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
研討會推介 : 「學與教博覽」2019
「學與教博覽」將於2019年12月11日至13日(星期三至五)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CDE展覽廳舉行。「學與教博覽2019」被視為香港及亞太地區教育界的年度盛事,將有超過100場免費的專業講座、研討會及工作坊,讓參加者有機會與香港及亞太地區的教育同儕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共同探索電子學習、融合教育、學習評估、校園設計等不同的熱門議題,並分享各類創新且有效的學與教策略,掌握教育界的最新發展趨勢。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旨在為亞太區的學校領導層、教師及其他教育界人士提供專業平台,探索特殊教育需要的最新學與教策略、工具及全球發展趨勢。
演講及研討會網上預先登記將於11月上旬展開。個人登記亦已開放。有關詳情,歡迎瀏覽 www.LTExpo.com.hk,亦可致電2624 1000或電郵至 info@hkedcity.net 與教城聯絡。
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
活動回顧 :「童心同唱」教師論壇
活動詳情請瀏覽英文版網頁。
日期: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時間:10:00 – 16:00 (09:45 開始登記)
地點:金鐘法院道3號英國文化協會3樓307室
** 論壇以英語進行 **
按立即下載「童心同唱」教師論壇場刊
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研討會回顧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 - 幼兒教育 家校同行

研討會回顧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
幼兒教育 家校同行
幼兒教育 家校同行
講師 : 孔淑雯老師 /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
題目 : 早期介入在強化家庭功能的效用
講師 : 馮桂儀女士 /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項目經理
題目 : 有效扶助自閉兒,需由父母先做起
講師 : 莫穎斯女士 / 香港嬰幼兒心理健康協會有限公司主席
題目 : 如何選擇及運用專門玩具教具以促進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的發展
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
活動推介 : 「學與教博覽2016」-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旨在為亞太區的學校領導層、教師及其他教育界人士提供專業平台,探索特殊教育需要的最新學與教策略、工具及全球發展趨勢。
演講及研討會網上預先登記將於11月上旬展開。
了解更多︰按此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創造性教學 有助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中國﹕幼兒園公益課程
千千樹幼兒園公益課程是社會企業穀雨千千樹為基層幼兒園研發的一套公益性課程。課程具有經濟、實用、有效的特點,對師資和教學資源要求不高,老師容易教,孩子容易學。課程包括閱讀(聽閱讀、繪本閱讀、兒歌、動畫片)、音樂、數學、知識思維和科學、美術美勞、識字、拼音等。整套課程以閱讀為重點,把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兒童社會發展五大領域整合其中。
千千樹是誰
千千樹成立於2011年10月,是一家凝聚社會資源、以社會創新方式為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優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社會企業。
千千樹是誰
千千樹成立於2011年10月,是一家凝聚社會資源、以社會創新方式為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優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社會企業。
千千樹產生的背景
社會背景
教育不公平是當今中國社會不公平最嚴重、最具長期影響的因素之一。優質教育資源流向高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無力支付。其中,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因為在義務教育之外,不公平的情況尤為嚴重和明顯。而目前,市場上也幾乎沒有適合中低收入家庭幼兒教育的課程和教材。
社會背景
教育不公平是當今中國社會不公平最嚴重、最具長期影響的因素之一。優質教育資源流向高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無力支付。其中,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因為在義務教育之外,不公平的情況尤為嚴重和明顯。而目前,市場上也幾乎沒有適合中低收入家庭幼兒教育的課程和教材。
專業背景
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11月,是一家經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樂平基金會提倡以社會企業家創新的精神和方法,推動社會投資和社會企業發展,讓服務惠及窮人,為低收入群體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11月,是一家經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樂平基金會提倡以社會企業家創新的精神和方法,推動社會投資和社會企業發展,讓服務惠及窮人,為低收入群體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小橡樹幼兒園是北京市一所創辦十幾年的幼兒園,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實踐經驗和專業團隊,也有為低收入人群服務的意願和社會理想。
樂平基金會、小橡樹幼兒園都有共同追求和各自優勢,在二者和幾位關注早教教育公平的專家的一致推動下建立了社會企業穀雨千千樹教育公司。
樂平基金會、小橡樹幼兒園都有共同追求和各自優勢,在二者和幾位關注早教教育公平的專家的一致推動下建立了社會企業穀雨千千樹教育公司。
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及「才華」發展 – 給家長及教師的實用良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講座系列(七):『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及「才華」發展 – 給家長及教師的實用良策』此教育講座系列將探討以下問題:
• 如何發展孩子的才華?
• 如何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 什麼良策?給家長及教師的一些建議?
日期: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紐魯詩樓419室
主講及訪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袁文得博士、張慧明博士、
資優兒童及青年
語言:粵語
網上報名: http://web.edu.hku.hk/outreach/seminars
查詢:2859 2529
Education Seminar Series (7) ─ “Nurturing Your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Some Practical Tips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 seminar, in Cantonese, will include discussions on:
• How to develop your child’s talent?
• How to enhance your child’s creativity?
