽。

主辦單位 / 
澳門自閉症協會  協辦單位/澳門科學館

贊助單位
澳門社會工作局、澳門基金會、澳門百路達自動車租賃有限公司、大衛集團、瑞欣慈善會


本會義務顧問陳子文一級職業治療師在 4/6 16:15—18:00 現場分享評估及協助感覺處理的輔助科技 :  [ 按上面圖重溫講座部分精彩內容 ]

觸覺- 深壓背心
前庭- 動態座椅
情緒- 汗腺活躍度測量手腕帶
視覺- 顏色眼鏡及膠片 Irlen filters and overlays
聽覺- 聽樂治療(iLs), Forbrain, 拍子機, 骨傳導枕頭
時序訓練- 互動節拍訓練 Interactive Metronome
書寫評估- 從電腦化的書寫評估了解視覺感知及本體覺: SHARP 系統

2018年3月18日星期日

講座推介 : 澳門自閉症協會 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


澳門自閉症協會
澳門自閉症協會在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名額有限,請盡快填寫以下報名表留位!

日期時間 |

4/6 09:00-18:00
4/7 09:30-13:00

地 點 | 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

同聲傳譯
廣東語、普通語
手語、文字速錄

活動詳情
澳門自閉症協會邀請港澳台三地專家赴澳探討現時科技發展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同場亦有蔡英傑教授的科技研發成果展覽。

主辦單位
澳門自閉症協會

協辦單位
澳門科學館

贊助單位
澳門社會工作局、澳門基金會、澳門百路達自動車租賃有限公司、大衛集團、瑞欣慈善會


本會義務顧問陳子文一級職業治療師在4/6 16:15—18:00 現場分享評估及協助感覺處理的輔助科技 :

觸覺- 深壓背心
前庭- 動態座椅
情緒- 汗腺活躍度測量手腕帶
視覺- 顏色眼鏡及膠片 Irlen filters and overlays
聽覺- 聽樂治療(iLs), Forbrain, 拍子機, 骨傳導枕頭
時序訓練- 互動節拍訓練 Interactive Metronome
書寫評估- 從電腦化的書寫評估了解視覺感知及本體覺: SHARP 系統


講座推介 : 4月6日及7日舉辦「探討科技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講座

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

2017年義工服務社關紀錄截算及申領義工服務嘉許狀

2017年義工服務社關紀錄截算及申領義工服務嘉許狀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祝各位義工 

聖誕快樂 新年進步!   

在迎接新的一年來臨前,  提醒大家抽空於2018年1月1日前,  在社區學習障礙義工支援一站通  sen.sld2000.com 網站內的社關紀錄,  申報各位的義工時數及服務紀錄。


若義工在 2017 年內服務時數達至 50 小時或以上,  協會將在2018年1月2日向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  申報獲嘉許義工運動證書的名單 (逾期將不考慮補發)。

義工支援 : 如何登記-協會義工時數或社關記錄


如何登記-協會義工時數或社關記錄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業界資訊 : STEM 開拓特教生未來

業界資訊 : STEM 開拓特教生未來

香港教育城與Microsoft合辦「Master Code 編程大賽 2017 - 創建智慧城市」,高中組冠軍隊伍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是一所特殊學校,參賽學生隊伍運用Minecraft方塊,建造充滿共融概念的智慧城市,例如城市中有省電的「水電梯」、吸收陽光的玻璃屋、自動農作物收割及儲存裝置、方便長者使用上落樓層的簡易電梯、運送有需要人士到不同地方的沿線鐵路等,其作品建設相當細膩,照顧不同人士的需要之思量,處處可見。勝出作品反映學生們能夠了解科技裝置為生活帶來的方便,並可應用於適當的環境中,並具有搜集、篩選及應用科技的能力,展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必能讓每位孩子學會學習。

延伸閱讀 帶領自閉症孩子走上IT之路

2017年1月26日星期四

活動推介 : 本會擬推出的《童創生涯路》一連十三集電台節目,邀請你投 《童創生涯路》一票

活動推介 : 本會擬推出的《童創生涯路》一連十三集電台節目,邀請你投 《童創生涯路》一票

我們協會已受邀參加「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投票(簡稱「計劃」),「計劃」由香港電台撥出部分廣播時段和用以發展數碼服務的部分資源,提供平台供社 區、非政府機構及弱勢社群參與廣播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一向重視個人的獨特和特殊之處。當大眾以為不尋常的事物,其實只是我們礙於現有知識所限而不了解而已。


本會擬推出的《童創生涯路》一連十三集電台節目,近年社會各界重視青年人的生涯規劃和職涯規劃,究竟青年人在這兩個規劃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呢? 何時才時開始讓小朋友主動去投入自己的生涯規劃?是否如我們所說三歲定八十? 

