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過度活躍多動情緒易失控

新報記者



過度活躍(hyperactivity)是一種行為模式,包括多動、專注力不足、情緒容易失控三個主要徵狀,全港約有百分之五至八的兒童患有此病症,情況不容忽視。有專科醫生忠告父母懷疑子女患有此病症,應盡快向醫生求助,切勿諱疾忌醫,而服藥痊癒率高達八成。
 
活躍症並不影響智商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及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陳以誠表示,患過度活躍症兒童,在集中力、活躍程度、情緒及行為的自制能力,與同齡兒童有明顯差異,對學習、社交及家庭生活構成障礙,但不代表有學習障礙或智商問題,家長、老師及學校應及早提供適當協助,由於三、四歲兒童比較好動,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患上過度活躍症,但五歲後病徵會比較明顯。

患過度活躍症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家長不容忽視。陳以誠醫生指出,家長若有疑問應立即向醫生求助,經兒童腦科及智能發展科醫生診斷,可以確定子女是否患上過度活躍症,而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痊癒率可高達八成。

陳以誠對昨日在天水圍發生悲劇感到難過,認為家長責任最大,因為兒童會因好奇心攀窗望街,稍一不慎會釀成悲劇,家長應注重家居安全,將窗花緊鎖。

台灣-德明科大談特殊生的認識與協助

導師輔導知能研習會活動照片
王鵬捷/報導

  德明財經科大為了幫助該校導師增進憂鬱自殺防治暨危機事件處理之輔導知能,特別規劃一系列主題性導師研習活動。日前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林月仙老師蒞校,主講:「談特殊生的認識與協助--從自閉症、學習障礙、智能障礙談起」。

  林老師首先談自閉症,幫助與會導師們了解自閉症的定義、鑑定標準及特徵等,包括顯著口語、非口語溝通困難、顯著社會互動困難、表現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等,更教導與會導師們如何輔導大學階段的自閉症學生,包括協助建立適宜的生活程序、安排幾位同學作為固定互動與支持的對象等。接著談智能障礙,在這個部份的演講中,與會導師們更充分地了解智能障礙的定義、不同程度智能障礙的特徵及需要之協助。

  最後林月仙老師利用有趣的體驗活動談學習障礙,與會導師們透過書寫、故事接龍、閱讀理解、聽覺理解、數學障礙等體驗活動,了解何謂學習障礙並體會其在學習及生活上的困難。豐富的特殊學生教學及輔導經驗,讓該校導師們更充分地認識及了解如何協助特殊學生。最後勉勵與會導師們用「暸解、同理、接納」的態度來面對特殊學生,為該次活動在此劃下豐富精采的句點。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專題研習法 主動學習樂無窮

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提議帶他們玩耍,孩子即開心不已,更主意多多,嚷要往那裡玩、往哪裡去。可是,一提起上課學習,面上的笑容卻突然消失,嘴巴鴉雀無聲,身體似被點了穴道,整個人都呆住了。難道「學習」就等同沉悶死板?想打破這個刻板觀念,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活學活用的專題研習法,或能為小朋友帶來另類學習經驗。 撰文:湯慕華  攝影:湯慕華、被訪者
流行於上世紀90年代的「專題研習教學法」,一直被受幼兒教育機構廣泛使用,其優點是靈活多變,而且教材內容切合生活所需,即使植物、花卉、家庭、寵物及水果等,都可被視作研究的對象。

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系講師吳嘉儀解釋:「專題研習教學法的用途很廣,教育局2000年的教改中,也提倡此教學法,其形式與現時中學及大學的專題研習十分類近。老師先選定一個小朋友感興趣、環繞生活的主題,然後進行深入的探討,有助他們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主動學習精神及享受學習的樂趣。」
教育學家發現,當小朋友進行有關研習時,腦部其實在不停地回憶,然後進行學習,從而建構新的知識。一般而言,幼兒中心在安排師生比例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就以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為例,兩種安排均有各自的好處:「如兩班同樣選『港鐵』為題目,大班教學可以讓學童對專題有廣泛性的識知,包括港鐵的歷史、轉變、背景及發展等;至於小班教學,則可進行深入的探討,如針對港鐵的軌道和車輪的關係等。兩種形式的研究內容雖然不同,但同樣都可以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吸收知識。」