• What works?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Date: February 23, 2013 (Saturday)
Time: 2:30pm
Venue: Room 419, Knowles Building, HKU
Speaker: Dr Yuen Man Tak, Dr Cheung Wai M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HKU; Talented Children and Youth
Language: Cantonese
Online Registration: http://web.edu.hku.hk/outreach/seminars
Enquiries: 2859 2529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學業指導
2012年11月16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華師附中共同舉辦了《基於提升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個性化學業指導實踐研討高峰論壇》活動,各界教育代表就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個性化學業指導的理念內涵和發展方向。
與會名家深度解讀“個性化學業指導”
華師附中吳穎民校長指出:“科學的個性化學業指導包括了准確診斷、有效處方、豐富的資源等三部分內容”。華南師範大學張敏強教授認為“現代教學的發展與要求,個體要求得到更多的關注(不同的差異性關注),以使學習有成效、教學有針對性。”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等,都為教育個性化帶來了福音。
華東師範大學黃向陽教授認為:“真正的指導一定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特長出發的,是針對和圍繞著學生的問題、需要展開的。學生是指導的對象,也是指導的中心。”
華師附中馮丹老師認為,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明確的學業目標,制定學業目標是學業指導的核心內容。馮老師建議,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找教學教研經驗豐富的專業學業指導教師進行學業診斷。通過學業目標回顧,現階段總分水平評估,前期學習內容缺失診斷和學習策略正確與否的診斷幾方面尋找存在的問題。科學的診斷才會找到有效提高學習效能的“處方”,好的學業指導過程就像去三甲醫院進行專家教授門診,“藥”到才能“病”除。
省內第一支專業的學業指導師團隊已經建立
華附在線學習中心邀請華附具有豐富學業指導經驗的老師,組建省內第一支專業的學業指導師團隊。他們在愛學定位系統測評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理想大學和職業選擇的原因及家長的期望值,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目標,讓孩子在學習上從基於現狀到高一層次再到理想目標,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在進步中建立學習自信心。他們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一線備考經驗,在孩子的學習習慣、時間管理和學習計劃中,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策略上存在的不足、在知識架構上存在的漏洞,幫助孩子制定正確的學習計劃,糾正孩子不當的學習習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學業指導師依據學生的學情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幫助學生確定學業目標和短期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上可以有的放矢,同時也便于家長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督導。個性化學業指導包括基於個性化診斷的學習計劃制定、學習過程個性化督導、基於階段性學業評價報告進行目標調整三部分組成。學生可以在學業指導師的指導下,通過愛學網定位系統准確判斷自己在全省高考學生中所處位置,按照自己的特質找到适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借助計算機匹配優質課程進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在教學專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完成有效提升的個性化學習過程。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各界教育代表對華附在線學習中心以在線教育技術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率先提出的“個性化學業指導”的理念表示了高度認同。同時,華附在線學習中心在個性化學業指導的實踐上取得的良好效果,贏得了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個性化學業指導咨詢電話:020-23386757李老師。
詳全文 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學業指導-文教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教材套發佈會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推行想法解讀教學活動﹕教導自閉症兒童認識及處理情緒」計劃
及 「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教材套發佈會
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在過往數年,透過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與本港多間小學合作,推行了「推行想法教學活動﹕教導自閉症兒童認識及處理情緒」及「讀寫策略發展網絡」兩項為有特殊學習學童而設計的計劃。其中「推行想法解讀教學活動﹕教導自閉症兒童認識及處理情緒」計劃,主要目的是增進教師想法解讀的知識,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認識及處理情緒,而「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目的為凝聚學校的力量,發展有關識字、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策略,教導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能有效地運用策略學習讀與寫的技巧。
在過往數年,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兩個計劃的研究小組,已把計劃成果輯錄成教材套,派發給全港的小學及持殊學校,前數輯的教材套都獲得教師的正面評價。令有更多有需要的學生得益,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繼續與學校合作,共同開發教學材料。現在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把最新的教學材料,製作成想法解讀第三輯及讀寫網絡第三及第四輯教材套,並將於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於香港教育學院發佈。當天各成員學校教師,會向教育界同工介紹教材套的內容及施行的方法。發佈會的詳情如下:
地點:新界大埔露屏路十號 香港教育學院 C – LP – 11 演講廳
日期:二零一二年八月廿九日( 星期三)
時間:「推行想法解讀教學活動﹕教導自閉症兒童認識及處理情緒」計劃發佈會
時間: 上午九時正至中午十二時二十分(上午九時正開始簽到)
時間:「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發佈會
時間: 下午一時半至五時半(下午一時半開始簽到)
學校可按意願,選擇報名一場,或全部兩場。出席上午部份的同工會獲贈想法解讀第三輯教材套,而出席下午部份的同工則會獲贈讀寫網絡第三及第四輯教材套(教材套的派發以每一學校或機構為單位)。有意參加者可於教育局培訓行事曆報名(課程編號:SEKG20120002 , SEKG20120003),或於8月15日或之前填妥報名表格,電郵或傳真至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傳真號碼:2948 7794)。
如有任何查詢,請以電郵或致電2948 7494 與優質教育基金 - 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聯絡主任黎永隆聯絡。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徵募新年度 2012-2013 的各項工作計劃義工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將聯同協作機構每年都為社區提供「親職幼教」、「及早識別」與「學前輔助」義工服務。今年除了過往的遊戲小組服務,新增設服務計劃是 「 打開特殊學習需要幼兒的心扉 - 專業義工培訓 」証書實習計劃 。內容包括籌備義工活動,兒童行為心理、遊戲輔導需知、特殊學習需要、
輔助科技及實習。計劃主要分為義工課程、實習及社區服務三大部份,活動大部份在週末及星期日舉行。義工在面試後,參加「義工培訓課程」及完成「實習」後將會派往有需要單位提供「社區服務」。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現正徵募本會之註冊義工報名参加籌備新年度 2012-2013 的各項工作計劃,敬請註冊義工用本會提供的賬戶 xxxx@sld2000.com 登入 http://info.sld2000.com 的 申 請 服 務 參加 [ 2012-2013 年度 ] 義工服務。

如對以上計劃有興趣之人士,請按此 < 進入 > 查詢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回顧「 打開自閉症幼兒的心扉 」- 自閉症、艾氏保加症、發展遲緩治療簡介會
按 此 觀 看 講 義 及 短 片 |
1. 觀看 Son-rise DVD "I want my little boy back"
2. 介經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及 Son-rise
3. 解釋這兩個方法與其他方法,如應用行為方法Applied Behavior Approach (ABA)、地板時間Floortime、及關係發展介入法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的異同
日期:2012 年2月5日 (星期日)
時間:下午 4:00 - 5:30 pm
地點:尖沙咀山林道4號恒貿商業中心805-6室
講師: 潘偉智博士Ph.D., M.Ed., M.Div., B. Soc.Sci.
