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推薦閱讀:別對他們放棄──漫談自閉症

【內容摘自《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The Way I See It : A Personal Look at Autism and Asperger’s,作者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譯者廖婉如,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的話:寫給對自閉症認識不多的讀者

自閉症是發展性障礙,通常會在幼兒時期被診斷出來。它本質上是腦神經出了問題,影響了大腦四個主要區域的功能運作:語言/溝通、社交技巧、感覺系統和行為。自閉症的成因依然是個謎。目前的研究指出,這類的障礙可以再細分成不同的子群,端看是由基因引起,環境侵害使然,或兩者皆有。

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各的長才和挑戰。沒有哪兩個的嚴重程度一樣,或表現出相同特徵。這是一種「光譜式的」障礙,各種的個別診斷一概統稱為自閉症類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這個光譜上的個體從無法口語、可能產生傷害自己的行為以及智障的嚴重挑戰,到高功能的(所謂的亞斯伯格症候群)、具有高超智力、口語表達能力良好,但卻明顯缺乏社交技巧、不太能從他人觀點看待事情的都有。在修訂中的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標準裡,也就是醫界的診斷「聖經」,即將把亞斯伯格症候群從自閉症裡刪除,並把各種自閉症標籤合併在「自閉症類疾患」這個統稱之下。

根據二○○九年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自閉症的比率是每一百個新生兒會出現一個 (根據二○一二 年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是每88個新生兒會出現一個),而且這比率持續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升高。每二十一分鐘就會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男生的比率是女生的四倍,在全球各地一致普遍地出現,不分種族、社會和人種。根據美國自閉症協會統計,照護一名自閉兒的終身花費介於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美元之間;每年花在照護這些人的費用總額是令人咋舌的九百億美元。

自閉症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式。自閉症患者同樣生而為人(people first),自閉症只是他/她身為人的一部分而已。自閉症類疾患不再純然被視為是行為障礙,它會影響整個人的各個方面:生物醫學方面、認知方面、社交方面和感覺方面。只要得宜運用個別化的介入方式,自閉症類疾患兒童可以更加發揮功能,學習適應周遭的世界。

我們對自閉症類疾患的理解跨出了一大步,也更知道如何提供有效的幫助。幼兒最早可以在滿十二至十五個月時被診斷出自閉症,其中很多接受了密集的早療,因而能夠和一般孩子一起上小學,只需要些微的協助和服務。不論在幾歲被診斷出來,自閉症類疾患兒童和成人時時刻刻在學習,無論任何年齡,只要處置的型態和強度適當,他們的功能運作都會有顯著的改善。

本書簡介

本書是由作者(天寶‧葛蘭汀)過去八年來刊登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文摘》(Autism Asperger's Digest)的文章集結而成。天寶‧葛蘭汀將這些文章分門別類,探討主題從早期的教育方式、感覺敏感度問題,到腦部研究,乃至就業發展都有。每一章開頭,都附上新的引文,添加作者對該主題的額外看法。

在這些文章裡,天寶‧葛蘭汀以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個人經驗出發,同時納入家長、老師以及自閉症類患者能夠立即加以運用的實用資訊。自閉症的光譜非常廣泛,從無法口語的人,到輕微亞斯伯格症的優秀科學家或電腦工程師都包含在內。這本書可以運用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整個光譜範圍內。

全文網址: 別對他們放棄──漫談自閉症 - 關懷自閉症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小搗蛋丟東忘西 當心他得了ADHD

    許多人誤解孩子的表現是管教失當或是社會環境縱容結果,使得台灣只有20%的病童接受治療;其實愈早治療幫助愈大,不要因為未治療讓孩子陷入更艱難的困境。

 現在少子化,許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粗心、丟東漏西、甚至調皮搗蛋,總以為他還小、無法專注,其實孩子很可能是因為大腦內神經功能受損性的疾病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問題,預估全台約有7.5%的兒童有此病症,但因為民眾誤解它是管教失當或是社會環境縱容結果,加上對於其治療藥物有錯誤認知,使得台灣只有20%的病童接受治療,遠低於美國的50%。

 中山醫學大學身心科主任陳錦宏解釋,ADHD是一種腦功能異常的疾病,臨床上已有很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可以改善病童注意力不足、衝動與過動的狀況,效果達八至九成。

 依據美國臨床評估,未適當治療ADHD病童,30%兒童接受特殊教育、30%被留級、25%青少年被學校開除、35%退學、26%被逮捕、55%未接受治療的成人變成物質濫用者(吸毒、酗酒、抽菸)、40%發展出憂鬱症。

 愈早治療對孩子的幫助愈大,而青春期以前是ADHD黃金治療期,陳錦宏呼籲,不要因為未治療孩子陷入更艱難的困境。

2012-12-30  中國時報  馮惠宜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電子保姆”或致幼兒語言障礙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有語言障礙的幼兒6年間增加71%。專家認為,這與電視、智能手機、遊戲機等電子產品更多地進入兒童生活有一定關聯。

  大幅增加

  英國政府支持的“改善交流研究項目”調查顯示,在校幼兒中,有語言障礙、需要獲得專業人員幫助的人數在2005年至2011年之間增加71%,2011年5歲至16歲有語言障礙的在校生總計13.6萬,佔在校生總數的2.2%。

  英國《每日郵報》27日援引語言研究專家瓊‧格羅斯的話報道:“老師們告訴我,他們發現說話費力的孩子人數顯著增加。”

  英國幫助語言障礙兒童的慈善機構“我能”根據其他一些研究結果估算的有語言障礙幼兒人數更多,達120萬名。這家機構稱,英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較落後地區,半數兒童入學時不能自如表達。

  “電子保姆”

  格羅斯認為,有語言障礙的孩子人數激增可能與生活方式相關。

  進入21世紀後,電視、遊戲機、智能手機、電腦之類帶屏幕的電子裝置發展更迅速,佔據孩子大量時間,像“保姆”一樣陪伴孩子,取代了不少傳統家庭活動,如與父母一起吃飯、學說歌謠等。

  如今的家長生存壓力大,為生計忙于工作,變得“有錢沒閒”,不再像過去那樣花大把時間與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聊天,陪他們玩。

  格羅斯說,家長不是不想跟孩子說話,但現代生活壓力迫使他們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果沒有整塊時間陪孩子,可以利用各種零碎時間與孩子交談,傾聽孩子的想法,例如開車帶孩子外出時,給孩子洗澡時,與他們一起用餐時。

  格羅斯並不完全排斥“電子保姆”,但認為應控制使用時間,例如可以讓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以此作為與孩子交談的話題,但不可讓電視取代家長陪伴孩子。

  盡早幹預

  英國教育部26日發表報告說,一些地區的家長發現孩子有語言障礙後不能迅速獲得專業人員幫助,最長要等待2年。

  慈善機構“我能”認為,這種情況“不可容忍”,因為對于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言,“每一天都重要”。

  “我能”負責人弗吉尼婭‧比爾德肖稱,0至5歲是一個“黃金窗口”,對語言障礙的幹預可收到明顯成效。

  英國教育部官員愛德華‧廷普森說,語言交流對于孩子學習所有科目都至關重要,應該盡快為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提供幫助。(歐颯)

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聖 誕 快 樂


故事治療-從理論到臨床(上篇、下篇)


故事治療-從理論到臨床(上篇、下篇)
講員:謝佩芝女士 (香港樹仁大學心理及輔導學系課程監督、亞洲專業輔導協會(香港)董事),著作有「故事—打開兒童成長的金鑰匙」
日期:2013年2月23日及3月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30-4時
地點:香港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9樓
費用:$50/堂

Autism Awareness: I see you everywhere - OC Moms

I know what the numbers say. 1 in 88. 

Some feel panic. Some feel insulted that there's panic. Some don't feel nearly enough. 

PHOTO COURTESY MORGUEFILE.COM
Me? I feel privileged to be my son's parent. I feel petrified about his future. I feel too exhausted to get in the middle of the ongoing drama that continues to play out in our enormous and diverse community. 

