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1日星期六

中國學生學習障礙有三大原因教師需要深刻反思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周春林

10月11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北京2004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在京落下帷幕。根據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中小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學業成績不良,專家指出,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為什麼這部分學生會與同齡人在學習上拉開差距?到底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導致了他們學習上的障礙?解決的辦法又是什麼呢?

■中國學生學習障礙有三大原因

“教師要求每門學科都整齊劃一的優秀,專家缺乏對學習障礙的研究,家長認同單一的成才標準。”專家如此概括目前中小學生存在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主任梁威說,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較重,教育發展不夠均衡,一些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教師希望每個學生每門學科都優秀,但事實上這種整齊劃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和優勢科目,強迫他們都達到同一水平勢必造成他們的厭煩心理和學習困難;二是我們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研究不夠,老是認為他們“笨”、“不用功”,其實造成學習困難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針對每種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干預和矯治,不單單是延長學習時間那麼簡單;三是家長認同的成才標準太單一。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考上北大清華,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總是認為“恨鐵不成鋼”,但那其實是成為普通的鋼,為什麼不能發現他們的長處把他們培養成“特種鋼”呢?

■教師需要深刻反思

不少中小學生反映,教師是影響他們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而幾乎所有遭到老師惡意批評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對這位老師所擔任的教學科目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在這門學科上掉隊。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曾對200名中小學教師做過問卷調查,發現只有2.7%的教師認為自己教得不好是學生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但35%的學生則認為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老師的表現如何,已經成為學生學習障礙產生的重要一環。
來自大興區第七中學的曾世娟老師在大會提交的論文中指出,教師眼裡的學習困難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缺點和不足,是由於教師習慣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如衡量學生的發展,只用分數為標準;衡量學生學習方式是否正確,只用上課是否乖乖聽話、遵守課堂紀律為標準;衡量學生是否聰明,只用反應速度的快慢作為標準。她提出,對待這些所謂的“差生”,教師首先應該做的是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比如上課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那麼他可能發散性思維比較好;寫作業拖沓,但他可能仔細周全;二是反思教育教學工作,建議建立檔案袋記錄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並充分認識自己對學生的影響,有的放矢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反思對學生的態度,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宗旨,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堂課都有收穫。

■如何有效干預矯治學習障礙

如何針對這些學習存在障礙的學生進行教學工作,不少學者及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比如正面鼓勵、發揮特長、開展多元化評價、提倡個性化學習等等。但核心的一點,則是尊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權利。梁威主任說,儘管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民主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加強基礎薄弱校建設、開展新課程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等,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任務還十分艱鉅。關注和有效幫助學校中的弱勢群體,使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更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2004年11月28日星期日

北京10%中小學學生學習困難家庭教育不當是主因

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巾小學校進行抽樣調查,發現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按此比例,北京有近20萬學生面臨著學習閒難問題。孩子成績不好,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學習不用心,但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舉行的教育義務諮詢活動卻發現,孩子成績不好,原因多在家長。

10%中小學生存在學習障礙 老師家長難辭其咎 周春林  
10月11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北京2004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在京落下帷幕。根據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中小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學業成績不良,專家指出,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為什麼這部分學生會與同齡人在學習上拉開差距?到底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導致了他們學習上的障礙?解決的辦法又是什麼呢?  

■中國學生學習障礙有三大原因  

“教師要求每門學科都整齊劃一的優秀,專家缺乏對學習障礙的研究,家長認同單一的成才標准。”專家如此概括目前中小學生存在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主任梁威說,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較重,教育發展不夠均衡,一些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教師希望每個學生每門學科都優秀,但事實上這種整齊劃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和優勢科目,強迫他們都達到同一水平勢必造成他們的厭煩心理和學習困難﹔二是我們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研究不夠,老是認為他們“笨”、“不用功”,其實造成學習困難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針對每種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干預和矯治,不單單是延長學習時間那麼簡單﹔三是家長認同的成才標准太單一。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考上北大清華,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總是認為“恨鐵不成鋼”,但那其實是成為普通的鋼,為什麼不能發現他們的長處把他們培養成“特種鋼”呢?  

