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自行研究習作形式 學障童發揮創意增信心


【晴報專訊】子女有學習障礙,父母如何從旁扶一把?為改善不同學障的表徵,有教育機構強調發掘潛能的重要性,因此,着重構思不同主題活動,令這類兒童與其他孩子共同學習,自行發揮創意及研究不同習作的表達方法,令他們建立自信心。

私營教育機構博雅思教育,課程設計既針對有特殊需要(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自閉症等)的兒童,同時間與沒有學障的孩子一起體驗不同主題課程,令彼此也能發揮個人最大潛能。

該中心總監陳卓琪(Twiggy),16歲在英國讀書期間確診有讀寫障礙,完成學位課程回港當教師,曾在主流小學、國際學校以及特殊中心任教,至今已完成兩個碩士學位。學有所成,她坦言多年來一直因為自身學習障礙而感到能力不如人,也是年過30才放下自己有學障的標籤。因此,她去年毅然放棄穩定教職,私人執教鞭。

天生我才

Twiggy由自身讀書經驗出發,她構思的「天生我才」才能拓展課程,透過各種國際學校採用的探究模式專題研習,以一年時間教授八個不同主題,每個主題以六星期時間,從中讓孩子發掘自己的長處、增加自我認同感覺。

任職會計的Selina,兒子Kenelm就讀三年級,幼稚園時確診亞氏保加症,現時在校有言語治療跟進。「他與人溝通、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都較弱……幼稚園時他愛獨自玩,少跟其他孩子一起。升小學後較好,我們又多了這方面知識,懂得找不同課程令他與人接觸時開放些。」自孩子升小學以後沒有再為他做任何檢測,純粹從生活接觸了解兒子弱項,再尋找不同方法補足。

Kenelm正在上「天生我才」課程,叫Selina驚訝,是兒子可以在人前表演,介紹自己所做的習作。「可以給他一個機會,令他有自信心,學習與人溝通解決問題……課程會令他知道,自己都可以做到甚麼。」

沒有標籤

Twiggy強調「突破標籤,盡展才能」,不會特別跟孩子點出其特殊需要,絕不提相關名詞,不想孩子因標籤而被其他孩子欺凌,令自我形象低落。「我只需要知道孩子有哪些需要進步的地方,盡力找合適方法教他便可以。」好像導師會示範各種電子軟件、模型製作等,學生不是模仿,而是發揮創意,自行研究不同習作表達方法。「老師只是Facilitator(推動者),孩子才是主導。我們只會講硬件功能,好像發聲、打字,最後怎樣用,是學生決定。」

着重發掘潛能

不少家長總不住尋找具體而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改善讀寫問題,Twiggy則利用趣味研習活動,令學生自行探索知識,着重過程建立自信,恰似好些常規學校的專題研習,然而,課堂緊迫的時間往往未能讓有學習需要的兒童,更切合個人需要學做每項習作,Twiggy正是給予孩子這個空間。

「任何學習媒體也不是我們的重點,最重要是孩子在過程與人溝通,懂得尊重自己與他人,欣賞自己與別人長處--我們不是要孩子做出怎樣的project,而是最後孩子可以發掘自己的長處,夠膽去試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