To me, you are more than a number, more than an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proper terminology to use when regarding your diagnosis, more than the bickering ad nauseam ...<<more>>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明愛「學習與成長」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支援計劃

最 新 活 動 及 消 息 (2013年1月)


活動名稱    :《四師解「讀」》特殊學習障礙家長講座
日期 / 時間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下午2:45 - 下午5:30
地點            :九龍明愛社區中心 (九龍太子道西256A號三樓公眾禮堂)
對象            :子女已評估為特殊學習障礙之小學家長
查詢電話    :2772 3198


活動名稱    :「活孩子、樂爸媽」特殊學習障礙支援服務
日期 / 時間 :全年 (服務為期約2年)
地點            :明愛賽馬會德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九龍藍田德田 德敬樓一樓
內容            :活孩子小組
內容            : (一) 樂學篇
內容            :  ‧中英文學習的基本技巧
內容            :  ‧發展性協調訓練 
內容            :  ‧視覺空間感知訓練
內容            :(二)感摯盡情篇 
內容            :  ‧透過繒畫、音樂、話劇等,協助孩子探索及釋放感受及情緒 
內容            :(三)多才多藝多多FUN獎勵計劃
內容            : ‧體藝學習課程
內容            : ‧親子共同參與活動 
容            :
內容            :樂爸媽小組
內容            : ‧認識特殊學習障礙及孩子學習特徵 
內容            : ‧紓緩教導學障孩子的壓力,建立同路人互相關懷分享的網絡
內容            : ‧認識特殊學習障礙及孩子學習特徵
內容            : ‧掌握與學校溝通技巧及認識有關學障的最新資訊
對象            :被評估為學習障礙之學童及其家長
查詢電話    :2772 3198


專業評估
1. 由教育心理學家為特殊學習障礙兒童(5-12歲)進行智力評估(HK-WISC)及讀寫障礙評估(HK-SpLD)服務。
2. 由職業治療師為特殊學習障礙兒童進行大肌肉及小肌肉發展評估;視覺感知能力發展評估;感覺綜合處理能力初步調查;眼球控制能力評估及自理能力評估服務。

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

協康會推出「語你同行」iPad 應用程式

為幫助自閉症兒童表達所需融入社群,協康會言語治療部推出首個iPad 應用程式(App) ─ 「語你同行」溝通簿,內設常用詞彙圖片、造句功能、個人化圖片及詞彙庫、及真人發聲(廣東話及普通話),兒童可隨時隨地透過圖片及發聲功能,直接表達所需,學習與人溝通。

「語你同行」應用程式App曾在協康會幼兒中心試行,家長都表示它容易操作,其豐富的圖片庫及造句功能直接誘發子女主動表達的意願,也增強與人溝通的信心。現供家長免費使用,可以透過iPad或電腦上安裝的Apple iTunes Store,以關鍵字「協康會」或「語你同行」搜尋、下載及安裝使用,亦可 按此查閱

「語」你同行由協康會言語治療師編寫設計,屬便攜式輔助溝通工具*,用以幫助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包括自閉症兒童,提升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語」你同行的特點如下:
載有350幅常用詞彙圖卡,涵蓋人物、動作、食物、飲品、玩具、身體、情緒及感受、動植物、衣物、交通、活動、日常用品、家居、地方、文儀、特性、社交用語共17個類別。
提供即時發聲或按鈕發聲功能,可選擇單一圖片或用不同類別的詞彙組成句子。
自訂功能:
隨時增加新詞彙圖及相關發聲。
更改類別及圖片的排列次序。
顯示常用詞彙圖及控制圖片數量。
真人發聲,可選廣東話或普通話。
可選擇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

*此應用程式的設計目標為兒童提供一種輔助溝通工具,並非讓兒童單獨玩的遊戲或自行學習的軟件。使用前請諮詢言語治療師。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重溫 : 2012年孕婦和兒童健康會議 - 兒童早期發展

Seminar o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Lecture 1
Research on brain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



Lecture 2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ntextually relevant scale to assess and monitor chil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


Lecture 3
Local assessment tool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迷思多 致使治癒率只有2成

(台灣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問題,預估全台約有7.5%的兒童有此病症;雖然目前針對ADHD已有很好的治療藥物,但是,民眾對於ADHD仍有許多迷思,致使台灣ADHD治療率不到20%,相當可惜!

ADHD會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相關症狀,例如粗心、分心、寫作業很久、東西常弄丟、做事拖拖拉拉、或者愛說話、插話、搶話、坐不住、衝動沒耐性等等,症狀常造成學習、人際、家人互動等方面的困擾,若是不斷給予負面回應,孩子很容易造成二度傷害。


因此,了解ADHD,及早發現並接受謹慎評估及正規治療,是父母及教育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不過,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精神學科主任陳錦宏表示,雖然經由正統醫療,大約80-90%ADHD症狀均會有改善,可惜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概念,使得台灣ADHD治療率不到20%,許多孩子因為延誤治療而讓孩子陷入更艱困的處境,常是過了青春期前的黃金治療期,才去治療,使得治療率降到20-30%。

陳錦宏醫生並發現,ADHD小孩的家長,憂鬱及生活品質指數均較差,而家長的負面情緒又變成小孩的壓力,進而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陳
醫生台灣中部ADHD家庭組成一互助團體「心動家族」,試圖協助這些ADHD小孩及家庭,藉由家族中成員之間彼此支持與成長,能在求助過程中不那麼孤獨。

「心動家族」與中山醫學大學身心科並將於本月15日(週六),在中山醫學大學正心樓3F,舉辦ADHD關懷座談會系列活動,會中並有魔術方塊大賽及邀請有音樂才華的ADHD小孩小提琴演奏,欲參加者可電洽04-2473-9595轉38837謝小姐報名。


詳全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迷思多 致使治癒率只有2成-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聽見天堂》對融合教育的期盼!


意大利這個文明古國除了在當今學前教育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短短半個世紀裡誕生了兩種對世界學前教育產生重要影響的幼兒教育系統--蒙台梭利教育 Montessori 和瑞吉歐教育 Reggio Emilia,更在過去的四分一世紀裡成為全世界融合教育的先導之一。當我們仍在爭論 我們融合教育種種問題 的此時,大家不妨安靜片刻去优酷或PPTV欣賞一套以真人實事改編拍成的意大利電影《 聽 見 天 堂 》( Red Like The Sky )你當會有一番對融合教育的期盼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重溫「結伴同專注」親子專注力培訓



小孩精力旺盛,上課容易分心,整天跑跑跳跳,沒辦法靜下心來,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情形,爸媽該怎麼辦呢?透過運動治療及遊戲訓練的方式,可以刺激小孩知覺動作發展,提升協調與動作控制能力的穩定性,並增進注意力及情緒穩定,讓我們一起來協助孩子做好行為管理
(祇提供活動參加者瀏覽)


AD/HD兒童及家長訓練課程 (平行發展小組)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 悅讀領航員(義工訓練計劃)


悅讀領航員(義工訓練計劃)

訓練日期:2013年1月26日至2月16日(逢星期六)(共四節)

實習日期:2013年3月2日至5月4日(逢星期六) (共十節)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內容:認識讀寫障礙兒童在閱讀上的困難及需要,學習相關理論及訓練技巧,並設計遊戲讓讀障兒童改善閱讀能力。學員完成訓練後須要協助「有效提升閱讀能力策略」訓練。學員於訓練出席率達100%及實習出席率達80%將獲頒發證書。

地點:九龍牛池灣彩虹邨翠瓊樓地下44號 (彩虹港鐵站C4出口)

對象:16歲或以上有興趣服務讀障學童之青年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會員優先)

費用:免費

名額:10人

報名及查詢:23400803

負責社工:盧先生(註冊社工)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

自闭症患者在增多 民團募款支持自閉症早期療育


內政部統計至6月底止,自閉症人數為1萬1712人,比去年成長9.38%。自閉症基金會今天舉行募款活動,希望多支持早期療育。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今天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支持自閉症早期療育誓師大會,現場不僅有童玩童趣攤位,前考試院秘書長、現任國策顧問林水吉經營的「旺來春秋」鳳梨酥,也贈送200盒在現場擺攤義賣,支持自閉症早期療育的募款活動。

自閉症基金會指出,早期療育重要,只要願意走出來接受幫助,可明顯看到小朋友的進步。

依照內政部統計,台灣自閉症人數與10年前相較,患者增加了2.7倍。

由於自閉症人數遽增是不可逆的趨勢,自閉症基金會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呼籲社會大眾伸出手,和自閉症的兒童一起做朋友,也替關鍵性的早期療育募款,幫助這些孩子得到適當輔導。


亞斯伯格症更名 福利不減診斷速度快2倍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日前媒體報導亞斯伯格症將於明年5月更名消息,引發許多病童家長擔心孩子的權力與福利將受損,兒童青少年科醫師表示,將亞斯伯格症與其他型別自閉症統稱為「自閉症類群疾患」,預計可加速2倍以上診斷時間,讓特教老師能提早處理病童的困擾,給予亞斯伯格症患童與其他自閉症患童同等的服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政雄表示,亞斯伯格症孩童因為腦部發展因素,導致社交互動缺損,常不理會他人,或做出不合宜的社交行為;溝通能力缺損,可能會完全無語言能力,或出現不合宜的言語表達;另外會侷限重複同一動作或特定興趣,甚至排斥改變。以往亞斯伯格症患童因為部分能力高過其他自閉症患童,容易讓大眾誤解他們不需要幫助,常見患童所得到的服務遠低於疾病診斷結果。

陳政雄醫師指出,美國精神醫學會將於明年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亞斯伯格症更名為「自閉症類群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許多家長誤以為這是把自閉症診斷位階拉高,並去除亞斯伯格症,擔心會減少孩子的福利,其實此一新的診斷準則是將典型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四種障礙類別統稱為「自閉症類群疾患」。 