教材內容多生活化

進行專題研習教學法時,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起始期、探索期及總結期,即使是家長也可嘗試向孩子運用。「起始期」是指要選擇孩子有興趣的題目,家長須從旁協助,讓小朋友進後探究,資料的選材可以是來自生活上的一切,如水果、文具、或是與孩子參觀展覽等,情況像是時下所說的「通識教育」。過程中,小朋友之間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矛盾,這是正常的事情,家長宜鼓勵他們多發表意見和提問,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索期」是指孩子回應事件,家長宜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細心思考問題,從而找出答案。倘若連家長自己也不認知的提問,建議可一起與孩子尋找答案,如到圖書館閱讀百科全書等,與孩子一同學習,亦是一個很好的經驗。「總結期」是讓孩子對主題進行總論,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方法可以是演說的陳述、繪畫、製作小冊子、話劇等,從而建立幼兒的自信心和發掘學習上的樂趣。
吳嘉儀說:「其實專題研習教學法的題材和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家長宜多發掘身邊的資源,並持開放態度,多觀察孩子的變化和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提供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小朋友,讓他們有機會去探討生活上的一切。」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Love Ideas ♥ HK集思公益計劃」希望你支持和參與「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申請編號 900011 ) 公眾投票

多謝你的支持和參與Love Ideas ♥ HK集思公益計劃


本會十分感謝曾投我們寶貴一票的市民、
我們「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將盡快向社區提供服務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周六周日   服務社群

培訓義人  兒童心理
遊戲輔導  特殊教育
學習困難  自閉兒童
基本心理  教育科技

結集義人  籌辦活動
支援兒童  輔導家長
社區教育  惠澤社群

啟迪童心  義人同行
各人齊來  投我一票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24drs.com】Nov. 4, 2010 – 一項刊載於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新研究發現,電流腦刺激有助於加強數學技能達六個月。
  
  新研究中的研究對象並無任何數學障礙,將近20%的人口有中度到嚴重的數學失能,甚至有更多人在中風或神經退化疾病之後失去數字能力
  
  用於這篇新研究的刺激技術 – 經顱直接電流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 包括了運用一個微弱但是穩定的電流通往腦部,以影響神經元(腦細胞)活性,此技術有時候被用來治療中風後持續神經損傷的病患。
  
  15名年紀20-22歲的大學生參加六次各兩小時的課程,每次課程中接受電流腦刺激以促進或修補神經元,或者接受「偽步驟(安慰劑對照組)」。刺激部位是腦中和數字理解有關的部份(頂葉)。
  
  在這項實驗活動中,學生們接受腦刺激,然後被要求學習一系列的對數,而依據的是他們未曾學過的符號。結果顯示,電流腦刺激改善了學生學習新數字的能力,這些改善持續達六個月。此外,電流刺激並不會改變其他的腦認知功能。
  
  【腦刺激的潛在用途】
  英格蘭牛津大學的Roi Cohen Kadosh博士在新聞稿中表示,我不會到處建議人們接受電擊,但是我們對這些研究結果的潛力感到相當振奮。電流刺激當然不會讓你變成愛因斯坦,但是,如果我們成功,這或許可以幫助某些人更能應付數學。
  
  下一步驟是在那些有數學障礙的人檢測此一技術。
  
  研究者結論表示,迄今,沒有藥理介入方式可以直接針對數字認知而不會對其他腦部區域,如注意力,產生副作用。
  
  紐約市紐約大學精神病學Lucius N. Littauer名譽教授Robert Cancro醫師表示,這是相當有趣而令人振奮的技術,可以改變神經元活性的平衡,根據刺激的腦部位,可能有相當廣泛的運用。
  
  他表示,需要更多研究,但是,這些發現顯然認為,將會有所影響。
  
  他表示,有數學或閱讀學習障礙的孩童可以從這種治療方式獲益,這是很安全的技術,缺點相當少。

耐性+遊戲 治療讀寫障礙

小朋友經常不能將文字正確讀出?寫字時又將左右部首倒轉?家長可能會以為小朋友頑皮,又或者難教,其實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是患有讀寫障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如果小朋友真的出現這些問題,家長應及早帶他們診症,假若真的患上讀寫障礙,便應及早進行治療,以幫助他們學習。

其實讀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障礙,孩子雖有常規的學習經驗,但在閱讀及書寫方面卻存有困難,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言語治療師郭家寶姑娘表示,讀寫障礙到現時為止,並沒有確實的原因,或許與遺傳有一點關係。

不能讀寫文字

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通常智力跟其他小朋友沒有甚麼不同,郭姑娘說:「曾有研究指出,患讀寫障礙的小朋友,智力與其他小朋友是相若的,就算資優的孩子也可以有讀寫障礙,所以智力並非讀寫障礙的原因。」出現讀寫障礙的小孩,或許不能理解文字,又或是害怕文字,一般而言,他們會出現幾種常見情況,郭姑娘舉例說:「他們讀出一句句子時中間或許會出現跳字,例如:『今日去公園玩很開心』,他們會說成『今日公園很開心』;又或會將相似的字讀錯,例如清潔讀成乾淨;寫字的時候會倒轉左右;其徵狀到小學時會更明顯,尤其於學數學時,他們或許做算術題完全無問題,但一做文字題便出現困難,這都可能與他們看不懂文字有關。」

