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讀障評估輪候久 團體促增人手

【明報專訊】香港小童群益會昨公布一項關於支援讀寫障礙學童的調查,發現部分家長需輪候長達1年,才獲教育局為子女就讀寫障礙評估,向學習困難的子女提供支援。小童群益會指出,家長於輪候期間飽受精神壓力,逾半受訪家長均直指社會支援不足,建議政府增加評估人手以縮短輪候時間。

政府發言人回應,過去5年學童輪候讀寫障礙的時間約為6至9個月,未來將增加政府心理學家數目,縮短輪候時間。

需時6至9個月

香港小童群益會於去年4月至9月,以面談形式訪問了32位關於支援讀寫障礙學童的調查學童家長,當中六成半受訪家長表示,因子女的學習問題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近七成家長指出,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健康亦轉差。此外,逾五成家長亦認為校內支援不足。

女兒有讀寫障礙的王女士說,女兒就讀小二時經常將字倒轉寫,懷疑女兒有讀寫障礙,故向教育局申請為女兒評估,但輪候了1年才獲證實。王女士指等候評估期間心情很混亂,一方面覺得女兒或有學習困難,但又會猜想可能只是女兒懶惰才導致學業成績每愈下,故那段期間經常逼女兒讀書,「不停逼她串生字」,母女均承受很大壓力。王女士又稱,女兒剛升讀新高中,擔心新學制下學校沒有支援。小童群益會指出,許多家長均關注新高中學制下,學校和政府對讀寫障礙學童的支援,建議政府應進一步研究,以及加強公眾教育。

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苗圃行動 梁建華個人歷程

子女有讀寫障礙 影響家庭關係


調查又發現, 56%受訪家長認為,政府支援讀寫障礙的資源不足。香港小童群益會建議,政府與其他團體,加強有關讀寫障礙的公眾教育,提高社會對這些學童和家長的關注,並且及早介入協助有問題的學童,以及加強對家長的支援。

香港小童群益會去年 4月至 6月,以面談形式訪問 32名育有患讀寫障礙子女的家長,結果發現 65%受訪家長認為,親子關係因子女學習問題變得緊張。 56%受訪家長感到夫妻關係因為子女的問題受到影響。近 70%受訪家長表示,由於要花上大量精力照顧有讀寫障礙的子女,令自己的精神健康轉差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讀寫障礙 三成家長當低能

圖:林張惠貞表示,讀寫障礙學生不但智力正常,更有百分之一屬資優生(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吳瑤報道:讀寫障礙本是特殊學習障礙的一種,與智力並無關係。但讀寫障礙關注機構博思會昨日公布對全港千名家長的調查,卻有近三成家長對讀寫障礙存在誤解,認為讀寫障礙學生智力低於常人。有讀寫障礙學生家長因子女在校被誤解和歧視,被迫將子女轉到外國讀書。

為了解港童讀寫障礙情況,博思會今年一月到三月對全港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一千零二份。結果顯示,兩成七家長誤以為讀寫障礙學生的智力比一般學生低,而認為他們應該入讀特殊學校的比例更逾四成。

調查發現,僅有差不多四成家長認為學校給予讀寫障礙學生有足夠支持,超過九成家長認為學障學生的困難應該得到學校的理解,並得到合理的學習支援,同時他們也認為政府應推動社會大眾認識學障,減少誤解及歧視。

讀寫障礙學生家長蘇太說,她的女兒小四下學期檢測出有讀寫障礙,蘇太多次與校方尋求合理的學習調適但無結果。蘇太只好把女兒送到英國就讀,她認為現時外國對特殊學習障礙的認知和理解更為普及。

博思會執行總監林張惠貞說,讀寫障礙學生不但智力正常,更有百分之一屬資優生。但讀寫障礙學生參加中學會考和高考仍是極少數,二○○九年參加會考的讀寫障礙學生為九十六人,而高考人數僅十人,今年二十歲的麥同學就是其中代表。他去年參加高考獲得成功,入讀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他說,中學老師的理解令到自己有信心努力學習,參加高考前三個月曾高強度復習中文和英文,其中更練習五十篇作文應考。

博思會建議政府、學校和社會機構可提供講座,將社會大眾正確認識讀寫障礙。學校則應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學習支援,並對功課、測驗考試等進行調適,如延長考試時間、放大試卷字體等。

