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者馬飛龍提出的變易理論認為,學習必定指向某學習內容(object of learning),而每一事物或學習內容都有許多不同的特徵,其中有些特徵較另一些特徵更為關鍵。若要學會某學習內容,學生必須先掌握其關鍵特徵(critical features)。如果學生對學習某學習內容感困難,通常是因為他們未能掌握其關鍵特徵。所以,關鍵特徵是學生未掌握但卻必須掌握(necessary but missing)的關於學習內容的某些特徵。
正因為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徵如此重要,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先了解所教學生的已有知識,找到他們學習有關課題的困難,以進一步確定適切的學習內容和關鍵特徵,因材施教,方能使學習事半功倍。以下以一個英文科的課堂學習研究個案為例。
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
我們和某校英文科老師進行課堂學習研究初始,老師反映,該校初中學生寫現在時態句子時經常用錯動詞形式。因為老師會在中一教授該課題,我們訪問了三名在一年前已經學過該課題的中二學生。其中某位程度較低的學生做以下三道填充題時答錯了兩道。這三題的主語皆為「They」,因此答案同是「eat」,但該學生在第二和第三題卻填「eats」。
They __eat___(eat) an apple every day.
They __eats__(eat) some apples every day.
They __eats__(eat) an apple on Saturdays.
當我們問該學生怎樣做以上題目時,他的答案讓人意外。他解釋,第一題有「They」,所以後面的動詞不變;第二題的「apples」是眾數,記得老師教過眾數後面要加「-s」,所以「eat」的後面要加「-s」;第三題的「Saturdays」是眾數,表示多個星期六,所以「eat」亦需要用眾數形式,加上「-s」。其後,我們再訪問中一學生時,也得到類似的回答。
通過以上訪談,我們終於找到了該校學生用錯動詞形式的原因。他們未掌握主謂一致的原則(subject-verb agreement),認為句子的其他成分也會影響動詞形式,而不知道動詞形式應與主語協調一致。而且他們將名詞的單數、眾數形式和動詞的單數、眾數形式混淆起來。
確定學習內容及關鍵特徵
基於對學生學習困難的準確掌握,研究小組將學習內容定為主謂一致原則,而關鍵特徵則確定為:
The verb form is determined only by the subject;(主語是影響謂語動詞的唯一因素;)For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subjects, we use singular verbs by adding either"-s"or''-es''to the end of the verb (the singular verb). For the other subjects, there is no change to the verb (the plural verb);(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需要使用單數動詞,即在謂語動詞後加「-s」或「-es」;對於其他主語,則用眾數動詞,即動詞形式不變;)The verb form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object.(謂語動詞不受賓語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語法書都不會列出第三項關鍵特徵,但該項卻是有效解決該校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關鍵點。由於老師準確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確定了適切的學習重點,於是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金鑰匙,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這個例子印證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因材施教,「材」不是指「教材」,而是指「人才」,即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