生命建造、以愛輔導網總監
學歷: 美國北德州州立立大學哲學博士、
教育學碩士(心理輔導及學生服務:專長兒童輔導)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婚姻及家庭輔導)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社會工作)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大學-學校支援計劃 特殊學校課堂研究(2010-2011) 計劃發佈會
教育局校本專業支援組、 教育局特殊教育支援第二組將於本年10月15日舉行大學-學校支 援計劃,特殊學校課堂研究(2010-2011)計劃發佈會邀請到參與此計劃的學校代表透過發佈會, 與參加者分享他們運用「適異教學」的框架,如何在數學科、 中國語文科、通識科等學科實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 歡迎各位教育界同工報名,有關發佈會如下:
日期:2011年10月15日(六)
時間:*上午8時45分至下午5時30分
地點:香港新界大埔露屏路10號D1-LP-02田家炳演講廳
語言:廣東話
費用:全免
備註:1. *參加者可以選擇全日/上午時段(8:45a.m. – 1:00p.m.)/下午時段(2:15p.m. – 5:30p.m.);
2.有關發佈會詳情可參考附件;
3.歡迎將填妥的報名表傳真至2948 7993;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午間小敘 - 親 職 智 慧 家 長 講 堂
在 談 笑 間 帶 出 親 職 管 教 的 智 慧 |
( 逢 星期三 下午 1:00 ~ 2:00 舉行)
第一敘 ( 9月21日 ) 青少年 問題背後的問題
第二敘 ( 9月28日 ) 學業成績 與 成功人生
第三敘 ( 10月12日 ) 成長階段 與 溝通方法
第四敘 ( 10月26日 ) 孩子 是父母的影子!
* 推廣期間,免費登記參與。有茶水供應,歡迎自攜午膳 *
講者: 陳永坤 ( Summer Chan )
哲學博士(教育)候選人,商管碩士,
註冊學位教師,註冊企業教練,高級企業培訓師。
現鑽研 家長教育 及 對話教學
地點: 香港上環德輔道中 288 號
易通商業大廈 3 樓 B 座
(港鐵上環站 A1 出口左轉,近西港城)
查詢及登記:(電話) 3590 9813, 3590 9873 (電郵) Reg@whied.hk (網頁) www.whied.hk
合辦 :
香港華夏 教育研究院
香港華夏 國際教育有限公司
協辦 :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話題聚焦:兒童讀寫障礙,我那聰明的“笨”女兒 ( 3 )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讀寫障礙家長們面對著艱難的困境:“我們會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然而,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進步與挫折
三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欣欣是在一個單獨的屬於她的“辦公室”裡考試的。一位老師專門為她朗讀題目。讀寫障礙兒童的表現各不相同,欣欣的聽覺並沒有問題。
這次考試成績比欣欣平時成績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
事實上,欣欣並不樂意接受這樣的照顧:“媽媽,為什麼我要和別人不一樣?”
在此之前,余靜佳已向學校請求,允許欣欣缺席下午兩堂課,由家教幫助她完成作業。隨著課業一年年變難,欣欣做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余靜佳不得已請求這樣的特殊安排。學校表示支持,特意為欣欣安排了一間空房間。
欣欣還是不樂意:“媽媽,你是想讓全校人都知道我有問題嗎?”
“抱歉,媽媽還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余靜佳想了想說,“要不你先試一個星期?如果你不喜歡,媽媽也不堅持了。我們再想別的辦法。”
過了幾天,欣欣開心地主動向媽媽誇耀起她的“辦公室”來。裡面有一張搖床,還有一張大沙發,就連靠枕也是卡通圖案的。她帶同學們參觀,“別人都羨慕得要死”。
余靜佳除了請家教,她還帶著欣欣參加了教育機構矯治。孩子每季度還需要直飛深圳一次接受培訓。只要有時間,臨睡前她也陪著欣欣一起閱讀。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欣欣的讀寫障礙矯治效果卻不怎麼明顯。即便得到特殊安排,從下午就開始寫,她的作業還是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可以完成。
讀寫障礙不是疾病,沒有藥方也不可能治愈,只能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得到緩解和克服。對欣欣來說,一切都還只是剛剛開始。
“她只是在逐漸認知,自己不是容易考100分的孩子。不管多努力,她就是經常只能考60分的孩子。”
欣欣還不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有次問媽媽:“為什麼你要求姐姐考100分,卻從不要求我呢?”
余靜佳回答說:“別說你考60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考零分都是很棒的。每個人的強項不一樣,你是特別的孩子。”
欣欣卻不依不饒:“媽媽,我就要考100分!”
終於有一次,欣欣的數學突然考了99分。她回家大哭一場:“媽媽,我就差一分就是100分了!”
