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1日星期四

建立學校評估數據庫培訓

建立學校評估數據庫培訓.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四 下午三時至五時

講課地點:華貴村聖文嘉幼稚園

2006年8月17日星期四

數碼化幼兒學習檔案資料庫

建立學校評估數據庫培訓.

八月十七日星期四 中午午十二時至二時

講課地點:香港鰂魚涌社區會堂

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

協康會《兒童學習綱領》與《兒童發展評估表(修訂版)》

協康會蒙優質教育基金和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的慷慨支持,再動員數十位專業同工,在兒科及教育專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督導下,廣泛參閱不同文獻,以及本地的研究及「效度」的檢定;並於2003年初稿完成,在協康會中心反覆測試,前後用了六年多的時間,傾力編寫完成。新編的《兒童學習綱領》根據兒童的成長分為六大範疇(大肌肉、小肌肉、自理、認知、語言及社交情緒),內容包括學習重點、項目及目標。配合《評估表》一起使用,有助幼兒教育工作者了解兒童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重點和訓練目標,為兒童編訂適切的訓練計劃。

2006年8月10日星期四

你患有“閱讀障礙”嗎?

為什麼有的孩子怎麼也讀不懂書?你知道嗎,愛迪生和湯姆·克魯斯也曾有閱讀障礙——

17歲的肖恩·斯萊特力在費勁地看著一篇文章。他能迅速而準確地讀出每一個字母,卻要花些時間才說得出這些字母組成詞的意思。肖恩是個口齒伶俐的高中生,一碰到閱讀,卻像撞上一堵怎麼也翻不過去的高牆。令人不解的是,10個字母以上的長詞對他來說不成問題,4個字母的短詞反倒讓他力不從心。他到底怎麼了?最近一期的美國《時代周刊》道出了其中奧秘。

腦功能缺失導致閱讀障礙

像肖恩這樣出現閱讀困難的青少年不在少數,他們都患有“閱讀障礙”症。據統計,在美國,5個小學生里就有一個閱讀障礙者。

一個能夠正常閱讀的人通常會認為,閱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家長和老師眼裡,讀不懂書的孩子被認為偷懶和不認真。然而,這些孩子實際上正被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包攏著。一個世紀前,醫學界就開始了閱讀障礙的病理研究。隨著對人類大腦認知程度的加深,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不是大腦受到物理損害,更不是性格缺失,而是大腦功能缺失。

一直以來,腦神經學家對大腦功能的很多認識都是通過施行腦手術或是研究大腦受損病人而獲得的,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信息在描繪正常大腦的工作狀態時只能提供片面的證據。 X光射線也只能提供腦部基本解剖構造的照片,卻無法說明這個神祕器官是如何運轉的。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磁力迴聲成像技術的出現才使腦科學研究得以實現新突破。運用這項技術,科學家通過分析大腦工作時不同部位供血量的多少來分析這些部位的活躍程度,進而了解他們各自扮演的角色。

讀的過程實在是大腦創造奇蹟的過程。當你要讀懂一個詞的時候,大腦首先要將所看到的抽象符號轉化成聲音,然後與這個聲音代表的事物相聯繫,給這個詞賦予意義,這樣文字與語言才有了關係。

腦神經學家通過磁力迴聲成像技術識別出左腦掌管閱讀的3個主要區域:左下前方腦回、左頂骨短暫記憶區和左枕骨短暫記憶區。它們可以被形像地稱為發音判斷區、字形分析區和自動識別區。這3個區域就像一個3人樂隊,緊密配合,共同完成讀的任務。通過試驗,科學家們發現,初涉閱讀的人更多依靠發音判斷區和字形分析區。發音判斷區幫助一個人識別字音的組成音素;字形分析區則把這些音素匯合成音節,再將這些音節連起來構成字的發音。當閱讀熟練後,第三個區域———自動識別區變得活躍起來。這個區域整合識字所需的全部過程,並在人腦中形成永久印像,從而使人迅速辨認出熟悉的字。隨著閱讀能力不斷提高,自動識別區漸漸在“樂隊”中起主導作用,最終閱讀變得輕而易舉。閱讀障礙者就是第二和第三個區域不活躍。字形分析和自動識別無法佔據主動,只好過多依賴發音判斷和右腦反映相關圖片來閱讀,這樣一來,閱讀過程當然非常緩慢而艱難。

