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北京10%小學生存讀寫困難現象 普遍有厭學、自殺等傾向


     
       年輕媽媽陳真正為女兒的學業苦惱:每天給女兒聽寫的時候,女兒總是記不住字怎樣寫,要麼多筆少劃,要麼左右寫反,比如,寫“知”字會先寫“口”。“罰她抄5遍10遍20遍30遍還是錯。”為了找出原因,她曾帶著女兒嘉嘉檢查視力和注意力,可結果都是正常的。

  家在北京的吳靜有著同樣的苦惱,也不知道兒子小木出了什麼問題:“他注意力特別容易被分散,半天回不過神,做著做著作業就發呆。”除了注意力的問題,小木的動手能力和眼手協調能力也比較差,“系扣子、系鞋帶都成問題,而且特別慢。別的同學看一眼書寫好幾個字,他看一眼寫一個字。”吳靜很著急。

  其實,嘉嘉和小木的表現是因為他們有讀寫困難。讀寫困難兒童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在我國,最新的數據還是2004年北京教科院做的統計,對北京約1萬名小學生進行的評估發現,有10%的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現象。

  不被老師和家長理解的龐大群體

  讀寫困難的成因源於神經系統,常見到在重復及表達語言、閱讀、寫作、拼字、書寫及數理上有困難。簡單地說,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讀寫能力上落后於同齡人的現象。

  不過,讀寫困難的概念在我國並未普及,大部分人從未聽過這個名詞,有的聽過,卻不知道它的具體含義。這導致讀寫困難兒童很少受到關注,也不被理解。

  “一開始我不知道讀寫困難這個概念,就覺得他能力太差了。”吳靜是個急性子的人,看到小木的“差勁”表現,經常忍不住打他。

  不理解孩子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父母,還有學校的老師。

  在北京西城區上學的東東也是一名讀寫困難兒童。二年級的他會把b寫成p,寫字左右寫反,數字也會寫倒,將6寫成9,把63寫成36﹔閱讀上東東也有困難,一年級時,“陽光洒遍田野”這6個字,他半個小時也讀不下來,即使讀下來也是錯誤的。上體育課等副科的時候,東東經常被老師留下來在教室寫作業、做題。有一次,學校要收材料費,東東爆發了,站在桌子上質問老師說,“讓我交那麼多錢,也不讓我去上課,我干嘛要交這麼多錢?”他的母親常虹曾告訴老師讀寫困難這一概念,並希望老師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老師的回應卻是“你也應該回家去多學習學習怎麼管教孩子”。

  正在上二年級的嘉嘉,曾經遭遇老師“狗血噴頭”式的謾罵。“老師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她,說你怎麼那麼蠢,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都記不住,或者罵她懶惰。”陳真說,老師還會在班裡公開批評嘉嘉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陳真曾與老師溝通,告訴老師嘉嘉存在讀寫困難,老師卻認為這是她在幫嘉嘉找借口,“說我在護小孩”。嘉嘉曾哭著對媽媽說:“我記不下字,真的好難。”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導致了更惡劣的后果——其他同學對孩子的欺負和歧視。嘉嘉的同學一下課就會指著她說:“笨蛋!笨蛋!”

  讀寫困難兒童普遍存在厭學、自殺、犯罪傾向

  周圍人的不理解甚至歧視,會給讀寫困難兒童帶來許多心理問題。2002年,英國第四頻道曾報道,英國一名研究讀寫困難的專家嘉雲博士,在愛丁堡的一所少年監獄進行了一項關於“讀寫困難與青少年罪犯關系”的調查,在對50名少年男罪犯進行評估后,發現其中有25名是讀寫困難患者,比例高達50%。

  讀寫困難兒童普遍存在厭學、自卑、人際交往能力差等問題,不僅犯罪率高,有的甚至有自殺傾向。

  嘉嘉曾經是個很開朗的女孩。上學后,她開始變得自卑,“賭氣,不願意說話”。在學校被罵后,她從來不告訴媽媽,卻試圖自殺,去廚房拿刀時被陳真發現,問她要做什麼,她說:“媽媽,我想自殺,我記不住那些字,老師就罵我。”

  東東則表現為厭學和人際關系差。東東因為成績差很自卑,曾經對常虹說:“媽媽,像我這樣學習不好的是壞學生”。有一次,老師當著東東的面,在常虹面前歷數了20多分鐘東東的缺點。當天晚上,東東失眠了,“從夜裡12點到早上5點,就聽到他一直翻身,睡不著”。

  缺乏自信影響了東東的性格,在學校常常與同學鬧矛盾。“東東很要強,很要面子。他想要卻得不到,找不到表現自己的方式。有一次他對同學大喊大叫,把同學嚇哭了,他通過這個獲得自信。”常虹說。

