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轉載﹕永續台灣- 為何要研究芬蘭? (2006年4月29日講稿)

地點:公務人力發展中心401會議室


主席:陳伯璋 教授(私立淡江大學 教育學院院長)(子計畫三主持人)

演講人:高正忠 教授(國立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紀錄:池尻敬文、邱千蕙、許舜斌、簡芃、蘇玉馨
主持人陳伯璋教授:

今天邀請到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的高正忠教授談芬蘭教育相關問題。我會跟高教授結緣是看了國語日報的一篇芬蘭教育的介紹,覺得他分析的很不錯。看到環工學者對於教育的關心讓人很好奇,因此電話請教高教授來對我們的研究小組做芬蘭教育的經驗分享。PISA研究中,芬蘭是一個表現相當卓越且令人讚賞的國家。他的研究和許多教育實施有很多值得參考借鏡的地方。高教授是美國伊利諾香檳校區環境系統分析博士,回國後在交大擔任環安、副總務長、工程所所長等工作,他對於環保方面非常投入,但是對於各國總體教育政策也投入很多,是對教育關照的人士。

演講人高正忠教授:

謝謝陳教授的介紹。當初打電話時我以為是三、四位教授的群體計畫。但是沒有想到看看會議通知有這麼多專家,我本身不是學教育,所以如果有講錯請大家多多包涵。今天要介紹為什麼要研究芬蘭?為什麼覺得我們國家應該要研究?以及個人對國內教育粗淺的想法。在我的網站上曾寫過一些關於教育的文章,但是都很粗淺,請大家多包涵。我會介紹永續發展的一些概念,也談在新竹推動的幾個計畫,藉機宣傳一下。

(一)為什麼要研究芬蘭?
1. 2002環境永續指標(ESI)芬蘭連續兩年蟬聯世界第一 (Yale and Columbia Univ. and World Economic Forum: Joint Research Centre, European Commission, Finland won twice (2002 and 2005))

2002年環境永續指標(ESI)是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跟世界經濟論壇合作所作,第一次芬蘭是世界第一,引起我的注意。2002年以前對芬蘭沒有概念,但是忽然間在環保領域內評比是世界第一。這令人相當好奇。那時丹麥揚言要在三年內追過芬蘭,結果不幸2005年ESI 芬蘭還是第一。第一次(2002年)評比公佈後,韓國100多名,韓國感到慚愧,馬上找一批人跟該團隊討論如何改善韓國環境上的表現,開始有一批人study 這些事情,造成漢城(首爾)清溪川的改變等。台灣環保團體比較不受重視,但是韓國環保團體開環境會議總統候選人不敢不來,因此常常比較容易推動事情。看看台灣 2005年公佈時146國家中的倒數第二。我們政府認為沒有這麼低,應該是130。但這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尤其是環境面向是倒數第一,因此我開始研究芬蘭。

2. 芬蘭水質第一,環境第一是因為教育第一。
我開始研究後發現最成功的不是環境而是教育。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的做法,環工界學者比較偏向技術面發展而非最根本的問題:民眾的意識,如何保護環境是最重要的。砍一棵樹要等20年才會再回來。環保如果沒有很好的概念,破壞完再去補償或復育是很困難的。最重要的是作好教育,若根本不去破壞的話我們的環保資源和經費就不會這麼多。芬蘭教改差不多十年,但是顯然成功了。這是我開始研究的最重要動機,並非為了教育而是環保、永續發展,他們都是全世界第一。

3. 競爭力第一、政治透明度第一、文字能力第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近三年,芬蘭競爭力連續三年全世界第一,而且它還是個兩千萬人口以下的國家。政治透明度也是世界第一,議員九百多候選人上網選。PISA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說了。但是很有趣是:

(1) 他們並非很知名的國家。Nokia和Linux都是芬蘭的,我們知道Nokia和Linux但卻往往不知道是芬蘭來的。

(2) 它不是英語系國家,可以說是東方語系的國家,所以芬蘭語不是很容易懂,比較難研究。

(3) 它跟台灣一樣沒有很好的天然資源,也是歐洲最後一個工業化國家。

(4) 1917年才脫離蘇聯,比中華民國還要晚六年。
它的發展很有趣,就像Nokia,一開始是做輪胎而非通訊。芬蘭這15年來被評為文字能力最高的國家,平均一個人可以講兩三種語言,它也是社會主義成功的國家,一般教授與一般中學老師薪水不會差太多。我覺得它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

(二)怎麼研究?