影響學習發展

當家長發現小朋友有這些讀寫問題時,應多加留意,因為除了小朋友的成績會未如理想之外,自信心也可能受到影響。郭姑娘說:「這類小朋友的默書成績或許會較差,但其實他們自覺已經很有心機讀書,只是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故此,當他們知道自己成績差時,便會怪責自己,令自我形象變差。」當讀寫障礙的小朋友自信心下降時,或者會開始害怕文字,一聽到與字有關的就不想面對,這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影響。

郭姑娘說:「由於小朋友正值學習階段,如果出現讀寫障礙,對他們不同時期的學習也有影響。」郭姑娘指孩子在低小,即小一至小三時,是「Learn to Read」的階段,這時他們需要學習很多不同的生字,如果不能認字,到高小即小四至小六時,便不能做到「Read to Learn」,即透過閱讀來學習,這樣會影響他們吸收知識。

增加對文字的興趣

如果小朋友出現讀寫障礙的徵狀,家長應及早帶他們找合適的教育心理學家作診斷,透過測試以確定小孩有否患上讀寫障礙。一旦確診,家長可以帶小朋友找言語治療師作適當治療,以增加他們對文字的興趣,減低對文字的驚怕程度。

治療的方法有很多,但都不離透過遊戲來進行,郭姑娘解釋:「因為小朋友不會抗拒遊戲,如果利用遊戲與他們玩文字,便可以增加對文字的興趣。」遊戲的形式包括剪報,例如要他們從報章中找出有「言」、「口」字旁的字,再從中教導他們這些字通常會出現於字的左邊,減低他們左右倒轉寫字的機會。另外,也會利用遊戲字卡,協助他們去認識文字,郭姑娘說:「最主要希望透過不同的遊戲,來幫助學習拆字,又要教識他們不是每個字都可有邊讀邊。」郭姑娘亦提醒家長,應了解孩子的問題,多加點耐性,回到家中亦可以與小朋友玩文字遊戲,提升他們的興趣,這對他們學習會有幫助。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學童電視訓練學院開學

圖:周梁淑怡(右一)與得獎學生分享媒體從業經驗與心得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汪澄澄報道:由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辦的第四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正接受報名,昨日,主辦單位在荷里活廣場向獲第三屆比賽榮譽大獎的學生頒發「學界金球獎」,並舉行「聖誕電視訓練學院」開學禮,為四至十二歲小朋友推出導演訓練班課程。
獲獎作品是由嘉諾撒聖家學校校園電視台拍攝的反映新移民問題的《悲情以外》,獲得最佳演員獎的鄭善允、吳凱喬和何青諭表示,她們亦有參與拍攝及導演的工作,了解到電視的幕後運作,「膽識也得到鍛煉」。
擔任頒獎嘉賓的資深傳媒人周梁淑怡表示,製作電視需要觀察、思考和創意激情,讓孩子從小接觸電視製作並透過校園電視台、影片比賽等形式參與其中,是為香港電視業的未來打下基礎。
「聖誕電視訓練學院」由本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二十六日舉行。第四屆流動影片製作比賽截止日期為十二月六日(詳情見:www.mobilefilm.hk)。


【新報訊】本地創意工業一潭死水,遠遠落後周邊國家和地區,導致人才外流青黃不接。為了鼓勵更多青少年投身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及啟發新世代創意,有商業機構與商場合作開辦「聖誕電視訓練學院」,開辦電視創意訓練課程,藉此培育更多小朋友成為影片製作專才。資深傳媒人周梁淑怡感謝學校即使面對財絀,仍鼓勵和支援學生辦「校園電視台」。


提升小學生的創意

周梁淑怡於活動上表示,本地電視製作業青黃不接的情況嚴重,只能讓小朋友從小體驗拍攝及製作電影、電視節目的機會,讓創意於本地紮根,促請政府於增撥資源推動本地創意工業外,亦希望更多小學設立校園電視台,透過電視製作,教導及提升小學生的創意,期望學生利用學得的經驗,成為日後電影業、電視和傳媒界別的生力軍,回饋社會。
她頒發嘉許獎座予獲得譽許為「學界金球獎」殊榮的多位天才小朋友,並感謝學校即使面對財政緊絀和困難,仍鼓勵和支援學生辦「校園電視台」。

訓練學生團隊精神

「聖誕電視訓練學院」導師何兆鴻亦指出,校園電視台可訓練學生的團隊精神,透過節目製作的過程,同時亦可全面提升個人的整合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為日後投身業界而作好準備。
由香港流動影片節、香港超域教育片場及荷里活廣場聯合開辦,於昨日至下月27日,開設「聖誕電視訓練學院」,為學生提供電視製作訓練課程,學習有關「導演」、「影像拍攝」、「演員」、「編劇及配音」、「電腦特效及舞台設計」、「司儀」6大範疇的基本演藝知識。市民只需消費滿500元及捐款20元予福幼基金會,即可與小朋友參與。

