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

傳媒報導: 大雞慢啼非好事!遲緩兒以隔代教養、外配家庭居多 (早期療育 )


以往多半是先天,目前發現後天造成遲緩因素有增多之勢,
尤以隔代教養與外配家庭居多。(記者謝介裕攝)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台灣南投縣早期療育協會統計顯示,南投縣遲緩兒每年平均有400人,以往多半是先天,目前發現後天造成遲緩因素有增多之勢,尤以隔代教養與外配家庭居多,因老一輩常有「大隻雞慢啼」的不正確觀念,致部分兒童延誤治療黃金時間,尤以語言表達最嚴重,值得在外打拼的父母親注意。

南投縣早期療育協會今年輔導的個案約400件,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兒童不到1%,顯見兒童遲緩現象與其是否為身障兒並無絕對關係。

既是正常兒,何以發育會遲緩?早期療育社工人員深入追蹤發現,多數與隔代教養或外配家庭有關,因外配家庭主要照顧者多半為外籍媽媽,加上本身對國、台語認知有限,致影響孩子學習。

至於隔代教養方面,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宛臻說,屆滿2歲的孩子,應該具備約50個詞彙,但孩子的表現若有落後情況,老一輩常因「大隻雞慢啼」陋習作祟,將學習遲緩合理化,致未能得到適時治療,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類似情形,一定要及早治療。

台灣南投縣早期療育協會統計顯示,南投縣遲緩兒每年平均有400人,以往多半是先天,目前發現後天造成遲緩因素有增多之勢,尤以隔代教養與外配家庭居多。(記者謝介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