讀寫障礙包括閱讀和書寫困難,認字和理解能力較弱,書寫的文字不易辨識,內容方面語句過短,缺乏組織或詞不達意等;文字記憶力較弱,訊息處理的速度也較慢。據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估計,二○○六年全港約一成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更有百分之二屬嚴重個案。

老師誤解激發學障生考大學

【本報訊】讀寫障礙學生智力正常,但卻因成績不佳而被誤解成無心向學、懶惰甚至弱智。有學障生小學時被老師標籤為「麻煩分子」,但他卻麥卓恒打破外界對讀寫障礙的誤解,去年九月成功入讀大學。

  • 麥卓恒打破外界對讀寫障礙的誤解,去年九月成功入讀大學。

視之為奮鬥的動力,由會考、高考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去年成功獲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取錄,成為本港極少數的學障大學生之一。他慨嘆學障生至今仍未獲得社會了解,而且港府評估工作進展緩慢,令部分學障生未能及時獲得援手。他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激勵更多學障生發揮潛能。


訂「作戰計劃」高考奪佳績

麥卓恒小學二年級時成績欠佳,尤以中英文為甚,經常不合格。麥母發現兒子「讀極都唔識」,即使將課文抄謄五次也成效不彰,遂帶他進行評估,始揭發卓恒有讀寫障礙。卓恒憶述當時老師對讀寫障礙認識不深,經常因為其課堂及成績表現欠佳而予以懲罰:「佢哋只會問『點解你唔交功課?』『點解你做唔晒?』結果我成日畀人罰企,或者坐『離島枱』,自己一個喺課室隔開嚟坐。」令他甚為難受。

經過充滿挫折及誤解的小學階段後,卓恒在中學終遇到「明師」:「當時學校參加香港大學搞嘅家校支援計劃,老師盡量了解自己嘅困難,多好多鼓勵畀自己,自己亦盡力去做。」為應付會考及高考難關,卓恒自訂「作戰計劃」,於自修期全力催谷中、英文,包括一口氣作了五十多篇範文作練習,務求兩科合格進入升讀大學的基本門檻,結果在當局放大試卷及延長考試時間等調適下,成功得到1B2C高考佳績。

卓恒表示,曾不斷問自己「點解仲要讀書?咁辛苦為乜?」後來終找到答案,「就是唔想覺得自己無用。」他又謂,雖然在大學仍有老師及同學對自己的情況不甚了解,但至少他們有樂意協助的心。而自己選讀物理治療系,亦是希望日後可幫助與自己一樣曾力有不逮的人士。

支援學障童的博思會過去兩月訪問近千名家長,結果發現八百多名受訪家長中,仍有逾四分一以為學障童的智力較一般學生低,四成四更認為讀寫障礙學生應入讀特殊學校。雖然逾九成家長同意給予學障生合理的學習支援,但亦有四分一家長反對於公開試給予學障童調適。

博思會執行總監林張惠貞指出,○六年已有研究小組估計本港逾一成二學生有讀寫障礙,而去年會考及高考只有一百零六名該類學生應考;當局應及早正視他們的需要,協助他們克服困難,發展潛能。

學障生排除萬難入理大

讀寫障礙學生智力正常,但往往因為成績不佳被旁人誤解成無心向學、懶惰甚至弱智。有學障生小學時被老師標籤為「麻煩分子」,但他卻視之為奮鬥的動力,由會考、高考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去年成功獲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取錄,成為本港極少數的學障大學生之一。他慨嘆學障生至今仍未獲得社會了解,而且港府評估工作進展緩慢,令部分學障生未能及時獲得援手。他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激勵更多學障生發揮潛能。

麥卓恒小學二年級時成績欠佳,尤以中英文為甚,經常不合格。麥母發現兒子「讀極都唔識」,即使將課文抄謄五次也成效不彰,遂帶他進行評估,始揭發卓恒有讀寫障礙。卓恒憶述當時老師對讀寫障礙認識不深,經常因為其課堂及成績表現欠佳而予以懲罰:「佢哋只會問『點解你唔交功課』、『點解你做唔晒?』結果我成日被罰企,或者坐『離島枱』,自己一個喺課室隔開嚟坐。」令他甚為難受。

