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孩子
孩子在遊戲時間,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心意,父母祇要耐心觀察,能更多瞭解孩子所思所想。孩子有時會扮母親罵娃娃,有時會用腳踢布偶,有時會溫柔地餵布娃吃奶;這些遊戲行為反映他當時對生活經驗的感受,有時氣憤不平,甚至對父母不滿,有時暖意細心,仿效父母或醫生照顧別人。
無論孩子是容易相處,或是難以捉摸的;家長都應接納和包容孩子的獨特性格,熱切開拓他的潛質。他會慢慢地被父母的愛和接納所感動,正向成長,變得成熟和獨立。
父母要主動回應他的喜與悲、怒與驚:「我看著你在快樂遊戲,我跟你一起開心。」,「你因積木倒了而不高興,我也感到可惜。」,「因我禁止你畫牆壁,你感到憤怒。」,「你見到玩具蛇,有點怕。」父母對孩子的不同情緒作出口語回應的同時,面部表達要與所表達的情緒配合。與孩子一起開心笑、傷心哭。
鼓勵孩子
父母認識孩子的能力會說:「你自己打開盒子,不用媽媽幫助。」父母鼓勵孩子會說:「雖然積木跌下來了,你再嘗試把它們疊起來。」父母具體描述孩子的正面行為,孩子就具體認識自己的能力,他的自尊及自信就能建立起來。
歌星得到擁護者欣賞和支持,他們就會盡力演出。父母做孩子的超級擁護者,孩子就會盡情遊戲,更會主動創作,表現自己的能力。曾有一位念四年級十歲的女孩子,整體學科都落後,沒有自信,頭也不抬起。因一次表示欣賞她畫的畫,她很高興,變得開朗、主動,自發地畫更多畫。
設立限制
遇到孩子意圖做不守規的行為,父母就要對這行為按下列的三個步驟設立限制:
(一) 明白孩子的情緒:「我知你很想…」或「我明白你感到…。」
(二) 定下規限:「但你不可觸摸電掣,因為是危險的。」
(三) 提供另外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玩這個玩具。」(帶他玩或看另外的東西,轉移注意)
父母透過遊戲輔導孩子,只要明白其中道理,掌握技巧,必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