讀寫障礙激發男人藝術潛能

畫出不朽名作《蒙娜麗莎》的意大利畫家達文西和西班牙印象派大師畢加索展現出驚人才華,可能因讀寫障礙(dyslexia)激發其藝術潛能有關。英國有研究發現,出現讀寫障礙的男性,其視覺空間感較一般人敏銳。

密德薩克斯大學的心理學家邀請四十一名男女接受視覺空間感測試,包括記憶郵票上女王頭像的方向、重新砌出看過的積木設計等。結果發現,出現讀寫障礙的人之中,以男性表現較佳,但有出現讀寫障礙的女性,其表現跟一般女性差別不大。


達文西畢加索成例子
研究員認為,有讀寫障礙的男性擁有較強的三維空間感,以補償語言能力缺陷,傾向用思考及行動解決問題,藝術天分亦較高。報道引述兩名著名畫家為例,達文西寫字會倒轉由右至左,畢加索則有閱讀困難。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親子遊戲輔導 (一)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遊戲輔導顧問潘偉智博士認為天才的意思包括()原創、獨特;()聰明、智慧;()愉快、友好。孩子與生俱來就擁有這些潛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請參考他的意見。

家長只要掌握培育孩子的方法,耐心地幫助孩子,他的潛質都會得以發展。親子遊戲輔導方法幫助家長學習怎樣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和發展孩子潛質的各種溝通技巧。既能滿足孩子的依戀親密需要,又能發展他的潛質。
父母與孩子可約定每周一次、半小時的特別親子遊戲時間。家長預先選擇一些鼓勵互通溝通的玩具,如布偶、娃娃或引發自主創意的玩具,如積木、顏色和畫具等。在親子遊戲時間中,孩子作主導帶領遊戲,父母作跟隨者,快樂地投入孩子的遊戲。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兒童言語障礙主要分四類


家長問:我的兒子今年六歲,就讀小一,他很少主動說話,並經常以不完整的短句表達。他說話不清,如把『三』說成『擔』。此外,他時常在家中和弟弟大聲吵架,聲線沙啞。我的兒子是否有言語障礙?我可以怎樣幫助他?
教育局答:學童常見的言語障礙主要分為四類:
1〉發音問題:發音不正確,引致說話混淆不清。
2〉語言問題:在理解方面,因未能理解全部訊息而引起誤會,以致答非所問;在表達方面,學童因組織力較弱,或缺乏詞彙,說話令人難以明白。
3〉流暢問題:即口吃,說話時多次重複某些音節或字詞、字音無故拉長,或張嘴久久說不出話來。
4〉聲線問題:因過度使用或錯用聲帶而引致聲音沙啞或失聲。

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一般來說,學童於入讀小學前已能掌握大部份廣東話語音,並能以完整及較長的句子敍述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根據家長的描述,兒子很可能有發音、語言及聲線問題,家長應盡早尋求言語治療師的專業協助。特殊教育資訊可瀏覽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網頁 http://www.edb.gov.hk/serc 查詢電話: 3698 3900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找出關鍵特徵是成功教學關鍵 章月鳳 - 香港教育學院

瑞典學者馬飛龍提出的變易理論認為,學習必定指向某學習內容(object of learning),而每一事物或學習內容都有許多不同的特徵,其中有些特徵較另一些特徵更為關鍵。若要學會某學習內容,學生必須先掌握其關鍵特徵(critical features)。如果學生對學習某學習內容感困難,通常是因為他們未能掌握其關鍵特徵。所以,關鍵特徵是學生未掌握但卻必須掌握(necessary but missing)的關於學習內容的某些特徵。

正因為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徵如此重要,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先了解所教學生的已有知識,找到他們學習有關課題的困難,以進一步確定適切的學習內容和關鍵特徵,因材施教,方能使學習事半功倍。以下以一個英文科的課堂學習研究個案為例。

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
我們和某校英文科老師進行課堂學習研究初始,老師反映,該校初中學生寫現在時態句子時經常用錯動詞形式。因為老師會在中一教授該課題,我們訪問了三名在一年前已經學過該課題的中二學生。其中某位程度較低的學生做以下三道填充題時答錯了兩道。這三題的主語皆為「They」,因此答案同是「eat」,但該學生在第二和第三題卻填「eats」。

They __eat___(eat) an apple every day.
They __eats__(eat) some apples every day.
They __eats__(eat) an apple on Saturdays.