余靜佳一陣心疼。她總是為好勝而堅持的孩子心疼——當女兒好幾天都記不住一個簡單英文單詞的時候,當女兒問她自己為什麼不能當學習委員的時候,當女兒拿回試卷不願說分數的時候,特別是,當女兒堅持以100分為目標的時候。
“我不知道二年級是苦的,一年級是甜的……我愛的是甜,苦我不喜歡。”這是欣欣的一篇日記。這個不到10歲的孩子,將標題取為《我的苦》。
“學校和老師都已經很配合我了,但是整個教育體係並不適合這樣的特殊孩子”,余靜佳終於決定,在四年級將兩個女兒都轉入國際學校就讀。
在那裡,或許欣欣的繪畫天斌可以被更加充分地發揮。上課時做筆記,別的孩子用單詞,她用圖畫。襯衣、褲子,用符號記錄意義,“用特別準確、簡單的圖示,不像別的孩子一畫就複雜了。”
欣欣起初想做獸醫,最近想做服裝設計師,偶爾還會說繼承媽媽的事業做一名建築師。她的體操練得很好,單手倒立是班上活動時的保留節目。
她也仍然很努力。余靜佳正在籌劃,建立一個民間公益機構,幫助更多類似問題的中國孩子。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有一次,欣欣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播種都馬上開花了?為什麼我播那麼多種子,都沒有開花啊?”
余靜佳忍住眼淚,微笑著回答:“種一粒種子,就會收一粒果實。有的人很多時候都沒有收,但是突然有一天,哇,她收了很多很多的果實。欣欣,你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呢。”
進步與挫折
三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欣欣是在一個單獨的屬於她的“辦公室”裡考試的。一位老師專門為她朗讀題目。讀寫障礙兒童的表現各不相同,欣欣的聽覺並沒有問題。
這次考試成績比欣欣平時成績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
事實上,欣欣並不樂意接受這樣的照顧:“媽媽,為什麼我要和別人不一樣?”
在此之前,余靜佳已向學校請求,允許欣欣缺席下午兩堂課,由家教幫助她完成作業。隨著課業一年年變難,欣欣做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余靜佳不得已請求這樣的特殊安排。學校表示支持,特意為欣欣安排了一間空房間。
欣欣還是不樂意:“媽媽,你是想讓全校人都知道我有問題嗎?”
“抱歉,媽媽還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余靜佳想了想說,“要不你先試一個星期?如果你不喜歡,媽媽也不堅持了。我們再想別的辦法。”
過了幾天,欣欣開心地主動向媽媽誇耀起她的“辦公室”來。裡面有一張搖床,還有一張大沙發,就連靠枕也是卡通圖案的。她帶同學們參觀,“別人都羨慕得要死”。
余靜佳除了請家教,她還帶著欣欣參加了教育機構矯治。孩子每季度還需要直飛深圳一次接受培訓。只要有時間,臨睡前她也陪著欣欣一起閱讀。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欣欣的讀寫障礙矯治效果卻不怎麼明顯。即便得到特殊安排,從下午就開始寫,她的作業還是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可以完成。
讀寫障礙不是疾病,沒有藥方也不可能治愈,只能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得到緩解和克服。對欣欣來說,一切都還只是剛剛開始。
“她只是在逐漸認知,自己不是容易考100分的孩子。不管多努力,她就是經常只能考60分的孩子。”
欣欣還不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有次問媽媽:“為什麼你要求姐姐考100分,卻從不要求我呢?”
余靜佳回答說:“別說你考60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考零分都是很棒的。每個人的強項不一樣,你是特別的孩子。”
欣欣卻不依不饒:“媽媽,我就要考100分!”
終於有一次,欣欣的數學突然考了99分。她回家大哭一場:“媽媽,我就差一分就是100分了!”
余靜佳一陣心疼。她總是為好勝而堅持的孩子心疼——當女兒好幾天都記不住一個簡單英文單詞的時候,當女兒問她自己為什麼不能當學習委員的時候,當女兒拿回試卷不願說分數的時候,特別是,當女兒堅持以100分為目標的時候。
“我不知道二年級是苦的,一年級是甜的……我愛的是甜,苦我不喜歡。”這是欣欣的一篇日記。這個不到10歲的孩子,將標題取為《我的苦》。
“學校和老師都已經很配合我了,但是整個教育體係並不適合這樣的特殊孩子”,余靜佳終於決定,在四年級將兩個女兒都轉入國際學校就讀。
在那裡,或許欣欣的繪畫天斌可以被更加充分地發揮。上課時做筆記,別的孩子用單詞,她用圖畫。襯衣、褲子,用符號記錄意義,“用特別準確、簡單的圖示,不像別的孩子一畫就複雜了。”
欣欣起初想做獸醫,最近想做服裝設計師,偶爾還會說繼承媽媽的事業做一名建築師。她的體操練得很好,單手倒立是班上活動時的保留節目。
她也仍然很努力。余靜佳正在籌劃,建立一個民間公益機構,幫助更多類似問題的中國孩子。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有一次,欣欣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播種都馬上開花了?為什麼我播那麼多種子,都沒有開花啊?”
