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星期日

台灣: 5歲男童自閉症 家人以為是『撞邪』

台灣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一位5歲的男童最近出現情緒不穩定、人際互動差、無端哭泣或傻笑,甚至出現拉扯頭髮、鸚鵡學話等怪異行為,家人以為是『卡到陰』而求助於民俗療法,非但沒有改善反倒越來越嚴重,後來經精神科醫師診斷才知是自閉症,家長才恍然大悟,自責差點延誤病情。

精神科醫師指出,自閉症的特徵會隨著年齡、智商及嚴重程度而不同。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難與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難以更改的固定玩法與行為、喜歡獨自遊戲、情緒不穩定、無端哭泣或傻笑等等,此外,會出現鸚鵡學話、用腳尖走路等怪異行為,家屬往往以為是『撞邪』,而採取民間療法,如求神問卜、收驚等等,因而錯失治療時機。

台灣衛生局表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自閉症最主要的治療導向,研究指出經由治療後大約1/6患者可以恢復的不錯,但現今社會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大幅減少與孩子互動及溝通的時間,因而無法體察孩子的問題;又有些家長一旦得知自己的小孩是自閉症時,不是震驚、難過,就是自責,覺得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會讓自己的小孩變成這樣,將自己淹沒在無助及罪惡感中,遲遲無法面對,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醫療態度,反倒是應該思考如何幫助小孩?如何去面對小孩的教養問題?除了定期帶小孩就醫及督促規律服藥外,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觀察小孩喜歡的事物藉以轉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協助小孩表達自己的情緒及內心的想法,安排規律的生活等等。

台灣衛生局表示,自閉症的小孩對於理解和接受愛的方式可能與一般的小孩不同,他們需要父母的愛及包容才能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