陳政雄醫師進一步解釋,將亞斯伯格症納入「自閉症類群疾患」後,預期原本處於疾病邊緣狀態的孩子更能及早診斷、接受更清楚服務。以往診斷時間為3個月至半年,新準則公布後,可節省診斷孩子的次分類時間,預計診斷速度能加快2倍,如此醫師就能更快與特教老師確認,讓特教老師能及早處理亞斯伯格症患童學習中的困擾。

陳政雄醫師說,明年5月正式公布新的診斷準則後,台灣的精神醫學會也將陸續以此準則來使用,精神醫學會已準備就緒,但同時必須配合足夠的特教服務資源,才能在快速診斷後立即得到特教服務的支持。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確保正確診療 亞斯伯格症正名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精神醫學會1日決議,取消「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這個名稱,這類患者與其他類型的自閉症患者,未來將以目前已廣泛應用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統稱,以協助患者獲得與自閉症患者相同的服務。被認為將人污名化的「性別認同障礙」一詞也將取消,改稱「性別不安症」。這是美國精神科醫師奉為圭臬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近20年來首度重大修訂,對保險業決定給付種類、學校決定如何分配特殊教育資源,可能也會有重大影響。

新修訂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將於明年5月出版,負責修訂該手冊的工作小組主席庫普佛表示,新增「自閉症譜系障礙」類別,目的不在增加心理疾病患者的確診人數,而是要確保受影響的孩童與成年人都能獲得正確診斷,進而取得最適切的治療。

美國精神醫學會成員、自閉症專家羅德表示,正名的理由之一,是因為美國一些州與學校系統並未對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提供服務,或提供的服務較少;自閉症研究者道森表示,小型研究顯示,新的分類標準會有助益。

自閉症譜系內有多種不同症狀,要如何定義一直是醫界熱議話題,部分人士反對取消「亞斯伯格症候群」名稱,也有部分患者家屬不願變更病名,擔心患者因此不再符合特殊服務資格;但也有患者家屬樂見此項改變,因為對他們來說,名稱怎麼分都沒什麼意義,「都是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原本是以奧地利小兒科醫師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命名,患者通常會有嚴重社交困難,以及出現某些特定的、重複的行為。

除了「亞斯伯格症候群」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DSM-5還有幾項修訂,其一是將反覆暴怒這種症狀取個新病名為「分裂性情緒失調症」(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DMDD),因為有太多小孩被錯誤診斷為躁鬱症,接受強力心理藥物治療。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台北市資訊科技輔具教育訓練



2012年 11月30日(五) 如何在PC、iPad、紙張上製作有聲試卷教材及在學習障礙上之應用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所、財團法人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

課程目標:認識閱讀障礙之學習困難,及瞭解如何製作有聲教材,運用在跨PC、iPad、溝通筆等不同平台,並有效使用於製作有聲學習教材與有聲評量試卷,以達適性學習與調整評量措施之效。

課程內容
一、何謂學習障礙?學習障礙之學習困難? 13:30-14:10
二、如何在PC、iPad、紙張上製作有聲試卷教材及在學習障礙之應用(一)14:10-14:50
休息20分鐘
三、如何在PC、iPad、紙張上製作有聲試卷教材及在學習障礙之應用(二)15:10-16:10
四、回饋與討論 16:10-16:30 

日期 : 101年11月30日(五) PM 1:30 ~ 4:30 
地點 : 台灣師範大學博愛樓一樓114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1段129號)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融合教育逾十年 校園仍充斥歧視

【東方日報專訊】本港推行融合教育逾十年,平等機會委員會 一項研究發現,學校不僅師資欠奉,校內更充斥歧視。三成特 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指曾被同學取笑,兩成六說曾受 欺凌,情況遠高於普通學生。有SEN學生在訪談中指出老師 經常惡言相向,甚至將同學東西丟出班房,亦有學生只歸咎 「自己蠢」,未能獲適切支援。更甚者,就是有半數教師原來 未有接受任何融合教育訓練,逾半受訪者更不認為排除SEN 學生入讀主流學校屬歧視,情況令人憂慮。

平機會委託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於一○ 年九月至一一年十一月,問卷調查來自二百卅間學校、合共五 千一百卅六位校長、教師、家長、學生與專業人士,以及個案 研究二十間學校、四百七十五名受訪者,昨公布「融合教育制 度下殘疾學生的平等學習機會研究」結果。 近半教師表明不接納 研究發現,本港接受融合教育的師資嚴重不足,僅兩成六校長 曾接受特殊教育的專業進修課程,四成九教師更從未接受任何 融合教育的訓練,僅有百分之一至二的校長及教師持有特殊教 育專業證書或大學學位。兩成校長及教師說不贊成改動環境設 施及教學法,兩成至四成三教師更表明不願意接納智力障礙、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或自閉症學生在主流班級上課。

平機會政策及研究專責小組召集人謝永齡指,「結果令人好嘩 然,老師未受過訓練,就梗係唔知考試調適、更改桌椅高低幾 重要,亦唔識點幫學生。」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會以報告作為推 動融合教育的參考,已接受特殊教育培訓的教師已經不斷增 加,一一/一二學年逾八成小學有一成或以上的教師接受基礎培 訓。

申請調適 學校未跟進 張女士的兒子在元朗區一間小學就讀小四,一年級時發現兒子 情緒有別於普通學生,二年級時更因為與同學爭執而企圖自殺,但當時社工並未發現兒子患有專注力不足,及後經過多次 求診之後,去年才確診。張女士認為,現時校內的支援嚴重不 足,校內教師亦不時歧視學生,「一有爭執就認定我個仔係搞事分子!」 余女士的兒子就讀二年級,本學年亦確診為專注力不足,需定 時服藥,亦已經向校內申請考試調適,但是學校未有跟進, 「個仔每次上完堂咩都話唔知,後來觀課先知學校根本完全放 棄佢哋,只係會狂鬧,作為家長好心痛,有諗過幫佢轉校。」



培生設助學金助基層生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近年香港出現不少提供非主流課程學校,由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及太太楊碧玲去年創立的私小培生學校,則強調品德教育和家長參與。為資助有志報讀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入讀,該校今年將增設助學金。

  另外,培生學校今年學生增至十人,其中三成為具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有專注力不足新生家長指,該校師生比例低,教師可及時跟進子女學習進度。

  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及太太楊碧玲去年自資一百萬元,租用北角商廈,創立培生學校,首學年兩名兒子是僅有學生,今年學生增至十人,包括本港、內地及海外國籍學生。現時學校每年學費六萬元,為協助基層學生亦有機會入讀該校,楊碧玲表示下學期起增設助學金,為有需要家庭提供資助。

  該校約三成學生具特殊學習需要,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等。身兼校監的楊碧玲指,學校會運用情景教學,助學生應對不同環境,如用膳態度、坐姿等,助學生建立信心。

  有家長認為,該校聘有七名全職及兼職教師,按學生程度分班,可有效跟進學生學習進度。兒子被評為專注力不足的吳太稱,兒子就讀主流學校時,曾遭同儕欺負,且功課繁重,情緒變得暴躁,今年安排兒子轉讀該校小四課程。她指,學校教師可集中跟進子女的學習進度,予以輔導,兒子獲任學生大使後,性格更見主動。

  另有家長喜見子女自我要求提高,樂於學習。新生家長周太指,兒子性格被動,過往曾轉讀兩所國際學校,學習上未見適應。「培生學校對寫中文字的筆劃有一套標準,原本認為學校過於嚴謹,但發現兒子自我要求提高,不厭倦地更改不合規格的字。」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玩出專注力 一次對付五種兒童專注力不足!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陳詩婷 2012年11月22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我的小孩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辦?」這個問題相信是大部分家長都會碰到的孩子教養問題!事實上,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往往只能在目標徘徊,很難達到很高的成就。兒童專注力達人張旭鎧說,「專注力可以區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類型,施以不同的專注力訓練,輕鬆玩出專注力提升!」

比如當一台車子從身旁經過,孩子可以立即反應出車子經過,這叫集中型專注力的表現。如果發現小朋友出現集中型專注力缺乏,職能治療師阿鎧老師分享,可以玩聽一聽、拍一拍的刺激反應遊戲,跟孩子說:「玩的時候,如果聽到拍手聲,就要馬上停下來摸摸我的手指。」或者「當小朋友在聽音樂時,如果聽到鼓聲,就要拍一下手!」藉由這種刺激反應的遊戲,持續訓練達到小朋友集中型專注力的提升。

很常碰到家長說:「小朋友看電視時,我怎麼叫都沒有反應!」阿鎧老師說,其實這就是一種選擇性專注力缺乏。面對選擇性專注力缺乏的兒童,訓練治療方式可朝「在適當的地方,挑出適當的物品」著手,比如:給孩子一盤混在一起的紅豆、綠豆、黃豆盤,要求孩子第一盤需挑出紅豆、第二盤是綠豆、接著才是黃豆,如此反覆的訓練提升孩子的選擇性專注力。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其實並不是單純的一件事情,而是一連串事情的表現。」阿鎧老師舉例,小朋友在做功課時,其實不單純只是做功課,裡頭牽扯到寫字、看課本、抄寫等,必須在這些動作中做轉換,才能完成做功課這項任務,這些表現就是一種交替性專注力。當小朋友缺乏交替性專注力時,一般會利用多種顏色的串珠組遊戲,要求小孩必須依照規定的顏色排列來堆疊,比如依照紅黃綠藍、紅黃綠藍的排列法,並視小孩的程度,可適時的加入更多顏色!如此訓練,就能讓孩子專注於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加以記憶、分析,並做適當的回應。

第四,持續性專注力指的就是個體能維持注意力一段時間的能力。阿鎧老師建議,要訓練孩子的持續性專注力,最常利用「玩迷宮」的方式,要求孩子在五分鐘內畫完,但通常第一次玩的孩子都會直接放棄,索性穿牆而過,這時候家長就要陪同,帶著孩子從觀察迷宮路線,或者先用手指頭玩過一遍,之後再讓孩子拿筆走迷宮,就可以訓練孩子的持續性專注力!