余靜佳忍住眼淚,微笑著回答:“種一粒種子,就會收一粒果實。有的人很多時候都沒有收,但是突然有一天,哇,她收了很多很多的果實。欣欣,你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呢。”
話題聚焦:兒童讀寫障礙,我那聰明的“笨”女兒 ( 2 )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讀寫障礙家長們面對著艱難的困境:“我們會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然而,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聰明或愚笨
2011年的這個暑假,欣欣和姐姐一起,去了台灣的外公外婆家。每天晚上,余靜佳都能從父母口裡聽到姐妹倆每天發生的故事。
有一天,外婆出門買了兩碗麵給姐妹們做早飯。姐姐不喜歡吃麵,怎麼也不樂意。外公勸著姐姐,今天外婆身體不舒服,還是冒著大雨出門的……聽了這話,姐姐終於拿起筷子,不過只吃了兩口,還是放下了。
欣欣沒說話,走過去把姐姐剩下的面吃完。 “欣欣真是個貼心的孩子。”外公說。
余靜佳一直以小女兒為傲。欣欣成長於寬鬆開明的環境中,天性溫暖,易於感染旁人,從小便讓媽媽收穫很多讚美與羨慕。“她能感受到別人的心情。”班主任鄭鑫老師如此評價。她收到過欣欣的一份手工禮物。在欣欣家人合照的背面,欣欣用彩色鉛筆劃了小小的心型圖案,旁邊寫著“因為愛,我們認識”。欣欣包裝好,鄭重地送給老師。
幾乎沒有老師和同學不喜歡欣欣。然而,她還是被從班長的位置上撤換下來——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學期末的“三好學生”評比,也沒有她。
漸漸地,欣欣變得沒有那麼聽話。她在考試前一晚蹭到媽媽的床上,吵著要和媽媽一起睡。她還埋怨作業怎麼也寫不完,煩躁起來又是哭鬧收場。
只有媽媽余靜佳明白,欣欣害怕了,正在一點點喪失自信。
她投入更多的精力親自輔導欣欣。為容易混淆的詞語編寫口訣,將兩個步驟的數學計算簡化成兩個問題。欣欣的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43分,余靜佳將捲子抄寫一遍後讀題給女兒聽,重做一次的結果竟是95分。她將兩張卷子訂在一起,讓欣欣帶給數學老師看。
她還支持欣欣學體操、學畫畫,“一切努力,都是要在其他方面加強欣欣的自信心。”
余靜佳開始向老師和學校尋求幫助。學校副校長藍瓊,直到這時才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學的師範專業,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材中,沒有出現過這個名詞。
在余靜佳的建議下,學校請來北京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為300多位學生提供免費測評,結果顯示,竟有30名左右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這大大超出藍瓊副校長的預料。
而願意參加測評的,還只是部分學生而已。有的孩子,老師感覺像,與家長商量時卻遭到拒絕。 “我的孩子沒有問題。”家長這樣說。
幫助、互助與自助
“孩子們不是有問題,而是需要幫助。”蘭紫老師曾是廣播電台讀書節目主持人,後轉行親子閱讀出版行業,接著在2007年主導創立了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致力於改善讀寫困難兒童能力和環境。在國內,比較知名的類似機構只有三四家而已。
蘭紫更樂意將讀寫障礙推廣為“讀寫困難”,正是考慮到中國家長們的接受程度。她接觸過的讀寫困難兒童的媽媽,有的一心離婚,有的甚至不想看見自己的孩子。像余靜佳這樣敢於面對並積極解決問題的家長並不算多。
從欣欣二年級起,蘭紫老師和她的團隊每周到校兩次,為孩子們提供矯治訓練。她和學校老師都不會提起“讀寫困難”這個詞,只是告訴孩子們,他們應該參加一個閱讀班。
余靜佳告訴欣欣,你也要參加這個班,做腦力操和其他練習。
欣欣不理解:“媽媽,我為什麼要做腦力操呢?”
媽媽回答:“因為你太聰明了,聰明得都有點不平衡了。”欣欣更奇怪了:“那是要把我弄笨嗎?”
腦力操有十多組動作項目,比如“山立”一節,是以特定的姿勢雙手拋沙包,視線跟著沙包運動,同時倒著數數。這是一種以運動刺激腦部語言區的方法。
欣欣還可以觸摸到一個漢字的立體模型,或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手在砂紙上慢慢地寫字。手是運動覺、眼睛是視覺、再加上聽覺,當多感官之間的聯繫過程加強,欣欣才可能記住一個字最終成形的樣子。
欣欣和30多位同學組成閱讀班,余靜佳也開始為家長間的互幫互助而努力。在她成長的台灣,學校均成立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各地區和全台灣還有家長聯盟。家長會代表可以參加教師評審委員會,甚至可以參與校長遴選。她決定,將學校裡有共同困難的家長們聯合起來。
在她的主導下,2009年國慶假期裡,30多位家長們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支援會。地點就在學校,主題是關於孩子們的讀寫障礙。
起初,余靜佳是不希望將這次聚會變成媽媽們大倒苦水的“怨婦會”的,然而,似乎只有傾訴過後,媽媽們才有勇氣和力量面對。
一位媽媽說,她找回了一個兒子。在不知道讀寫障礙以前,她認為大兒子完全是一個壞孩子,於是把所有母愛都轉移給老二。直到得到大兒子的測評結論,她才在時隔很久後再次擁抱被自己忽視與責怪的孩子。
聽著的媽媽們都在抹眼淚,余靜佳也哭。然而,家長會的成效還是讓她非常開心,“因為家長通過這樣的認知和努力,重新與孩子建立了關係”。
家長支援會希望做得更多:以更好的詞彙描述讀寫障礙;對老師們進行更多培訓;邀請部分老師參與;建立育兒共享通道;對校方提出需要配合的要點或請求。
余靜佳第一個想要為孩子爭取的權益是,獨立考試的機會。
在美國、香港等特殊教育制度完備的國家和地區,學習障礙兒童是可以獨立考試的。此外,孩子們還可以享有更長的考試時間和字體更大的試卷。余靜佳首先希望從學校層面,為女兒爭取一些“補償性的公平待遇”。