我們的社會政策、資源、配套是否足夠支援我們兒童與年青人的生涯/職涯規劃的實踐? 香港不斷去推行社區共融十多年,對有特殊需要的朋友,能否可以融合於職場裡? 選擇又是否充足?工商百業的僱主又可以提供多少機會和支援? 我們亦會探討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看看他們如何去推動就業共融和社區共融? 

13集的節目裡,將會凝聚學者、專家、教育工作者、政策制訂者、特殊需要兒童及家庭成員/照顧者、工商各界顧主等等,一起討論我們的香港需要如何發展才可成為既追求經濟發展,又重視社會公義的安居樂業城市。

今期申請的公眾投票現已開始。每位投票人只限登記一 次,。公眾投票中獲得最多「讚好」的申請團體/申請人將獲得25分。


你可於投票進行期間瀏覽以下網址

投票 《童創生涯路》


02. 按 “立即投票”。

03. 先按"第18 季","自選題目",找" 童創生涯路 "

04. 按“提交投票”,出現已選節目

05. 填寫資料後,選 “本人同意並遵守下列規則” 後,按最下方的 “提交”。

06. 收到短訊後,將短訊内的資料在網站内填寫,再次按 “提交”,網站將會顯示 “提交成功。


投票日期:1月27日-2月7日 23:59:59

2016年8月30日星期二

幼稚園的學生可以使用 Chromebook ?

幼稚園的學生可以使用Chromebook ?

Can kindergarten students use Chromebooks?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they logged in, took a selfie to use as a profile picture, joined a Google Classroom, and spent some time working on letter sounds with Starfall.com. This all happened during their 40 minute technology class with Miss Henry.

2016年3月13日星期日

傳媒報導 : 趣味遊戲訓練兒童專注力

趣味遊戲訓練兒童專注力

蘋果日報小朋友無時停坐不定,做功課心散眈天望地,家長會認為他們不專心,甚至擔心是否患上專注力失調。理大專家指小朋友專注力低不代表患病,除與大腦發展有關外,活動本身及環境也有直接影響,如活動難度過高或周遭環境太嘈吵,均會令小孩分心或失去耐性。想提升專注力,兒童須有足夠睡眠,拼圖或砌積木等亦能訓練兒童專注力。

專注力即是將焦點或意志持續集中在某一事物而不被外界刺激及干擾的能力。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兼兒科職業治療師黎婉儀稱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短不一,一般而言隨年齡增長,持續專注時間也越長,「腦前額葉、頂葉、自主神經系統等都同專注力有關,幼童腦部發展未成熟,專注力會較差」。


黎指兩歲以下幼童易受外界吸引,會四處走動、四周張望。如8至15個月幼童,只要少許聲音就轉移視線;到約1歲半可專注活動2至3分鐘,但非進行單一活動,「好似枱上一堆玩具,小朋友會玩一下呢個,又玩下另一個」。到兩歲,小童專注力會稍提升,可維持活動3至6分鐘,但專注同一件事只能維持60秒,「好似玩形狀箱,玩1分鐘會轉其他嘢」。


可透過腦波觀測
到3至5歲,幼童能夠逗留在指定位置進行活動,黎說︰「例如喺幼稚園可以坐定一陣唱歌」,對外界的干擾影響會減少,「會被其他嘢吸引到,但一陣(專注力)會返嚟繼續做原先嘅嘢」,能專注進行單一活動達10分鐘,更能同時處理多於一項事情。至於升小學後,小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已建立,專注活動能力可達30分鐘。

