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研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研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研究推介 :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

研究推介 :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部正進行一項「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的研究,希望邀請6-10歲的自閉症譜系兒童參加8節免費個人遊戲治療。是次研究可從神經科學、行為及社交發展的角度幫助自閉症譜系兒童,了解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的效用。

兒童將免費參加8節、每節45分鐘的個人遊戲治療,遊戲治療將會在香港大學的活動室中進行。於開始為期8星期的遊戲治療前或完成治療後,學生需完成兩節腦電圖活動。在腦電圖活動前,家長/監護人需完成一項有關孩子行為、社交發展背景的問卷調查,問卷約需時十至二十分鐘。整個測試過程不含任何風險。研究活動及報名,請參閲附圖

兒童將會在完成研究後獲贈港幣三百元。本研究純屬自願參與性質,家長/監護人和兒童有權隨時退出,並且不會有任何後果。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將只會作研究用途。

如對是項研究有任何查詢,請電郵研究員陳劍蕾 : raise@connect.hku.hk 或 歐阳光博士 (研究導師) 電話:3917-0370; 電郵:ouyangg@hku.hk 聯絡。如貴家長/監護人想知道更多有關研究參與者的權益,請聯絡香港大學研究操守委員會 (2241-5267)聯絡。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研究推介 :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

研究推介 :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部正進行一項「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腦電圖活動的效用」的研究,希望邀請6-10歲的自閉症譜系兒童參加8節免費個人遊戲治療。是次研究可從神經科學、行為及社交發展的角度幫助自閉症譜系兒童,了解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對自閉症譜系兒童的效用。

兒童將免費參加8節、每節45分鐘的個人遊戲治療,遊戲治療將會在香港大學的活動室中進行。於開始為期8星期的遊戲治療前或完成治療後,學生需完成兩節腦電圖活動。在腦電圖活動前,家長/監護人需完成一項有關孩子行為、社交發展背景的問卷調查,問卷約需時十至二十分鐘。整個測試過程不含任何風險。研究活動及報名,請參閲海報。

兒童將會在完成研究後獲贈港幣三百元。本研究純屬自願參與性質,家長/監護人和兒童有權隨時退出,並且不會有任何後果。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將只會作研究用途。

如對是項研究有任何查詢,請與研究員陳劍蕾 - 電話:9686-6762; 電郵: raise@connect.hku.hk) 聯絡。

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傳媒報導 : 10年後美國花費在自閉症上的社會成本可能達到每年4仟6佰多億美元

10年後美國在自閉症社會的成本可能達到4仟6佰多億美元

The cost of caring for aut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hit the $1 trillion mark in another 10 years, if the disorder continued to prevail at the current rat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 Davis), researchers said. 

The researchers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by examining national data on medical services, residential care, special education, in-home care, transportation, employment support and lost productivity. For the current year, the team estimated that autism cost could range between $162 billion and $367 billion.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Tuesday in th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The current costs of [autism] are more than double the combined costs of stroke and hypertension, and on a par with the costs of diabetes,” Paul Leigh, lead author and researcher at UC Davis, said in a statement released Tuesday. The research team projected that autism cost by 2025 could be between $276 billion and $1 trillion, with $461 being the best estimate.

The cost predictions were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the disorder will not be identified or widely available by 2025.

"There should be at least as much public research and government attention [paid] to finding the causes and best treatments for [autism] as there is for these other major diseases," Leigh said. He also called for making significant policy chang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earl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disorder's symptoms, along with employment and other programs to help independent living for autistic adults.

"This approach would ultimately save money that otherwise would be spent on expensive custodial care," Leigh sai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figures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 in 68 children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autism. The disorder is more common among boys than girls. Moreover, parents with first autistic child have 2 percent to 18 percent chance of having a second child with the condition.

2014年4月7日星期一

「SEN孩子家長的Dream School (理想學校)的十大條件」的調查


本年2月至3月期間,進行一項關於「SEN孩子家長的Dream School (理想學校)的十大條件」的調查,獲得49名子女需要接受特殊教育需要(SEN)家長的意見。經資料整理後得出以下結果,也多謝各位家長的參與:

SEN孩子家長的Dream School (理想學校)的十大條件
1. 我孩子能在學校的學習環境裡能保持學習動機,進取心及自信。

2. 我的孩子每天能開開心心上學,放學後也能快快樂樂回家,就算不太快樂,也不會感到焦慮或徬徨。...See More

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研究指過早催谷學習或導致溝通能力弱


教 育 學 院 一 項 最 新 研 究 顯 示 , 就 讀 學 術 型 幼 稚 園 的 受 訪 男 生 , 解 決 困 難 以 及 與 同 輩 溝 通 的 能 力 相 對 較 弱 。