經過充滿挫折及誤解的小學階段後,卓恒在中學終遇到「明師」:「當時學校參加香港大學搞嘅家校支援計劃,老師盡量了解自己嘅困難,多好多鼓勵畀自己,自己亦盡力去做。」為應付會考及高考難關,卓恒自訂「作戰計劃」,於自修期全力催谷中、英文,包括一口氣作了五十多篇範文作練習,務求兩科合格進入升讀大學的基本門檻,結果在當局放大試卷及延長考試時間等調適下,成功得到1B2C高考佳績。

被誤解智力較低
卓恒表示,曾不斷問自己「點解仲要讀書?咁辛苦為乜?」後來終找到答案,「就是唔想覺得自己無用。」他又謂,雖然在大學仍有老師同學對自己的情況不甚了解,但至少他們有樂意協助的心。而自己選讀物理治療系,亦是希望日後可幫助與自己一樣曾力有不逮的人士。

支援學障童的博思會過去兩個月以問卷訪問近千名家長,結果發現八百多名受訪家長中,仍有逾四分一以為學障童的智力較一般學生低,四成四更認為讀寫障礙學生應入讀特殊學校。雖然逾九成家長同意給予學障生合理的學習支援,但亦有四分一家長反對於公開試給予學障童調適。

博思會執行總監林張惠貞指,○六年已有研究小組估計本港逾一成二學生有讀寫障礙,而去年會考及高考只有一百零六名該類學生應考,當局應及早正視他們的需要,協助他們克服困難,發展潛能。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327/00176_038.html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


19/04/2010 至 30/06/2010

課程目標:
(1) 引導學員了解特殊學習困難的概念與評估,以及特殊學習困難對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2) 介紹分層輔導教學模式,令學員明白及早支援與調適的重要。
(3) 鞏固學員有關語文結
構及語文認知歷程的知識,從而協助學員推行全班優質語文教學。
(4) 培訓學員在優化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掌握以小組補充教學及個人密集教學計劃支援讀寫障礙學生的基本方法。
(5) 提升學員的輔導技巧,令學員能夠恰當處理學生因讀寫障礙而可能引發的情緒及家庭問題。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贊助機構獲 2009-2010「商界展關懷」嘉許

港兒童啟迪協會提名贊助機構﹕


1. 基業數碼領域有限公司


2. 8MM Group Limited


3. 香港教育資訊網有限公司


4. 香港商業網絡有限公司


分別獲得 2009-2010「商界展關懷」嘉許




「商界展關懷」伙伴聯繫日2009/10已於325 (星期四)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F5G展覽廳順利舉行。近 4,000名參加者出席,祝賀2,082間「商界展關懷」公司及「同心展關懷」機構在社區參與的貢獻,透過當日活動同時讓商界與社會服務界建立聯繫,促進伙伴合作。

為讀寫困難兒童“脫困”蒲公英種子講師計劃啟動

中新網3月25日電 一項旨在幫助有讀寫困難兒童的“脫困”計劃——“蒲公英種子講師計劃”將於3月31日在北京啟動。通過這項為期兩年的公益活動,冀望能讓社會及更多父母了解讀寫困難兒童早期的症狀,僅在北京,將有4萬多家庭因此受益。




據介紹,讀寫困難是學習障礙的原型,也稱作讀寫障礙。研究表明,讀寫困難與兒童大腦異常發展和小腦發育遲緩有關。也就是說,讀寫困難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閱讀能力上存在落後的現象。尤其是尚處學齡的兒童,常被認定為“智力低下”或“不知上進”,其實這是種錯誤的判斷。中國預估有5千萬左右兒童患有讀寫困難,僅北京就有10多萬兒童有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


“蒲公英種子講師計劃”總幹事馬雷25日介紹說,由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贊助、樂朗樂讀學習潛能開發中心實施的“蒲公英種子講師計劃”,是由學生家長和在校師範類大學生組成的義務講師團隊直接面向12歲以下兒童家長進行的免費培訓公益活動,通過面對面“傳遞”,使其成為合格的義務種子講師,為社會開展“提倡親子閱讀,預防讀寫障礙”的公益培訓做好“傳幫帶”。


