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國際」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國際」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MARCH 11-14, 2020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MARCH 11-14, 2020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MARCH 11-14, 2020 | HYATT REGENCY MIAMI

About the conference: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will feature over 200 oral presentations, posters, pre-conference and skill-building workshops highlighting empirical finding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current top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PBS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at the 17th Int'l Conference on PBS

APBS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at the 17th Int'l Conference on PBS

Dear APBS Network Members …

We are excited about our upcoming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has a limited number of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These opportunities exist Wednesday, Thursday, and Friday, and Saturday, March 11-14. Volunteers agree to perform a maximum of six (6) hours of volunteer time in exchange for a free conference registration.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include: Pre-Conference check-in, Registration Desk, Information Desk, Greeting, Ushering, Session Hosting, and Poster Session Aide. 

To apply to become a volunteer at Conference in please fill out online volunteer application link below.

If you are a presenter and are planning to volunteer, submission of your volunteer application will serve as your registration.

To apply to become a volunteer at Conference in  please fill out online volunteer application link below.

See you in Miami, …

2016年11月17日星期四

Organization-Wid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an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Registration for APBS.org  next webinar closes TOMORROW! Join for a live, interactive webinar with Dr. Rachel Freeman on Friday, November 18, 2016 at 3:00 pm Eastern Time. Dr. Freeman will be sharing information on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an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正向行為支援( PBS).

APBS Members enjoy the benefit of attending all APBS Webinars free of charge along with continued access to our growing library of webinar archives. If you’re not an APBS Member, now is a great time to try it out! At $80 for one year of APBS membership--which includes free webinars--that’s just $5 more than the $75 cost of one webinar for a non-APBS member.

Unable to attend the live event? No worries ... shortly after the conclusion, all APBS Members will have access to the recording on the APBS Website.



Click on the link below to learn more and register for this exciting webinar and/or purchase your APBS membership.

Organization-wid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an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  正向行為支援 PBS )

Presented by Rachel Freeman, Ph.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Friday, November 18, 2016  3:00 - 4:30 pm EST

This webinar will describe an organization-wide plann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organizational workforce planning, an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 Minnesota. Examples will be shared that demonstrate how twelve teams are using 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 to guide implementation efforts within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s, IDD providers, and within county systems in two regions of the state.


Rachel Freeman is the Director of State Initiatives for the Institute 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r. Freeman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BS), statewide technical assistance systems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evalu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for over 25 years. She conducts research and provides consultation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at the state,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to teams implementing PBS and other practices within IDD organizations, education, juvenile justice, and mental health systems. Dr. Freeman has served as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for over ten years and as President for three years.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plementati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earch to practice, PB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actors related to problem behavior, online instructional systems, and inter-agency systems change.

Registration Organization-Wid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Person-Centered Practices an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2016年3月15日星期二

閱讀推介 :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ertiar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閱讀推介 :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ertiar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is book examines the transition of young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from school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work. It analyses the policy experiences of several OECD countries and identifies recent trends in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s well as best transi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Which factors foster or hinder the transition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work? What 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policies and support given to young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What strategies exist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and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smooth this transition and what are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t shows that access to tertiary education for young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despite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the transition to tertiary education is still harder for young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than it is for other young adults.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re also less likely than their non-disabled peer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studies, or to access employment.

The book also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s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designed to give young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the same success and transition opportunities that other young adults already enjoy and to improve hereby their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o inclusion.


有關書本內容詳情 : 請按此

2016年2月20日星期六

網上講座推介 : Working Together to Resolve Behavior Challenges Through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Working Together to Resolve Behavior Challenges Through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Saturday, March 26th, 2016 8:30 am – 12:30 pm

This training will be presented by Meme Hieneman, Ph.D. BCBA. Dr. Hieneman is a consultant working with agencies that support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significant behavioral challenges. She has a doctoral degree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is a nationally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 Meme has dedicated her career to making community-based, family-friendly applications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work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behavioral challenges in their homes,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y. Please feel free to invite other family/support members to share your screen and watch the presentation with you.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傳媒報導 : 上海PISA奪冠的慘痛代價