當我們問該學生怎樣做以上題目時,他的答案讓人意外。他解釋,第一題有「They」,所以後面的動詞不變;第二題的「apples」是眾數,記得老師教過眾數後面要加「-s」,所以「eat」的後面要加「-s」;第三題的「Saturdays」是眾數,表示多個星期六,所以「eat」亦需要用眾數形式,加上「-s」。其後,我們再訪問中一學生時,也得到類似的回答。

通過以上訪談,我們終於找到了該校學生用錯動詞形式的原因。他們未掌握主謂一致的原則(subject-verb agreement),認為句子的其他成分也會影響動詞形式,而不知道動詞形式應與主語協調一致。而且他們將名詞的單數、眾數形式和動詞的單數、眾數形式混淆起來。

確定學習內容及關鍵特徵
基於對學生學習困難的準確掌握,研究小組將學習內容定為主謂一致原則,而關鍵特徵則確定為:

The verb form is determined only by the subject;(主語是影響謂語動詞的唯一因素;)For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subjects, we use singular verbs by adding either"-s"or''-es''to the end of the verb (the singular verb). For the other subjects, there is no change to the verb (the plural verb);(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需要使用單數動詞,即在謂語動詞後加「-s」或「-es」;對於其他主語,則用眾數動詞,即動詞形式不變;)The verb form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object.(謂語動詞不受賓語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語法書都不會列出第三項關鍵特徵,但該項卻是有效解決該校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關鍵點。由於老師準確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確定了適切的學習重點,於是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金鑰匙,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這個例子印證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因材施教,「材」不是指「教材」,而是指「人才」,即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教學。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讓孩子開展美好的學習旅程 - 教育局首席督學(幼稚園) 陳吳彩霞

「媽咪,這兩個字,我認識呀!是『太陽』!老師教我們唸兒歌『太陽伯伯』時,我學識的。」嘉彗正在跟媽媽一起閱讀,並指那本圖書興奮地喊叫起來。媽媽也感到很開心,自從嘉彗入讀幼稚園後,歌不離口,辨認了不少生字,又喜歡閱讀圖書,而且還很喜歡上學呢!

了解孩子成長特徵

當小寶貝踏進幼稚園階段,為人父母會為孩子喜愛校園生活、與小朋友相處融洽、學會認字、寫字和唱歌等表現而雀躍。事實上,孩子在這個階段,身體的發育和心智的發展很快,父母可能已留意到他們具有下面的顯著特徵:

l          好奇心重、喜歡嘗試、愛發問
l          喜愛模仿,會不經意地模仿出看過、聽過和經歷過的事情
l          學習能力高,但不喜愛刻板的學習方式
l          有充沛的精力,喜歡攀、爬、跳、擲等不同的活動
l          主觀強、固執己見
l          想像力豐富,喜歡唱歌、繪畫

父母如能掌握孩子的成長特徵,並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和發展空間,能令孩子的潛能得以展現和發展。

培育由家庭做起

當然,培育孩子首要從家庭開始。我們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在健康、情緒及智能的均衡發展。健康方面,父母宜培養孩子作息定時、飲食均衡,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亦要安排適量的體力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體格,有助健康成長。

情緒方面,父母應與子女經常交談,耐心聆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與朋輩相處的情況。父母要給予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多嘗試,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當孩子有良好表現時,應給予讚賞和分享他們的喜悅。此外,多讓孩子接觸美的事物,如聆聽悠揚的音樂、觀看美麗的圖畫和欣賞大自然美景等,都能紓緩情緒,變化氣質。

智能方面,家長不妨考慮進行以下活動,幫助孩子的心智發展:

l          多與孩子說故事、一起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l          多與孩子交談和向他們提問,讓他們自由表達意見,刺激思考
l          多帶孩子遊覽參觀,增廣見聞,培養觀察力
l          選擇多樣化和具啟發創意的玩具,讓孩子操弄探索
l          讓孩子收看益智的影視節目

與學校攜手合作

在家庭以外,學校亦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重要地方,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相輔相成。因此,我們鼓勵家長多與校方聯絡,認識學校的環境設施和課程安排、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家長活動,如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積極參與家長義工服務或家長教師會的工作,協助學校推行活動、向學校提供改善建議等,與學校結成合作夥伴,攜手引領孩子邁向健康成長的道路。

總的來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各具不同的興趣和能力。如果父母能多關注和認識孩子的獨特性,按他們的發展需要,與學校互相配合,給予他們適當的栽培和足夠的發展空間,定能為他們奠下良好的基礎,展開愉快而充實的學習旅程。


提提您

 『升中選校』家長講座

中學生活是成長路上重要的階段,子女需較以前更獨立地學習,亦需懂得與人相處,並培養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作為家長,如何為快將升讀中學的孩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讓他們學習得更有效呢?

