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八成基層家長:特教支援不足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過度活躍症、亞氏保加症等特殊學習需要於近年愈見普遍,基層家長為特教子女疲於奔命。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基層特教家長認為支援不足,子女要輪候兩、三年才獲評估及跟進服務;逾九成家長更無受惠關愛基金為輪候學前康復服務的津貼。團體促請政府縮短評估輪候時間,並資助社福機構及學校加強支援服務。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會及特殊學習需要家長協會在三至六月,以電話及問卷訪問一百四十多名基層特教家長,大部分領取綜援或書簿津貼,發現八成一人指子女所獲支援不足,六成人從評估到確診的輪候時間長達一至兩年,即使獲確診有特教需要,輪候言語治療師等服務亦平均長達三至四年。

  關愛基金在去年底推出學習訓練津貼,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每月可獲二千五百元,但調查發現九成四受訪家長並無受惠,七成一人更對津貼不知情;四成半人每年花費五千元以上,為子女額外尋求支援服務,負擔沉重。

  單親基層家長陳女士育有兩名分別十歲及四歲的子女,長子確診亞氏保加症及過度活躍症,幼女則有學習遲緩,今年政府發放的綜援「雙糧」六千多元,她全用作支付一對子女參加暑期支援課程。生活與照顧子女壓力逼人,陳女士在記者會上數度落淚,「照顧一個已經很難熬」。她透露就讀小四的長子迄今仍無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支援相當有限。

  特殊學習需要家長協會主席戴雁容促請政府增撥資源,縮短評估輪候時間,並改善現行向學校提供的三層資助模式,讓學校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服務。

    團體就基層學童特殊學習需要進行調查,發現八成受訪家長認為,資助支援服務不足,超過六成家長因為子女學習而感到非常大壓力。調查又發現,六成受訪者的子女在2至6歲時,被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近半受訪者指,花了一年才得到確診,一半受訪者需要一至兩年輪候政府服務,近三成兒童得不到相關支援安排,八成家長認為現時接受的支援服務不足。

   協會指,3歲或以前是及早識別需要的關鍵時間,教育局在小學階段才推行及早識別機制,可能令兒童錯失治療的黃金期。建議大幅增加評估服務、增加學校支援,增設政府對社福機構的資助,以及增加關愛基金及扶貧委員會對基層特殊需要學童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