中國上海在2009年首度參與了OECD每3年即針對世界各國教育體系進行調查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而當上海的青年學子在數學、科學和閱讀的表現,都遠勝過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同儕時,世界各國莫不感到震驚與敬畏。

這樣的成就,比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上海的摩天大樓,抑或呈2位數成長的經濟表現還要傲人,(似乎)證明未來是屬於中國的天下。

本週公布的PISA 2012結果顯示,上海的學校仍然排名第1,但是,誠如我在2009年上海首度奪冠時所說的,這個勝利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中國的學校教育採取"自相殘殺"和"勝者全拿"的教育思維,不僅讓孩子不快樂與不健康,而且還導致作弊和賄賂,塑造的是一個既不公正,也不公平的教育體系。

我們只需要到上海任何一所高中遊歷一圈,就會瞭解何以上海得以在PISA奪冠:即便學校可能過度擁擠,人滿為患,大廳卻總是窗明几淨,課堂上學生正襟危坐,專心聽講,會議室裡則坐滿了具大學學歷且動機十足的教師,彼此交換心得,討論如何設計出更好的45分鐘課堂活動。原文. . 

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

關於 Assistive Technology 的 podcast

                                            

如果您對 Assistive Technology 有興趣的話,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 podcast。每星期一集,現在巳是第163集。每集也有很多關於 AT 的新資訊。這是我收聽那麼多 podcast,其中一個最好的,不容錯過。

用眼睛控制的屏幕鍵盤


該軟件會顯示一個屏幕鍵盤,你可以使用像 Tobii Rex 和 Tobii EyeX 眼球追踪裝置來控制它,它使用了Swiftkey的預測引擎,擁有大量的定制功能,如鍵盤的大小,位置,數字鍵等。一旦你安裝了眼球追踪裝置,便能使用該軟件。操作非常流暢,非常實用。據Click2Speak所講,他們將於未來數星期內測試來自Swiftkey的中文預測引擎。該軟件可以免費下載。

2014年3月8日星期六

自閉症重男輕女?男孩更易有自閉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自閉症這一問題上,也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現有資料統計,患有自閉症的男孩比例約占1.8%,女孩占0.2%。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兩性之間的遺傳差異,男性的大腦更容易遺傳缺陷。而女孩比男孩需要更多的極端基因突變,才會觸發自閉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洛桑大學醫院的塞巴斯蒂安•雅克蒙博士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埃文•埃奇勒博士一起,對1.6萬餘名患有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合征、好動症、穢語綜合征和創傷性腦損傷。)的人、以及家中有自閉症患者的800個家庭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男女大腦發育的穩健性各有不同,而女性似乎具有更明顯的優勢。由於男女大腦分子水準存在差異,因此女性比較不容易患上類似疾病。科學家還進一步證實,同樣的疾病在女性大腦中更易發生病理性突變,但是也有少數女性的大腦會比男性處理得好,因此這種差異並不是絕對的。

雅克蒙博士提到,該研究首次從分子水準表明了男孩和女孩在發育障礙方面的差異,結論是令人信服的。此前的研究也發現,相比女孩,男孩更容易患上自閉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疾病。資料顯示,男孩患自閉症的概率是1.8%,而女孩只有0.2%。

瑞典哥德堡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教授克里斯多夫•吉爾伯格認為,瞭解性別差異對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他說,因為專家們對該病典型特徵的瞭解主要基於對男孩們的研究,女孩可能就會被漏診或誤診。一些證據表明,女孩比男孩的平均確診時間要晚一些。

吉爾伯格博士稱,除此之外,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其臨床現象通常也比較複雜。大多數孩子還患有其他疾病,像好動症、睡眠問題或癲癇症,這些都可能影響他們的身體機能。

吉爾伯格和他的同事對100名存在社交障礙或注意力障礙的三到18歲女孩進行了檢查。有47名女孩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她們中又有80%的人可能同時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幾乎所有的女孩都有抑鬱症、焦慮症和家庭關係問題。

