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業界資訊 : 協康會教材 助幼園生跨越讀障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部分在小學才發現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可能早在幼稚園時,已經出現潛在讀寫障礙特徵,例如寫字時會倒轉左右、記不起經常學習的生字等。為改善幼稚園學童的語文基礎,有志願機構研發特別教材派發予幼稚園,學童使用教材學習一年後,約三成人脫離潛在讀寫障礙組別,部分人語文水平更與一般學童看齊。

  協康會去年為十八所幼稚園共一千五百多名學童進行甄別測試,發現三百多名學童有潛在讀寫障礙傾向。協康會獲香港賽馬會資助,為十八所學校提供支援計畫,研發《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供學童在課堂及家中學習,經過一年學習後,有八十九名學童(約三成)在讀寫聽說的能力均有提升,脫離潛在讀寫障礙組別,學童在聽、說、讀方面,與一般能力的學童沒有分別,其中在語素辨識的範疇上,他們的分數更較一般能力的學童高。

  位於屯門的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是其中一所參與計畫的學校,該校二百三十多位參與測試的學童中,九十多位有潛在讀寫障礙。校長吳詠茵表示,教材針對字型結構、筆順等方面均有涉獵,有潛在讀寫障礙的學童使用後有明顯進步,「他們的詞彙豐富了,學習中文時更得心應手,也提升了學習語文興趣。」

  何先生的女兒霜霜去年初被發現有潛在讀寫障礙。他表示,每次和女兒做功課都用很長時間,例如寫「明」字時會左右倒轉寫,寫「日」字最後一畫總會由右到左,「當我擦掉她寫的字時,她總會發脾氣。」除了寫字有問題,霜霜在認字讀字上也遇上困難,例如會將朋友的「友」字讀為「朋」,本身是小學中文老師的何先生也束手無策。

  使用學校提供的教材後,何先生發現女兒有明顯進步,除了減少寫錯字,霜霜在街上看到某些字詞時,會自己配其他字組成新詞語,也會懂一些較困難的生字,「現在她做功課的時間較以往快很多,也願意閱讀以往不會看的中文故事書。」霜霜新學年升讀小一,今年初再進行測試時,發現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已能追上一般幼兒。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表示,家長若察覺學童在幼稚園階段口語能力較弱,多次學習某些詞語卻經常記不起,他們很可能有潛在讀寫障礙。他建議家長可以多與子女進行親子閱讀活動,家長亦可利用坊間的書籍,例如《香港學前兒童學習行為量表》,辨識子女有否潛在讀寫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