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於歷史欠賬多,情況多元復雜,特教師資仍面臨一些難題。在國家大力投資特教、重視特教師資培養的背景下,發展中的特教師資短板何在?特教師資發展還要越過幾道坎?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數量坎:“一直漲”和“依舊缺”
4.37萬人,這一《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的特教學校專任教師人數,在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長王雁看來,雖然不能算多,但已是令人欣喜的數字。
“這在以往是不能想像的,2009年之前,我國特殊教育專職教師人數一直在3萬人的關口上下徘徊,現在已走出低谷。”2008年,王雁曾帶領她的團隊到全國各地調研特教師資情況,所到學校,校長紛紛抱怨招不到老師。
特教師資人數大幅上揚,與國家大力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分不開。北京師範大學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顧定倩對此感受深切,他說:“這幾年出台的文件,無論是教育規劃綱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還是《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對特教師資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都極大,很多地方也在出台特教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進方案。”
不過,儘管增幅巨大,但要清除歷史欠賬,並非朝夕之功。尤其在面對246萬殘疾學齡兒童時,4萬多人的師資隊伍仍顯不足。
“河道乾涸的原因,是源頭的水源不足。”王雁說。
王雁介紹,我國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院校在不斷增加,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等近60所高校設置了特殊教育(師範類)專業。
不過,一些學校的特殊教育將培養重點向研究型人才傾斜,使得人才在出口處“易往上難往下”。王雁所在的北師大教育學部已在進行本科階段不分專業,按教育學一級學科進行寬口徑培養的實驗,逐步實現以研究生層次為出口。目前,每年培養的近12名特教專業的碩士、博士大部分去了研究機構,真正補充到基層一線的很少。
“一方面在培養,一方面在流失”也是重要原因。顧定倩告訴記者,特殊教育專業在招生的時候名額是固定的,可以說是計劃經濟,但在學生就業時則是市場經濟,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部分流失。其原因有教師待遇問題、社會觀念問題,也有本人的職業認同問題。
另一方面,隨班就讀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特殊兒童的入學方式,這對特教師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鄧慧蘭就致力於推廣在隨班就讀班級配備言語治療師,來提高聾兒的社會融入能力。如今,身為徐州師範大學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副平台長的她卻發現,在大陸推廣這一項目面臨著師資匱乏的掣肘。
在這種情況下,“特教不夠普教湊”成了無奈之選。在徐州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特教專業畢業的教師僅佔學校專任教師的20%左右,大多畢業於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學歷只有專科。
“現在這20%也開始縮水。”校長裴紅光說。 2002年之後由於徐州市要求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招聘教職工必須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而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只具有專科學歷,不符合要求,而本科特教畢業生人數有限。 “這幾年學校一直沒有招到特教專業畢業生。”
為此,最近幾年,只要一到教師招考的當口,裴紅光就往教育局和人社部門跑。他希望能夠為特教學校爭取到一定的招聘教師人事自主權,並降低學歷門檻。 “特教學生和普教學生參加統一的招聘考試,本來就不佔優勢,現在又要求本科學歷,導致很多崗位報名人數達不到開考比例,白白浪費了招聘指標。”
編制核定更讓校長們頭疼。
“還缺20個指標”,寧夏一所特教學校的校長章韋一直在設法爭取編制。他解釋說:“許多地方參考當地普校教師配備標準核定特教學校教師編制,致使許多特教學校編制數額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學校康復部的老師絕大部分為非在編,儘管學校與他們簽了勞動合同,辦理了有關保險,但由於沒有編制,他們隨時可能拍拍屁股走人。”章韋無奈地告訴記者, “在我們這裡,編制是留住特教人才最後的籌碼。”
其實,對於編制標準,《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各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少、班額小、寄宿生多等特點,結合地方實際制定特教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不過,和很多教育難題一樣,在省級統籌的邏輯下,編制配備標準的“東西之別”成了特教難以沖破的關隘。一方面,有的西部省份吃不飽,另一方面,有的東部省份卻吃不了。一位特教專家告訴記者:“北上廣的一些特校編制根本用不了,如果按編制把教師招滿,連辦公室都不夠用。”
“現在這20%也開始縮水。”校長裴紅光說。 2002年之後由於徐州市要求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招聘教職工必須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而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只具有專科學歷,不符合要求,而本科特教畢業生人數有限。 “這幾年學校一直沒有招到特教專業畢業生。”
為此,最近幾年,只要一到教師招考的當口,裴紅光就往教育局和人社部門跑。他希望能夠為特教學校爭取到一定的招聘教師人事自主權,並降低學歷門檻。 “特教學生和普教學生參加統一的招聘考試,本來就不佔優勢,現在又要求本科學歷,導致很多崗位報名人數達不到開考比例,白白浪費了招聘指標。”
編制核定更讓校長們頭疼。
“還缺20個指標”,寧夏一所特教學校的校長章韋一直在設法爭取編制。他解釋說:“許多地方參考當地普校教師配備標準核定特教學校教師編制,致使許多特教學校編制數額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學校康復部的老師絕大部分為非在編,儘管學校與他們簽了勞動合同,辦理了有關保險,但由於沒有編制,他們隨時可能拍拍屁股走人。”章韋無奈地告訴記者, “在我們這裡,編制是留住特教人才最後的籌碼。”
其實,對於編制標準,《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各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少、班額小、寄宿生多等特點,結合地方實際制定特教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不過,和很多教育難題一樣,在省級統籌的邏輯下,編制配備標準的“東西之別”成了特教難以沖破的關隘。一方面,有的西部省份吃不飽,另一方面,有的東部省份卻吃不了。一位特教專家告訴記者:“北上廣的一些特校編制根本用不了,如果按編制把教師招滿,連辦公室都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