瞭解性別差異還能給人帶來一些啟示,以便從更廣泛的層面上去闡述自閉症。專家推測,男孩可能會更容易患上自閉症,這也許是基因、激素使然,也可能是他們的腦部構造方式不同。儘管如此,從基因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並不是說男孩比女孩更易染上自閉症,而是女孩受到了更多的保護,使其免於自閉症的侵擾。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創造性教學 有助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這個 TED 演講,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們會對數學沒有興趣。演講還提出迫切需要把數學學習應用到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他主張使用程式的方式來教數學,這樣學習起來會更有趣,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迫孩子們去學習一門學科。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蘇珊大媽 ( Susan Boyle ) 被診斷患自閉症 坦言如釋重負


據悉,蘇珊大媽在2009年因《英國達人秀》而聲名大噪,之前,她一直以為自己的病癥是因為出生時腦部的輕微損傷。蘇珊大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終於對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清楚的瞭解,亞斯伯格癥候群其實是自閉症的一種。她說:“現在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病癥,我如釋重負。”

  蘇珊大媽在接受採訪時補充說:“這不會給我的生活帶來什麼不同,這會讓人們更加瞭解我,人們會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清楚我為什麼這樣。”

北京新浪網 (2013-12-12 12:23)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自閉症 出生未滿月就有症狀


自閉症兒童會出現溝通與社交技能障礙問題,經常表現重複行為,美國估計每88位兒童中,就有一人有自閉症方面的障礙。亞特蘭大兒童健保局Marcus自閉症中心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出生未滿一個月時,就有眼睛注意力衰退的情況。

這項研究提醒醫學界,應早期介入治療自閉症,尤其家長若發現寶寶眼神無法對人進行追蹤,就要立即帶到醫院檢查,找出原因。

此篇研究針針對110位經診斷為自閉症的嬰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嬰兒兩個月大時,對其他人眼睛的注意力就開始衰退,且會持續到兩歲。後來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其實早在寶寶未滿一個月時,眼睛注意力就衰退。

因為最有效的自閉症治療,是從大腦仍在發育時開始,研究結果發現從前不知道的早期介入機會。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Nature)期刊,不過,臨床變革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才能進行。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表示,這篇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觀察到新生兒其實在出生一個月左右,眼神就會開始追蹤其他人,且追蹤次數慢慢提升。相反的,自閉症孩童眼神追蹤人的頻率,次數卻會減少。

她認為,這項研究可信度很高,且自閉症確實愈早介入治療,效果愈好,尤其應在兩歲前就介入治療。她提醒父母親,要經常仔細觀察小寶寶,若發現寶寶眼神對人的反應較慢、較弱,甚至不太會看人等,就應盡早就醫治療。

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改善自閉症 愛的荷爾蒙有幫助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對於引起自閉症的原因眾說紛紜,包括遺傳、染色體異常、或是腦部缺陷。然而,近日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發現,自閉症其實與催產素,也就是所謂的「愛的荷爾蒙」有關,因為自閉症患者的大腦,無法在正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分泌有獎勵作用的化學物質,例如催產素和血清素,以致於選擇自我孤立,若是增加體內催產素含量,將有助於改善社交。

催產素被稱為「愛的荷爾蒙」(或稱「擁抱荷爾蒙」),醫、學界普遍認為,催產素跟人類情感有關,能夠增加男女的信任感,並減少恐懼心理,在性愛高潮、懷孕期間和戀愛初期,催產素更是發揮效用,促使兩性緊密地結合。

近日,美國史丹佛大學發現,自閉症患者在人際交往中,腦內缺乏「回饋機制」(reward system),無法產生催產素所帶來的安定作用,以致於選擇自我孤立,離群索居。

為了證明催產素與安全感有關,研究人員以老鼠為研究對象,為牠們建造兩間小籠子,一間可以獨自居住,另一間則有牠們的伴侶,這些老鼠分在兩個小籠子各自待了24小時。之後,研究人員在這兩個籠子連結在一起,並且讓老鼠可以進出和選擇想待的房間。

研究人員發現,在一般情況下,老鼠會選擇待在有伴侶的那個籠子裡,可是當研究人員阻絕老鼠大腦對催產素的反應時,牠們的行為會改變,寧願選擇獨處,而不是與同伴待在一起。

「自閉症患者的大腦,無法像一般人那樣,在正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分泌有獎勵作用的化學物質,例如催產素和血清素。」史丹佛大學心理暨行為科學系教授羅伯.馬蘭卡說,老鼠的實驗可以套用在自閉症患者身上。