為幫助家長了解中一派位機制,從而有策略地為子女選擇合適的中學,教育局將於十二月在不同區域舉辦數場內容相若的「升中選校」講座,並邀請教育局人員及嘉賓講者分享經驗心得,以及解答家長的問題。

我們已透過學校把講座資料告知相關家長,並將於稍後時間把報名詳情上載至教育局「家長講座」網頁:http://www.edb.gov.hk/parentstalks,歡迎有興趣的家長報名參加!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殘疾童2年增400 社署加學前康復額

香港文匯報訊 為提高殘疾兒童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的機會,政府致力透過不同的學前康復服務,幫助他們發展身心,以及提升社交能力。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過去3年,經評估後確定需要特殊幼兒中心服務的兒童,由08年的2,100人增至今年的2,500人。為此,社會福利署將繼續增加學前康復服務名額,以回應服務需求。
 目前,視障、聽障、學障等不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經社工評估後,將按需要進入特殊幼兒中心。張建宗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今年截至9月,共有約2,500人經評估後,轉介輪候有關服務;較09年約2,200人及08年約2,100人多。
將加強培訓幼兒工作員
 按現行規定,幼兒工作員入職前,必須完成獲社署認可的培訓課程,並根據《幼兒服務規例》註冊,方能在特殊幼兒中心工作。張建宗指,有見需求增加,社署將增加學前康復服務名額,並加強相關專業培訓,讓幼兒工作員能為殘疾兒童安排合適活動和訓練,以及定期評估,並撥款予特殊幼兒中心機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幫助他們將來入讀主流學校以及提升社交能力。
特殊學位機制助入普通校
 張建宗又表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升小學時,可透過小一派位機制,或特殊學校學位安排機制,接需要入讀普通學校或特殊學校。特殊幼兒中心人員將向家長提供升學及康復服務的意見。若家長同意,中心也會把兒童評估資料送交其入讀的小學,以便對方更有效地安排支援服務。

每年逾兩千幼童 入讀特殊幼兒中心

【成報記者葉志賢報道】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年均有2,200名幼童,經評估後確定需要入讀特殊幼兒中心,而營辦機構必須按服務協議,聘請特殊幼兒工作員、社工及護士等人員,他們可靈活地調配資源,按服務需要自行決定人手安排,社署會提供訓練津貼,專題培訓課程,例如有關識別有特殊學習困難或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的課程等,以切合特殊幼兒工作員的培訓需要。
評估資料可送交小學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日在立法會,以書面答覆議員何秀蘭的提問,他說,截至10年9月約2,500名幼童入讀特殊幼兒中心,09年9月約2,200及08年9月約2,100。他指出,所有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包括曾在特殊幼兒中心接受訓練的兒童,均可通過小一派位機制或特殊學校的學位安排機制,入讀普通學校或特殊學校(包括視障兒童學校)。

  張建宗補充,這些兒童在離開中心前,中心人員會向家長就兒童的升學及接受康復服務等事宜提供專業意見,以便家長為子女作出合適的選擇。為促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在升上小學後,能及早得到支援服務,如家長同意,有關兒童的評估資料,會盡快送交他們入讀的小學。

  他舉例,現時於「心光幼兒中心」接受服務全數為視障兒童,部分亦同時患有其他殘疾,年齡由兩歲至六歲不等。該中心會按兒童的視能及身體狀況分組學習,亦會按需要為他們提供特別訓練,包括點字訓練、定向行走訓練等。至於由其他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特殊幼兒中心,張建宗認為,其服務對象為年齡介乎兩歲至六歲以下的中度和嚴重殘疾兒童,小部分為視障兒童。這些視障兒童當中,大部分患有輕度至中度低視能,他們不一定需要點字訓練及定向行走訓練。營辦機構會為兒童安排定期評估,並因應他們的能力和需要,而安排合適的訓練和活動。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立法會十五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提供的教育服務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何秀蘭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書面答覆:

問題:

部分幼兒不幸因先天或後天染病,導致身體殘障(包括視障、聽障或智障)。這些幼兒可入讀社會福利署(社署)的特殊幼兒中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有多少幼兒需要入讀特殊幼兒中心;當中有多少是患有聽障、視障、輕度智障、中度智障、嚴重智障、或其他障礙(以表列出);

(二)幼兒經甚麼評估程序入讀特殊幼兒中心;

(三)特殊幼兒中心的師資為何(包括幼師的人數,以及他們曾修讀何種特殊教育課程)(以表列出);入讀中心的幼兒是否因應他們的障礙接受不同的培育;

(四)自二○○六年特殊幼兒中心成立至今,幼兒完成中心三年的課程後,分別有多少人升讀主流小學、視障學校或特殊教育學校(以表列出);

(五)鑑於過去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心光學校)為將會入讀該校的學童開辦學前課程,該課程與社署特殊幼兒中心的課程有何分別;特殊幼兒中心是否同樣提供閱讀點字及以手代眼的訓練;及

(六)社署及教育局是否參考了教育專業意見而成立特殊幼兒中心?