其實我們的外在環境就是遭受到一連串不同的刺激,並會因為刺激的不同做出適當的注意力形式,比如在課堂上,孩子需要一邊聽老師講話,一邊看著黑板上的板書,一邊抄下黑板上的板書,這就是一種分配性專注力的表現。針對這方面的訓練,阿鎧老師建議,可以讓孩子從事比較有去的活動,比如玩遊戲、看電視等,當孩子在專注時要求他回答問題,比如:「你在玩什麼遊戲?今天早餐吃什麼?」透過你問我答的遊戲,可以讓孩子處理適當的專注力分配,達到分配專注力的提升!

「千萬不要要求孩子一次就能持續專注半小時。」阿鎧老師說,孩子的注意力是隨著訓練時間慢慢堆疊,非一蹴可幾的,否則造成孩子的挫折感,就白忙一場了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原因

自閉症患者新希望:小鼠自閉行為遭逆轉

自閉症譜係障礙包括了一係列的神經發育疾病,主要影響三類行為:社會交往、人際交流以及重復的興趣或行為。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近日,來自麥基爾大學和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者確定了自閉症譜係障礙(ASD)與蛋白質合成途徑之間的關鍵聯係,為開發新的醫療手段提供了支持。

蛋白質合成的調控,又稱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翻譯,是細胞制造蛋白質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細胞和生物體各方面功能的實現息息相關。研究人員近期在小鼠實驗中發現,一組名為神經配蛋白(neuroligins)的蛋白質如果合成的量太多,就會導致類似于自閉症譜係障礙的症狀。研究還發現,成年小鼠的這種似自閉症行為可以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或者基因療法等進行恢復。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自閉症譜係障礙包括了一係列的神經發育疾病,主要影響三類行為:社會交往、人際交流以及重復的興趣或行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每88名兒童中就有1名罹患自閉症譜係障礙,而且這種疾病在不同膚色、種族或經濟階層中的發病率並無差異。此外,自閉症譜係障礙在男孩中的發病率(1/54)幾乎為女孩(1/252)的5倍。

“我們實驗室致力于揭示非正常調控的蛋白質合成過程與癌症病因的關係。我們驚奇地發現,同樣的過程與自閉症譜係障礙中的過程很相似,”Nahum Sonenberg教授解釋道,“我們採用的小鼠模型中,控制蛋白質合成起始的一個關鍵基因被敲除,使這些小鼠體內的神經配蛋白產量增高。神經配蛋白對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形成和調節,以及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Nahum Sonenberg教授來自麥基爾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化學係,並在古德曼癌症研究中心任職。

“自從2003年在自閉症譜係障礙病人中發現了神經配蛋白的突變以來,有關的精確分子機制仍未搞清楚,”文章的主要作者、麥基爾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人員 Christos Gkogkas說,“我們的工作第一次將神經配蛋白的翻譯機制與小鼠突觸的功能改變,以及小鼠似自閉症行為聯係起來。關鍵是,我們在成年小鼠中實現了似自閉症行為的逆轉。首先,我們採用之前用于癌症治療的復合物來抑制蛋白質合成;其次,我們利用非復制性病毒作為載體切斷了神經配蛋白的過度合成。”

計算機模擬在這項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使用一種特別開發的全新算法,我們解答了Sonenberg博士的問題。我們確定了與神經配蛋白有關的mRNA的獨特結構,這很可能導致了其特異性的調控機制。”蒙特利爾大學免疫學和癌症研究所,及計算機科學係的Franois Major教授解釋道。

研究人員發現,神經配蛋白的合成失調會提高突觸的活性,導致大腦細胞的興奮與抑制失去平衡,從而為解開自閉症的奧秘開辟了令人興奮的新途徑。

“通過選擇性減少某類神經配蛋白的合成,以及扭轉細胞間突觸興奮的變化,我們成功阻止了小鼠的自閉行為,”蒙特利爾大學中樞神經係統研究組及生理學係的Jean-Claude Lacaille教授解釋道,“簡而言之,我們在腦細胞中操縱了這些機制,並觀察了它們如何影響動物的行為。”研究人員還可以通過操縱另一種神經配蛋白,來抑制或增強自閉症的行為。“平衡狀態可以受到影響這一事實,表明存在通過靶向這些機制進行藥物幹預的潛力。”Lacaille總結道。(任天)

來源:新浪科技

為何孩子會患自閉症?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家長常常這樣問,這也是讓他們最感痛苦的問題之一。現在,越來越多的基因測試給出了部分答案。科學家稱,約20%的自閉症病例與已知的基因異常有關,今後可能還會發現更多。

查明遺傳學原因有助於預測患兒的兄弟姐妹是否有可能患病──甚至還能找出有針對性的新治療方法。例如,最近,研究人員報告稱,一種實驗藥物arbaclofen能夠降低患有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的兒童和成人的社交逃避和問題行為,這種病是自閉症最常見的遺傳病因。

加利福尼亞州馬德拉(Madera)的卡裡•惠勒(Cari Wheeler)說,她11歲大的兒子馬克斯(Max)既有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也有自閉症,以前,他只是坐在餐館裡就會“感官超載”,而不得不縮回他的個人世界或沉迷於DVD播放器中。惠勒說,現在,他可以點餐,看著侍者並和人們打招呼“你好嗎?”。“這些是他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

現在,馬克斯為當地一支青年橄欖球隊扮演啦啦隊吉祥物,他甚至習慣了整個體育場的喊聲。“怎麼樣,馬克斯?”他的回答是,“我感覺很好──身為一名鷹隊(Hawk)成員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系列症狀的集合,嚴重程度從亞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s)表現出的社交尷尬和興趣狹窄到嚴重的交流和智力殘疾不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現在,每88名美國兒童中,就有一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該比例幾乎是2002年的兩倍。

沒有一種血液檢測或腦部掃描能診斷出自閉症譜系障礙──這部分是因為環境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但一旦一個孩子被確診,研究人員就可以根據症狀和行為測試來倒推以探究其遺傳原因。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美國醫學遺傳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都建議所有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都接受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和其他染色體異常檢測。被稱為染色體顯微分析的最新檢測可以識別出已知與自閉症有關的亞微觀DNA序列缺失或重復。這些檢測總共找到了超過10%自閉症病例的遺傳學解釋。

專家估計,400-1,000個人類基因可能在涉及自閉症的復雜神經問題中起作用。如今尋找其中的基因突變的測試方法大幅增加,這要感謝讓科學家得以一次對許多基因進行測序的新技術。

來源: 華爾街日報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民間籲統籌資源 加快遲緩兒療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遲緩兒的盛行率約6∼8%,以台灣去年為例,推估0到3歲的遲緩嬰幼兒約6萬多人,不過今天有民間團體指出,台灣雖然很早就投入遲緩兒的早期療育,不過,政府沒有統籌整合,出現多頭馬車的情形,往往造成遲緩兒和家長的困擾,延誤了黃金治療期。

輕輕的摸著女兒,並開心的和爸爸互動玩遊戲,今年2歲心岑,在8個月的時候,被家人發現有學習遲緩的情況,直到就醫後才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的快樂木偶症候群,目前這種疾病沒藥可以根治,只能靠復健治療,家住南投竹山的他們,只好搭著公車到台中進行早期療育。

==家長 余先生==
在南投縣 你知道是很窮的縣市
所以說在南投
對於這樣的小孩子的照顧
當然就比不上台中
所以我們每天 都要從南投到台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遲緩兒的盛行率約6∼8%,以台灣去年為例,推估0到3歲的遲緩嬰幼兒約6萬多人,而民間團體認為,近30年來,各縣市針對0-3歲的遲緩嬰兒,缺乏積極、密集、統整與專門性的服務政策,導致延誤了最關鍵的療育期。

==心路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麗英==
台灣的早療
目前因為健保的制度的引導
造成了我們早療等於復健了
所以基本上
所有發展遲緩孩子的家長
就不斷在醫院排復健

== 瑪利亞社福基金會執行長 陳美鈴==
一個禮拜去做一次的療癒
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請政府
應該把補助提高到
每一個月補助1萬2到1萬6

民間團體希望政府能重新檢討、加快遲緩嬰幼兒的篩檢機制,把握黃金關鍵療育期,另外也希望政府能有效整合資源,避免多頭馬車。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提升兒童專注力 首要了解不專心原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小孩已經都六、七歲了,學習老是不專心、寫作業一下子玩玩手、一下子喝口水、多坐一會就想睡、吃個飯也要花個一小時,半哄半強迫才能順利吃完…。相信這些問題,家長們一定曾經困擾過,兒童專注力達人張旭鎧說,這些問題都是兒童專注力不足的表現,要提升孩子專注力,首先要了解他們不專心的原因,並配合好玩有趣的動機,輕鬆玩出專注力!