■教師需要深刻反思  

不少中小學生反映,教師是影響他們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而幾乎所有遭到老師惡意批評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對這位老師所擔任的教學科目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在這門學科上掉隊。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曾對200名中小學教師做過問卷調查,發現隻有2.7%的教師認為自己教得不好是學生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但35%的學生則認為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老師的表現如何,已經成為學生學習障礙產生的重要一環。  

來自大興區第七中學的曾世娟老師在大會提交的論文中指出,教師眼裡的學習困難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缺點和不足,是由於教師習慣用一個標准去衡量:如衡量學生的發展,隻用分數為標准﹔衡量學生學習方式是否正確,隻用上課是否乖乖聽話、遵守課堂紀律為標准﹔衡量學生是否聰明,隻用反應速度的快慢作為標准。她提出,對待這些所謂的“差生”,教師首先應該做的是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比如上課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那麼他可能發散性思維比較好﹔寫作業拖沓,但他可能仔細周全﹔二是反思教育教學工作,建議建立檔案袋記錄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並充分認識自己對學生的影響,有的放矢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反思對學生的態度,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宗旨,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堂課都有收獲。   

■如何有效干預矯治學習障礙  

如何針對這些學習存在障礙的學生進行教學工作,不少學者及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比如正面鼓勵、發揮特長、開展多元化評價、提倡個性化學習等等。但核心的一點,則是尊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權利。梁威主任說,盡管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民主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加強基礎薄弱校建設、開展新課程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等,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關注和有效幫助學校中的弱勢群體,使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更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京)

2004年10月28日星期四

北京有近20萬學生面臨著學習閒難問題

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巾小學校進行抽樣調查,發現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按此比例,北京有近20萬學生面臨著學習閒難問題。孩子成績不好,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學習不用心,但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舉行的教育義務諮詢活動卻發現,孩子成績不好,原因多在家長。

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

正體字 是臺灣的寶貴資產,「繁體字」應正名為「 正體字 」

前臺北市馬市長英九蒞微軟公司演講紀錄


也是「正名運動」為「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請命

前言:為何到微軟來大談文字問題?

各位都是從事高科技的專業人士,應該可以了解到,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不但不衝突,而且可以相互結合。例如本市興雅國小有位書法老師,將傳統書法教學的方法,以現代科技拍攝下來,放在網站上,使學生學習興趣及成效大增,獲得家長和學生好評。可見現代科技是可以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我今天會來微軟公司,是有一個很小,但是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我們每次打開電腦,就看到「繁體字」,深深覺得要正視此一問題,我在各地演說也都談這個問題:「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叫作正體字,不叫繁體字」。希望各位能重視此一問題,支持臺北市政府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的政策。
語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我們正視和珍惜,法國有一個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caise),專門負責法國語文純淨的維護。雖然強勢外來文化及現代新興科技難免影響傳統語文的使用,但是,保持語文之純淨仍是值得吾人追求的目標。而今,全世界已有十三億人使用中文、其他也有二千五百萬人學習中文,未來中文影響力必將大增,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的時機,也已經成熟,故特別在此,請各位高級科技專業人士能重視這個問題。

一、 何謂「正體字」?「簡體字」?「簡化字」?

我們現在使用的中文字,正確的名稱是「正體字」。常有人誤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數千年來正統的文字,並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簡體字」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是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教育部曾於民國二十四年公布了三二四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
「簡體字」和「簡化字」都是指筆畫較減省的字;而大陸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簡化字」。也有人常稱「簡化字」為「簡體字」,事實上兩者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大陸是在一九五六年推行「漢字簡化方案」時簡化了漢字,簡化的字約二千三百餘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二、 為何要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