馬雷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公益活動,能讓社會重視閱讀教育,讓更多的公眾認識讀寫困難症狀,促進社會對讀寫困難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消除對他們的誤會,因材施教,實現教育公平。同時極力推動國家關於讀寫困難兒童教育相關政策出臺,保障兒童的教育權利,改善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落後狀況。


據悉,“蒲公英種子講師計劃”將覆蓋北京100個小區、200所目標小學,直接影響人群將近25萬人次,口頭傳播和廣告傳播間接影響至少100萬人,佔北京常住人口5.5%。活動直接培訓4萬家長,預計4萬兒童受益。

Dyslexia An Unwrapped Gift

Part 1


Part 2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3700教師受訓特殊教育

【大公報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日以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教育局在○七/○八學年推出五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提供基礎、高級課程和各類專題課程。在○七/○八及○八/○九兩個學年,有逾二千名教師修讀了基礎課程,逾五百名教師修讀了高級課程,以及近一千二百人修讀了專題課程,以加強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同時,在○八/○九學年,有二百六十八所公營中學及二百七十四所公營小學申請獲發學習支援津貼,以支援校內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成績稍遜的學生,涉及款額共約一億七千萬元。在○九/一○學年,申請的學校增至二百九十七所中學和二百八十二所小學,涉及款額共約二億一千萬元。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

立法會十九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國柱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答覆:

問題:

  教育局已訂出一個為期五年的教師專業發展架構,由二○○七/二○○八學年起,為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教師提供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及專題課程,以加強教師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此外,教育局每年亦會撥款供中小學申請學習支援津貼,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每個課程至今分別培訓了多少名老師,以及該數字與教育局訂下的五年目標有何差距;

(二)二○○八/二○○九學年,共有多少間中小學申請學習支援津貼,以及所涉款額為何;及

(三)第(二)項申請獲批准的學校使用津貼的情況(包括聘用多少名額外教師或教學助理,以及外購專業服務和購買教學資源及器材的詳情)?

回覆:

主席:

(一)教育局在二○○七/○八學年推出五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有系統地提供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和各類特殊教育需要的專題課程,目的是加強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在二○○七/○八及二○○八/○九兩個學年,共有超過2,000位教師修讀了基礎課程;超過500位教師修讀了高級課程;以及接近1,200位修讀了專題課程。

  就每所學校的教師修讀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和專題課程的具體培訓情況,我們正在進行分析。初步的資料顯示,自專業發展架構開展至今,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的整體受訓教師數目與預期的步伐大致相符,個別專題課程的受訓情況,則有待進一步分析,預期可於本學年內完成。我們會審視培訓的進展,並適時提醒有關學校加快或調節其校本教師專業發展計劃。

(二)在二○○八/○九學年,有268所公營中學及274所公營小學申請並獲發學習支援津貼,以支援校內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成績稍遜的學生;涉及款額共約一億七千萬元。在二○○九/一○學年,申請的學校增至297所中學和282所小學;涉及款額共約二億一千萬元。

(三)為協助學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育局除提供學習支援津貼外,還提供其他的額外資源,例如:「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為收錄大量第三派位組別及成績最弱一成初中學生的學校提供的額外教師」、「融合教育計劃」及「學校發展津貼」等。我們鼓勵學校以「全校參與」模式,因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具體需要,按校本情況結合並靈活運用各項資源。一般來說,學校會利用額外資源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外購專業服務、購置學習器材/用品/學習軟件、推行校本教師培訓,以及加強家長教育等。教育局並沒有統計各學校使用額外撥款的具體項目。我們會安排專業人員透過定期訪校和周年檢討,以及舉行培訓和學校之間的分享等,確保學校善用資源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8分

2010年3月5日星期五

孫公談特殊幼兒:教育忌過早標籤



【香港文匯報訊】早前有調查反映,全港有達7成幼稚園有不同類型特殊學習需要幼兒就讀,而老師對有關幼童的認知不足,情況令人關注。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指,截至09年底,約有8,900名兒童已經母嬰健康院的相關計劃,被評為有需要接受弱能兒童學前服務,當局並按他們的個別需要及家庭狀況,安排相關的服務。不過他強調,於一般幼稚園就讀的學童,由於成長速度各異,有時出現能力差異及學習困難,亦為正常現象,部分更只是短暫的情況,不宜過早標籤他們為有特殊教育需要。