小朋友專注力需由專業職業治療師或心理學家評估。黎指腦部發展等問題會影響小朋友專注力,另外活動本身及外在環境也會影響;「例如個活動有無趣味?難度點?有無新鮮感?周圍環境會唔會好嘈?電視係咪開住?」她舉例,不少家長會陪小朋友做功課,會不停作出指示,「小朋友處理唔到就定咗喺度」。


黎又稱不少兒童功課及課外學習太多,睡眠不足令專注力下降,「根本集中唔到精神去讀書做嘢,其實係因為佢哋太攰」。想提升專注力,可利用遊戲。黎指一般長時間才可完成的遊戲,能訓練專注力,例如拼圖、積木、模型及填顏色,「要完成就要集中精神去做,小朋友無形間能學到留心一樣嘢」。她又指,專注力高或低,可透過腦波觀察,近年發展出頭戴式腦波儀,只須將接收器貼在前額,再透過藍芽傳輸數據在電腦上可看到結果,更有公司發展出訓練專注力的軟件,「例如要你集中精神去整爆個炸彈,做多幾次就可掌握到集中嘅感覺」。

點擊查看原文 -> 蘋果日報發表於: 2016年3月13日

2016年2月24日星期三

業界資訊 : LifeKids 2016 復活節活動

LifeKids 2016復活節活動開始報名啦~~~

LifeKids 2016復活節活動開始報名啦~~~

想讓小朋友有一個奇妙好玩的復活節? 呢兩個個課程就啱晒您啦~~~

復活節課程: 科學俱樂部(小一至小三) 及 幼兒STEM 課程(3-5歲),透過科學探索,啓發小朋友的創意思維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快D報名啦! 3月13日前報名 有9折!

課程查詢:(電話) 27212766 或 (Whatsapps) 51346270

請按此報名 www.lifekids.hk 

留位及查詢電話:27212766

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

文章推介 : 科技產品對兒童身心的10個不良影響


【記者朱文/綜合報導】手持裝置如手機、平板、電子遊戲機的普遍化,使用的年齡層一直在往下降,常常在公車、捷運、餐廳、路上,看到 小於7歲的孩子在滑手機。小孩過早接觸使用科技產品會帶給他們10個不好影響。最糟糕的是遲緩了發育還造成數位失智症,不利於未來生活能力發展。

美國小兒科學會 ( AAP ) 和加拿大小兒科協會 ( CPS ) 表示,剛出生到兩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到任何科技產品。小孩使用科技產品,3至5歲一天必須限制在 1小時以內;6到18 歲一天最好在約兩小時左右。兒童跟青少年使用科技產品的頻率建議在4到5次,如果太過頻繁,對於未來生活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一個小兒科職業治療師Cris Rowan,強烈的建議孩子的父母、導師以及政府都該禁止12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所有手持裝置,他依據相關研究整理出10個不好影響:

1.遲緩發育

科技產品的使用限制了行動,進而導致兒童發育遲緩。現今入學的孩童中,有三分之一有發育遲緩、對讀寫能力及學業表現上產生負面的影響。換言之,行為活動會增進專注力與學習的能力,但12歲以下的孩童使用科技產品頻率過高,對於生理發展及學習能力相當不利。

2.心理疾病

濫用科技產品是造成孩童憂鬱症、焦慮症、依附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雙向情感障礙等精神問題逐漸增加的主因。

在加拿大,六個孩童中就有一個被診斷為患有心理疾病,未來仍不正視科技帶來的後遺症,只會後患無窮。

3.具攻擊性

太多有暴力傾向的影音內容造成孩子也有樣學樣,今天有許多電視電影內容描述性、謀殺、虐待、綁架、拷打等暴力、血腥的內容,孩子看到這些不適齡的節 目,不良行為圖像進入兒童頭腦,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對孩子產生影響。因此美國目前將媒體暴力列為 Public Health Risk 議題之一,媒體報導內容也受到限制並且部分不當內容不得任意在電視上播送。

4.數位失智症

高度集中的媒體內容導致孩子缺乏專注力,同樣的也降低記憶力並產生過動症,主要是因為大腦刪減神經傳導到前端額皮質,使得孩童沒辦法專心也不能專注的學習,學習能力大幅降低。