閱讀障礙不等於智力低下

知道了閱讀障礙形成的來龍去脈,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它呢?首先要擺正一個觀念,閱讀障礙絕不等於智力低下。相反,調查顯示,頂尖藝術家、科學家和商界領袖中閱讀障礙者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群體。 “發明大王”愛迪生、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和米老鼠唐老鴨的創造者沃特·迪斯尼都曾是閱讀障礙者。科學家們認為,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加上童年遭受歧視,在世俗偏見的壓抑下與命運抗爭的經歷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以至日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但是,不是所有閱讀障礙者都能成為世人愛戴的天才。調查還顯示,監獄服刑犯人中閱讀障礙者的比例也比較高。科學家指出,有閱讀障礙的青少年更容易疏遠朋友和家庭、中途輟學,甚至企圖自殺。美國有三百萬中小學生因為不會閱讀正在接受特殊教育,估計其中大部分是閱讀障礙者。還有更多存在閱讀障礙的學生在現行教育體制下被忽視,被拋棄。如果不採取糾正措施,任憑這些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一再受挫,最終支離破碎,他們很可能走上與社會對立的道路。

閱讀障礙能治療

專家指出,閱讀障礙最好早發現,早糾正。發現得越晚,糾正的過程就越痛苦和漫長。針對閱讀障礙者特殊的讀書方式,閱讀訓練要從辨認發音開始,然後辨認音節,再到認字,最後讀完整的句子,重複練習,循序漸進。當然每個孩子的障礙表現不同,性格各異,因此要注重因材施教。總結長年積累的經驗,專家們發現效果最明顯的方法是跟著熟練閱讀者一起大聲朗讀,這樣,跟讀者大腦所接受的字詞音形之間的聯繫一開始就是正確的。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非常重要。五彩繽紛的課外生活為他們提供了寓教於樂的廣闊天地。專家也曾對一些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學生做過觀察實驗。經過一年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這些孩子們的大腦掃描和實際表現沒有一例顯示出現閱讀障礙。

成年閱讀障礙者同樣能夠提高閱讀能力。他們可以採取增強右腦的字詞分析能力,輔以錄音磁帶幫助閱讀,達到看、聽、說三種感官刺激同時進行,強化大腦反應速度。

2006年8月3日星期四

讓改變成為可能,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 - 兒童敘事治療

尊重孩子獨特的語言表達、說故事、解決問題的資源和潛力,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但是當大人們嚴肅地溝通、努力分析問題時,卻完全阻絕了孩子的興致,讓孩子對改變自我倒盡胃口。

作者好奇:「當孩子出現嚴重的問題時,是否可能以有趣、好玩、幽默的方式,有效地處理挫折、害怕、過動、焦慮等各種困境?面對複雜的社會文化問題,我們如何邀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成員運用想像和創意的資源?」這些問題決定了本書的主軸-以有趣的方法,解決難題。

敘事加上遊戲,提供了新的選擇,也讓改變成為可能,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

本書介紹了許多充滿敘事哲學觀的兒童遊戲治療方法,例如將外化概念運用在沙盤、面具、和玩偶對話;只要掌握敘事的基本精神,許多遊戲治療的方式不僅變成一種媒介,甚至擁有擴大敘事精神的助力,可讓孩子用自己較能了解的認知發展,去體會諮商的主題和挑戰。本書充分發揮了敘事和兒童遊戲治療的統整魅力。

另外,信件、不同類型觀眾(觀眾可以是動物或想像中的朋友)的運用,都可以協助兒童發展對其自我認同較有助益的故事。

大衛.艾普斯頓對於孩子的特異能力,採取聆聽而非標籤為幻想或幻聽症的態度,更在挑戰治療師如何更尊重地了解孩子,用他們的特殊能力去克服問題,而不是急於把其特殊能力病理化。