教 院 兒 童 研 究 與 創 新 中 心 總 監 鄭 佩 華 分 析 , 可 能 與 催 谷 學 習 有 關 , 她 說 , 不 懂 與 同 輩 溝 通 , 將 來 較 易 被 人 欺 凌 或 自 閉 。

有 關 的 研 究 對 象 是 60 名 5 至 6 歲 的 幼 稚 園 高 班 學 生 , 2 成 3 就 讀 學 術 幼 稚 園 的 男 生 未 能 因 應 被 人 搶 玩 具 , 給 予 解 決 方 法 , 而 就 讀 遊 戲 型 幼 稚 園 的 男 生 , 只 有 百 分 之 3 有 這 個 情 況 。

鄭 佩 華 指 出 , 兒 童 過 早 接 受 正 規 課 堂 教 育 , 至 初 中 階 段 時 , 學 習 能 力 有 可 能 會 墮 後 。

她 促 請 政 府 藉 住 研 究 15 年 免 費 教 育 , 將 學 前 教 育 納 入 機 制 , 改 善 幼 稚 園 過 於 市 場 主 導 引 伸 的 問 題 。

2014年3月8日星期六

自閉症重男輕女?男孩更易有自閉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自閉症這一問題上,也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現有資料統計,患有自閉症的男孩比例約占1.8%,女孩占0.2%。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兩性之間的遺傳差異,男性的大腦更容易遺傳缺陷。而女孩比男孩需要更多的極端基因突變,才會觸發自閉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洛桑大學醫院的塞巴斯蒂安•雅克蒙博士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埃文•埃奇勒博士一起,對1.6萬餘名患有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合征、好動症、穢語綜合征和創傷性腦損傷。)的人、以及家中有自閉症患者的800個家庭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男女大腦發育的穩健性各有不同,而女性似乎具有更明顯的優勢。由於男女大腦分子水準存在差異,因此女性比較不容易患上類似疾病。科學家還進一步證實,同樣的疾病在女性大腦中更易發生病理性突變,但是也有少數女性的大腦會比男性處理得好,因此這種差異並不是絕對的。

雅克蒙博士提到,該研究首次從分子水準表明了男孩和女孩在發育障礙方面的差異,結論是令人信服的。此前的研究也發現,相比女孩,男孩更容易患上自閉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疾病。資料顯示,男孩患自閉症的概率是1.8%,而女孩只有0.2%。

瑞典哥德堡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教授克里斯多夫•吉爾伯格認為,瞭解性別差異對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他說,因為專家們對該病典型特徵的瞭解主要基於對男孩們的研究,女孩可能就會被漏診或誤診。一些證據表明,女孩比男孩的平均確診時間要晚一些。

吉爾伯格博士稱,除此之外,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其臨床現象通常也比較複雜。大多數孩子還患有其他疾病,像好動症、睡眠問題或癲癇症,這些都可能影響他們的身體機能。

吉爾伯格和他的同事對100名存在社交障礙或注意力障礙的三到18歲女孩進行了檢查。有47名女孩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她們中又有80%的人可能同時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幾乎所有的女孩都有抑鬱症、焦慮症和家庭關係問題。

瞭解性別差異還能給人帶來一些啟示,以便從更廣泛的層面上去闡述自閉症。專家推測,男孩可能會更容易患上自閉症,這也許是基因、激素使然,也可能是他們的腦部構造方式不同。儘管如此,從基因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並不是說男孩比女孩更易染上自閉症,而是女孩受到了更多的保護,使其免於自閉症的侵擾。

2013年6月12日星期三

讀寫困難從何而來?

治療視力缺陷並未能改善閱讀能力
讀寫困難是否由視覺功能障礙所造成? 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家幾十年。

讀寫困難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差異,令高達12%的人口有閱讀困難。

在高科技成像技術的幫助下,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正在尋找一些關於視覺障礙症狀的答案。

研究人員利用磁力共振成像功能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他們對比一些有讀寫困難的孩子與正常孩子的大腦活動, 在不同年齡組別中同年齡受到閱讀干擾的情况。

結果顯示,雖然閱讀能力和大腦視覺活動中心有很強的相關性,但治療視力缺陷並未能改善閱讀能力。研究人員指出,事實上使用其他密集式的閱讀輔導方法,可以改進視覺活動能力。