正體字有四個意義:第一是代表祖先傳下的正統文字,其次是代表與「簡體字」相對。如:「單」為正體字,「单」為簡體字;第三個意義是代表與「俗體字」相對。如:「卻」為正體字,「却」為俗體字;最後是代表與「異體字」相對。如:「夠」、「够」互為異體,選「夠」為正體字,則「够」為異體字。 從廣義來說,簡體字、俗體字都可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正體字不僅保存了文字的優美、字形具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書意義,易於學習,還可以保存、發揚傳統優良文化。
是以,我們現有的文字正確名稱應該是「正體字」,而「繁體字」是大陸簡化漢字時,對原有文字的稱呼,暗喻「繁」為「煩」等負面的意涵,不宜再沿用。相反的,正名為「正體字」,與「簡化字」或「簡體字」並列,並無貶損之意,應是較佳的安排。
近年來臺灣教育普及,臺灣已然成為全球中文程度極高的地區,我們使用國語及中文的程度,並不比大陸低。然而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卻習焉不察誤稱為「繁體字」,其實我們的文字並未增加筆畫,實不應繼續誤稱。應予正名,並重視、珍惜我們現正使用的「正體字」。

三、 是否反對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反對印刷用還是書寫用?

中國大陸當年簡化漢字,最重要的理由是認為正體字讀寫困難,大陸文盲多,教育普及不易,造成國勢積弱與落後,因此必須簡化漢字,以利普及教育。這種論點,其實似是而非,試看臺灣與香港迄今都使用正體字,其教育普及程度、國民經濟生活水準都比使用簡化字的大陸高。而大陸近二十年經濟發展迅速,是因為「改革開放」,揚棄共產主義的結果,並不是推行簡化字的結果。所以沒理由因此而採用「簡化字」。
先學「正體字」再學「簡化字」容易,先學「簡化字」再學「正體字」則相當困難。海外華人社區也有兩岸移民在推動中文教學,是同時並存。「簡化字」雖然易學,但也易忘,「正體字」不易學,但也不易忘,因為每一個正體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孩子們容易記住。
漢字正名為「正體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不會妨礙任何人,但是卻可以還原正體字的歷史地位,是對漢字應有的尊重。但個人如為了快速記事而書寫簡化字,其實並無妨礙,我個人書寫也常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但是在出版業、教科書、印刷品、網站上仍宜採用正體字,以示對漢字的尊重,並維護漢字發明以來的一貫性。
其實中國大陸近年與外界接觸大增後,對正體字也有了不一樣的態度。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例如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喜歡吟詩,而簽名時一定用「正體字」,他的理由是「正體字」比較好看。可見「正體字」仍為不少大陸人士所喜愛。而我們臺灣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也很多。可見「正體字」和「簡化字」可以並存,改稱「正體字」並無矮化「簡化字」之意,但是使用的場合一定要有所區隔。此外,很高興剛才有聽眾反映外交部網站原用「繁體字」,現已改稱「正體字」,本人表示敬佩。另有一些中央機關的官方文書部分已改稱正體字,這是值得大大推崇讚揚的。

四、 大陸推行簡化字有無理由?是否符合事實及時代潮流?

簡化字的優點是筆畫數較「正體字」減少一些(據統計平均每字減少二筆左右),雖書寫較易,但是現代文書常以電腦代筆,事實上差別不大。簡化字反而缺點不少,它破壞了正體字的結構,喪失了正體字的優點。「簡化字」簡化的情形,使六書造字的特性不再存在,增多了相似的字形,如「ㄦ」與「几」、「天」與「无」、「农」與「衣」、「历」與「厉」等等,憑添了辨識的困難。想閱讀古書,需要另學正體字,使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陷於一種斷層的危機。

五、 何以反對印刷用簡化字卻接受漢語拼音系統?

