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星期四

從胎教開始 培養閱讀專注力

■只有三歲現就讀幼稚園預備班的明傑,已可「越級」閱讀幼稚園高班的書本。左為其父朱文耀。


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鋪路,不少家長都會進行胎教,或於孩子尚在襁褓時便透過播放音樂、故事聲帶及給孩子看英語書等,讓其從小培養閱讀興趣。於大學圖書館任職的朱文耀正是這樣一個「廿四孝爸爸」,經他多年努力,其就讀幼稚園預備班的兒子雖然只有3歲半,卻已可專注看書近1小時,更「越級」閱讀幼稚園高班的書本。


家設圖書閣 隨時隨地看書


朱文耀於大兒子明傑未出生時已進行胎教,為仍在母親肚皮內的他播放柔和音樂,當明傑2個月大,朱文耀便利用黑白面的卡紙刺激兒子視覺,也會為他播放不同音樂,半歲後更加上VCD影像「視聽兼備」,至明傑9個月大更開始英語訓練。經過近3年的培訓,朱文耀發現孩子已建立了很強的專注力,可以連續閱讀1小時,故他亦於家中特別設立圖書閣,讓孩子可以隨時隨地看書。

報讀多個興趣班 7月學游水

現時明傑需要兼顧學琴、合唱團、畫畫、英語及普通話等興趣班,7月更將會加添游泳班,每月花費近3千元,朱文耀稱,若經濟能力許可,其不介意會孩子多參加幾項活動,以發掘其興趣。朱文耀本身曾10次報考會考,更已獲碩士學位,對讀書可說孜孜不倦,不過他坦言自孩子出生後,他與太太都已放棄繼續進修,希望能多留資源給孩子。

另一家長許太則育有3名分別半歲、3歲半及5歲的女兒,其大女1歲半時才開始看書,但卻難以集中,試過多次推開書本,經過一段時間才成功提升其閱讀興趣。所以許太特別為其餘2名女兒提早安排閱讀的機會,於她們出生後不久便讓其接觸英文書,又會播放VCD及音樂等,培養她們不同興趣。


資料來源: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5/30/HK0705300074.htm

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

孩子的問題不都是父母的錯

孩子的問題不都是父母的錯--訪家庭治療家李維榕博士

說起"家庭治療",有人以為是指家裡擺個小藥箱。實際上,它是一種針對整個家庭進行的心理治療。李維榕博士就是這樣一個家庭治療家,她在紐約的家庭治療中心工作。前不久,她寫的三本《家庭故事》心理隨筆在中國大陸出版,許多讀者都有耳目一新、茅塞頓開之感。上週,借李維榕博士來北京進行家庭治療示範之機,我們採訪了她。

● 責任並不都在家庭

記者:最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很多人都認為,青少年出問題,都是父母的錯,提出"孩子有'病',父母吃藥"。\也有不少父母對我們說,知道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可又不知道怎麼改。面對孩子的問題和社會的指責,他們既無奈又無助。作為一名家庭治療家,您認為需要改變的究竟是誰呢?

團體呼籲港府支援學障兒童

立法會委員會會議昨日研究特殊學童的需要,會議上多個團體要求政府加強對有特殊學習困難兒童的支援,同時有家長批評教統局對家長支援不足,學校方面對協助該類學童的認知亦不夠,往往會反問家長可以提供什麼協助。

會議前二十多名特殊學習障礙協會成員在立法會門外示威,他們批評教統局欠缺支援學障學生的政策。教統局回應稱,將加強跟非政府機構及家長教師會的聯繫,提升教師輔導這類學生的技巧及專業知識。教統局與衛生署亦已成立高層次小組,商討怎樣為家長及學校提供支援。

資料來源: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5/29/JX-743306.htm

2007年5月26日星期六

好書共享 啟迪資優-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

特殊教育做不好,將造成社會的負擔;而資優教育做不好,將是社會的損失。  

本書譯自資優教育名著Growing Up Gifted第六版(2002)。原著由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分校榮譽教授芭芭拉‧克拉克博士(Dr. Barbra Clark)撰寫。該書第一版自1972年問世以來,廣為全球各地資優教育研究人員及實務工作者閱讀、引用,堪稱資優教育界的經典名著。  

本書就資賦優異學生的身心特質、資優教育方案的規劃、實施與評鑑,以及資優學生鑑定、課程與教學等面向,探討資優教育領域中之重要議題。本書強調營造「富於回應的學習環境」 (respo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對於開發兒童優異潛能的重要性,並回顧「大腦研究」(brain research) 的新發現,提供家長和教師教學、輔導上具體有效的建議,為資優的孩子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optimizing learning)。

2007年5月8日星期二

文字遊戲改善讀寫障礙

教育統籌局低估本港讀寫障礙的學生數字,惹起關注,香港大學和協康會一項讀寫障礙研究,與讀寫障礙學童「玩足10日」,透過遊戲來認識文字,最後有八成學童的中文科成績明顯改善,但患嚴重讀寫障礙的學童則未見進步。

港大在03年讓42名有讀寫障礙的小一、小二學生參與10堂全以遊戲為主的課堂,負責課程的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助理教授說,其中一個遊戲是要求學生聽到字詞的讀音後,從紙堆中盡快找出該字詞,再向教師讀出,從而建立他們「聆、辨、讀」中文字的能力,亦希望從遊戲中建立學童的成功感。

研究結果發現,34名學生於課程後的校內中文科成績的名次均有進步,小二生的成效較小一明顯。協康會建議,家長若發現子女過分依賴聲旁讀字,如把「盪」讀成「湯」,誤將「潔淨」讀成「清潔」或把「級別」讀成「班別」等,便先盡快向教師了解,尋求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彩虹世界
http://www.rainbow.org.hk/rainbow/life/news.asp?articleId=-216956939

2007年5月7日星期一

幼兒發展表現評估數據庫系統培訓-香港教育學院

Please be reconfirmed that the venue for the sharing session on April 30 will be at C-LP-01 (Tai Po) from 6:30-8:00pm.

I would like to propose the following sechdule for the sharing sessions with CE(Kg) inservice students:

1. 30/4 6:30-8:00pm (approxi 60 students) at Tai Po campus
2. 2/5 6:30-8:00pm (approxi 55 students) at Town centre
3. 3/5 6:30-7:30pm (approxi 25 students) at Tai Po campus
4. 4/5 5:30-8:00pm (approxi 60 students) Town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