“除非你有這樣一個孩子,你才會知道家長有多辛苦。不管是你要幫助她,或者是你要理解她,你要幫她抵禦各方面的壓力,或者你要幫她找到出路,都很難。”余靜佳說。
她一位朋友的女兒,在聽她講過讀寫障礙概念後,才發現自己也有這個問題。這位女孩重新規劃人生,發現自己有繪畫的天賦,於是申請進入美國最好的藝術學院,最終如願以償。
“我們將面對著艱鉅的任務,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讀寫障礙家長們共同的擔憂是,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聰明或愚笨
2011年的這個暑假,欣欣和姐姐一起,去了台灣的外公外婆家。每天晚上,余靜佳都能從父母口裡聽到姐妹倆每天發生的故事。
有一天,外婆出門買了兩碗麵給姐妹們做早飯。姐姐不喜歡吃麵,怎麼也不樂意。外公勸著姐姐,今天外婆身體不舒服,還是冒著大雨出門的……聽了這話,姐姐終於拿起筷子,不過只吃了兩口,還是放下了。
欣欣沒說話,走過去把姐姐剩下的面吃完。 “欣欣真是個貼心的孩子。”外公說。
余靜佳一直以小女兒為傲。欣欣成長於寬鬆開明的環境中,天性溫暖,易於感染旁人,從小便讓媽媽收穫很多讚美與羨慕。“她能感受到別人的心情。”班主任鄭鑫老師如此評價。她收到過欣欣的一份手工禮物。在欣欣家人合照的背面,欣欣用彩色鉛筆劃了小小的心型圖案,旁邊寫著“因為愛,我們認識”。欣欣包裝好,鄭重地送給老師。
幾乎沒有老師和同學不喜歡欣欣。然而,她還是被從班長的位置上撤換下來——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學期末的“三好學生”評比,也沒有她。
漸漸地,欣欣變得沒有那麼聽話。她在考試前一晚蹭到媽媽的床上,吵著要和媽媽一起睡。她還埋怨作業怎麼也寫不完,煩躁起來又是哭鬧收場。
只有媽媽余靜佳明白,欣欣害怕了,正在一點點喪失自信。
她投入更多的精力親自輔導欣欣。為容易混淆的詞語編寫口訣,將兩個步驟的數學計算簡化成兩個問題。欣欣的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43分,余靜佳將捲子抄寫一遍後讀題給女兒聽,重做一次的結果竟是95分。她將兩張卷子訂在一起,讓欣欣帶給數學老師看。
她還支持欣欣學體操、學畫畫,“一切努力,都是要在其他方面加強欣欣的自信心。”
余靜佳開始向老師和學校尋求幫助。學校副校長藍瓊,直到這時才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學的師範專業,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材中,沒有出現過這個名詞。
在余靜佳的建議下,學校請來北京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為300多位學生提供免費測評,結果顯示,竟有30名左右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這大大超出藍瓊副校長的預料。
而願意參加測評的,還只是部分學生而已。有的孩子,老師感覺像,與家長商量時卻遭到拒絕。 “我的孩子沒有問題。”家長這樣說。
幫助、互助與自助
“孩子們不是有問題,而是需要幫助。”蘭紫老師曾是廣播電台讀書節目主持人,後轉行親子閱讀出版行業,接著在2007年主導創立了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致力於改善讀寫困難兒童能力和環境。在國內,比較知名的類似機構只有三四家而已。
蘭紫更樂意將讀寫障礙推廣為“讀寫困難”,正是考慮到中國家長們的接受程度。她接觸過的讀寫困難兒童的媽媽,有的一心離婚,有的甚至不想看見自己的孩子。像余靜佳這樣敢於面對並積極解決問題的家長並不算多。
從欣欣二年級起,蘭紫老師和她的團隊每周到校兩次,為孩子們提供矯治訓練。她和學校老師都不會提起“讀寫困難”這個詞,只是告訴孩子們,他們應該參加一個閱讀班。
余靜佳告訴欣欣,你也要參加這個班,做腦力操和其他練習。
欣欣不理解:“媽媽,我為什麼要做腦力操呢?”
媽媽回答:“因為你太聰明了,聰明得都有點不平衡了。”欣欣更奇怪了:“那是要把我弄笨嗎?”
腦力操有十多組動作項目,比如“山立”一節,是以特定的姿勢雙手拋沙包,視線跟著沙包運動,同時倒著數數。這是一種以運動刺激腦部語言區的方法。
欣欣還可以觸摸到一個漢字的立體模型,或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手在砂紙上慢慢地寫字。手是運動覺、眼睛是視覺、再加上聽覺,當多感官之間的聯繫過程加強,欣欣才可能記住一個字最終成形的樣子。
欣欣和30多位同學組成閱讀班,余靜佳也開始為家長間的互幫互助而努力。在她成長的台灣,學校均成立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各地區和全台灣還有家長聯盟。家長會代表可以參加教師評審委員會,甚至可以參與校長遴選。她決定,將學校裡有共同困難的家長們聯合起來。
在她的主導下,2009年國慶假期裡,30多位家長們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支援會。地點就在學校,主題是關於孩子們的讀寫障礙。
起初,余靜佳是不希望將這次聚會變成媽媽們大倒苦水的“怨婦會”的,然而,似乎只有傾訴過後,媽媽們才有勇氣和力量面對。
一位媽媽說,她找回了一個兒子。在不知道讀寫障礙以前,她認為大兒子完全是一個壞孩子,於是把所有母愛都轉移給老二。直到得到大兒子的測評結論,她才在時隔很久後再次擁抱被自己忽視與責怪的孩子。
聽著的媽媽們都在抹眼淚,余靜佳也哭。然而,家長會的成效還是讓她非常開心,“因為家長通過這樣的認知和努力,重新與孩子建立了關係”。
家長支援會希望做得更多:以更好的詞彙描述讀寫障礙;對老師們進行更多培訓;邀請部分老師參與;建立育兒共享通道;對校方提出需要配合的要點或請求。
余靜佳第一個想要為孩子爭取的權益是,獨立考試的機會。
在美國、香港等特殊教育制度完備的國家和地區,學習障礙兒童是可以獨立考試的。此外,孩子們還可以享有更長的考試時間和字體更大的試卷。余靜佳首先希望從學校層面,為女兒爭取一些“補償性的公平待遇”。