馬蘭卡指出,催產素帶來人際相處的安定感,但自閉病患者因為缺乏這種「回饋機制」,因此無法感受到人際交往所帶來的快樂。但是他也強調,催產素不會單獨發揮作用,而是與血清素一起發揮作用,

之前的研究也顯示,自閉症兒童的催產素含量較低。法國的研究則指出,催產素有助自閉症患者改善社交行為。體內增加催產素含量的患者,與他人有較多的目光接觸,也較能理解社交暗示。

本研究刊登於美國《Nature》期刊。

延伸閱讀: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關懷自閉症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9nCWwqzINc

圖說:催產素又稱「愛的荷爾蒙」,當人們在擁抱、撫摸、親吻、凝視或依偎時,腦內會產生催產素,為人們帶來安定感與信任感,所以催產素又被稱為「擁抱荷爾蒙」。(Photo by GoonSquadSarah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詳全文 改善自閉症 愛的荷爾蒙有幫助-國際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學習障礙的反思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閱讀、書寫、加減計算,看來簡單直接,且甚為初級、基本。但是,作為一位身兼特殊教育的教授和研究神經發育與兒童學習的科學家,我知道要獲得這些基本學術技能,對一些人及其家庭來說,確要經多番付出和努力。

精神醫學界一直在反思學習障礙,以圖令這些年輕人從中得益。流暢的閱讀能力,如何影響他了解數學推理?在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方面,甚麼是最好的措施?過程當中需要更多關於智商的,特定認知能力的,學業成績的,教學的?抑或所有這些因素?

診斷學習障礙的新標準

我和一群專家一直在研究這些問題,以力求更新學習障礙的診斷標準。我們的工作成果,反映了國際專家、教育工作者和宣傳組織等意見,發表在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新版本。 DSM包含的描述、癥狀和其他斷定情況的標準,為臨床醫生們在談及病人情況時,提供了一種共通的語言。

特殊學習障礙 個別成組

20年前手冊初次出版,我們期盼將之後所獲得的豐富知識加進,因而作出兩個顯著的改動。首先,我們將所有影響學業成績的障礙,修改成單一的類別,總體診斷為特殊學習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以往的標準,限制學習障礙為三個具體的診斷,即是:閱讀障礙、數學障礙、書面表達障礙。但研究顯示,這些學習領域是高度相關的,不應以獨立的障礙來分開對待。

例如7歲的艾米麗,她在辨認讀字和發聲方面,開始落後於其他同學。根據以往標準,她很可能會被診斷為閱讀學習障礙,卻沒有考慮她於其他領域如拼寫和數學的表現。然而我們知道,例如閱讀困難,都只是癥狀。在許多情況下,一種癥狀點出更大的一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長期影響一個人發揮功能,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需要掌握數字、文字和書面表達。

正因為此,DSM-5標準描述一般學術技能的缺點,並在閱讀、數學和書面表達等領域提供詳細的說明。在新標準下,艾米麗的個案容許臨床醫生識別她在其他任何範圍的學習困難。例如,臨床醫生可以注意到,艾米麗有文字閱讀困難(如果臨床醫生或家人的願意,可選用讀寫困難來描述她的情況),以及存在的數學障礙。描述標準還可以幫助捕捉,隨著學童因應學術升級,其在學習障礙表現的發展性變化。例如在中學,艾米麗儘管進展緩慢,可能會讀字準確,卻無法了解她剛才讀了些甚麼。

刪除智商與學術成績之間要求的巨大差距

我們的第二個重大變化:是刪除了個人智商與學術成績之間的一個明顯差距。

當我遇到喬希,他那時19歲,正在大專班掙扎。這不是他第一次在學遇到困難。10歲時,臨床心理學家證實了他有閱讀問題。即使喬希顯然需要額外的幫助,才可達到學業成功;他卻未符合條件稱為學習障礙,因為他的智商和學習成績之間的差異不夠大。這意味著他沒有資格接受特殊教育服務。這種早期的干預有可能幫助他,避免於十年後在大專院校發生的問題。