  久而久之,東東開始害怕上學。今年開學第一天,他就因為過度害怕發燒了,沒能到學校報到。前幾天,東東腹瀉,到了校門口,常虹發現他實在撐不住,於是決定帶他回家,“當時就看到他好像心裡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一樣,特別放鬆。雖然回家還是不舒服,可是他已經輕鬆了很多。”

  幫助讀寫困難兒童需要政府助力

  “普及讀寫困難的概念光靠呼吁是不行的,必須要立法,將學習讀寫障礙納入到法律的服務裡面,否則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全國學習障礙研究會副會長劉翔平教授說。

  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內地都還沒有關於讀寫困難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措施。

  陳真曾找到學校校長溝通讀寫困難的問題,最后校長被她說哭了,表示自己教了30多年書,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后,校長向上級部門申請到讀寫困難研究比較成熟的香港去了解相關情況,但是上級部門卻認為這是個體問題,不具有普遍性,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今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全國加強關愛讀寫困難學生,切實落實教育公平的提案》。

  在提案中,他提出5點建議,如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讀寫困難兒童在校的融入教育﹔成立讀寫困難生救助性康復訓練經費制度﹔建立家長求助熱線,委托相關專業機構提供電話遠程咨詢服務﹔將每年的4月24日定為“讀寫困難日”等。

  2011年、2012年,北京市朝陽區政府連續從一家致力於改善讀寫困難兒童能力和環境的專業教育機構購買了兩期服務,包括引進專家到朝陽區各小學對老師和家長進行公益講座,普及讀寫困難知識,給予一部分接受矯治的孩子財政補貼等。

  劉凱軍是一名讀寫困難兒童的父親,孩子的老師在上了讀寫困難知識普及課后,才明白原來孩子的種種表現是因為有讀寫困難。隨后,劉凱軍帶晨晨到專業機構進行矯治,並享受了一定數額的政府補貼。不過,他表示,現在的矯治課程費用還是偏高,希望政府能夠持續購買並加大補貼力度。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劉翔平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學校不要隻抓應試教育,也要重視素質教育,“讀寫困難的特殊教育對學校來說短期內沒有收益,學校就看分分分。”二是老師應當多看相關的書,多學習讀寫困難方面的知識。

  “現在對殘疾人是比較重視了,讀寫困難兒童不是嚴重殘疾,也是特殊兒童,卻得不到任何重視。人又比較多。”劉翔平還認為,社會要把讀寫困難兒童的特殊教育當做一項公益事業。

  愛因斯坦、喬布斯也曾存在讀寫困難

  面對讀寫困難兒童,家長們並非無事可做。相關專家表示,家長可以為孩子做3件事:

  第一件事是家長要理解孩子,並與老師溝通,讓孩子獲得老師的理解。吳靜在知道孩子存在讀寫困難后,對小木的理解多了,打罵少了。小木的心理壓力也小了,讀寫能力有所改善,從而也更有信心。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格外重要。在得不到老師理解的情況下,陳真依然堅持與老師溝通,她給了老師一本書《克服孩子的閱讀障礙》。老師看后感慨:從業以來,一直都有這一類的小朋友,現在才知道是這個原因。

  第二件事是要挖掘孩子的特長,進行定向培養。讀寫困難與智商沒有必然關系,是由於大腦與小腦的信息傳達出現障礙,才會導致這些人的學習過程很困難。很多名人也存在讀寫困難,如達芬奇、愛因斯坦、丘吉爾、喬布斯等。讀寫困難兒童雖然在讀寫方面落后於同齡人,但是在記憶力、聽力、繪畫、音樂、計算機、數學等方面往往會有天賦。

  比如,二年級的嘉嘉記憶力就十分出眾,“10個詞給她念一遍,她能一字不漏地復述出來。一個三四十字的句子,念一遍,她也能一字不差地復述出來。”陳真說。同樣是二年級的東東,在數學、繪畫和計算機方面則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第三件事是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矯治。讀寫困難無法自愈,但是,通過矯治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2~7歲是矯治的最佳年齡,越早矯治越好。

  嘉嘉每周到香港上讀寫困難矯治課,陳真表示,嘉嘉有了20%的提高,“以前25%的字都會寫錯,現在就隻有5%吧,我覺得差不多已經接近正常的程度,已經是很好的了。”

  矯治后取得的成績,也讓孩子能夠重新建立起自信。“以前一要寫作業,東東就嘆氣,要哄著騙著他寫。”常虹說道,“現在是他願意寫,有信心獨立寫完,會對我說‘媽,你去看書吧,過一會兒我給你個驚喜。’”

  專家還建議,可以盡早開始親子閱讀,以防止和改善讀寫困難。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中受訪家長及兒童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