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學習數學障礙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飽受數學學習障礙之苦的孩子有救了。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嫻利用現代認知神經科學技術,探討人類對數字、時間及空間訊息處理的心理表徵及運作方式,找到數線習慣模式,可增強孩子對數字的空間感,讓他們不再視數學為畏途。

吳嫻表示,人類腦中對計算數字這件事,有相當精密的時間及空間生理機制,1到9這幾個阿拉伯數字,明明出現在眼前的時間一樣,卻有不同的空間感受,進而出現不一樣的反應。

她舉例,當在一顆草莓上貼上1或2的數字,人們的本能會覺得它是個「小」數字,伸手去拿這顆草莓時,手指張開的弧度較小;反觀若在這顆草莓貼上8或9,就會覺得是個「大」數字,伸手拿草莓時的手指張開弧度,就會不自覺地變大。

吳嫻說,一些對數學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對數字的空間感不足,當然會影響學習意願及成果。她建議家長不妨透過心理數線的訓練,增加大腦處理數量的表現。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紙上畫一條直線,從左到右標示1到100等數字,然後說出一個數字,再讓孩子去標示這個數字的相對位置,比如37距1較近、距100較遠,而73則相反,距1較遠、距100較近。經過不斷地訓練,可增強孩子對數字的空間感,讓他們未來面對數學這門功課時,會有較好的表現。

吳嫻是中央研究院今年的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15位得獎者之一,她上午發表論文時強調,大腦對數字、時間及空間都有表達精準向度的能力,比如進入一個會場後,會立即知道會場有多大、裡面有多少人及所處位置。對一些能力較差的人,只要經過訓練,還是可以收到不錯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