答覆:

主席:

政府致力透過學前康復服務,包括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以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為殘疾兒童提供有助身心發展和提升社交能力的早期介入服務,從而提高他們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的機會,並協助其家庭應付其特別需要。就何秀蘭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及(二)在確定兒童需接受學前康復服務前,須先經醫生或心理學家進行評估,以確認兒童的能力及服務需要,然後經由隸屬社會福利署(社署)、醫院管理局或非政府機構的社工,轉介至社署的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有關服務。在過去三年,經評估後確定需要特殊幼兒中心服務的人數如下:

年份          人數
__          __

截至二○○八年九月   約2,100
截至二○○九年九月   約2,200
截至二○一○年九月   約2,500

一般而言,接受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當中,不少同時患有其他類型的殘疾。因此,我們難以就兒童的殘疾類別作仔細分類。事實上,為了配合殘疾兒童各種不同的發展需要,現時的特殊幼兒中心會以綜合的模式提供全面的服務,靈活地因應不同殘疾兒童的需要而提供合適的支援,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語言治療、臨床心理服務等。因應服務需求日益增加,社署會繼續增加學前康復服務名額。

(三)受資助的特殊幼兒中心是按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獲得撥款。在此制度下,營辦機構必須按服務協議聘請特殊幼兒工作員、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但可靈活地調配資源,按服務需要自行決定人手安排(包括特殊幼兒工作員的實際人數)。因此,社署沒有特殊幼兒工作員實際人數的統計。

按現行規定,幼兒工作員入職前,必須完成獲社署認可的培訓課程,並根據《幼兒服務規例》註冊成為幼兒工作員,方能在特殊幼兒中心工作。社署自一九八五年起透過資助訓練機構開辦「一年制在職特殊幼兒工作訓練課程」(課程),為特殊幼兒工作員提供在職培訓,以提升照顧殘疾兒童的知識和技巧。課程乃一年制的兼讀證書課程,學員須接受約210小時的培訓。課程每年開辦一次,每次取錄45名學員。除上述培訓機會外,社署於二○○八年起為學前康復服務的幼兒中心主任及特殊幼兒工作員提供訓練津貼,以修讀認可的幼兒教育文憑、證書或學位課程,讓他們在知識、技巧和方法等有所進益。此外,社署亦會籌辦專題培訓課程,例如:有關識別有特殊學習困難或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的課程等,以切合特殊幼兒工作員的培訓需要。近年亦有訓練機構或非政府機構開辦特殊幼兒教育課程,為特殊幼兒工作員提供適切的培訓和進修的機會。

如上文(一)及(二)所述,特殊幼兒中心現時是以綜合的模式提供全面的服務,機構會靈活地按兒童不同的發展需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活動和訓練,並作出定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為他們釐定學習目標和設計訓練項目。

(四)所有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包括曾在特殊幼兒中心接受訓練的兒童,均可通過小一派位機制或特殊學校的學位安排機制,入讀普通學校或特殊學校(包括視障兒童學校)。社署未有特別就曾接受特殊幼兒中心課程的兒童的升學情況作出統計。這些兒童在離開中心前,中心人員會向家長就兒童的升學及接受康復服務等事宜提供專業意見,以便家長為子女作出合適的選擇。為促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在升上小學後能及早得到支援服務,如家長同意,有關兒童的評估資料會盡快送交他們入讀的小學。

(五)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自二○○六年九月起接受社署津助營辦「心光幼兒中心」,為視障學前兒童提供特殊幼兒中心服務,亦同時停止開辦學童預備班。現時於「心光幼兒中心」接受服務全數為視障兒童,部分亦同時患有其他殘疾,年齡由兩歲至六歲不等。該中心會按兒童的視能及身體狀況分組學習,亦會按需要為他們提供特別訓練,包括點字訓練、定向行走訓練等。

至於由其他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特殊幼兒中心,其服務對象為年齡介乎兩歲至六歲以下的中度和嚴重殘疾兒童,小部分為視障兒童。這些視障兒童當中,大部分患有輕度至中度低視能,他們不一定需要點字訓練及定向行走訓練。營辦機構會為兒童安排定期評估,並因應他們的能力和需要而安排合適的訓練和活動。

(六)特殊幼兒中心在策劃及推行服務時,須遵循教育局及社署共同編訂的《學前機構辦學手冊》作為營辦指引,以符合教顧服務的標準和要求。在課程編排及活動設計方面,中心亦須參考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課程發展議會成員中已包括教育界專業人士,例如校長、專上學院講師等。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0分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民間贈電子書包 嘉惠弱勢兒