 孫明揚回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指,政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讓醫護人員與家長共同監察初生至5歲幼兒的成長及可能出現的發展障礙,並按需要接受學前訓練,至去年底已約有8,900人接受相關服務,從而提高他們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的機會。

學前階段宜適當支援

 他表示,由於大部分於個別範疇發展較遲的兒童,都可憑後天的教導而逐步發展有關能力,在學前階段並不適宜過早標籤兒童的特殊學習需要,幼稚園可因應學生的不同興趣和能力,調校學與教的策略和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援,而非要求孩子於各範疇都有劃一表現,否則容易引致抗拒學習的反效果。他又稱,現行於小一始全面推行,用以及早識別和輔導學習困難的機制運作順暢,而對個別有需要的幼稚園學童,局方提供處理其學習及行為發展的指引,若幼師認為有需要,可助個別兒童作轉介。

2010-03-04

立法會十四題:照顧幼兒學習差異

立法會十四題:照顧幼兒學習差異
***************

  以下為今日(三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慧琼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答覆:

問題:

  針對本港學前特殊教育(學習差異教育)的情況,有政黨邀請學者在二○○九年對幼稚園教師(幼師)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本港或有高達七成幼稚園有多類型特殊幼兒,以及有約五成受訪教師認為其學校可能有多達10名或以上有學習差異需要的幼兒(學習差異幼兒),反映學前特殊教育需求殷切。研究同時發現,教育人員對學習差異幼兒的認知和接納程度僅屬中等,反映學習差異兒童的實際數目會比上述調查結果顯示的為多;而本港家長普遍對學習差異兒童的認識非常不足,情況極須關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全港現時有多少名學童出現學習差異問題;

(二)為了盡早識別及協助有學習差異的兒童,減低他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困難,當局會否檢討現時在小學階段才有系統辨識兒童有學習差異需要的做法,包括會否提早於學前階段進行甄檢;若會檢討,詳情為何;若不會,原因為何;

(三)當局現時向幼師提供了甚麼支援,協助他們及早辨識及幫助有學習差異問題的兒童,包括提供了怎樣的教材設計及教學方法指引;當局制訂該指引的根據為何,有否評估指引是否夠具體和充足;以及如何監管主流幼稚園有否根據指引支援學習差異幼兒及其父母;

(四)針對家長對學習差異兒童認識不足,以及部分家長知道孩子有困難,但不知道如何協助他們的情況,政府現時提供了甚麼支援;及

(五)政府在公眾教育方面採取了甚麼措施/策略,以令社會人士明白及接納學習差異兒童的情況和需要,以及為這些兒童提供正面的成長環境?

答覆:

主席:

(一)「及早識別」和「及早支援」是政府照顧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基本策略。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會透過兒童發展監察計劃於指定的關鍵年齡,與家長進行面談及觀察兒童各方面發展的表現。如有需要,會轉介有關兒童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作跟進及評估,並按他們的個別需要及其家庭狀況安排及協調所需要的復康服務及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弱能兒童學前服務,從而提高他們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的機會,並協助家庭應付其特別需要。截至二○○九年底,在這個策略支援下,已被評估為有需要接受弱能兒童學前服務的兒童約有8,900人。至於就讀幼稚園的一般學童,他們的成長速度各有不同,其興趣和能力上有差異是正常的現象。他們有時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這可能是短暫的情況,我們認為在這階段沒有需要,亦不宜過早標籤兒童為有特殊的教育需要。因此,教育局沒有向幼稚園收集相關數字。學前教育課程重視幼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均衡及全面的發展,強調幼稚園應按幼兒的發展進程和學習需要,訂定適切的學習目標,設計多元化的遊戲和學習活動,並因應幼兒的興趣和能力,調校學與教的策略和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援。大部分在個別範疇發展較遲的兒童會因應個人成長和發展步伐及後天的教導而逐步發展有關能力。在幼兒階段,過早強調或要求每個孩子在所有範疇都有劃一的表現,容易引致抗拒學習的反效果。優質的學前教育應以兒童為本,在認識和尊重幼兒的大前提下,幫助他們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喜愛學習,為終身學習作好準備。對能力不足的孩子我們要建立合理的要求和期望,給予適當和足夠的空間,協助他們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

