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港學者解腦之謎 助內地童掃語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教育是提升國民質素、改善人民生活及令國家強大的最好方法。然而,現時全中國 有多達2,000萬名學童面對閱讀障礙或口吃問題,大大影響其學習能力。香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力海就率領各地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參與 「973計劃」,從問題根源入手,研究中國人的腦功能。不足兩年時間,研究團隊已取得多項成果,首次發現有兩條基因及1個間隔區域的突變,與中國語言閱讀 障礙或口吃息息相關。有關研究有助科學家對症下藥,在未來,閱讀零障礙或許不再只是一個夢。
以往的人會把讀書成績不好、總是寫錯別字的小孩歸類為「笨」,但隨醫學發展,大家逐漸意識到世上有 種認知障礙叫「語言障礙」。譚力海說︰「中國的學齡兒童中,有10%至15%患有失讀症(閱讀障礙)或表達性障礙(口吃),全國共有2,000萬這類的學 童。」他解釋說,這可能是大腦語言功能區發育異常,也可能是因腦疾病造成損傷,「我國600萬腦癱患者,有些是出生缺氧,有些是因為創傷」。
實驗規模大 採海量唾液分析
有語言障礙的兒童數目驚人,問題值得好好研究。譚力海團隊2011/12年開始的「中國語言相關腦 功能區與語言障礙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是歷來首個港校主理的973項目,其目標是揭示人類天生有語言障礙之謎。研究團隊為此進行超大規模實驗,在過去不 足兩年的時間,走遍濟寧、梁山、東明等地,對3萬名到4萬名兒童進行了行為和非語言智力測試,篩選了約2,000名閱讀障礙患者,以及約3,000名成績 優異的對照組兒童,收集了他們學習和遺傳方面的數據。
談起這些工夫,譚力海感嘆︰「這真的是海量的研究工作!我們先做班級語文測試,再自己一份份地改 卷。我們去掉一年級的學生,因為一年級太小,很難確定他是不是有障礙。然後把剩下最好和最差的15%,再一個個來測試。我們的研究人員一天做8個小時的測 試,學生上課時間也要做,否則幾年都做不完!」一系列的測試後,他們還要向學童採集唾液,每天一輛輛卡車地運走,以收集大量的DNA數據加以分析。
團隊感興趣 結果待驗證
皇天不負有心人,研究團隊的努力也為他們的研究帶來突破。研究團隊透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分析 128萬個基因裡的SNP(單核酸多態性)位點。按照測試組和對照組的對比分析,發現閱讀障礙的學童有68個SNP位點出現變異。研究團隊再把有關發現與 西方早前已找出的4個相關基因進行驗證,經過一輪篩選,發現有兩個分別位於11號和10號染色體的基因十分特殊,另外在4號染色體,有兩個基因之間的區 域,也出現嚴重變異。譚力海興奮地說︰「那很有意思,這些結果在現有的文獻裡,在西方的語言障礙從來沒有發現過,這說明了這可能是中文閱讀障礙很特殊的東 西,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非常感興趣,如果明年初結果進一步驗證出來,將會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他表示,研究團隊未來兩年多將會繼續就這該兩個基因及1個間隔區進行研究,了解它們與大腦語言功能區的關係,希望走在國際研究的前沿,在語言方面將基因和大腦發育的研究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