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學習障礙可以治療?




文/王瓊珠 (2002年4月7日)(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

  學習障礙一詞於西元一九六三年,由美國學者柯克正式提出之後,關於學習障礙各種奇怪的治療方式,每隔幾年就會流行一種。
 
  這些治療方式經過媒體披露後,很快就傳到家長或老師的耳中,在大家口耳相傳後,使得一些原本可議的治療方法,都具神奇的魔力。許多家長愛子心切,不惜花時間和龐大金錢陪孩子接受各種治療,就是希望能找到根治學習障礙的方法。不過很遺憾的,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學習障礙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

☆治療學障的方法

  無論國內外,都有不少號稱可以治療學習障礙的方法,這些方法歸結起來有幾方面。第一種是從視覺訓練下手,例如:讓孩子走紙上迷宮,練習在兩條線中間畫線;在電腦上快速區辨複雜的視覺刺激,配戴特製的有色鏡片。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符號辨認混淆,左右顛倒,或是閱讀時跳字跳行,其根本問題出在眼睛無法對文字符號做有效處理。
 
  第二種是從聽覺訓練下手,例如,以過濾音頻的方式,讓閱讀障礙的孩子只聽某種音樂,或是將聽覺刺激放慢,孩子先聽放慢、拉長的語音後,再練習將聽到的聲音合成。主張聽覺訓練的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常有聽覺理解,錯聽指令,聽覺記憶短暫等問題,所以要強化其聽知覺的功能。
 
  第三種是從生理的角度著眼,例如,讓孩子改變睡姿,倒置孩子,讓孩子爬行,以聲音或亮光刺激孩子,服用高劑量維他命,控制過敏原,針灸等,不過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是「感覺統合訓練」。
 
  這些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源自於大腦皮質功能失調,所以試圖訓練各種肢體動作,或是使用藥物「根治」學習障礙,但其效果都微乎其微,為什麼?

☆治療方法非萬能要有配套
 
  前述的治療方式雖然都抓住學習障礙者的部分特徵,從改善個體的視覺、聽覺、大腦功能著手,但是這些治療方式都缺乏有力的實驗研究支持,往往只以少數個案的表現,就誇大其效果。更何況人類大腦的功能不是一區一區各自獨立運作,許多學習任務,是需要聯合多個區域才得以完成,「頭痛醫頭」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就好比醫生無法用一種藥治癒所有的感冒症狀。
 
  另外,要提醒家長的是,治好感冒並不一定能強身。許多家長帶孩子去做感覺統合訓練,它或許可以改善孩子大腦前庭功能失調的狀況,但是如果沒有教學配套,孩子還是不可能變得會讀、會寫。
 
  其實,對學習障礙孩子最直接的協助方式是教他學習方法,提供學習輔具,調整呆板的作業形態與評量方式。例如,孩子記憶短暫,識字少,閱讀緩慢,書寫困難,我們就要教他記憶策略,讓他明白中文字組合方式與尋找字義線索的管道,每天念小短文增加其閱讀流暢性,聽別人朗讀故事,增進閱讀所需的口語詞彙與相關知識,運用錄音帶輔助獨立閱讀,透過電腦鍵盤輸入,輔助孩子書寫國字。
 
  在評量和作業方面,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能允許他們聽題目回答問題,以錄音或是插圖、剪貼等方式呈現作業內容,以發揮孩子能力的極致。
 
  最後,希望學習障礙學生的家長或是老師,可以更宏觀的視野看待學習障礙者全人的發展,體諒孩子的困難是不能也非不為也,肯定他們的長處,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以及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