(二)答覆的第一部分已解釋政府一直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讓醫護人員與家長共同監察初生至五歲幼兒的成長及可能出現的發展障礙,並按需要接受學前訓練。為進一步加強服務,政府推行「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計劃,讓學前機構教師經家長同意後,直接轉介幼稚園學童到所屬地區的母嬰健康院作初步評估,如有需要,再轉介兒童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或有關專科作進一步跟進,以安排接受適時治療和支援,並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當這些被評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到達升讀小一的階段,在家長的同意下,有關的評估資料會送交有關小學,以安排及時和適切的學習支援服務。此外,教育局每年在全港公營小學推行的「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由教師及早識別在學習或語言發展方面有困難的小一學生,並為他們安排及早輔導,而接受輔導後學習進展不理想或有嚴重困難的學生則由教育心理學家評估。現行機制運作順暢,能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從而提供適時、適切的支援。

(三)教育局編製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06)》為幼稚園教師提供二至六歲兒童發展特徵的資料,協助他們進一步認識幼兒在體能、認知、語言、情意和群性的主要發展、並為照顧幼兒學習差異方面提供建議和參考,包括初步識別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尋求專業支援及作適時轉介及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現時所有認可的幼稚園教師培訓課程均包括辨識、照顧及處理有特別需要幼兒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自二○○六年起,教育局委託大專院校開辦「課程領導」培訓課程,以助學校有效推行優質的學前教育課程,促進幼兒發展與學習。當中內容亦包括在學與教中照顧個別差異,鼓勵課程領導制訂適當的教學策略,以配合幼兒的成長發展需要。生署與教育局及社會福利署於二○○八年底製作了《學前兒童發展及行為處理-幼師參考資料套》,內容包括文字及視象資料,幫助教師認識「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的運作模式及轉介機制,以及了解學前兒童常見的發展及學習問題,以便他們能及早識別有需要接受評估及治療的兒童,並盡快作出轉介。再者,教育局每年都會籌辦一系列與課程發展有關的校長和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深化教師對學校整體課程發展和實施的理解與掌握,而照顧學習差異的問題亦是我們常常關注項目之一。兒童的支援及家長的聯繫是質素評核的重要一環,教育局到校進行質素評核時,會檢視學前教育機構如何因應兒童間的差異,並提供機會讓他們按其需要和能力健康地成長。

(四)政府各有關部門一直積極推展家長教育及家庭健康服務,包括在母嬰健康院及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設立家長資源中心或資源站、定期舉辦親職講座及工作坊和家長訓練課程,以提高家長對兒童發展的認識,並透過直接實用和有效的培訓,讓家長能懂得如何協助子女克服困難。教育局在二○○七年出版《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家長版》便載附《需要關注的幼兒行為表現》表,協助家長了解幼兒是怎樣學習及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的成長。衞生署於二○○八年底編製的《學前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小冊子,協助家長認識兒童發展的特質,並在有需要時懂得尋求適當的支援。教育局亦會與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合作,完善及研發供教師和專業人士使用的評估工具或教學資源,如為有讀寫障礙的學童而設,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推行的「喜閱寫意」讀寫支援計劃。這都有效加強家長和公眾對特殊教育的認識,讓不同的持分者能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從而提供適切的支援。對於被評估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社會福利署會幫助家長接納和照顧殘疾子女,提供家長/親屬資源中心服務,透過個別輔導、小組及社區教育等,以促進有殘疾成員的家庭可自我照顧及互相協助、增進殘疾人士的家長及其他家庭成員更認識及接納他們,以祈作出更妥善的照顧。

(五)政府一直以來都與各服務機構協作,包括傳媒、學校、非牟利機構及專上學院等,加強公眾對兒童發展情況的了解,及釐清錯誤觀念和誤解。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亦促進家長參與自助小組,分享有關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庭所面對的困擾和困難的經驗。政府並透過醫療、幼兒及教育等各項服務,協助兒童克服在發展方面的挑戰。我們已在答覆第一部份介紹有關的支援服務。政府會繼續舉辦各項公眾教育及宣傳活動,以推廣共融社會,鼓勵社會各界接納殘疾人士,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1分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香港兒童言語知覺與閱讀發展/障礙研究2010-2011
研究對象招募