一開始研究很痛苦,因為他們不是英語系國家。我的做法可以給大家參考,我已經拷貝給專案助理一些資料,也有書面資料。我的做法:

1. 上網去查,我雖然沒有去過芬蘭,但是交了很多芬蘭朋友。
2. 寄email給幾個大學還有芬蘭的國際連絡處,透過他們幫我介紹幾個人。還有接觸一>些學者。只要有問題、看不懂就email問他們。數據、改變原因之類的都是這樣問出來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芬蘭成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過去需要改變。這是我個人研究動機,現在來談為什麼台灣要研究它。我們不必要完全學它,但是芬蘭有跟我們相似的地方。

(三)為什麼台灣要研究?

因為它的過去就是我們的現在。

為什麼?1990年的時候芬蘭可以說可能是被我們台灣打敗的。我們的MIT (made in Taiwan)曾經風行全世界,就像現在的Made in China到處都有。芬蘭那時的製造業被亞洲新興國家>打敗,失業率高達16%,負債也非常的高,Nokia 輪胎也做不下去了。所以必須要改變,這>點跟現在的台灣很類似。1990-1992年是失業高峰期,很好玩的是男孩的失業率比女孩子還要更高。

那時芬蘭他們的結論並非是拼經濟而是拼教育,這是我蠻佩服的一點。另外一個國家,愛爾蘭也是在非常貧窮的時候去拼教育,讓每個勞工免費可以到高中以下。結果他們素質非常好,愛爾蘭現在是歐盟收入第二高的國家。這兩國有類似的情況,台灣國內研究教育者政府會跟你說:沒錢沒辦法做事,但是我發現他們正好就是在沒錢的時候去做事,教育不一定要有錢補助才能夠開始做。這兩個國家教育經費都比鄰近國還要低,都在不是很有錢的時候衝教育。

他們那時跟我們現在沒有太大的差別,以考試、分級為主。1992 時因為經濟蕭條,他們的思考方式是:面對未來,不能再以考試為主。所以開始提倡另一種另類教育,到了今天芬蘭的教育都非常的成功,全世界也都在研究它,德國號稱有2~3000 papers在研究芬蘭教育。>包括大陸也跟芬蘭做很多合作,甚至技職教育,他們的技職教育蠻令人讚嘆的,反觀台灣的技職教育是被消滅的。
(四)芬蘭的教育

芬蘭的憲法裡寫著,教育是基本權利,不能因為家庭經濟或者其他原因影響到受教育機會。PISA內所得到的優秀不只是優秀而已,有些地方讓人讚嘆。我們跟香港、韓國及芬蘭的差別,其中一個例子是學校間的差距。南韓和香港的學校差距變異數分別是47和42,但是芬蘭只有5。OECD有21%的人沒有達到數學第二級,但是芬蘭只有6%,更重要的是這種差距跟家庭背景沒有關係,這非常重要。義務教育表面上只有九年,但是有94%升到高中職、另外小部份人10 年義務教育,小學到大學都免學費。中輟生只有0.3%,可能是全世界最少。

台灣教育太重視前1%或2%的學生,但是大部分的人不是建中北一女。把這些人分離出來後,造成很多問題。後面的學生沒有好好的照顧到,中輟生造成的社會負擔非常大。他們在生長環境中沒有人去照顧。芬蘭的中輟生,包括沒有辦法就學的身心障礙人士,有26%受特別照顧,其中77%非全時補救教育。政府應該要鼓勵做這樣的事情。而若移民到芬蘭,有免費450到500小時的準備式教育幫助你融入芬蘭。最特別的是它補助地方政府讓當地政府可以申請移民的本國語當第一語去做教育,只要有四個學生就可以申請。這是全球化過程中值得學習的。