“除非你有這樣一個孩子,你才會知道家長有多辛苦。不管是你要幫助她,或者是你要理解她,你要幫她抵禦各方面的壓力,或者你要幫她找到出路,都很難。”余靜佳說。
她一位朋友的女兒,在聽她講過讀寫障礙概念後,才發現自己也有這個問題。這位女孩重新規劃人生,發現自己有繪畫的天賦,於是申請進入美國最好的藝術學院,最終如願以償。
“我們將面對著艱鉅的任務,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讀寫障礙家長們共同的擔憂是,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話題聚焦:兒童讀寫障礙,我那聰明的“笨”女兒 ( 1 )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讀寫障礙家長們面對著艱難的困境:“我們會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然而,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聰明的“笨”女兒
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兩位讀寫障礙者,共同尋找著通往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書架上有31本書,借走了9本,還剩幾本書?”這道數學題,在作業本上靜靜等待著一年級女孩余欣欣(化名)的解答。 “13-9=4”,欣欣寫。看到女兒又把31看成13,一旁的媽媽余靜佳提醒著:“欣欣,要多看幾遍題目啊。”欣欣有點委屈:“媽媽,我都看了三遍了!” 余靜佳心裡一動。上小學後,欣欣常常犯類似的低級錯誤。比如,“81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18?”欣欣會填“等於”。拼音課上,她也分不清“p”和“q”……煩惱一年後,余靜佳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她的女兒欣欣,是一名讀寫障礙兒童。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從台灣來到北京的女建築師余靜佳,曾在美國留學時聽說過讀寫障礙這回事。現在她又開始查閱資料,她發現,不同國家孩子遭遇讀寫障礙的比例,多的高達15%,少的也有5%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存在。然而,當她把這些信息告訴欣欣的北京老師、自己的朋友們時,卻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個詞語。
家裡有個“愛迪生”
當欣欣被確定為“讀寫障礙兒童”的測評報告一拿到手,余靜佳鬆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的擔子一般。 她終於找到癥結所在。之前一年,她和女兒深陷迷宮,焦灼徬徨而不知道方向。剛上北京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小學一年級,欣欣就被任命為班長,一度成為學校裡的明星新生。她眼神機靈、處事大方,被藍瓊副校長評價為“一看就是成績好的聰明苗子”。第一次期中考試,欣欣考得不錯。不料接下來,她的成績明顯下滑,特別是數學常常不及格。班主任非常困惑,孩子上課回答問題都對,作業也對,偏偏一到考試就失誤。老師委婉地提醒余靜佳,班長應該加油了。
不料,媽媽比班主任更加困惑。余靜佳還有個大女兒,比欣欣大一歲。兩姐妹的機靈程度不相不下,她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一模一樣,結果卻完全不同。回家寫作業,姐姐只要一個小時,妹妹卻要三四個小時。姐姐已經在看課外書了,妹妹還在為了一個“國”字糾結。
抄寫這個字,先一橫,再一折,三橫……欣欣至少要回看三四下。後面一個逗號,還要再看一眼。欣欣會將左右偏旁的字寫反,將兩個數字看反。媽媽提醒她:“哎哎,你怎麼會刻印章呢?”
然而,事實卻不像開玩笑那麼輕鬆。余靜佳的輔導費時費力,欣欣的成績毫無起色。余靜佳將困惑求助於周圍的朋友、老師,沒有答案。萬般無奈下,她還向一位中醫兼算命先生的“大人物”尋求偏方。
直到有一天,一個英文單詞Dyslexia突然蹦進她的腦海。它的意思是讀寫障礙。她開始蒐集資料,發現欣欣的表現——混淆上下左右、朗讀時跳字或跳行——這些與讀寫障礙症狀一一對應。
“不知道原因,我很困擾;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太高興了!”余靜佳終於明白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了。
她繼續研究。每個漢字都是集聲音、外形和意義於一體,而讀寫障礙兒童正是在掌握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時出現延遲或信號丟失。他們大腦中處理語言文字信息的部分與一般孩子不同,並非智力缺陷,而是腦部成長過程的異常特徵。遺傳、早期培養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讀寫障礙。
這時,余靜佳才突然意識到,作為欣欣的母親,她自己也有著讀寫困難的徵兆。小時候寫作文能得九十分,但因為錯別字就要被扣掉二三十分。 “鄭”字的偏旁,她到現在還記不住那個耳朵在哪一邊……在快50歲的時候,她才為自己求學時的艱難歷程找到一個遲到的真相。
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丘吉爾、湯姆·克魯斯……余靜佳還看到一長串的讀寫障礙名人名單。她想起欣欣入學時,自己代表新生家長所作的演講,“家長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有某方面的天賦。如果老師說你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應該說,很慶幸,我有一個'愛迪生',我要把孩子帶回家去養。”後來,余靜佳常常以此自嘲:“沒想到我就中獎了。我就有個'愛迪生'!”
