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家的小朋友也是好動、靜不下來,或是無法專心完成同一件事情?小心這些表現都有可 能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有關。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郭純雅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台灣約有7.5%的孩童患有ADHD,若無接 受完整治療,常合併行為問題與情緒障礙,甚至影響成年後的抗壓性,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過動、衝動的症狀,應及早至兒童心智科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免錯過 黃金治療期反而耽誤孩子一生。
孩童容易被發現患ADHD時期約為國小前後
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全世界約有5~12%的孩童患有ADHD,台灣的本土研究就發現約有7.5%的孩子有這類的問題。臨床上顯示,孩童 最容易被發現ADHD的時期約是進入國小前後,大致因為幼稚園都是以比較寬鬆、包容式的教育,而國小則是第一個正式國民教育階段,孩子若有不專心、上課東 摸西摸、忘東忘西、製造聲響、講話或走動的情況,也就最容易被老師發現有異狀,進而告知家長。
目前針對 ADHD治療方式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治療方式為主,倘若孩子的症狀已經影響到學習、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同儕關係、師生關係等)、上課的團體紀律 時,醫師則會建議家長合併使用藥物與行為治療。然而,有些家長會質疑藥物的安全性,對此,郭醫師解釋,目前使用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第一線藥物 (methylphenidate)在國際使用經驗已有50年以上,且經過大型研究、長期追蹤的安全藥物,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高達60%以上最常合併出現對立反抗行為問題
反觀若因為排斥用藥治療或延誤治療,結果耽誤孩子治療的黃金時期,造成孩子後續出現對立、反抗的行為問題與情緒障礙。郭純雅醫師說明,研究發現ADHD最常 合併出現的是對立反抗行為問題(高達60%以上),25-30%合併有焦慮與情緒障礙、20-25%有學習障礙等問題,若不加以治療,未來可能導致孩子容 易自卑、人際障礙、毒品濫用、反社會行為等,而影響成年後的社會適應性。
家長可從三面向瞭解ADHD
郭 純雅醫師提醒家長,面對孩子患有ADHD的狀況,首先,應先瞭解這樣的症狀其實與神經發展有關,而非孩子故意做不好;再者家長也可檢視自己小時候是否患有 ADHD的類似經驗(因ADHD與遺傳有關),藉此分享自我的學習歷程給孩子瞭解;第三,面對孩子的行為要有耐心跟愛心;最後,家長應學習如何鼓勵並協助 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切忌以打罵的方式教養孩子,以免出現家庭負向情緒的惡性循環,此外,也可及早至兒童心智科治療,以免延誤孩子治療而加重病症情況。
資料來源: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