另一點是芬蘭有上千間的公共讀書館,每5000人一間。很多小孩的成長過程就是在圖書館中過的。還有些地方,如巴西的庫里奇巴,也非常令人讚嘆,可以參考綠色資本主義第14章,他們在推動知識燈塔,讓每個小孩走路就可以到有書的地方。我們在新竹推動的「書香再傳」就是持續這個概念。另外,新加坡也將賣場改成圖書館。

芬蘭是學生自主的,自己都有自己的學習計畫和目標。強調的不是個體間的比較。我們的小孩回家不喜歡讀書,但芬蘭閱讀情況是自主性的,一天兩三個小時,自己學會安排時間。我們幼稚園是會幫小孩貼好寶寶章,他們是學生自己貼。用這樣的方式培養自我負責。所以對他們而言,上學是一種樂趣,我們的小孩則是連讀研究所的原因也不確定。我們沒有自己的中心目標。

芬蘭高中教育的框架目標是:培養高綜合素質、個性健康全面發展、有創造力及合作、能獨立探求知識、熱愛和平的社會一份子。我覺得這些非常重要。我們要面對未來的全球化,雖然全球化我個人很痛恨它,但我也承認我們沒有辦法阻擋它,幾乎全世界都被全球化打敗。在課堂裡我和同學說,全球化是我們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前兩次是世界大戰都是用槍彈,這次是全球化,而且無人可以抵擋。面對全球化,我們所強調的已經不是代工時代,很重要的就是創造力和合作的精神,能夠獨立創造。

前面是我對芬蘭教育的介紹,接下來要介紹一下我對看了芬蘭教育的感覺。第一個,他很鼓勵自我成長。其實很少人不成長,人生的過程一定會成長。如果自己跟自己比,就一定會成長,你就會很快樂。我曾經在報紙寫過一篇文章,因為我有一個高中學弟自殺了:「跟自己成長,每天都是第一」。結果有一個學弟跟我說:我不要爭第一了,我頂多第二就好。我說:根本就沒有第二,只有第一!因為你跟自己比,只有一個人,就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自己是跟自己比,會看到自己的成長,成功率也非常高。從20分到30分到40分,都是成長,所以你會一直覺得快樂。

就像我剛剛所講,他們幼稚園的小孩子是自己為自己打成績,他覺得他是好還是壞。他們說我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不需要去欺騙。我們這邊曾經有一個資優生在打成績的時候作假,冒簽父母的名字,被父母告。如果在芬蘭的話,就沒有必要去做這件事情,因為看的是自己成長,而我們強調的是競爭,很多地方就被扭曲。芬蘭老師重視的是:他自己是否學會成長的方法?而不是成績。從他們的教改以後,強調的就不再是成績,譬如在一個課堂裡面,他們做一個集體的作業,例如去編一份報紙,在這樣的過程中,比較優秀的學生就可以去帶比較弱勢的學生。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外面的社會資源去幫忙,在學校裡就可以帶起來。老師也會帶著學生,一起去創作。就國內而言,我覺得很可惜,我們的老師很認真,學生也很認真,但是都在同一個模式之下來做學習,競爭又競爭,使得資優生受害。為什麼我說資優生受害?我高中的時候創了一個康輔社,他們邀請我回去演講,我發現現在的高中生高一下就在當社團的社長,因為高二下就沒有時間了,沒有人要參加社團,也沒有人願意高二還當社長,不像當年我們當社長都當到高三。在這樣的清況下,每個人都在一樣的模式下一直K一直K,不但弱勢生沒有受到照顧,資優生也是壓力沉重。因為大家都要搶第一,而第一只有一個。

接下來我要介紹芬蘭的技職教育。一開始我看芬蘭的技職教育時很震驚,因為他們技職教育發展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技職教育的學生比一般大學生多很多。後來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他們高中生大約有 55%進入大學體系,其他才是進入技職體系。但是很有趣的現象是,他們技職體系與一般大學體系的人數,大概是六比四。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們很強調終身教育,所以技職體系中有許多學生都是回到學校繼續學習。他們的技職體系較一般大學還要蓬勃發展,甚至於他們總統的小孩也是選擇技職體系來發展。