陳祥麟 臺北報導


學童拿到專屬的電子書包,開心的展示。
攝影:陳祥麟
「電子書包可以邊玩邊學,不必死背課文,一下子就學會了。」永齡希望小學昨天啟動弱勢學童課輔數位教學系統,分送電子書包給全國兩千五百名弱勢學童。教育部國教司表示,全國每年接受攜手計畫課輔的學生,達二十多萬人次,各縣市也都設計補救教材,教育部將篩選優良教材,搭配線上評量系統,提供課輔學生更好的學習資源。

永齡教育基金會結合十八所大學教學資源,協助弱勢學童課輔。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表示,善用大學資源,將高等教育結合國民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把電子科技融入課輔,也能夠讓學習弱勢的學童擁有軟實力。

臺北縣興南國小四年級學童小如說:「我最喜歡用電子書包上國語課,可以知道國字的來源,不必死記部首就能了解。」同校小六生小家說:「以前課輔時都用課本,上課聽老師一直教;現在用電子書包,可以邊學邊玩,很有趣。」

臺北縣樂利國小英語教師張可函分析指出,學習弱勢的學童大多專注力不足,學習動機薄弱,透過電子書包的生動教材,可以激發學習意願,也能夠簡化學習策略,像是學習英文單字run,電子書包會有動畫顯現「跑」的動作,也有聲音,學童藉由聲音、影像及文字多元學習,能增強學習效果。

教育部主任祕書陳明印說,經濟越發達,越容易造成學習資源差距,更需要重視弱勢輔導。補救教學要及早,且越早效果越好,但是也要讓學生能夠精熟練習,教育部整合各界資源推動攜手計畫,就是希望能幫助更多弱勢學生。

國教司科長呂虹霖表示,樂見民間提供科技資源給弱勢課輔學童,教育部攜手計畫也推動線上評量系統,預計民國一百零一年,國中小學一到九年級參加攜手計畫的學生,都能透過線上評量,讓學習更有效率。另外,教育部也研擬種子師資培訓計畫,未來每個參加攜手課輔的教師,都必須先參加增能培訓課程,提升素質。

學 童 玩 遊 戲 助 療 感 覺 統 合 失 調

(星島日報報道)如果家中小孩時常表示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或抗拒父母的擁抱,他們可能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問題。一項調查研究了一千八百四十名,二至十四歲正常發展的兒童,發現當中有百分之二的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對外界刺激反應過敏或反應過弱。專家建議,家長多與子女通過遊戲作不同的感統訓練,例如用刷子輕輕摩擦子女的身體,可幫助其腦部調節外界感覺刺激。

不 同 的 感 統 訓 練 能 幫 助 兒 童 適 應 感 覺 刺 激 ,
如 用 手 撕 出 泥 膠 , 也 能 訓 練 兒 童 觸 覺 。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及香港職業治療學會,於四至七年對約一千八百名正常發展的兒童進行調查,邀請其家長、老師或主要照顧者填寫「感覺處理功能調查表」,測量兒童的聽覺、視覺、活動量、味覺或嗅覺、身體姿態、觸覺等表現,評估兒童處理及調節感覺的功能,例如兒童會否對非預期的噪音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如哭鬧等。


調查發現,約百分之二至三的兒童感覺處理功能出現障礙,常見徵狀包括對聲音及輕觸反應過敏或反應不足等。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博士蕭敏康表示,此症成因暫時未有定論,只知道與兒童腦部發展問題有關。外國約有百分之五至七的兒童出現感覺處理功能障礙,台灣則約有百分之八兒童有此問題。

黎太八歲的兒子於兩歲時診斷出患有感覺處理功能障礙。黎太指,兒子從小容易哭鬧,又抗拒父母擁抱,只要穿非棉質的衣服都會哭鬧。上幼稚園時會抗拒與同學或老師有身體接觸,後來更發展至不敢看人,連照片或與人臉相似的月亮也非常害怕,經常焦躁不安。

「他聽到別人聽不到的鳥叫聲,還以為有人一邊吹口哨一邊跟蹤他,讓他很害怕。」黎太表示兒子有時會因為害怕而尖叫,令她承受不少壓力,更差點患上抑鬱,後來知道兒子聽覺、觸覺、視覺都過敏,才開始了解兒子。黎太一度以為兒子長大後問題就會消失,但問題未有改善,故讓兒子作不同的感統訓練,例如用刷子輕輕摩擦他的身體,幫助其腦部調節外界感覺刺激,後來兒子對外間刺激的過敏情況漸有改善。

香港職業治療學會的葉張蓓蓓表示,不同的感統訓練能幫助兒童適應感覺刺激,例如用手撕紙、跳彈等都能提升兒童的感知體驗,令問題有所改善。 

20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