研究已經證實圍繞智商(IQ)差異的要求帶來很多問題,包括過份識別那些智商高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以及未能找出那些低智商卻有學習障礙的個案。例如,一個學生的智商特別高,但成績卻平平無奇?差異是存在的,但並不一定意味著一他有學習障礙,因為其他因素無論是精神或醫學方面,都可能發揮影響。相比之下,具有非常高智商的學生,雖已付出額外努力,只換來平平的成績,就確實有學習障礙。

一個平均低智商的年幼小學生,很費勁地配對字母和聲音,以讀出生字來,又會怎樣?這個孩子也可能有特殊學習障礙,儘管其智商和學業成績之間的差距小。重要的是,那個研究顯示,這名學生可能會受益於將學生的智商和學業成績之間要有巨大差異而推出的同類型的閱讀干預計劃。

新衡量標準

移除的智商差異,迫使我和我的同事回答一個棘手的問題:應該用甚麼的衡量標準取代它?像許多同事和參與各種學習障礙協會的家長,我以為,釀成學習困難的特定認知能力缺失,可作為替補。然而,研究並不支持將特定認知障礙列入診斷標準,因為這方面的缺失和學習困難之間的關係並不強顯。因此,我們提出了新的標準包括低成績的指標和有學術問題,儘管有干預措施,但情況仍持續至少6個月。達成的妥協,為臨床醫生提供足夠的指引以診斷特異性和準確性,但它不會迫使他們因特定的考慮評分,而接納或排除某個個案。

及早識別和早期介入對於處理學習障礙,尤為重要。像艾米麗和喬希這樣的孩子被確診有學習困難,他們可得到服務和治療,有助年復年確保他們的學業進度。最終,這是大家們樂於見到的。

(文源:《Scientific American》)作者:By Rosemary Tannock

譯註:作者在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主理加拿大特殊教育和適應技術研究。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2成青少年 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世界日報╱法新社華盛頓1日電】 2013.04.03 03:02 pm

約五分之一美國青少年被醫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稱ADHD),這項資料顯示,過去十年患有該症的青少年急劇增加;過去患有該症的青少年約3%到7%,醫師通常以Adderal和Ritalin為患者治療。

紐約時報報導,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在2011到2012年以電話訪問7萬6000名家長,獲得有關青少年ADHD患者的數字。紐約時報1日公布這些數字。

這項報告顯示,15%學齡男生為ADHD患者,而女生ADHD患者有7%。14歲到17歲的ADHD學生患者更多,男生有19%,女生有10%。
四歲到17歲學生中,有640萬人曾被診斷患有該症,這個數字比2007年患者增加16%,比十年前成長53%。

專家指出,這些數字非常令人驚訝,他們同時警告,治療ADHD的藥物可能遭到濫用,而引起精神病、焦慮和上癮的危險。

CDC主管費和平(Thomas Frieden)表示:「ADHD藥物開給有需要的病人有很大的幫助,但不幸的是,濫用的情況以令人警惕的速度成長。」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心理治療教授斯望遜(James Swanson)是一名研究ADHD症的專家,他對CDC公布的數字感到憂心。他說:「不可能20%高中男生有ADHD症。如果醫療人員提供藥物給無病的青少年,有些接受治療的青少年可能會產生危險的副作用,如濫用藥品或藥物上癮。」