在面對全球化的未來,是需要品質,沒有好的技職體系,就沒有好的技術人員,不容易把品質提升。他們的技職體系就像我們的大學生,不是以年級為來開設,而是以課程為主,所以一門課程中可能從 15歲到30 歲的人都有。現在大陸和芬蘭合作,也在學這個部分。甚至芬蘭人他們在工作中,例如在台積電或是某個單位,也可以上課。他們的技術大學已經比普通大學還要多。在國內我很擔心這一點,我們的技職教育一直被萎縮,我們鼓勵技職大學升成普通大學。我們都用台大、清大、交大的方式去看這些學校,鼓勵他們要提升,在我的感覺,這樣反而會讓兩個體系都完蛋,可能我說得太誇張,但我的感覺這樣的發展是非常不對的。

另外給大家看一些數據:這些就是他們的成人教育體系,他們的成人教育散布在每一個地方,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的教育部經常在做評鑑,評鑑的目的就是要使一些學校、科系退場,這是可惜的現象。沒有錯,面對少子化,必定有一些學校招不到學生,但是我們不能強迫把它淘汰,因為這些科系都是用資源建立起來的。其實我們可以作的是成人教育,雖然我們的小孩子越來越少,但有越來越多的成人是可以接受教育,甚至經濟也負擔的起。我認為高等教育要作的更好,有兩點必須作好,一是要把技職教育救回來、二是成人教育也要去發展。

另一點我發現,芬蘭的教改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不否定過去的教育。我也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否定過去的教育。為什麼?因為我們過去也是一個代工的時代,我們需要整齊劃一的功能和技術人員,我們那時候不強調創意也不強調合作,因為我們的技術比不上人家。在那個時代,其實我們也是靠教育來成功。當然今天的許多問題也是教育所造成,因為過度競爭。所以那時芬蘭的做法就是:時代不同了,必須去看未來。當時的芬蘭景況跟我們現在類似,那就是製造業衰落,而台灣現在筆記型電腦幾乎都不在台灣做了。但是芬蘭的教改有一點我們可以學習,他們沒有否定過去,而是教育民眾時代不同了,我們要去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改變。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變得非常快,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可能都無法面對未來,但是可惜的是我們父母還是過去的一些概念,這就是需要去思考的。


當今我們要強調的是合作,我們太強調考試的文化。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常常喜歡考open book,帶回家做一個禮拜。為什麼要這樣考試呢?因為真實世界裡絕對沒有三個小時可以解決的問題,真實世界裡的問題都要花長一點的時間去解決,而且真實世界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小孩常會被陷在這個模式裡,當他看到一個題目,就會要求要有一個標準答案。以前我到美國去讀環境系統,指導教授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會跟我們說因為什麼原因,A是對的,到了第二堂課,又說了別的原因,所以A是錯的。到了最後,老師又說A.B都是錯的,C才是對的。一開始我很shock、很不能接受。但是回到台灣到現在我都還不敢用這樣的方式上課。

當我在研究教育時,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們的教改政策理念都是對的,幾乎很少是錯的,像建構式數學,也是對的。我女兒是建構式數學的一屆,而我負責教女兒的數學,當第一次看到建構式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我也不會,於是我到正中書局想買一本教師手冊,但最後我沒有買,因為太厚了,連我讀博士都沒有讀過這麼厚的一本書。但我後來研究它,發覺它的理念式對的,只是很可惜,它要求每個老師都要在短時間內學會,這太難了。

我們太強調競爭,過度的競爭,就會產生一些問題。我們以前幾乎都是中小企業,但是面對全球化,中小企業越來越難生存。就變成一個要跨國的方式,所以要改變思考的方式,需求也不太一樣,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合作。當我們太強調競爭,就導致沒有辦法合作。在未來我個人認為,除了創新外,合作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像Google,少數幾個人就可以做起來,還有像哈利波特,寫兩本書就可以賣全世界,全球化提供了這些人成功的機會。另外一個是像Nokia,雖然Nokia的技術可能比不上Motorola,但是它的創意第一。它怎麼作?就是讓全民都來幫他作創造,例如在學校裡辦手機創意徵稿,蒐集許多創意。這就是我們未來可以走的方式。