在敘事治療裏,需要外化的不只是兒童和家長各別面對的問題,外化兒童和家長透過問題而建構出來的關係(relationship)問題,也同等重要。如何讓關係問題不內化到兒童和家長身上,而是外化出來,讓他們經驗到自己可以去面對、克服問題,進而經營他們渴望中的關係極為重要,因為有益的關係往往會鼓勵兒童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期待中的自我認同更密切結合;也會讓父母看到自我的努力,朝渴望中的親子關係戮力經營,而非陷在問題關係的自我認同中。

敘事治療雖然要學習許多理論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在和兒童、家長會談時,如何持續不斷地「相信」「問題故事」造就了他們,相信治療師能不斷以外化、解構、重要的問話,邀請兒童、家長談述與他們期待的自我認同較為接近的不同故事。因而敘事治療師必須相信人遠超過問題,並且相信人有許多未被啟動的故事需要被啟動,這些基本生命態度需時時牢記在心、勤於培育。

大衛.艾普斯頓,80年代與麥克?懷特創立敘事治療理論,蔚為家族治療新趨勢。他先後在紐西蘭、加拿大和愛丁堡接受心理專業訓練,1977年回到紐西蘭,全心投入問題兒童、青少年及其家人的工作,制力於贏回他們的人生。大衛.艾普斯頓目前是紐西蘭奧克蘭The Family Therapy Centre共同負責人,與本書另2位作者都在加州約翰甘迺迪大學任教。著有『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2001年由心靈工坊出版。珍妮芙.弗里曼和丁.勞勃維茲是婚姻、家庭和兒童治療師,珍妮芙運用敘事治療,對孩子進行諮商工作;勞勃維茲則偏重婚姻和家庭諮商,他們都在美國加州伯克萊執業。

2006年8月1日星期二

天使米奇的十四堂課/And God Cried, Too

天使米奇是正在受訓練的守護天使,他心裡有好多疑問:為什麼上帝不阻止那些不好的事發生?相信上帝的人才是好人嗎?害怕的時候,該怎麼辦?可以跟上帝生氣嗎?上帝會難過嗎?……天使長加比是個很有智慧的老師,他的工作便是和米奇討論這些艱難的問題,帶領他尋找答案,並且明白上帝的心意。
作者簡介

馬克.吉爾曼(Marc Gelliman)

和他的朋友湯馬斯.哈特曼,除了在全國性的報紙上撰寫專欄,還在有線電視頻道主持節目,同時是許多電視新聞節目固定訪談的來賓。他們創作的童書How Do You Spell God,被HBO改編為特別節目,還贏得George Foster Peabody獎。吉爾曼為小朋友撰寫了兩本當代聖經詮譯叢書:Does God Have a Big Toe?和God’s Mailbox。他是紐約唯維爾Beth Torah教堂的資深拉比。

繪者簡介

筆撒列

現職動畫及影片導演。許多年來一直用畫紀錄自己的想法,2004年厎意外開始繪本的工作。從小就喜歡透過影像及故事表達想法,期盼能製作在永恆?有價值的事物。喜歡太太、李小喵及聖經人物比撒列。早年任海外旅遊雜誌攝影指導,後為傳播及多媒體公司藝術指導、製作人、導演等職位。曾受邀擔任電視金鐘獎評審、海外旅遊文藝暨攝影比賽評審,及上海國際卡通漫畫展覽會國際館統籌等工作。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從前就像米奇一樣,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讓人受苦。後來自己也經歷一場特別的人生考驗後,才終於明白,原來這是上帝以祂高深莫測的智慧,掌管世界的方式。在那些令人心力交瘁、悲傷沮喪的苦難後面,其實藏著上帝特別豐富的恩典和福分。在教會教了很多年的主日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評論和相關課程教學等工作。