該報導說,近年來ADHD藥物銷售額以倍數成長。2007年ADHD藥物銷售額為40億元,2012年成長到90億元。

全文網址: 2成青少年 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013年3月4日星期一

遊戲有助小孩 克服讀寫障礙



論文作者之一Simone Gori的女兒在玩遊戲。
供圖:Simone Gori
Wii平台上的《雷曼瘋狂兔子》遊戲
全世界每10個兒童之中就有一
個患有讀寫障礙,這讓無數家長傷透了腦筋。最近有研究發現,玩動作遊戲對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世上的父母們大概都有個共同的屬性:覺得孩子應該少玩遊戲多讀書。但
帕多瓦大學於今年二月二十八日發表了一份名為:「Action Video Games Make Dyslexic Children Read Better(動作遊戲有助於讀寫障礙兒童閱讀)」的研究報告,並在其內表示,「僅僅玩12個小時的動作遊戲──其中不包括任何直接音韻學或正字法的訓練──便可以大大地改善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的閱讀能力。事實上,在研究中,孩子們在玩了12個小時的動作遊戲後(當然不是連續的),就能達到用傳統閱讀治療法或是自然閱讀一年才能達到的閱讀能力提高效果。相關研究論文已發佈在細胞出版社的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動作遊戲可以在很多方面增強人的視覺注意力,主要能夠提高人從周邊環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帕多瓦大學的科學家Andrea Facoetti說道,“患有
讀寫障礙的兒童在玩了遊戲之後,能夠學會更有效地集中註意力,並更快地從文字中提取出相關信息。”這一發現也讓人們進一步認定:讀寫障礙的根源是由於視覺注意力缺陷。 Facoetti補充說,現在世界上每十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患有讀寫障礙,這種症狀會讓閱讀變得非常困難。同時他也強調,到目前為止,包括電子遊戲在內,還沒有一種治療讀寫障礙的方法受到醫學界的認可。

這個研究團隊由Andrea Facoetti、Sandro Franceschini、Simone Gori、Milena Ruffino、Simona Viola和Massimo Molteni組成,他們將一批讀寫障礙兒童分為了兩組,進行每次80分鐘,一共9次的遊戲,其中一組玩動作遊戲,另一組玩非動作遊戲,並在遊戲前後對兩組兒童進行閱讀、發音和注意力方面的測試。結果顯示,玩動作遊戲的那一組兒童能夠以更快地速度進行無錯誤閱讀,而且在其它的注意力測試中,他們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很好奇他們到底是用什麼遊戲進行測試的吧?果殼網也就相關問題對Andrea Facoetti進行了採訪,他表示,實驗中所選取的遊戲是Wii平台上的《雷曼瘋狂兔子》系列小遊戲。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主機和其他遊戲就不能起到相同的效果。之所以選擇《雷曼瘋狂兔子》,是因為這一系列小遊戲可以被清晰地劃分成“動作型”和“非動作型”,他們對“動作遊戲”的判定標準如下:
  • 遊戲事件的變換速度和運動物體的移動速度都非常快
  • 有精確的運動過程,並且其中包含高程度的認知、感知和運動負載
  • 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具有不可預測性強調對次要物體的處理
而之所以不用《刺客信條》這類熱門動作遊戲的原因很簡單:這些遊戲不適合孩子玩。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孩子們可以盡情在家玩遊戲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這次的研究結果對於理解
讀寫障礙症患者的大腦運行機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推薦大家讓孩子們在無管制的情況下玩電子遊戲。”Facoetti說道。同時,他也對果殼網提到,他們並不建議任何家長對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進行DIY式的遊戲訓練,所有的治療過程都應該在專業的神經心理學恢復專家的指導下進行。

不過,在那些缺少相關醫療資源的地方,“動作遊戲治療法”也不失為一種對讀寫障礙進行早期干預的可行之道。 “我們的研究為新的矯正方法鋪平了道路,基於科學的實驗結果,人們可以大大減少讀寫障礙患者的數量,甚至在孩子們學會閱讀之前將讀寫障礙扼殺在萌芽之中。”Facoetti說道。

Facoetti還告訴果殼網,他們正在與帕多瓦大學數學系合作研發一款開源遊戲,專門用來訓練那些讀寫障礙兒童。而且他們已經開始用遊戲對那些尚未學會閱讀的兒童進行訓練,以避免讀寫障礙的發生。

“儘管有不少其他的激勵方法能夠用來增強視覺注意力,不過電子遊戲很可能是其中最有趣的一種。也許你認為'有趣'只是一個次要因素,但是當你面對一群孩子時,'有趣'就恰恰成為了最重要的因素。”Facoetti說。

毫無疑問,孩子們很享受這個“治療過程”。

信息来源:EurekAlert!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手拿 Smartphone 的下一代 點教?