我舉一個網路上的例子說明為什麼合作是重要的:大家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龜兔賽跑的第一集,就是我們從小聽過的故事—兔子停下來睡覺,所以輸了。後來又有了第二集,這次兔子不睡了,最後也贏得勝利,這證明敏捷而持續前進的人,是會跑在前面的,毋庸置疑。再來又有第三集,烏龜又來找兔子比賽,烏龜找了一條路其中有一條河,兔子跑到河邊只能乾著急,烏龜追上來以後,就優游的過河,贏得比賽,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找到自己的長處,就是第一名,即使是從最後一名開始。烏龜也是從最後一名開始,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長處。在企業裡有這樣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說大家都熟知的 Microsoft。其實Microsoft很少是第一,除了行銷第一。它的MS dos出來的時候,在OS系統評比中是倒數第二,它的word比不上別人,它的 excel比不上別人,它的sql server比不上別人,它的IE比不上Netscape,但是這些第一名都不見了。甚至以前電腦界作的risc ,後來很多做計算機的都不做了,但是有一個公司,一直鑽研在做risc(這是聽李家同校長說的),到了現在所有做手機的都要去找他買,因為沒有人比得上他。YAMAHA也類似。我個人覺得,我們現在台灣有一個現象:有一個人是好的,大家就去追。但有一些事情是你只要持續的去做,就會是好的。之前我看到師大有一個教授研究蟑螂的,變成國際知名的蟑螂學者。在環工界,我的研究領域「環境系統分析」也是不太有人知道,還有人問我回國是否找得到工作。教育就是要教小孩找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成長,甚至是連離開學校後都能自己去鑽研學問,去享受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一直等著退休。就像雲門舞集的人一天跳舞十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交大卻有三個教授過勞死,每天覺得自己很累。

龜兔賽跑的最後一集是,兔子背著烏龜跑,而過河時烏龜背著兔子,最後兩個人都是第一名。就像永續發展和芬蘭教育中都強調「共同成長」。永續發展中定義有兩點,第一點"Our common future" 便是說我們現在的發展不要影響後代發展的能力;第二點便是強調社會、>經濟、環境三個面向的兼具,這三個面向代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地球主義(或是綠色資本主義)的互相拉鋸,而政治或機構能力、教育、科技等三個支柱便支撐三個面向。


最後,我要和大家談我們在新竹做的夢。第一個是「書香再傳」,我們計畫每750公尺就有一個地方讓小孩借書看,不需要辦借書證也不用爸媽載,我們先從募二手書開始,希望小孩子能非常輕易的有書看,接下來希望推動種子書院,利用這些750公尺的書香再傳開始,請一些人出來帶課程。第二個計畫是「綠活圖」(綠色生活地圖),我們希望讓民眾了解、關心自家附近的環境、文化和歷史。最近報紙上也可以看到另一個計畫:千里步道,計畫能有步道讓人能以走路或騎自行車串聯全台灣。敬請大家能多多支持這些計畫,謝謝!

http://www.wretch.cc/blog/jjkao/15547039

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什麼是閱讀障礙

孩子说:



孩子說:我寫字不夠快。 孩子說:寫字好難!



家長說:學習成績差,與人 起衝突、打架等。



家長說:有時會把字寫的很大,閱讀時候情緒不好。



觸目驚心的讀寫障礙出現率



一、什麼是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Dyslexia & Reading Disabilitie)簡稱RD ,是學習障礙的原型,也翻譯成讀寫障礙、閱讀障礙、誦讀困難等。 1964年4月6日由美國特殊教育專家柯克(S.Kirk)在“知覺障礙兒童基金會”研討會上首次提出。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障礙,也是被專家學者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一個問題。是造成兒童成績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閱讀障礙的分類
簡單的說,閱讀障礙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閱讀成績上落後的現象。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分為獲得性閱讀障礙與發展性閱讀障礙兩大類:
獲得性閱讀障礙是指後天腦損傷造成的閱讀困難;
發展性閱讀障礙是指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神經或器質性損傷、智力正常兒童的閱讀水平顯著落後於相應的智力水平或年齡的情況。