「提升孩子專注力,一定要先了解他們不專心的原因!」職能治療師阿鎧老師分享,要了解小孩子是否出現專注力問題時,一定要了解根據小朋友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怎麼樣的表現,分辨小孩的不專心的原因,再推測孩子缺乏專注力的類型對症下藥才正確!「千萬不要在父母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責備小孩,不然小孩的挫折感會很大!」阿鎧老師叮嚀。

阿鎧老師分享,曾經一位媽媽帶五歲小朋友求診:「我的小孩很好動,很喜歡新奇的事物,前幾天到餐廳,一進門就開始玩電動門,到了餐廳座位,又急忙拉出椅子玩椅子,要他坐好也坐不好,一直動來動去,實在讓我很頭痛!」但經過治療後,阿鎧老師發現,這個小男孩之所以那麼好動,是因為他很貼心,一進門玩電動門是因為想先請媽媽進去;玩椅子是想拉椅子請媽媽坐下;一直坐不住是因為腦中在思考做什麼事情可以讓媽媽更開心,根本不是因為專注力的問題。所以,了解小孩子不專心的原因,是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第一步。

此外,阿鎧老師說,引起孩子注意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好玩有趣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發現熱情,一旦對事物有熱情,就能化成正面的動機,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別人叮嚀就會去做。

阿鎧老師舉例,如果小孩喜歡看電視,就可以把看電視轉換成小孩學習的動機,告訴他:「如果你表現的好,我就讓你多看一小時電視。」當然父母要說到做到,如果小孩真的表現良好,就真的讓小孩多看一小時電視,但作法可以先將電視節目錄下來,一來可以先篩選內容適合度,二來還可以略過廣告,減少小朋友對負面資訊的吸收,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盡量不要用物質交換方法跟小孩談條件!」阿鎧老師說,因為臨床上發現許多孩子最後不會將物質獎勵當成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手段和方法,結果還會演變成孩子的胃口像個無底洞般永遠不知滿足,就得不償失了。

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

遊戲也可激活學習

北京新浪網 (2012-11-17 04:57)


長輩眼中的“八零、九零、零零後”是幸福的一代。然而,這一代人是頂著前人無須面對的、八面襲來的巨大誘惑成長起來的:動畫片、電腦遊戲、iPad……我們擁有豐富的童年娛樂,卻也為此付出了數倍努力方得以將心思集中于書本和學習上。所以但凡提及“電腦遊戲”,家長和老師總難免皺眉。

  然而衹要處理得當壞事還能變成好事,任何事物本質而言都是雙刃劍,電腦遊戲也不例外。既然林林總總的遊戲已經擺在面前,如何取舍、善用它們就成了教師和家長要動腦探索的課題了。學業與遊戲之間的矛盾仿佛根深蒂固,難道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筆者倒是在親身經歷中意外找到了條貫通二者的路徑。

  和許多女孩一樣我也喜歡模擬經營遊戲,一度還迷上了《模擬人生》。這個遊戲的妙處在於它創造了短時間內體驗人生各階段的機會:出生,成長,工作,結婚,生子,退休……同時,玩家也可以任意選擇不同的職業和活法:家庭為重或單身一族、事業狂或派對狂……嘗試了幾種模擬人生,綜合遊戲中主角不同的命運,還是孩子的我竟對“幸福人生”所需的要素有了大致定位。回顧當時的體驗,筆者產生了一個狂想:何不偶爾把“玩遊戲”當作家庭作業來布置?譬如,利用《模擬人生》讓中學生體驗懶惰荒廢和勤勞致富兩種人生,同時自由嘗試一種心中向往的生活方式。兩周遊戲體驗中記錄心得感想,隨後和老師同學們共同探討“何謂有意義的人生”以及“我想選擇哪種人生”。如此一來,學生能在鼓勵和引導下從遊戲中受益,這或許會成為一次生動有趣的人生觀構建體驗。

  再來談談具體學科運用。記得高中經濟學課程里有一個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概念:資源配置。歷經高考的孩子們大多在復習中寫下過數百次“資源配置”四個字。也許是我天生愚鈍,加之在懵懂的年齡為準備高考過著封閉的復習生活,平心而論自己並不明白“經濟”為何物。依然是出于對經營類遊戲的喜愛,大學中下載了個名叫《家園》的遊戲。玩家作為城邦統治者,任務是把原始狀態的村庄建設成繁榮的城市。於是,統治者必須開設農場、養魚場、木材場、各種原料的加工厂,保障市民的衣食住行。進入高級階段後則需要調整稅收、尋找礦產、開設集市與外界通商……當然,精神生活所需的場所也是提高市民幸福感必不可少的。隨著小城鎮一秒秒繁榮起來,玩家逐漸能總結出衹有平衡配置資源城市才能發展──筆者就是這樣在小市民們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經濟的面貌。

  電腦遊戲不一定有害,不善用遊戲則一定有害。一些致癮性高、不具教育意義的網絡遊戲確須防範,但善用有益的遊戲則可在引導和反思中實現其價值。要讓學習“活”起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概念具象化,遊戲中的學習或許真能帶給我們意外驚喜!

詳全文 遊戲也可激活學習-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117/8328000.html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學業指導



2012年11月16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華師附中共同舉辦了《基於提升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個性化學業指導實踐研討高峰論壇》活動,各界教育代表就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個性化學業指導的理念內涵和發展方向。

  與會名家深度解讀“個性化學業指導”

  華師附中吳穎民校長指出:“科學的個性化學業指導包括了准確診斷、有效處方、豐富的資源等三部分內容”。華南師範大學張敏強教授認為“現代教學的發展與要求,個體要求得到更多的關注(不同的差異性關注),以使學習有成效、教學有針對性。”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等,都為教育個性化帶來了福音。

  華東師範大學黃向陽教授認為:“真正的指導一定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特長出發的,是針對和圍繞著學生的問題、需要展開的。學生是指導的對象,也是指導的中心。”

  華師附中馮丹老師認為,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明確的學業目標,制定學業目標是學業指導的核心內容。馮老師建議,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找教學教研經驗豐富的專業學業指導教師進行學業診斷。通過學業目標回顧,現階段總分水平評估,前期學習內容缺失診斷和學習策略正確與否的診斷幾方面尋找存在的問題。科學的診斷才會找到有效提高學習效能的“處方”,好的學業指導過程就像去三甲醫院進行專家教授門診,“藥”到才能“病”除。

  省內第一支專業的學業指導師團隊已經建立

  華附在線學習中心邀請華附具有豐富學業指導經驗的老師,組建省內第一支專業的學業指導師團隊。他們在愛學定位系統測評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理想大學和職業選擇的原因及家長的期望值,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目標,讓孩子在學習上從基於現狀到高一層次再到理想目標,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在進步中建立學習自信心。他們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一線備考經驗,在孩子的學習習慣、時間管理和學習計劃中,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策略上存在的不足、在知識架構上存在的漏洞,幫助孩子制定正確的學習計劃,糾正孩子不當的學習習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學業指導師依據學生的學情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幫助學生確定學業目標和短期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上可以有的放矢,同時也便于家長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督導。個性化學業指導包括基於個性化診斷的學習計劃制定、學習過程個性化督導、基於階段性學業評價報告進行目標調整三部分組成。學生可以在學業指導師的指導下,通過愛學網定位系統准確判斷自己在全省高考學生中所處位置,按照自己的特質找到适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借助計算機匹配優質課程進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在教學專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完成有效提升的個性化學習過程。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各界教育代表對華附在線學習中心以在線教育技術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率先提出的“個性化學業指導”的理念表示了高度認同。同時,華附在線學習中心在個性化學業指導的實踐上取得的良好效果,贏得了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個性化學業指導咨詢電話:020-23386757李老師。

詳全文 六成高中生學習問題源自缺乏學業指導-文教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SEEDS 扶苗計劃



余仁生慈善基金 : 扶苗計劃(有學習或發展障礙之學前兒童) 此計劃是一項以感官學習為本的早期教育及發展支援服務,藉此提. 升幼童的大小肌能、視覺感知、認知、社交 ...