結論是:視力問題不會導致讀寫困難;但相反,有讀寫困難的孩子正因為困難而減少閱讀。

研究人員認為,治療讀寫困難最大的發現是, 應著重在閱讀的技巧方面。

( 文源: HealthDay TV)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音樂或可治療語言障礙

兩重要人類認知領域 互相影響                                 

講廣東話原來比講普通話有一項意想不到的優勢。由多倫多大學學者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講某種調性語言如廣東話,可以在大腦中為音樂訓練打好基礎;由於音樂和語言可以互相影響,可能為語言障礙患者的康復找到一道令人振奮的曙光。
所謂調性語言主要存在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這類語言在講話時有一種高低不同的音調模式。即發音一樣但聲調不同,可以完全改變一個字的意思。如越南語有十一個不同的元音和六個不同的音調。廣東話也是有複雜的六音調系統,英語則是無調性的語言。
調性語言增強音樂聽覺
多倫多大學Baycrest健康中心Rotman研究所,已經發現至今最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講某種調性語言,可以增強大腦對音樂的聽覺,那些講調性語言的非音樂家,對於音符的聽力可能更好。這一發現不僅能夠提升人們對某種調性語言與學好音樂之間的認識,更重要還有另外一個令神經學家感到振奮的原因,即首次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在大腦結構中佔重合位置的音樂和語言功能是相互受益的。
這個發現於本月初發表在一份在科技界有廣泛影響的國際科學雜誌《Plos One》上。一直以來,學界對音樂訓練給語言和講話帶來的益處,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從一個方向上證明了音樂訓練對語言的掌握有積極的影響。
然而,直到今次多大的研究成果出現之前,從相反的方向上,探究語言的掌握如何影響到音樂的學習,卻一直沒有人觸及。
主持這項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拜德爾曼(Gavin Bidelman),現在是美國孟菲斯大學的助理教授。他表示,對於那些講調性語言的人,相信他們的聽覺系統已經被加強了,以使得他們能更好的聽出音樂的音符及判斷音高的變化。如果他們拿起一件樂器,可能會更快地掌握演奏這種樂器的技巧,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通過講調性語言建立起這種聽覺的優勢。「但這並不表明說調性語言的人,就會是更出色的音樂家。」拜德爾曼果斷地澄清了這一推論,「因為音樂技巧所要求的遠不止是聽覺,大量講英語的音樂偶像的存在,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拜德爾曼進一步表示,音樂和語言作為人類認知的兩個重要領域,可以互相影響,從而也為語言障礙患者的康復,找到一個令人振奮的可能性。如果語言和音樂是如此緊密地配合,或許可以設計一種新康復療法,用音樂訓練可以幫助那些因為年齡和中風等原因,而導致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

同時,從另一個方向上也能受益,即音樂聽力技巧的提高,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語言訓練達到目的。

 [2013-04-12]  加拿大星島日報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重溫 : 2012年孕婦和兒童健康會議 - 兒童早期發展

Seminar o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Lecture 1
Research on brain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



Lecture 2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ntextually relevant scale to assess and monitor chil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


Lecture 3
Local assessment tool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自閉症或與大腦蛋白質變異有關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研究人員8日表示,他們在自閉症患者身上發現一種基因變異,導致患者腦細胞間的溝通程度,縮減到僅有一般人的十分之一。

  研究員發現自閉症患者有一種蛋白質變異,這種蛋白質原用來幫助腦細胞經神經通路「突觸」(synapses)轉換資料。這項發現為患者的認知與行為障礙,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研究領導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Auckland University)大腦研究中心的蒙哥馬利(Johanna Montgomery)表示,這種變異蛋白質稱作Shank 3,為日後治療自閉症提供了令人振奮的可能性。

  蒙哥馬利告訴法新社:「儘管找出治療方法可能還要好幾年,但如今我們知道原因,知道那部分有問題,讓我們共同找出解決之道。如今我們可以著重在修復這種蛋白質,使它能再次恢復作用,因此腦細胞能回到正常溝通的能力。」

  這項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過程,歷時2年,由奧克蘭大學大腦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共同進行。

  蒙哥馬利表示,瞭解自閉症病因已經變得更加普遍,部分原因在於診斷效率提高,研究估計兒童罹患自閉症機率約八十二分之一。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美核准幹細胞治自閉症臨床實驗


小兒神經學科主任薛齊〔中央社〕沙特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今天宣布,研究團隊經過1年多努力而獲得重大突破的臍帶血幹細胞治療自閉症研究,已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得以進行臨床實驗。

這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首度批准以臍帶血幹細胞治療自閉症的臨床實驗,因此備受媒體矚目。