三、閱讀障礙的症狀表現
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臨床研究,目前我們已經對兒童閱讀障礙的症狀作了分析和歸納,主要有幾個方面:
1、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就忘記;
2、聽寫成績很差;
3、朗讀時增字與減字;
4、朗讀時不按字閱讀,而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閱讀;
5、錯別字連篇,寫字經常多一畫或少一筆;
6、閱讀速度慢;
7、逐字閱讀或以手指協助;
8、說作文可以,但寫作文過於簡單,內容枯燥;
9、經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視與祝弄混;
10、經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學習拼音困難,經常把Q看成O;
12、經常顛倒字的偏旁部首。


四、如何面對閱讀障礙?
「閱讀改變人生」。這些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有很多是智力正常甚至超常的的兒童,他們的這些症狀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和矯治等到緩解。閱讀障礙者也可以獲致成功,如愛因斯坦,邱吉爾,洛克菲勒,李光耀,湯姆克魯斯等都是有名的成功學障者。
但長期以來,兒童閱讀障礙問題在中國沒有得到正確認識,閱讀和學習障礙的兒童多被無辜地冠以愚笨、懶惰、或註意力不集中的標籤,嚴重地影響了閱讀障礙兒童身心潛能的正常發展。
學習障礙的最佳治療期為7—13歲,請各位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觀念錯誤或工作忙碌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如果我們因為工作的失誤而錯失幫助他們的機會,可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很大缺憾,以至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中國教育學會學習障礙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馬叔平在北京2004年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發言。

專家觀點: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何淑孏博士說:這些孩子他們都有正常的智力和足夠的學習機會。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副教授曾淑雯博士說:我也認識很多有讀寫障礙的學生,但是家長對他們學習障礙(讀寫障礙)的認識不夠,認為他們只是不好好學習。


五、閱讀障礙的普遍率
美國全國學習障礙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全美8%-10%的人有讀寫障礙問題。
根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調查,有10%左右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僅北京地區就有10多萬孩子存在學習障礙,可想而知,全國需要特殊幫助的孩子數量就會更多。


根據香港特殊學習困難小組調查,抽樣調查了27個學校700個學生,12%的學生有讀字障礙。


六、閱讀障礙研究的發展過程
美國1963成立“學習障礙兒童學會”(ACLD)。該學會確立的任務有三個:一是研究學習障礙的教育與現存的特殊教育之間的差異;二是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以推動政府建立有關的法規和政策;三是推動教育部門培養學習障礙方面的人才,以進一步研究這一領域的問題。
不久,政府開始介入學習障礙的領域。美國公共衛生部頒布了三個法案,聯邦政府輔助五個大學成立學習障礙研究中心。
此後英國閱讀障礙協會,新加坡閱讀障礙協會,國籍閱讀障礙協會等紛紛成立。2002年布什政府撥款50億美金用於改善閱讀能力。


七、國內目前的學習障礙的研究
2006年香港賽馬會撥款逾一億五千萬元,推行“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為期五年的計劃包括研製評估工具、校本支援、地區支援、課程發展及教師培訓等等。至今為止數以萬計的學習障礙生得到幫助。

國內目前的學習障礙的研究剛剛起步。目前,大部分家長和老師仍然不認識學習障礙的概念,認為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是由於品性、行為、不良學習習慣和教育不當造成的。學校中沒有對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的評估,沒能發現他們固有的學習能力的缺損,把問題簡單化。只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有對其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因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實際上只要這些孩子學習能力提升了,他們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和不守紀律的現象就會自動消失。他們的品行問題也會自然消失。

發達國家對學習障礙的研究所走過的道路,應當引起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反思,使我們盡快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對學習障礙的研究積累。


八、患閱讀障礙症的總理李光耀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一直在國際舞台上向以智慧見長,但卻顯少人知道他患有閱讀障礙症。在他於劍橋大學就讀時,寫給其妻子的信上常拼錯就讀學院的名字,速讀時也總會遺漏一些關鍵字。一直到十年前他在女兒李瑋玲的建議下接受英國學習障礙家的檢查,才證實他患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症,而其女兒也遺傳了此症。

李瑋玲目前擔任新加坡閱讀障礙症協會的顧問,李光耀總理也捐款十萬美元以示對此協會的支持,他這樣以一國之尊的地位,坦蕩盪地向媒體宣告自己的缺陷,來喚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這樣的風範,贏得世人更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