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母扶持破「宿命」 學障兒升中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為加強大眾關注有學習障礙的學童,東華三院聯同多個機構及團體舉行第二屆「關顧學障周」。昨日到場分享心路歷程的梁太,育有兩名資優兒子,小兒子柏林同時有學習障礙,經常漏看句子、發音錯、走路不穩。在梁太扶持下,兒子今年成功考上大學,打破無數學障童與大學絕緣的宿命。平機會主席林煥光承認,本港特殊教育服務水平與國際理想標準有很大距離,將公布新調查,期望改善不足。

 東華三院聯同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言語治療所、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及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昨日舉辦第二屆「關顧學障周」開幕禮暨嘉年華。主辦單位稱,2010年,全港超過1.3萬名學童被評估有讀寫障礙,大會希望透過一連8日攤位、講座等活動,提升社區人士對學習障礙的認識和關注,宣揚建立和諧共融社區的信息。

本屬資優童 遇學習障礙
 參與活動的梁李麗珍育有兩名兒子,兩人都是資優兒童,但弟弟柏林同時有學習障礙,以及患有亞氏保加症。小時候的柏林學習上遇到很多困難,閱讀文章經常漏看句子,抄寫功課往往近凌晨才完成、說自己的名字發音出錯、走路會跌倒等等。儘管如此,柏林今年成功考上中大物理系,有賴梁太多年的扶持和適當的教導。

棄高薪厚職 伴子渡難關
 當年梁太放棄高薪厚職,陪伴兒子渡過難關。她除了為兒子約見治療師外,更特地讓兒子學彈鋼琴。她要求兒子按樂譜彈琴,音樂不流暢即代表柏林漏看音符,藉此改善漏看句子問題。她在生活中滲透訓練,加強兒子專注力和耐性,例如與兒子比賽「鬥快」,讀出經過車輛的車牌號碼、玩丟垃圾遊戲、煮食遊戲等。現時擔任義工幫助「同路人」的梁太坦言,很多家長得悉子女有學障問題,往往有感晴天霹靂,「我希望家長明白,不要氣餒,是很重要的!」
 中學老師葉智勇曾教導學障小學生,記得一次有學障學生問他:「你信不信我看的文字會飛呀﹖」葉反應不過來,學生隨即說:「所以你不明白我。」這讓葉智勇深深反省,「一直以為學障學生無心向學,否定了他們的價值,但事實並非如此」。葉智勇最後放下偏見,為學障學生設計活動和授課,為他們盡一點心力。他在今次大會特設的「讚好身邊人選舉」中獲獎。

林煥光盼改進特殊教育
 昨日擔任活動主禮嘉賓的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表示,雖然學障童能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增加,但承認本港特殊教育服務與國際理想標準尚有很大距離,包括專業人士支援、教師培訓、大眾觀念等。

 他指去年就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短時間內會公布結果,藉以讓政府及學界參考,以改善不足的地方。

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

回顧「教學助理 'TAs’ 的角色 」 課程

由教支源協會創辦人Ms. Anita Fung 擔任客座講師的「教學助理在香港主流學校內,對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所扮演的角色。」的專業義工培訓單元已於11月11日完畢,本會萬分感謝 Ms. Anita Fung 義務培訓 及教支源協會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Association 的協助籌辦是次“專業義工培訓” 證書實習計劃。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台灣教育部關注特教生權益,已修正相關法規納入「特教學生在學助理」相關規定,並研訂學校支持服務機制




有關「千障權益行動聯盟」,於今2012年11月10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教育平權」遊行,希望能協助身心障礙學生獲得良好受教品質,確保我國 ( 台灣 ) 特殊教育之健全發展,並提出六大訴求包括:正名「特教學生在學助理員」法源、落實大專障礙生支持服務制度、建置障礙生在學助理人員、提供障礙生必要輔具及需求教材服務、實現校園及文教場館全面無障礙化、重視在家教育。

臺灣教育部已針對此議題與多個民間團體代表洽談,並參與立法委員鄭麗君於10月30日辦理「身心障礙學生受教平權」公聽會,探討類似議題。針對該六大訴求,已研擬相關措施,首先,有關正名「特教學生在學助理員」,已修訂「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招收及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納入「特教學生在學助理」相關規定,學校可以遴選校內外適當人員擔任,預計自102年開始執行。第二,關於落實大專障礙生支持服務制度,已於上該修正要點中規定學校應由一級單位主管召開會議審查個別化支持計畫相關事項,並著手研訂學校整體支持服務機制,協助學校強化學習、輔具、教材、環境等各項支持服務品質。第三,關於校園及文教場館無障礙問題,除持續編列預算改善無障礙環境、強化無障礙環境理念,對於民眾經常出入之文教場館,也將於其服務手冊中納入對身心障礙朋友的服務規定。第四,關於重視在家教育方面,教育部每年補助各縣市特殊教育經費中,包括強化在家教育學生之評估、個別化教育計畫、巡迴輔導教學、輔具、轉銜及專業團隊與支持服務。

照顧弱勢一直都是世界各先進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育部制定特殊教育法及數十個相關子法,每年編列教育部主管預算之4.5%以上的特教預算,成立特殊教育諮詢會等,因此推動特殊教育、追求教育平權是政府持續努力的重要政策之一

特教助理的相關搜索

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學與教博覽2012」- 特殊教育需要



為使學界能就最新的學與教資源、產品、服務和教學法上作持續專業交流,新一屆「學與教博覽」謹定於 2012年11月底舉行。

「學與教博覽2012」設有大型展覽、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及參觀學校活動, 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熱門議題
  • 如何克服學習障礙-親身經驗 
  • 學校如何支援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生 
  •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 以三層支援模式幫助有自閉症的學生  
  • 數學學習困難:認識與辨識

此外,除3天的博覽會外,今年大會更舉辦「參觀學校」活動,讓教師及參展機構代表到訪不同學校參觀和交流,以便了解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的實例。

「學與教博覽 2012」為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教育界一個重要的專業發展活動,其目的是為了:
介紹世界各地最新的學與教資源、產品和服務;向周邊地區展示本港優良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實踐及模式;鼓勵專業經驗的分享和促進知識的交流,使學與教能有更好的發展。

展覽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時間及日期:2012年11月22日- 24日

入場費用: 全免,網上報名

*出席的教師可向教育局申請最高20小時持續專業發展時數

自閉症或與大腦蛋白質變異有關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研究人員8日表示,他們在自閉症患者身上發現一種基因變異,導致患者腦細胞間的溝通程度,縮減到僅有一般人的十分之一。

  研究員發現自閉症患者有一種蛋白質變異,這種蛋白質原用來幫助腦細胞經神經通路「突觸」(synapses)轉換資料。這項發現為患者的認知與行為障礙,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研究領導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Auckland University)大腦研究中心的蒙哥馬利(Johanna Montgomery)表示,這種變異蛋白質稱作Shank 3,為日後治療自閉症提供了令人振奮的可能性。

  蒙哥馬利告訴法新社:「儘管找出治療方法可能還要好幾年,但如今我們知道原因,知道那部分有問題,讓我們共同找出解決之道。如今我們可以著重在修復這種蛋白質,使它能再次恢復作用,因此腦細胞能回到正常溝通的能力。」

  這項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過程,歷時2年,由奧克蘭大學大腦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共同進行。

  蒙哥馬利表示,瞭解自閉症病因已經變得更加普遍,部分原因在於診斷效率提高,研究估計兒童罹患自閉症機率約八十二分之一。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回顧「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Postive Behavouir Support」 課程

由本會義務兒童正向行為支援( PBS) 顧問 葉曉欣小姐擔任客座講師的「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Postive Behavouir Support」的專業義工培訓單元已於11月4日完畢,本會萬分感謝葉曉欣小姐的義務培訓及培基 P.L.A.I. Behaviour Consulting的協助籌辦是“專業義工培訓” 證書實習計劃。

回顧: 為兒童選擇合適的治療及輔導

由助展會創辦人Ms. Ann Chen 職業治療師陳玉珍小姐擔任客座講師的「為兒童選擇合適的治療及輔導」的專業義工培訓單元已於10月21日完畢,本會萬分感陳玉珍小姐的義務培訓及助展會 Potenti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Ltd. 的協助籌辦是“專業義工培訓” 證書實習計劃。


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過度管教過動兒 會影響孩子身心發長


你家裡也有注意力不集中且過動的孩子嗎?其實是因為腦部疾病而產生症狀,影響孩子的行為;高雄開業醫湯金樹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容易合併情緒問題,家長應避免過度管教孩子,有必要,也應及早帶孩子就醫治療,可獲得治療和改善。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通常較為過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易自我控制且本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就容易與家長起爭執;湯金樹說,這時就必須好好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避免經常指責,導致孩子的自尊心低落,甚至有反抗衝動的行為出現,以免對父母和孩子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其實當孩子有明顯的情緒問題或反抗情況出現時,家長就應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包括了解如何教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處理情緒問題、減少孩子的無力和挫折感等,了解這些問題的存在,才能有效帶孩子走向更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需及早治療,否則嚴重時,恐會使孩子長大後,衍生出物質濫用、酗酒等問題;湯金樹呼籲,包括父母都應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有效的協助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間也能避免造成過多的親子衝突,對孩子的身心也能正面發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17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27特教生共融互助獲獎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近年致力推廣共融文化,有機構設獎學金,表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傑出學生,同時又向致力共融文化的學生頒發「關懷融合學生獎」,得獎生包括年僅十二歲的曾愷棱,為患自閉症學弟妹補習,令成績踴進;曾患輕度讀寫障礙的高卓為,協助注意力缺失症學弟參加歌唱比賽。