給大人的話

給小孩的話

第1章 尋找米奇:如果事情變得很不合理,該怎麼辦?
第2章 看不見的危險:如何走過生命的難關而不會受傷?
第3章 發光的人:發生不性的時候,上帝在哪裡?
第4章 假裝跳舞:明明應該高興,卻高興不起來,該怎麼辦?
第5章 人不是硬幣:上帝會偏愛某些人嗎?
第6章 成捆細枝子折不斷:該怎麼幫助那些受傷的人?
第7章 小點點今天死了:我可以跟上帝生氣嗎?
第8章 上去:我們死死了以後會怎樣?
第9章 對他很重要:不管我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為什麼還要繼續嘗試?
第10章 難倒老闆:為什麼上帝不阻止那些不好的事?
第11章 無神論的阿非:相信上帝的人才是好人嗎?
第12章 爛泥巴:上帝還會行神蹟嗎?
第13章 陪伴:對悲傷的朋友,我該說什麼?
第14章 上帝也哭了:上帝會難過嗎?
第15章 雷電的考驗:害怕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但以理子女教育法》

有別於市面上許多討論親職教育主題的書籍,作者朴三順傳道透過個人信耶穌之後病得醫治及教育出三位傑出子女的見證。
分享其教育子女成功的祕訣在於每天為子女流淚禱告,並從子女年幼時施以讀經禱告的信仰訓練,作者將此稱為「神本主義子女教育法」。

作者指出當今基督徒父母教養子女最大的問題,在於跟隨世俗價值觀、以人本為導向的教育方式,作者呼籲若欲教養出但以理般在靈命、品格、學識兼備的出色子女,必須揚棄此種「人本主義教育法」,而全面採用「神本主義教育法」,進而能培育出敬虔用功的傑出子女。

作者朴三順,是《但以理讀書法》作者金東煥的母親。她自從嫁到膜拜偶像的婆家,就患上原因不明的疾病長達十二年之久。

後,因著求助教會而蒙神奇妙醫治,從此全家信了耶穌,並展開反敗為勝的人生歷程,每天活出禱告、讀經、默想神話語和傳福音的生活,她的改變深深影響了她的子女。

她開始使用神本主義教育法,督促孩子每天過著以禱告、讀經、默想神話語為主的信仰生活。

如此教育的結果,女兒留美回國成為鋼琴家;大兒子金東煥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韓國最高學府—漢城大學,現正預備自己成為牧師;小兒子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現為醫生,這些成就正是作者過去二十年來禱告的結果。

作者曾任「愛的教會」高中生團契教師,畢業於漢城長老會神學院,現在是傳道,致力於探訪和禱告事工。

《兒童但以理讀書法》

這是一本為想成為現代但以理的小朋友所量身訂做的特別讀書法。

本書作者金東煥在寫出熱門好書《但以理讀書法》之後,特別針對國小的讀者作成此書,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可愛有趣的插圖,伴以世界偉人的讀書心得,有效帶領並鼓勵年輕讀者在課業上卓越的學習並能倚靠上帝的恩典成為靈性、品格、學業兼優的現代但以理。


這是一本為人父母及國小學生不可不讀的絕妙好書。


作者金東煥,直到七歲讀幼稚園時,仍是個非常頑皮的孩子王,但是自從媽媽相信耶穌之後,就從媽媽身上接受了信仰教育,從此他每天都禱告、讀神的話語,並且用功讀書,考上了只有功課很好的人才能考上的漢城最高學府—漢城大學,甚至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目前為了實現國小時向神禱告成為牧師的夢想,從總神神學研究所畢業後,就在教會中學習及服事。

但以理讀書法

書名 但以理讀書法 推介人 Leona
作者 金東煥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簡介 本書是韓國青年金東煥讀書成功的見證,當他立下像但以理的心志:全人為神而活、一心為神的榮耀而讀書時,突破許多讀書的困境與挑戰,最後以漢城大學第一名、接近滿分(99.26)的成績畢業。

《但以理讀書法》不是一部學習的速成寶典,卻提供最切實有效的原則與方法,激勵現代基督徒學子與家長,在面對多元混亂價值環境時,不妥協信仰、按著神的心意讀書,與作者一同來經歷神奇妙的恩典與賜福。

作者簡介金東煥,韓籍基督徒青年,2000年以接近滿分(總平均99.26)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韓國國立漢城大學。