聰明的“笨”女兒
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兩位讀寫障礙者,共同尋找著通往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書架上有31本書,借走了9本,還剩幾本書?”這道數學題,在作業本上靜靜等待著一年級女孩余欣欣(化名)的解答。 “13-9=4”,欣欣寫。看到女兒又把31看成13,一旁的媽媽余靜佳提醒著:“欣欣,要多看幾遍題目啊。”欣欣有點委屈:“媽媽,我都看了三遍了!” 余靜佳心裡一動。上小學後,欣欣常常犯類似的低級錯誤。比如,“81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18?”欣欣會填“等於”。拼音課上,她也分不清“p”和“q”……煩惱一年後,余靜佳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她的女兒欣欣,是一名讀寫障礙兒童。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從台灣來到北京的女建築師余靜佳,曾在美國留學時聽說過讀寫障礙這回事。現在她又開始查閱資料,她發現,不同國家孩子遭遇讀寫障礙的比例,多的高達15%,少的也有5%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存在。然而,當她把這些信息告訴欣欣的北京老師、自己的朋友們時,卻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個詞語。
家裡有個“愛迪生”
當欣欣被確定為“讀寫障礙兒童”的測評報告一拿到手,余靜佳鬆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的擔子一般。 她終於找到癥結所在。之前一年,她和女兒深陷迷宮,焦灼徬徨而不知道方向。剛上北京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小學一年級,欣欣就被任命為班長,一度成為學校裡的明星新生。她眼神機靈、處事大方,被藍瓊副校長評價為“一看就是成績好的聰明苗子”。第一次期中考試,欣欣考得不錯。不料接下來,她的成績明顯下滑,特別是數學常常不及格。班主任非常困惑,孩子上課回答問題都對,作業也對,偏偏一到考試就失誤。老師委婉地提醒余靜佳,班長應該加油了。
不料,媽媽比班主任更加困惑。余靜佳還有個大女兒,比欣欣大一歲。兩姐妹的機靈程度不相不下,她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一模一樣,結果卻完全不同。回家寫作業,姐姐只要一個小時,妹妹卻要三四個小時。姐姐已經在看課外書了,妹妹還在為了一個“國”字糾結。
抄寫這個字,先一橫,再一折,三橫……欣欣至少要回看三四下。後面一個逗號,還要再看一眼。欣欣會將左右偏旁的字寫反,將兩個數字看反。媽媽提醒她:“哎哎,你怎麼會刻印章呢?”
然而,事實卻不像開玩笑那麼輕鬆。余靜佳的輔導費時費力,欣欣的成績毫無起色。余靜佳將困惑求助於周圍的朋友、老師,沒有答案。萬般無奈下,她還向一位中醫兼算命先生的“大人物”尋求偏方。
直到有一天,一個英文單詞Dyslexia突然蹦進她的腦海。它的意思是讀寫障礙。她開始蒐集資料,發現欣欣的表現——混淆上下左右、朗讀時跳字或跳行——這些與讀寫障礙症狀一一對應。
“不知道原因,我很困擾;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太高興了!”余靜佳終於明白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了。
她繼續研究。每個漢字都是集聲音、外形和意義於一體,而讀寫障礙兒童正是在掌握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時出現延遲或信號丟失。他們大腦中處理語言文字信息的部分與一般孩子不同,並非智力缺陷,而是腦部成長過程的異常特徵。遺傳、早期培養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讀寫障礙。
這時,余靜佳才突然意識到,作為欣欣的母親,她自己也有著讀寫困難的徵兆。小時候寫作文能得九十分,但因為錯別字就要被扣掉二三十分。 “鄭”字的偏旁,她到現在還記不住那個耳朵在哪一邊……在快50歲的時候,她才為自己求學時的艱難歷程找到一個遲到的真相。
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丘吉爾、湯姆·克魯斯……余靜佳還看到一長串的讀寫障礙名人名單。她想起欣欣入學時,自己代表新生家長所作的演講,“家長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有某方面的天賦。如果老師說你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應該說,很慶幸,我有一個'愛迪生',我要把孩子帶回家去養。”後來,余靜佳常常以此自嘲:“沒想到我就中獎了。我就有個'愛迪生'!”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學與教博覽 LTE 2011
為使學界能就最新的學與教資源、產品、服務和教學法上作持續專業交流,新一屆「學與教博覽」謹定於 2011年 6月底舉行。
「學與教博覽2011」設有大型展覽、講座、研討會及參觀學校活動。
本地及海外的參展機構將展示學與教相關的最新服務、創新科技方案和產品。展品將包括(但不限於)下列類別:
- 學校基礎設施
- 學習管理系統
- 教學服務/解決方案
- 學與教資源
- 教師專業發展
- 學生學習評估
- 特殊教育需要
- 良好的教學方法/模型/示範和政策
為鼓勵本地和國際性的經驗分享和知識交流,優化學與教, 我們還舉辦 60多場專題演講和研討會,探討有關學與教的熱門議題。
此外,除兩天的博覽會外,今年大會更舉辦「參觀學校」活動,讓教師及參展機構代表到訪不同學校參觀和交流,以便了解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的實例。
目的
「學與教博覽 2011」為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教育界一個重要的專業發展活動,其目的是為了:
- 介紹世界各地最新的學與教資源、產品和服務;
- 向周邊地區展示本港優良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實踐及模式;
- 鼓勵專業經驗的分享和促進知識的交流,使學與教能有更好的發展。
參觀對象(包括學前教育、中小學和特殊教育):
校長
教師
師訓學生
學校行政及管理人員
學術和教育專業人士
政府官員
相關的業界人士
校長
教師
師訓學生
學校行政及管理人員
學術和教育專業人士
政府官員
相關的業界人士
目標:吸引超過 10,000 名參觀者,當中包括來自香港及周邊地區如澳門、新加坡、台灣、深圳、廣州等。
展覽地點: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5G展覽廳 |
講座及研討會地點 : | S423 - 430會議室 |
時間及日期: |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10:00am – 6:00pm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9:00am – 6:00pm |
入場費用: | 全免,網上報名於5月中旬開始 |
*出席的教師可向教育局申請最高20小時持續專業發展時數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