  香港蜆殼有限公司和港島青年商會合辦的展能學童獎學金,日前向二十七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頒發「傑出展能學童獎」、「最佳進步獎」、「最佳融合教育學生獎」,以表揚他們在學業、品行、適應融合教育方面的傑出表現。

  為推廣共融文化,去年新設的「關懷融合學生獎」,今年有三名學生獲獎,以表揚他們協助展能學生融入校園生活。

  年僅十二歲、就讀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中一的曾愷棱,自小三參與校內融合推廣。她表示,小五初次接觸患自閉症學弟,曾被言語侮辱,「有時他們會不自控地發脾氣、擲物件,經過一年耐心輔導及補課,學弟脾氣變溫和,英文默書成績由零分躍進至滿分,是她最大的欣慰。」她指,平日會儲起零用錢,獎勵學弟愛吃的巧克力。

  就讀中聖書院中五的高卓為,是校內學生關顧大使,為讓注意力缺失症的學弟參加校內師生普通話歌唱比賽,逐字為他寫下拼音及講解歌詞內容。

  幼稚園時期曾患輕度讀寫障礙的卓為指,在教師鼓勵下才克服障礙,故「身同感受」,期望以雙手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融入校園生活。

過度活躍症惹禍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一名工程師長期注意力不集中,連續損壞公司上百萬元設備,就醫才發現罹患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奇美醫院指出,成人過動症盛行率約百分之四,但就診率不到萬分之一。

這名卅多歲高科技業工程師就診時說,從小注意力不集中,家人覺得他很聰明,但大學未考上理想學校;畢業後考進高科技公司,分心問題卻一直未解決,明明在操作昂貴機器,卻一閃神就失手,連續在無塵室裡闖禍,弄壞上百萬元設備。

工程師說,公司沒開除他或要求賠償,但要求他必須就醫。他上網發現自己的症狀包括過動、衝動及不集中,很像成人過動症。就醫後,醫師確診罹患成人過動症,經藥物與行為治療,情況大幅改善。

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黃隆正說,根據國外研究,兒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比率約為百分之七,其中約五到六成症狀會延續到成人,推估約有百分之四,也就是一百人中有四人有此症狀,但門診就醫的成人患者卻相當少。

奇美統計二○○○年到二○○五年健保資料,發現十八歲前過動症就診患者相當多,但十八歲後大幅下降;以二○○五年為例,十八歲以下過動症就診,百萬人中有一千四百零四人,但十八歲以上只有五十人。

黃隆正分析,可能是年幼患者長大後症狀緩解,也可能年幼時一直沒被診斷出,長大後被診斷的機率更低。

他指出,過動症患者長大後遇到的問題比幼年更複雜,成人如果有坐不住情形,如開會時不斷起身倒水、轉筆,做事衝動欠思考,情緒控制力差或容易分心,影響到正常生活,應考慮就醫。

※延伸閱讀》
‧孩子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要靠「耐心」治療
‧過動兒的家長 1/4有過動症狀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中國「心盟網絡」訪美 對自閉症改觀

中國自閉症關懷組織創辦人田惠萍(右)參訪「華人特殊兒童之友」,
左為該機構共同創辦人王彥邦。(記者周攝影)
中國自閉症關懷組織「心盟網絡」的數位成員,2日來到佛利蒙「華人特殊兒童之友」(FCSN)活動中心參觀。中國客人表示,來到美國後最大的感受是觀念的顛覆,了解美國以接納包容對待自閉症病患,不同於中國試圖強行改變自閉症病患的方式。

「心盟網絡」由多個中國民間自閉症關懷組織組成。其中由田惠萍於1993年創辦的「星星雨」自閉症教育學院,是中國最早的民間草根自閉症關懷組織。她自己是自閉症病患家長,2010年上映李連杰主演的影片「海洋天堂」,就以她兒子的故事為原型。

田惠萍表示,在中國,家庭是自閉症病患的唯一希望。「星星雨」從1995年開始培訓家長、幫助家長學習與自閉症孩子交流、了解甚麼是自閉症、學習自閉症行為分析與溝通方法、幫助家長建立互助網路。

她表示,當前中國自閉症教育的狀況令人擔憂。自閉症兒童如果不到普通學校上課,就沒有受教育的地方。中國對待自閉症教育,方法是強迫病患開口說話,以為他們只要開口,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她指出,這實際上是通過強行改變自閉症病患,來「消滅」自閉症。

田惠萍說,不久前深圳一所學校的家長聯名寫信,要求校方將班上一名自閉症學生趕出課堂。她指出,深圳是較開放的城市,尚且發生這種事。那些家長都理直氣壯,認為他們這樣做理所當然,令人遺憾。

來美國之前,中國自閉症關懷組織希望考察美國先進的治療技術。但到美國後,所見所聞卻顛覆了他們原有的觀念。

田惠萍說,美國對待自閉症病患不是要改變他們,而是接納他們,保護他們受教育的權利。無論症狀多麼嚴重的病患,都能受到特殊教育的照顧。不是強迫他們開口,而是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這些都令他們感到震撼。

她表示,改變中國不是靠一次訪美就能實現。他們回國後,將積極推廣美國的先進理念,推動中國社會接納自閉症病患。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中國「心盟網絡」訪美 對自閉症改觀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怎樣成為孩子的人生教練

 警察福利主任黃麗冰女士致送紀念旗予協會顧問家長教練李慧蘭女士
本港首席華人家長教練、本會顧問李慧蘭小姐十一月二日在西洋菜街北警察會以「怎樣成為孩子的人生教練」為題發表演講,對與會聽眾解釋怎樣做孩子的人生教練(Parent as a Coach)。李慧蘭小姐指出﹕孩子行為的改變是由父母的心態的改變及自省自悟開始 ,這點意義非常重要。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出生半年無迹可尋 確診自閉症須兩歲



美國星報 - 綜合報道

美國甘迺迪克瑞格研究機構(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自閉症及相關障礙中心(Center for Aut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研究指,患上自閉症的嬰兒,在剛出生頭六個月時,並無症狀可尋,而部分孩童的自閉症到14月大時才可診斷出來,但有甚至要到兩周歲或以後,才能確診,呼籲對孩童作較長期和定期評估,以便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時,能及早治療。

一歲時應評估身心發展

研究指,即使同是患上自閉症,不同孩童的確診歲數也是不同,故此應一直關注孩童的身心發展,亦建議於孩童一歲時,先進行整體身心發展評估,到他們14月大時,進行自閉症評估,再於其上學前,定期進行自閉症評估。

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自閉症研究部門主任凱莉(Elizabeth Kelley)指,今次研究說明長期評估的重要性,評估人員在篩檢時,須相當小心;而及早發現自閉症,及讓孩童盡快接受治療,對他們愈有好處。投入更多資源為孩童進行自閉症評估,亦可令其他語言障礙者受惠,使他們得以盡早接受援助。

自閉症的成因是先天性腦部功能異常,令患者會有社交及溝通障礙,過去十年,小孩患上自閉症的機會率大幅上升,現在,每八十八名兒童就有一人罹患自閉症。

助展會11月眼利目明講座

2012年10月31日星期三

《十一月份家長同學會》- 培養自信的孩子 (5-11-2012)


你是否快樂?你有自信嗎?

你是否過份保護孩子,抑或勇敢給予機會讓孩子嘗試和學習?

你集中發揮孩子的優點抑或改善孩子的缺點?