行動裝置對孩童的不良影響還有:5.增加30%的肥胖機率;6.熬夜犧牲睡眠影響生理發育;7.養成科技成癮性;8.暴露輻射環境;9.未來學習發展更困難;10. 大腦的發育產生缺陷,認知遲緩、降低執行力。

另外,美國兒童學會也建議,最好不要讓2歲以下的兒童接觸太多的電視與其他娛樂媒介,此時期孩子的腦部發育快速,最好的學習對像是人,不是讓孩子接觸冰冷的螢幕。

台灣兒童聯盟公布「2012年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18%的孩子已經擁有專屬於自己的3C產品、而且有三成以上的孩子每天使用 時間超過一小時。32.2%的孩子在2歲以前開始接觸3C產品,出現「數位寶寶現象」;調查發現另一現象,不少家長把3C產品當成褓母,在需久坐的「餐 廳」裡,讓孩子玩3C產品。

但是,也有聰明的母親Mary說,她有一個2歲的孩子,她希望孩子聰明、健康,可以做正常孩子都會做的事情,如到戶外玩耍、與同年齡的孩子們互動、一起看書。她就不讓孩子太早接觸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且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行動裝置,讓孩子模仿她使用科技產品。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

論壇回顧 : 全面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澳門 2014特殊教育論壇 2014年11月 2 日


融合學校和適合普適性融合策略︰過去、現在、
未來 -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 Lisa Dieker教授
香港特區政府特殊教育政策發展及教師培訓的
新趨勢 - 香港教育學院 冼權鋒副教授
臺灣的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 - 中國醫藥大學 孫世恆副教授
自閉症學生的 情緒行為管理 - 臺北市立大學 林迺超博士
學習障礙 -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Lisa Dieker教授

論壇回顧 : 全面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澳門 2014特殊教育論壇 2014年11月 1 日


澳門特殊教育的政策與發展 -  澳門教育暨
青年局 郭小麗副局長
用融合的方法去教學 和學習︰最佳實踐 是否是
最好的?- 北京師範大學 鄧猛教授
由特殊教育法的修訂談 臺灣推動融合教育
的經驗 - 臺灣師範大學  洪儷瑜教授
早期療育理念與政策及制度
 ( 講者:中山大學 (臺灣)林美專博士生)
從ICF看早期療育
(講者:中山大學(臺灣)林美專博士生)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業界資訊 : 咕嚕星球的孩子

新增為SEN兒童及家庭發聲, 有專家、家長、
老師、社工分享和廣播劇:咕嚕星球的孩子
(15/7-5/8)  第1至4集 : 自閉症, 城市大學--許娜娜博士
(12/8-2/9)  第5至8集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鄭繼池先生
(9/9-23/9)  第9至11集 : 讀寫障礙, 教育心理學家 楊潔瑜女士
 (30 / 09)    第12集 : 言語障礙-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月裳教授
 (07 / 10)    第13集 : 政策, 立法局議員 張超雄博士
按此網上重溫

關心SEN學童及家庭的需要, 促進共融和接納差異的文化。




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本會擬推出的《科技改變人生》電台節目,邀請你投 「讚好」一票

Extraordinary Technologies Changing Extraordinary Lives
本會擬推出的《科技改變人生》電台節目,希望藉此讓公眾了解科技有巨大潛質,可改變有特殊需要人士的生活,例如視力不佳、聽力不佳、不良於行、有讀寫障礙的人等。智能手機可幫助視障人士在街上找到方向;智能眼鏡可提醒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腦電波感應器可幫助行動不便的人控制電腦。這類個案在全球俯拾皆是。在香港,一些學校及非政府組織的先鋒亦致力善用科技。

在13集的節目中,我們會探討各種殘障,以及科技如何幫助人生活和學習。我們亦會邀請老師、校長、醫生跟我們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及未來動向。

今期申請的公眾投票現已開始。每位投票人只限登記一 次,公眾投票中獲得最多「讚好」的申請團體/申請人將獲得25分。

https://cibs.rthk.hk/vote

投票 科技改變人生》網址

投票日期:8月8日-8月17日
亦可透過 FB or G+ 分享此頁,邀請更多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