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南寧市超過10%的兒童有學習困難 多數"學困生"智力正常



孩子學習有障礙,孩子患有多動症,孩子學習困難……面對這樣的孩子,學校和家長該怎麼辦?如何界定和評價學習困難的孩子?

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開題論證會議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舉行,《學習困難兒童家校聯動心理幹預的研究》課題正式開題。

超過10%的兒童有學習困難

昨日,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天桃校區,該課題負責人——天桃實驗學校老師鐘冰在論證會上介紹了課題的相關情況。她首先介紹了相關界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對學習困難的界定,是基于神經係統問題造成的學習困難。學習困難常伴有讀寫障礙、多動症、阿斯伯格等症狀,他們學習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體協調不佳,還有存在社交能力缺乏等表現。

鐘冰表示,一般認為學習困難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學齡期兒童學業成績明顯落後的一類綜合徵,由于環境等方面問題,致使學習出現障礙等。而針對這些兒童,探索家校聯動心理幹預的方式,希望能提升學習困難兒童自信。

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吳歆表示,如果從醫學的角度去界定是有一套相關標準和量表測試的;在國內,據研究是超過10%的兒童有學習困難。天桃實驗學校有2000多學生,理論上講,或有200多學生有學習困難。

而原自治區教育廳教科所所長梁全進認為,對“學困生”的認定和相關量表的科學性,要認真分析。學校和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學習困難的“標簽”,即使真是“學困生”,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保密。

期待

家校聯動待探索

吳歆表示,如果僅從醫學的標準看學習障礙,家長很容易可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比如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他(她)會將字看倒,閱讀時會跳字、漏字等;有書寫障礙的孩子寫作業時,明明這個字是這樣的,孩子會反過來寫。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的問題,就需要和學校溝通,並到醫院做專業幹預。

南寧市教科所所長戴啟猛表示,大家所談的“學困生”,其實大多數都是智力正常的;那麼,造成學習困難,部分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當、基礎不牢、日積月累等造成。對這部分學生,要好好思考根源在哪,才能談如何家校聯動。

對此,課題負責人鐘冰表示,許多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確實是由于家長做得不當造成的,比如孩子考差了,家長怎麼面對等,課題組會在引導家長這方面進行一些探索。

如何評價“學困生”的進步情況

據了解,南寧市未對學習困難兒童的情況做過全面統計,但若以吳歆主任所稱的超過10%的比例計算,南寧市2011年小學在校生為53.05萬人,那麼,理論上,就或有5萬多小學生屬于學習困難群體。

面對這多麼“學困生”,關注和幫助他們的同時,學校和家長如何獲知他們的進步情況呢?論證會上,多位專家認為,這又是一個問題。因為有的孩子即使進步了,他在短時間內也很難達到同齡孩子一樣的學習水平,這就需要研究一個較完善的多元評價體係。而在這方面,不僅是學校,家長也應轉變意識,因為現在相當多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或是急于求成。

(記者 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