本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及香港教育學院教育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合辦,致力探討腦部功能和學習能力的關係,從而發展針對性的訓練去幫助學童提升學習能力及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童克服困難。


現正招募一批小三至小四已確認讀寫障礙的學生參加,煩請將函附之家長同意書於三月十日前交回予本人。多謝合作。


如對本研究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948 6417


家長同意書

研究計劃書


從波蘭特殊教育 看臺灣特教現況(2010年2月26日)文/梁明華

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上學期中,邀請波蘭特殊教育學者Prof. Ewa M aria Kulesz到校演講,談到波蘭特殊教育的發展及現況。因國情不同及著重觀點的差異性,波蘭和臺灣在特殊教育學生的鑑定、安置及教學上,各有推動的政策及目標。

  波蘭的特殊教育發展從一九二一年「義務教育法」開始,針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問題發現以「診斷」為主,了解學生的特殊性及原因後,才進行復健及學習問題解決。復健模式由醫療、心理、職業、社會等方案共同進行。經歷了多次的改革及修正,至一九九○年以後,開始著重多重障礙學生的教學,強調個別化教育目標的執行、自我監控技巧的建立,以及評估自我可達到的目標等,讓身心障礙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生活知能,以順利適應未來的生活。

  以下針對波蘭及臺灣特殊教育現況探討:

特教生的延長修業年限

  波蘭身心障礙學生在學前(幼稚園)階段,如果身心理狀況尚未達到或具備進入小學的能力、成熟度,可申請延長修業年限,特別是重度障礙或多重障礙學生,最遲可延至十歲才進入國小就讀;高中職部分則可延至二十四歲才畢業,讓重度障礙學生可以有更成熟的身心發展,以及更多的時間增進生活知能及學習成效。

  臺灣身心障礙學生延長修業年限,則有相關辦法規定:「延長之年級以目前就讀年級為原則,每次核定最長為一年,但總延長年限以不超過兩年為原則。」因此,身心障礙學生在國民教育階段只能延長修業兩年,最常見的階段即是在幼稚園及國小各延一年。但是,目前各縣市的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對於延長修業年限的審查越來越嚴格,大部分是多重障礙重度以上或身體病弱者,才較有機會延長修業年限;障礙程度較低者,如學習障礙、輕度智能障礙者要通過,非常困難。

學障生的鑑定及補救教學

  波蘭對於學習障礙學生的鑑定可至十二歲才確定,在正式鑑定為學障者之前皆稱為「發展遲緩學生」,可採補救教學及多元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如果還是無法正確診斷及解決其學習問題,才思考是否鑑定為學習障礙學生。

  目前臺灣的學障鑑定中,小二以上即可開始接受學習障礙的鑑定,導致很多因缺乏學習刺激或文化不利的學生被誤認為學習障礙者,影響其學習信心和特教資源的不當運用。

特教生的安置

  目前安置特教學生的方式非常多,如何讓身心障礙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班級學習,值得審慎思考。

波蘭的特教學生安置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如果一個學校只有一兩個特殊學生,是透過巡迴輔導方式提供服務。

  (二)普通學校一班約有二十個學生,其中十五個為普通生、五個為特殊生;普通教師和特教教師採協同教學方式上課。

  (三)最後才是特殊學校的安置。

  其中與臺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普通班教師與特教教師的協同教學。目前臺灣安置於普通班的特教學生是到資源班上課,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普通班學習,是否真能讓特教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有待商榷。

課程目標及教學設計

  波蘭特殊教育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在訂定其個別化教育計畫及學習目標時,以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及獨特性,作為課程設計的參考依據。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觀察、操作、說明、示範等,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情形。此部分與臺灣目前特殊教育所著重的目標是一致的,希望經由多感官學習或音樂治療、寵物治療、藝術治療等方式,增進學生不同學習刺激的展現。

  隨著回歸主流、融合教育及無障礙教學的推展,世界各國對於特殊教育越來越重視。經由波蘭學者的分享,了解到國外特殊教育的發展目標及精神因國情而異,但都是為了幫助身心障礙學生。因此,為達到「最少限制環境」的原則,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無障礙的行動及學習環境,增進學生的自我照顧能力、生活品質及學習成效,實是值得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