也許有人質疑,我們一方面主張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一方面又採用大陸推動的「漢語拼音」,有無雙重標準?其實這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漢語拼音」系統是將國字以羅馬字母表示,以方便外國人拼讀,主要是以外國人為服務對象的,不是針對本國人。事實上,漢語拼音是針對中文注音符號一對一發展出來的羅馬字,其實就是羅馬化的注音符號。「漢語拼音」的優點為:以有限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要來代表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儘量精減使用字母的個數,也減少書寫處理時間;而且以漢語拼音系統建立資料,製作檢索碼時,因各羅馬字母項目都有字屬之,不會像有的拼音系統偏重於某些字母,有些字母則閒置未善用,是較科學的一種系統。所以,漢語拼音自一九五八年問世以來,已使用四十六年,是一個成熟、全球廣泛使用的系統。
目前美國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區的圖書館、博物館,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皆使用漢語拼音,聯合國也在一九八六年予以認證。目前全球約有十四億漢語拼音的使用人口,並且每天都在增加,因此,使用漢語拼音可以促進國際間資訊的溝通與交流,更可便利外籍人士來臺投資、求學與旅遊以及國人出國旅行、經商,這對於海島型經濟的臺灣而言,益顯重要。採用漢語拼音也不影響臺灣的本土化,故不宜採用漢語以外的其他中文譯音版本,否則將使臺灣與國際社會接軌更為困難。
我雖主張漢字採用漢語拼音,不過,學習國字我們仍主張採用注音符號,不用漢語拼音,因為注音符號有符合中文字型、親切自然、標注簡潔、單一發音等優點。此外,由口語到漢字之學習時,注音符號也是極佳的過渡學習工具。而且注音符號出版品普及率高,有助於提升學童國文水準。至於其他的鄉土語言也可以注音符號增補式來注音,閩南語、客家語也只要加上若干符號和聲調,即可清楚表示其發音。以羅馬字母來表示客家、閩南語拼音,並不是唯一的方式。現在有的各種拼音法都有其歷史淵源,我們均予尊重,但是否一定要小孩子學這些音標,就見仁見智了。因此,目前在臺北市小學的鄉土語言教學,原則都不教羅馬字拼音,以免與英語音標混淆。

六、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經驗

臺灣的國語文教育成果,在華人世界居領導地位,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密切的交流,占有獨特的地位。像新加坡採用簡化字,西化很深,無庸多說。而很特殊的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紙,雖採簡化字,廣告卻常使用正體字。他們沿襲古人傳統,從事一些風雅的文學活動,像有位年輕的華人國會議員翁詩傑就會作中文七言詩,還有一些民間雅士蒐集世界各地人士的墨寶,這些事情都饒有古人之風。馬來西亞的文學在華人文學界有特殊的地位,和臺北文學界往來也很密切,許多華人作家的書都來臺灣出版。還有華人出版界排行榜,因為臺灣還是舉世華文出版業重鎮,本人也期許臺北市成為世界華文出版中心和世界影音出版中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得獎作品靈山,還是要來臺灣出版,而不去其他的華文城市。香港和臺灣都是華文正體字的中心,二地的民間交流很密切,本地的香港觀光客也逐漸增多,港人也主張使用正體字,未來的發展我們很樂觀。
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迄今不到一百年,我國文字已有五千年歷史,未來文字發展還不只五千年。推行正體字是本於對優良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大陸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意識型態逐漸鬆綁,大陸政府若號稱是世界中華文化的代表,首先就應該恢復正體字的使用。我們可以大膽預言,未來「正體字」將較「簡化字」更占優勢。
結語:推行現代化,採用高科技,不但不必犧牲傳統文化,還可以運用高科技,保存傳統文化
期許高科技產業同仁,能保存並發揚傳統語言文化,其實與高科技、現代化發展並沒有對立,甚至還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例如古蹟活化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推行現代化,結合高科技,不但不必犧牲傳統文化,還可以保存傳統文化。未來「正體字」也可以融入文化創意產業,做為臺灣的領導產業,成為臺灣的寶貴資產。

演講時間:2004年10月13日(週三)下午三時四十分
演講地點:國泰金融大樓七樓演講廳
主持人:微軟公司邱總經理麗孟
紀錄:范賢媛


資料來源:http://www.tpml.edu.tw/chinese/activity/alactivity/pdf/1340.pdf

2004年9月11日星期六

「幼兒發展數碼檔案庫」

背 景 :