加州沙加緬度(Sacramento)沙特神經科學研究中心(Sutter Neuroscience Institute)小兒神經學科主任薛齊(Michael Chez)所率領的研究團隊今天宣布,這項具有革命性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找到如何對抗自閉症的關鍵新利器。






在下一階段的臨床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把臍帶血幹細胞注入自閉症孩童的體內血流,分析是否可以改善自閉症的各種症狀。

薛齊表示,對於這項研究計畫的未來成果,深具信心。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美國研發出可治療多動症的遊戲

家長認為電子遊戲會讓孩子們沉迷,但美國波士頓和舊金山的研究者卻專門研發了有治療作用的電子遊戲。

它不僅可以解悶,還可以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的多動症患者。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統計表明,在美國,有9%的青少年和4.1%的成年人患有多動症。

這一系列遊戲直接針對大腦注意力進行訓練,目前還在等待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批准。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免費:認知能力、聽力及雙耳異訊辨認測試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現正進行有關認知、聽力及聽覺處理的研究,目的是測試一套電腦軟件以供日後應用於特殊學習需要範疇,研究結果有助識別讀寫困難、聽覺處理障礙之學童,從而發展針對性的訓練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童克服困難。現階段需要收集中學生聽覺及認知方面的資料,以測試電腦軟件之成效,現誠邀被評估為讀寫困難、語言障礙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 學生參加免費聽力及認知測試,參加者可獲一份簡單聽力測試報告,測試日期及時間可個別再聯絡及商議,地點於香港教育學院大埔校園,測試詳情如下。

測試 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 ( 以廣東話為母語 , 曾接受測試,被評估為讀寫困難、語言障礙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 )
測試名額: 30人
測試內容:
            1. 聽力測試
            2. 非語言認知能力測試
            3. 粵語聲調雙耳異訊辦認測試(以電腦測試)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本計劃研究助理岑小姐(電話:2948 8671)。有興趣參與是次研究之學生,請填妥附件之回條,並傳真至2948 7794 或 電郵至 tysham@ied.edu.hk。凡有關參加者的資料及測試結果將會保密,不會向他人洩露,只供研究及學術交流之用。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早產兒學習障礙 醫師:避免剖腹產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  

專家研究,早產的孩童較容易在課業學習上遭遇困難,而能在子宮待較長時間的孩童,其大腦發育較健全,通常也會有較好的課業表現。此外,懷孕週數少於37週出生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健康和發展方面的問題。

就過去的醫學觀點而言,懷孕37至41週已屬於胎兒成熟期,在此期間出生的嬰孩,其身心發展狀況多屬正常;不過,科學家發現,當37至38週即出生的孩童成長至8歲時,他們在數學測驗的成績通常較39至41週出生的孩童還差強人意。

該項實驗彙整在紐約市就讀公立小學的12萬8千名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3年級學生中,37週出生的孩童,其出現嚴重閱讀障礙的機率,比起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33%;其在數學計算上遭遇困難的機率也較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19%。


從研究數據可得知,閱讀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2.3%,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1.8%;數學作答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1.1%,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0.9%。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兒科教授和新生兒科主任艾敘爾表示,該研究的確提供深思的角度,許多孕婦認為37至38週出生的孩童和足月出生的並無多少差別,但結果顯示,早產兒在學習上的確較容易遇到瓶頸。

此外,該項研究也掀起剖腹產嬰的迷思,有些孕婦基於懷孕過於疲憊,或是有些醫師太過忙碌,最終會選擇以剖腹的方式提早取出嬰孩。艾敘爾提醒新手爸媽最好是選擇自然生產,不到非不得已,盡量避免剖腹生產。

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頭部發育遲緩預告自閉症



最新研究顯示,嬰兒頭頸部的肌肉控制發育遲緩,可能會增加自閉症風險。
  
雖然是初步的研究結果,但它是第一次暗示嬰兒時期運動發展遲緩,可能是自閉症的早期預警,只是還不能用於診斷泛自閉症障礙。
  
嬰兒通常在大約4個月大時應該能夠控制頸部肌肉,當他們從坐姿變成站姿時,頭應該保持與軀幹一致,而不是向後仰。早產兒和腦性麻痺患者早已觀察到這種遲緩特徵,但這篇研究將它與自閉症連結在一起。
  
研究人員針對約40名自閉症高風險嬰兒進行研究,他們都有一個被診斷為泛自閉症障礙的兄姐,在6、14、以及24個月時接受頭部遲緩的篩檢,在30-36個月大時接受泛自閉症障礙的篩檢。
  
