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學障兄弟台升大 「不是讀不到,要慢慢讀」


港融合教策欠支援似「地獄」 轉戰寶島如回「人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英文,是香港學生都要面對的第二語言,但對於有特殊學習障礙(SLD)的劉建勛及劉建城兄弟而言,它是學習的「減速魔咒」,總要讓他們多花幾倍時間和心力,才可取得一般人成果。在香港欠缺足夠支援的融合教育政策及制度下,他們雖可升班,卻難以再進一步,公開試及大學的門檻更是他們跨不過的一道牆。環境轉換至台灣,「地獄」亦瞬間變成「人間」,在這裡,他們有各式各樣的支援,可以升讀大學,發展所長。建勛表示︰「我們不是讀不到書,只是我們要慢慢讀」。

回憶一直以來的學習歷程,建勛表示,從小學起已發現英文特別「無天份」,「大約四年級開始,我就會在測驗考試前,天天都用一整個下午去做英文練習,但最後都不合格,只考到40分、50分。後來就沒有再溫習,因為知道讀下去都沒有用」。

英文讀寫障礙 生字難入腦

直至後來劉媽媽帶他做評估,才發現他有SLD,是讀寫障礙的一種。要將一個詞語記入腦海已經不易,面對一篇英文文章,建勛覺得大難臨頭,「像『Apple』是蘋果,我當然知道,但連成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很難理解。其實我慢慢學是可以學會的,但真的要比別人花上幾倍時間」。

他們曾經尋求過不同幫助,到過大學舉辦的改善學習和人際技巧課程,也去過教育局的免費課堂。劉太苦笑表示,前者太貴,自己無力負擔;後者一天才教幾個字,去了也沒有用。

列特殊學需 老師無支援

雖然SLD於2002年被納入為特殊學習需要(SE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內,教育當局會就此為學校提供相關融合教育資助,但建勛的學習生活並無大改變,他表示,中學時老師並沒作特別支援。無論英文成績如何也能一直升班,到最後因會考成績不理想而離校,只能自己想出路。

其後建勛讀過毅進課程,但感覺和中學的情況差不多;又讀過職訓局的中專文憑課程,雖然獲較多支援,但他心底依然想有「大學夢」。於是他再重讀中學,更成功考上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現在已畢業。雖然建勛在台灣獲評估為「一般學生」,未獲額外支援,但當地大學英文科並不採劃一標準,而是設有4個層次讓學生按能力修讀,英文亦因此不再是他的障礙。

資優弟不擅英文 嘆「此處不留人」

弟弟建城比他幸運,雖然同樣不擅英文,但邏輯方面卻屬資優。考過2次會考,用英文考數學,只有D;用中文考,就有B。用英文考地理,只有U;用中文考,就有D。劉媽媽無奈指︰「可見他不是沒能力,只是用英文才做不到,但我們是否因為他英文一科去否定他呢?」但殘酷的現實是,香港確是「此處不留人」,建城最終也是到了台灣,才能升讀大學,現於中央大學修讀大氣科學系。由於建城在台灣取得SEN學生資格,其待遇獲大大提升,上課可以錄音、有人幫忙抄筆記、考試有特別安排(見另稿),這些都是香港難得一見的支援。

「如果跟香港這一套,我一定不能讀大學。」建勛明白,作為SEN學生,學習上就是會遇到困難,「我並不是要求它調低門檻、降低成績要求讓我們進去,我們需要的是學習、發揮的空間,但在香港沒有這樣的空間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