資訊科技的急步發展將全球的經濟、教育、傳媒、生活方式推進一個新紀元。從事幼兒教育同工當然不能忽視數碼教育科技。傳統的資訊模式備受地域、空間及時間限制,溝通、傳播、處理、存放管理都不能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機構更因缺乏專才、技術及資金等而在應用新媒體及資訊科技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學界,這差距日益的擴大可能導致進一步與中小學脫節。香港教育科技促進協會得到香港特區政府超級數碼中心及資訊科技業界的協助下舉辦「幼兒發展數碼檔案庫」工作坊,希望藉此工作坊使各幼兒工作者及公眾人仕認識教育科技在教育幼兒上的應用。

將不同的數碼媒體整合(Multimedia Integration)、管理以達至建立豐富的幼兒發展學習歷程數碼檔案(DPCD)。實習各種新穎的數碼電子工具及教育科技,示範一個靈活自主向家長及幼兒互動的溝通及發展教育科技應用技術,使學員能與時並進,掌握現代的教育科技提升學員的「教」與「學」能力。

培 訓 內 容

2004年5月9日星期日

我們成為香港電台(RTHK)普通話節2004 - 網上加盟 (團體)

普 通 話 台 ( AM621、 跑 馬 地 FM100.9、 將 軍 澳 FM103.3) 在 1997年 3月 啟 播 , 是 香 港 目 前 唯 一 的 普 通 話 頻 道 , 每 日 由 早 上 七 時 至 凌 晨 二 時 廣 播 。

普 通 話 台 於 2001年 倡 議 全 港 推 廣 普 通 話 團 體 、 社 團 及 學 校 組 成 「 香 港 推 廣 普 通 話 大 聯 盟 」 , 一 起 參 加 香 港 第 一 屆 『 普 通 話 日 』 , 齊 心 合 力 、 共 同 籌 劃 活 動 , 期 望 更 有 效 地 把 推 廣 普 通 話 的 訊 息 推 向 全 社 會 。 此 活 動 得 到 一 百 六 十 五 個 推 廣 普 通 話 團 體 、 學 校 的 響 應 。

2004年4月30日星期五

讓孩子愛上英語計劃 - 如何克服學習英語的障礙

宏觀全球及香港,英語是個很重要的語言,家長有機會給孩子一個語言環境,就是幫孩子多建一條橋;早點給他語言的工具,他可以早點去發掘這個世界。然而,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在同一樣的課堂環境安排下,英文能力可達到什麼目標,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與速度都不同,他們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應是愉快、沒有壓力的,只要他們不排斥學英語就夠了。事實上很多例子,孩子在學校或家長安排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覺得壓力很大、很排斥。“讓孩子愛上英語” 將以家長教育培訓為重點以回應社會向家長提供協助(例如透過家長教師會),從而為學習英語提供強大的支援。

2004年4月19日星期一

創意發明小學堂榮獲優異獎

由本會協辦的兒童創意科技課程-創意發明小學堂獲得由香港馬會贊助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科技實踐活動優異獎榮獲優異獎

2004年3月22日星期一

愛學習家庭課程系列

由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的「愛學習家庭課程系列」已由一月十一日至三月二十九日順利完成, 本家長課程並非一般講座, 還著重於家長交流心得及分享感受, 因此名額只得十五位。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各家長學員都非常投入,並且各有得著。

2004年3月6日星期六

第一屆「童創童講故事比賽」

目的: 以「幫助弱勢社群」為創作故事的題材,從而啟發小朋友樂於助人的精神,並提高他們對故事創作的興趣和水平。透過創作和講故事更可發掘小朋友的多元智能,藉此提升他們的創作力及表達能力。
日期: 2003年8月3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石圍角社區會堂
組別: 親子組 (家長偕同一或二年級學生)
中級組 (三至四年級學生)
高級組 (五至六年級學生)

索取報名表格地點:各小學校務處
香港佛教學院 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麗城花園對面)
荃灣青年空間 荃灣海盛路祈德尊新村商業中心二樓
荃景青年空間 荃灣荃景圍76-84號荃景花園10座地下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荃灣青山道530-590號麗城花園第一期第三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