他在青少年時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像但以理一樣的人!」要為神的榮耀而讀書。為了回應神的呼召成為一位傳道人,他沒有接受國家公費留學與任教於母校研究所,和韓國最大企業祕書室的重金禮聘的機會,而於大學畢業就讀神學院。

金東煥因著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禱告經歷上帝極大的幫助,因此帶來極為美好的成果,他也將此學習心得在大學時代和一些學習有障礙的青少年分享,並成立「空中教室」(Sky School),用門徒帶領的方式,不但幫助這些青少年突破學習困境,同時也帶他們接受耶穌的救恩,成為愛主的門徒。

Leona 的評語 (2004-03-10)
作者雖然A+第一名畢業,但原來他不是從小便是資優生,他也要重考才入到大學,再加上他身體欠佳,引致不能長時間書,家景又不是富裕,只有星期一至四才有時間讀書,若他不是靠著神,深信他不會考到此佳績,甚至入不到漢城大學。我覺得作著的態度是值得學習的,他雖然覺得非常困難,仍然竭盡所能地讀。他讀書真的為神而讀,由選科已經是。他母親管他屬靈生活很嚴厲,要他『沒有禱告就不要吃飯,沒有讀聖經就不要讀書。』他雖然可以讀書的時間很少,但仍然去幫其他人讀書。我覺得這書不只適合在學的人去讀,作為父母的也適合,因為作著的母親常常為子女祈禱。

家校合作乃啟迪兒童之門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香港特區政府註冊非牟利慈善機構

家校合作乃啟迪兒童之門 總幹事 :黃筱錦


一般家長以為在家校合作中,家長只限於做「搬搬抬抬,行行企企」的工作,對直接幫助發展自己孩子的空間有限。亦有部份學校擔心家校合作會令學校主導權下滑,然而本會服務兒童五年的經驗發現「家長+學校+教師+同學+社區+孩子」的六環互動關係實為兒童『全人』道路發展的基石,環環相扣互相影響。


在上述其中的三環「學校+教師+同學」中,子女能否選擇成功入讀理想學校是很多家長認為子女能否接受優質教育第一道大門,若然子女不是入讀家長選擇的名氣學校,家長如何自處﹖一所重視家校合作、重視孩子學習差異、以啟發兒童潛能及培養孩子愛上學習愛上服務的社區學校也是一個上佳的選擇。反過來說,學校因政府推行融合教育收納了一群資優或學習障礙的學生,當中學生的學習差異都會使教師教學壓力頓時加大,課室管理及學生行為亦導致教師壓力。若學校的家校合作良好將有助減低辦學壓力及資源增值,學校藉家校訓練家長擔當不同計劃的組長、義工或教學助理提升教學及課室管理質素,家長教育也能促進家長如何照顧子女各種成長需要,有品家長、故事姨姨、數碼叔叔等成功例子不小,本會的社工及顧問樂意協助學校推行有關計劃。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每個學生達致全面及具個性的發展,綜觀家校合作是啟迪兒童之門,但是如何開展及實行卻是一種『信心』與『投入』的功課。學校首先要有信心開放讓選擇了該校的家長發展家校會支援學校,同時有時間資源的家長須以愛心為出發點投入家校會工作,當中所言『投入愛心』是包含愛學校、愛教師、愛同學的博愛之心,因為「學校+教師+同學」的愛心三環將會是整合家長及子女打造啟迪兒童多元智能之鑰匙,今天家校合作不是政策、更不是免費義工的週年工作計劃,有西方教育專家曾說過『家校合作是現今兒童成長歷程的一部份』我們也深信這也是家長終身學習的一部份。當我們改變想法不把學校看成是一間僅僅提供學習知識、應付升學考試的訓練機構,我們的兒童將會在學校裡學得更多,配合第六個環;讓小孩子從小認識社區、主動服務社區,好讓他們的活動空間更闊、好讓生命教育實踐於社區、好讓家校合作建立社區共融文化。


電話:82233411 傳真:82233412 電郵:info@sld2000.com URL: http://www.sld2000.com/


家 校 合 作 乃 啟 迪 兒 童 之 門 按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