結果顯示,90%之後被診斷為泛自閉症障礙的嬰幼兒,在他們6個月大時,有頭部發育遲緩的情形;有任何社交或溝通延遲的兒童中,約有一半(54%)在嬰兒時期頭部發育遲緩;35%在30和36個月大時發育正常的兒童,在6個月時頭部發育遲緩。
  
對照之下,有75%高風險的嬰兒和33%低風險的嬰兒,在6個月大時頭部發育遲緩。大約有三分之一的2 歲半至3歲、沒有ASD的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頭部發育遲緩,並非所有泛自閉症障礙(ASD)高風險的兒童,在嬰兒時都會有頭部發育遲緩,也不是所有頭部發育遲緩的嬰兒都會形成自閉症。
  
巴爾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的自閉症及相關疾病中心Rebecca Landa博士表示,6個月的時候頭部發育遲緩並不代表會有自閉症,但出現這種運動神經發育遲緩,特別是加上其他發育遲緩的話,應該帶去給兒科醫師或其他專家檢查。
  
研究結果將在多倫多舉辦的自閉症研究國際會議中提出。
  
在美國,大約每88名兒童中,有1名是泛自閉症障礙,男生是每54人之中有1人。自閉症專家Alycia Halladay博士表示,大多數自閉症兒童直到3歲或是4歲生日之後才被診斷出來,現在可以在12個月大時確診。
  
Halladay博士認為,這是初步結果,還需要確認。由於頭部發育遲緩不一定是自閉症的症狀,其診斷價值仍不明朗。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Salynn Boyles
審閱: Laura Martin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催產素對自閉症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催產素能增強自閉症兒童大腦功能,該研究現處於初級階段。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 Ilanit Gordon稱,“我們的發現朝著製定更有效治療自閉症社交缺陷的核心方案邁進了關鍵的一步,提供了涉及催產素的管理與臨床幹預相結合的關鍵步驟。這種治療方法將從根本上改善我們對自閉症及其治療方案的理解。”
據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稱,自閉症障礙(ASD)是一組發育性殘疾,ASD患者處理大腦信息與其他人不同,可引起顯著的社交,溝通和行為的障礙。
     在研究的第一期,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患有自閉症的青少年進行了研究。他們給孩子單次劑量的催產素並研究其對處理社交信息的大腦區域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激活了大腦負責處理社交信息的區域,例如看,聽,對外界進行回應等。
     5月19日,自閉症研究國際會議提出了這項研究。
     早先的研究已發現,催產素具有改善自閉症兒童處理社交信息的能力。《生物精神病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催產素可用於治療自閉症。
     在同一期雜誌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表示,催產素可能有助於“讀心術”。這個特別的研究要求試驗受試者推斷人的精神狀態。研究人員發現,服用催產素的受試者和其他人相比更容易識破腦子裏在想什麼。
     ASD患者是“譜係障礙”,殘疾強度因人而異。在某些情況下,殘疾程度非常輕的患者會隱藏多年都不被發現。
     CDC稱,在美國,88名兒童或者54名男孩之中就有一個天生的自閉症。
     據最近的一項研究稱,肥胖的母親比正常的母親生的孩子更有可能患自閉症,比率高達67%。
By Joshua Wagner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深圳啟動了中美合作“萬人自閉症基因組研究計畫”

4月17日,中國深圳舉行了“2012年自閉症遺傳與流行病學研討會”,中美兩國的多個科研機構,宣佈了一項涉及世界2000個自閉症家庭、約“1萬個自閉症基因組研究計畫”的合作專案。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壹基金聯合了全球最大的自閉症宣傳機構美國“自閉症之聲”,17日在深圳舉行了“2012年自閉症遺傳與流行病學研討會暨自閉症研究專案發佈會”,在該會議上宣佈了一項“1萬個自閉症基因組研究計畫”的專案。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毀滅性的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精神發育障礙。目前,自閉症被認為是世界範圍內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

據悉,該專案聯合了美國“自閉症之聲”、杜克大學、匹茲堡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校,以便開展針對自閉症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研究。

據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表示,在2至3年內,該專案將完成所有的測序和分析,他們試圖找到導致自閉症的遺傳標記和風險基因。


據深圳華大基因新聞發言人楊碧澄稱,該專案將有助於更深地瞭解和發現絕大多數自閉症兒童患病的原因。這項研究將迅速應用在對自閉症兒童的早期臨床診斷和孕婦的產前篩查,將會成為瞭解自閉症的病理生理學和開發有效治療手段極為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