有識人士提出「重新思考科技教育」,
讓學生及專業人士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平板電腦、智慧手機興起,雲端與移動結合,多位科技界及教育界有識之士過去一年中都提出「要重新思考科技教育」,如何教導下一代有足夠的知識、技巧與能力,應付未來一生中的挑戰。

哈佛大學科技及企業中心華格納教授 Tony Wagner 訪問各大科技公司高層主管及領袖,問他們科技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歸納出幾項共同認定的重要價值:「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跨網絡的合作」(Collaboration across networks),「影響帶領」(Leading by influence),「靈活及適應」(Agility and adaptability),「好奇和想像力」(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前Xerox首席科學家、加大學者布朗John Seely Brown,著有「新學習文化:為不斷變化的世界培養想像力」(A News Culture of Learning: Cultivating the Imagination for a World of Constant Change),指出現今世界的知識不斷增加及進展,科技教育應該要配合外在的變化,以遊戲、探索等方式來激發想像力。

教育改革家貝傑瑞迪 Marie Bjerede 在「教室連結的力量」(The Power of Connected Classrooms)一文中指出,未來人才最需要的是自我學習能力(Self-Taught Skills),以及「發動教育」(Mobilizing Education)。貝傑瑞迪表示,在競爭激烈的科技職場中,科技人要具備卓越技巧,就必需忘掉所所學(Un-learn),重新學習,並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技巧。

貝傑瑞迪指出,現今教育體制沒法作到適合個人不同需求的「個人化學習」(Personalize Learning),需要學生、在職專業人士利用Apps、網路課程,或YouTube來學習;而且是主動的學習。他強調,移動電子產品可以隨時隨處上網,「學習隨時都可進行,不是傳統式地在教室裡,」貝傑瑞迪表示,有了移動電子產品,學生還可和同學有更多討論、合作,來解決問題或完成計畫。

貝傑瑞迪指出,不要怕孩子花時間玩電腦,「很多研究顯示,課堂外以電腦為工具的學習,會使孩子更主動的去學習。」

原文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手拿智慧機的下一代 怎麼教?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電子保姆”或致幼兒語言障礙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有語言障礙的幼兒6年間增加71%。專家認為,這與電視、智能手機、遊戲機等電子產品更多地進入兒童生活有一定關聯。

  大幅增加

  英國政府支持的“改善交流研究項目”調查顯示,在校幼兒中,有語言障礙、需要獲得專業人員幫助的人數在2005年至2011年之間增加71%,2011年5歲至16歲有語言障礙的在校生總計13.6萬,佔在校生總數的2.2%。

  英國《每日郵報》27日援引語言研究專家瓊‧格羅斯的話報道:“老師們告訴我,他們發現說話費力的孩子人數顯著增加。”

  英國幫助語言障礙兒童的慈善機構“我能”根據其他一些研究結果估算的有語言障礙幼兒人數更多,達120萬名。這家機構稱,英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較落後地區,半數兒童入學時不能自如表達。

  “電子保姆”

  格羅斯認為,有語言障礙的孩子人數激增可能與生活方式相關。

  進入21世紀後,電視、遊戲機、智能手機、電腦之類帶屏幕的電子裝置發展更迅速,佔據孩子大量時間,像“保姆”一樣陪伴孩子,取代了不少傳統家庭活動,如與父母一起吃飯、學說歌謠等。

  如今的家長生存壓力大,為生計忙于工作,變得“有錢沒閒”,不再像過去那樣花大把時間與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聊天,陪他們玩。

  格羅斯說,家長不是不想跟孩子說話,但現代生活壓力迫使他們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果沒有整塊時間陪孩子,可以利用各種零碎時間與孩子交談,傾聽孩子的想法,例如開車帶孩子外出時,給孩子洗澡時,與他們一起用餐時。

  格羅斯並不完全排斥“電子保姆”,但認為應控制使用時間,例如可以讓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以此作為與孩子交談的話題,但不可讓電視取代家長陪伴孩子。

  盡早幹預

  英國教育部26日發表報告說,一些地區的家長發現孩子有語言障礙後不能迅速獲得專業人員幫助,最長要等待2年。

  慈善機構“我能”認為,這種情況“不可容忍”,因為對于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言,“每一天都重要”。

  “我能”負責人弗吉尼婭‧比爾德肖稱,0至5歲是一個“黃金窗口”,對語言障礙的幹預可收到明顯成效。

  英國教育部官員愛德華‧廷普森說,語言交流對于孩子學習所有科目都至關重要,應該盡快為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提供幫助。(歐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