以上的問題均與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息息相關。

Coach Lee 會幫助父母增加對自己的認識,並與你一同檢視你的管教模式,並啟發你如何做個開心快樂的父母,及如何透過語言建立孩子的自信。

聚會詳情:

日期:2012年11日5日(星期一)

內容 及時間:

第一部份 晚上7: 00 至7:15 -- 登記及繳費第二部份 晚上7:15 至 9:00-- Coach Lee現場教練、家長分享、資訊交流


導師: Coach Lee 李慧蘭 ( www.facebook.com/wailan.lee2 )

參加資格: 12 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費用: 每位收費 $ 150 , 二人同行只收$130 (現場繳費)

地點 : 銅鑼灣謝斐道468號百達中心2104樓

報名查詢及留位 : 請電37585269

創慧網頁www.wisdom-tc.com.hk 電郵: info@wisdom-tc.com.hk

人數 : 20人 (先到先得)

(做個輕鬆快樂的父母,立即和朋友一同報名參加)

香港理工大學視覺輪廓及視覺記憶研究




視覺輪廓及視覺記憶訓練對提升患有讀寫障礙之小學學童的中文書寫 能力之成效研究

科研內容:此項計劃旨在研究增加視覺記憶容量及強化視覺輪廓能力對提升學童中文書寫能力的成效。參與學童將會由香港理工大學提供訓練前及訓練後的測試,內容包括視覺輪廓、視覺記憶、閱讀能力及書寫能力測試,需時約一小時。

參與學童將會接受一連十堂(逢星期六,每堂約半小時)的訓練,視覺記憶、視覺輪廓訓練各佔約十五分鐘。

此課程由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之職業治療師李曾慧平教授,連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Professor Zhong-Lin Lu及研究人員編訂,以小班形式進行,透過電腦遊戲、桌上遊戲增加學童視覺記憶容量,強化視覺輪廓能力,從而提升讀寫能力。

對項目參與人仕和社會的益處:此研究可幫助了解透過視覺輪廓、視覺記憶訓練來提升學童中文書寫能力的成效,從而幫助治療師擬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潛在危險性:這計劃沒有直接或潛在的危險性。
費用:每位收取按金HK$100,如出席率超過八成,將全數退回。(有經濟困難之學童,可豁免費用)

高等教育平等學習機會座談會


根據Louisa Mitchell 的「香港各大學如何招收、取錄及支援有殘疾的學生」(2012年3月),2011-12年透過聯招申請入學的學生約共37,500多人,但香港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新取錄明示身有殘疾的學生總數卻只有257人,佔新生比率大約0.2%至1.4%。同年其他國家的大學新生中,明示身有殘疾的,英國有6.6%,澳洲有4.2%,美國有11%。

上述2011年本地8間大學共 257位「身有殘疾的學生」,多數是肢體傷殘、視覺受損或聽覺受損。計其中7間大學,特殊學習困難的同學只共有 16人(包括由海外來的交流生)。

特殊學習障礙佔了80% 是讀寫障礙,據2007年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香港人口中普遍有9.7%至12.6%的人有特殊學習困難。何以37,500人中,成功申請入讀大學的新生只有這麼少的讀寫障礙同學?香港的高等教育是否予讀寫障礙人士平等的教育機會?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將與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一起探究上述問題,兩間機構將於11月15日聯合舉辦座談會:「高等教育平等學習機會座談會_取錄及支援有學習困難的學生」(Symposium for Educational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 Recruiting and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講員包括大學教授、專業人士、家長,及已畢業有讀寫障礙的大學生。演講語言會遷就講員國籍,有廣東話及英語。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詳情請參閱附件。

日期:11月15日 (星期四)
時間:上午9:00-12:00
地點:新界大埔露屏路十號香港教育學院 C-LP-02 室
費用:免費,但請報名留座
報名:致電 29488008 聯絡 Ms. Cass Lai 或電郵 tyeelai@ied.edu.hk

下載「香港各大學如何招收、取錄及支援有殘疾的學生」
(How Hong Kong’s Universities Recruit, Admit and Support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作者:Louisa Mitchell, March 2012
中文版http://www.civic-exchange.org/wp/wp-content/uploads/2012/03/120319disability_cn.pdf
英文版http://www.civic-exchange.org/wp/wp-content/uploads/2012/03/120319disability_en.pdf

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

關顧學障週2012各項活動


為繼續促進社會人士對學習障礙的關注,加強對學習障礙學童及其家人的支援及學校與專業人士的交流,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言語治療所、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及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及本中心將於20121111日至17日合辦本港第二屆「關顧學障週2012」,學障週的活動包括嘉年華、研討會、教師工作坊、家長工作坊、親子活動等,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如欲參與活動,請到 www.tungwahepsc.org 下載報名表,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254-0501請各參加者留意各工作坊的報名方法。








家長親子教育

2012年10月27日星期六

文章轉載﹕自閉症外的快樂和無限


 記者 林建成/高雄報導

林煥棠自幼被診斷出發展遲緩,是位有自閉症等多重障礙的兒童,從幼稚園開始,歷經了十多年的感覺統合、語言治療、體操等復健。
林煥棠的父親心中藏著長年的疑惑:「為什麼我會生出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
煥棠在父母親的陪伴和鼓勵下,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喜愛–繪畫,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林煥棠緩緩地說最喜歡畫山水風景,戶外是讓他感到最自由奔放的地方。

林煥棠在國小一年級時,怕極了學校舞龍隊的打鼓吆喝,摀住耳朵,瑟縮在桌下。種種格格不入的行為,學校要把他轉到特殊教育班。可是林煥棠父母親堅持要把兒子留在正常班級,讓他可以正常地向同學互相學習。身為公務員的父母親一直掙扎,遲遲不願領取殘障手冊,因為他們無法克服自己的心態,更無法接受別人投射過來的異樣眼光。一家子在煥棠的求學過程中,飽受挫折。


自閉兒林煥棠接受過五位
繪畫師指導,他的粉蠟
作品「愛抽阿祖」純真
描繪出阿因為車禍
造成大小腿。
(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 提供)。
「當父母親的,不只花錢,也花了很多時間接送他上下課。這孩子有很嚴重的自閉症,我們陪他走出自閉的世界。」林煥棠的父親林弘祥說。
「他從小就被補習班拒絕,所以時間特別多。煥棠喜歡美勞和繪畫,我們就把他送到畫室和市民學苑去學。直到他國二那年,學校舉行師生聯展,老師邀請家長欣賞,那時我們才發現煥棠有繪畫的長才,也只有畫畫能夠治療他的過動。」當林煥棠走出自己的路,雙親逐漸釋懷,學會面對和接受煥棠的一切。
「讓孩子走出來…我們也歷經很大的挫折。煥棠很溫和,無暴力傾向或侵犯,可是大部分的人就會排斥…」
曾在學校被霸凌嗎?林煥棠父親答說那是一定的,林煥堂總是被人注意,遭同學欺負;即使林煥棠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同學也會嫉妒。父親退休後,有更多時間伴兒到戶外寫生。平時,林煥棠父親利用打坐平靜心情,因為社會的歧視眼光無所不在,連公寓租客都會耳語傳播他家有個智障兒,設法遠離。
20歲的林煥棠持續他的熱愛,得過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發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也得過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身心障礙繪畫高中組第一名。他的真實歷程,讓家中有自閉兒和智障兒的家庭,有了希望的方向。在長榮大學教授指導下,林煥棠學又會了水彩和水墨。他每天作畫五到六小時,一幅畫約需要八至十小時完成。
林煥棠的眼神和行動已經告訴我,他接觸了無限多次的
可能。身旁的作品是他用玻璃纖維做的自塑像。(林建成 攝)
「有這種孩子的家庭,要讓孩子走出來,不要讓他整天在家裡,這樣行為會退化。走出來雖然要突破很多障礙,但是孩子會進步,所以不要一直留在家裡。父母親只要突破自己的心裡障礙,就不會怕別人的眼光!」林煥棠父親衷心分享他的經歷。
林煥棠也到喜憨兒商店去實習社會行為,以前不會搭公車的煥棠,現在對高雄市公車的哪一線接哪一線,他都瞭如指掌。他突然說高雄市明年要換新公車了!他對公車動態如此熟悉,這也是一種成就吧。現就讀於長榮大學的林煥棠,還學會中文打字,通過實用級的鑑定。
在訪問最後,問林煥棠有什麼話對大家說?

「歡迎來看畫展… 我很快樂… 可以畫很多樣… 我最喜歡… 畫風景… 山水… 人物。」
在繪畫中,林煥棠的眼神和行動已經告訴我,他接觸了無限多次的可能。

2012年10月19日星期五

高雄張老師培訓兒童專注力種子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1018 13:55:40)  常有父母焦慮、無助地求助:『我的孩子每次都愛拖拖拖,功課寫了那麼久還寫不完,我該怎麼辦?」常看孩子坐在書桌前兩三個鐘頭,也沒讀下多少書,現在的孩子真的普遍都有注意力缺乏的問題嗎?要怎麼樣協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呢?

要如何協助孩子用適性且自主的方式去學習,救國團高雄張老師將於101年10月27日至10月28日兩天舉辦「兒童專注力種子師資培訓班」工作坊,此次工作坊中邀請楊文麗老師授課,將讓參與者對兒童注意力不足的情況有所認識,以及了解此有效的輔導方法,以便在協助孩子時,能增強其行為的認知及自我控制能力,加強孩子對所進行的工作目的之分析能力,仔細計畫行動與執行,以提升自我監督能力,成為自己行動的主人

本次課程內容包含認識與了解兒童注意力不足的現象,形成原因及影響,接著學習行為治療技巧,以提昇教育者對注意力缺失的知能,進而學習輔導技巧以協助兒童,最後進行實務演練,以實務且系統的輔導技巧提昇學員的學習效果,以便能實際運用,歡迎國小教師、安親班老師、兒童實務工作者或國小學生家長參加。

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
張老師文化-讀家心聞網
(楊文麗老師:德國曼哈姆大學心理學碩士,資深兒童心理諮商輔導工作者,曾翻譯《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與《專注力》兩本書)

報名預約:專線: (07)333-3221轉210洽 張天維 小姐
上課地點:高雄市苓雅區中山二路412號3樓(高雄張老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