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特殊生自棄搗亂課堂 老師磨滅教育熱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在政府政策層面,融合教育是「全校參與」的模式,是「三層支援」的架構,是教師專業培訓課時的指標,以及不同的津貼類型,然而於現實校園環境, 那卻是一個又一個難解的結。當SEN生學習上力有不逮,年月累積下或變得自暴自棄,隨之影響身邊同學及課堂秩序;家長未必肯接受子女有SEN,會歸咎孩子 不努力,更在老師面前粗言辱罵;而老師面對個別SEN生帶頭搗亂,自己盡力教學卻可能「零成果」,即使原本有心也難免沮喪,「這樣真的很消耗我對教育的熱 誠,更曾想過轉校算了」。

維持秩序 「不好也要做」

被問及教SEN生的「激心」事情,莫老師一時亦不知從何說起,最後分享了一個「有限智能」學生的故 事。她強調,有限智能不是智障,惟智商會比一般同學低一點,而這類型的學生,反而易衍生其他行為問題,「例如有個學生,他不想別人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問題, 想『扮大佬』讓別人覺得他聰明,於是遇到不懂的題目時,會在卷上寫下『ng識(不懂)』;偏偏其他同學知道後,也有樣學樣」。

莫老師坦言,自己曾因此而沮喪落淚,也實在想不出好辦法解決,只能豁免他做功課,控制好不准他和同學上課時聊天,否則就罰那些和他聊天的人,「我知道這樣其實對他不好,但最起碼能維持課室秩序,並讓他留在班房,那他還有聽書的機會」。

家長不接受現實粗言相待

中學SEN生不少已「累積」了一定問題,莫老師指,部分人會自暴自棄,即使被罰留堂也會反唇相譏,「大方」表示自己留到6時也沒問題,索性與老師「鬥長命」;亦有家長不肯接受子女學習障礙,認定孩子不努力,更在老師面前粗言相待。

而最叫莫老師感挫敗,則是對讀寫障礙生「零成果」,「有時看覑他們默不到書,我也會想,『我教了你整 整一年,時間花去哪裡了?』」她不諱言那很磨滅自己的教學熱誠,並表示如果有機會,也希望去一所「好一點」的中學任教。但莫老師亦表示,肢體殘障的SEN 生很多時可為老師帶來一絲安慰,「他們會更珍惜自己有的機會,他們會覺得自己還可以讀書、身邊人還這麼照顧自己,所以會表現得比較好」。

透過融合教育SEN生可入讀普通學校,然而也有機會出現未能適應,需要回流特殊校的情況。專門教育聽障生的路 德會啟聾學校,校長吳育珍直言,自己眼見每年都有不少「回流」特殊生,他們原本都是特殊校表現較出色的尖子,但如轉到普通學校未獲好好配合,或只能挫敗地 回到特殊校,需要學校及老師慢慢開導,更有甚者部分人或會因為「沒面子」而不回來,就這樣於主流校自暴自棄,不願學習。

中學收生不足 報名必收

教育局資料顯示,過去3個學年即2012/13年、2011/12年及2010/11年,分別有 148名、151名及171名學生,因為不適應普通學校環境,而要轉往特殊校就讀,當中便包括一些「回流」生。吳育珍認為,現時普通學校對SEN學業和適 應支援雖已改善,但仍不時出現誤解,例如該校聽障舊生會因發音不好,轉往主流校後沒勇氣說話,「但老師就會以為他們只是內向」,而近年部分中學面臨收生不 足,對SEN生只要報名都照單全收,「有一些全校有百多人,一班就有十多二十個,完全不知可以如何照顧」。

吳育珍又指,部分融合到成績稍遜學校的SEN生,學習一般較易適應,但也可能面對與同學相處問題,這 些都是SEN生可能回流的原因。她直言,曾見過原於特殊校內表現良好的學生,出去一趟後很挫敗地回來,「他們會變得沉默,避開眼神接觸,老師要慢慢開導他 們。不過他們始終表現算是較佳,只要老師多加關注,情況也可明顯改善」。而更令人惋惜的是,有特殊校尖子轉到普通學校後「大貶值」,學生因此自暴自棄,不 願上學,部分人即使不適應亦不願回流,吳育珍慨歎︰「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走的時候很『風光』,沒有面子回來,怕別人以為他們在外面不行。」

吳育珍強調,融合教育的現實情況需要因人而異,有些學生於特殊校學習進程或較慢,「但最起碼學得到,總比到外面陪坐好,所以家長自己要警醒,想清楚自己的子女適合到哪裡」。

在前線教師眼中融合教育陷入困境,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副總監何福全亦認同,若一所學校SEN學生太多,教師無力照顧、師生沮喪等情況確是偶有所聞。他建議政府增加相關資源投放及教師培訓,並採取小班模式,以完善對SEN生的照顧。

適合香港用中文教材少

何福全表示,其實香港融合教育已經比10年前進步不少,但現實上自己卻經常聽到新老師就融合教育吐苦 水,「為甚麼我們都覺得外國做得更好呢?除了是資源問題外,也因為以英語為本的相關教材有很多,但適合香港用的中文教材卻比較少」。他又指因SEN涵蓋的 範圍很廣、種類很多,學校最好還是以小班模式去全面、集中照顧SEN學生,又舉例指有一所屯門的技能訓練學校,就因為以小班模式開班,大受家長歡迎,還有 後補名單,「因為他們相信這樣的環境更能照顧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