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活動推介 : HI FIVE 兒童寫前及書寫技巧免費講座


孩子的書寫問題令你煩惱嗎? 字體不端正? 出格?

認識 “Hi-FIVE” 書寫訓練模式
讓你更有效改善孩子的書寫問題。

The “FIVE” 代表 著四個基本元素
‧ 小肌肉(Finemotor)
‧ 光感敏(Irlen® Syndrome)
‧ 視覺感知(Visual Perception)
‧ 眼球控制(Eye movement)

認識這四個元素如何影響書寫,使書寫訓練事半功倍。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活動推介 : 打開特殊需要兒童的心扉 支援教會發展障礙及SEN專題工作坊

收生名額已增加至60人
入學要求:
(1) 教會機構牧者推薦 或
(2) 正在或將會在教會服務發展障礙 及SEN兒童 或
(3) 有發展障礙( 2 ~ 6 )幼兒的家長 或
(4) 有SEN ( 7~ 9 )學童的家長

名額:20人
學費:全免
語言:粵語講授 ( 以英語輔助 )
地址 : 九龍尖沙咀寶勒巷25號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603室
chart
網上申請 pbs.sld2000.com

  ** 是次工作坊由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及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共同贊助 **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服務推介: 學前幼童專業治療服務-夾心階層計劃

「成長的天空」計劃-專業治療服務
學前幼童專業治療服務-夾心階層計劃

為正在輪候評估/等候服務/有服務需要的幼童,提供親子形式的專業治療訓練,例如感覺統合、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以改善他們的專注力、手眼協調、自制情緒、心智功能、語言能力、感知肌能及社交溝通等,讓他們在黃金期得到合適的治療。透過親子互動、觀課及家長指導等,讓家長掌握孩子的特殊需要和訓練技巧,並配合課程內容,在家中持續訓練。

活動推介: 感覺統合認識與實踐專業講座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活動推介 : 育智中心小組活動 2015年 1 月 至 3 月


香港樹仁大學現正進行一項研究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現正進行一項研究,以加深對具特別教育需要學生之家長的了解。  研究內容關於家長的社會支持及個人福祉等狀況,問卷約需時 15分鐘完成,希望SEN學生家長可幫忙填寫,並轉發給你們認識的家長。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 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提供的協助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莫乃光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問題:

  本人及另外幾位立法會議員早前會晤申訴團體時獲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面對不少困難,包括受資助的特殊教育需要評估服務(評估服務)和康復服務的輪候時間過長。有不少家長為免耽誤子女的學習進度而改用私營的評估和康復服務,但該等服務的收費高昂,基層家庭難以負擔。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考慮增加各項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而設的津貼的金額和「個別學習計劃」的名額,以及加強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如有,詳情為何;

(二)除公營機構外,目前為兒童提供評估服務的受資助機構名稱為何;過去三年,公營和受資助機構分別為多少名0至2歲、3至5歲、6至8歲,以及9至11歲的兒童進行有關評估,以及有關兒童平均輪候服務的時間分別為何;有否計劃增聘專業醫療人員,加強評估服務;如有計劃,詳情為何;有否考慮為學校及受資助機構的職員提供培訓,提升他們識別及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能力;如有考慮,詳情為何;及

(三)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有多少名正輪候受資助評估服務的兒童接受了私營機構的評估服務;有否考慮向使用私營評估服務的基層家庭提供資助;如有考慮,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莫乃光議員的問題牽涉教育局、勞工及福利局和食物及衛生局的政策範疇。在徵詢過另外兩個政策局的意見後,我現在逐一回答莫議員的三部分提問:

(一)在學前服務方面,關愛基金在二○一一年十二月推出援助項目,為低收入家庭中有康復服務需要的學前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讓他們在輪候津助學前康復服務期間盡早獲取由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康復服務。因應項目的成效,政府已於本年十月把項目常規化,並把資助金額提高。輪候津助特殊幼兒中心或設有住宿設施的特殊幼兒中心的合資格兒童,可獲每月最高3867元的資助;輪候津助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服務的合資格兒童,可獲每月最高2763元的資助。

  在中、小學方面,教育局一直為公營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及教師培訓,協助它們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由二○一三/一四學年開始,我們將每所學校可得的「學習支援津貼」上限提升至每年150萬元,亦於二○一四/一五學年增加津貼額達30%。

  現時學校須為每名有持續及嚴重學習困難的學生訂定個別學習計劃,並定期檢視學生的進度以作出適當的調整。換言之,需透過個別學習計劃支援的學生人數會因應學生的需要變動,教育局無需亦不會就個別學習計劃設定名額。

  在學習應用資訊科技方面,由二○○八/○九學年起,教育局增加「資訊科技綜合津貼」的撥款額及放寬其應用範圍。學校可適當地調撥資源以應付其需要,包括提升和更換學校資訊科技設施、購買學與教數碼資源、購買技術支援服務等。

  教育局亦於二○一四年一月推行「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為100所學校提升其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在學校內的所有課室設置無線網絡及購置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以配合使用電子教科書及電子學習資源,並將考慮透過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延伸此計劃至餘下的公營學校。特殊學校亦受惠於上述計劃。

(二)政府十分重視並一直透過不同的政府部門,包括 衛生署、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社署)及教育局,致力及早識別和評估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兒童,並轉介及安排他們接受合適的服務。

        衛生署與教育局及社署於二○○八年合力製作了「學前兒童發展及行為處理-幼師參考資料套」,派發給全港學前機構,以協助教師及早識別有需要接受評估及治療的兒童,並盡快作出轉介。衛生署並沒有資助任何機構為兒童提供評估服務。

  在過去三年,轉介至衛生署轄下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新症數目,整體而言是穩定的,每年約8500至8800宗。詳細數字載於附件。

  過去三年內,差不多所有新登記個案均可在三星期內獲得初步會見,接近90%的新症會在六個月內完成評估。確實的評估時間則需視乎個案的複雜性。衛生署會密切關注服務需求並作出適當的資源調配。

  在小學方面,現時全港公營小學均按教育局指示推行「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學校會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及早輔導,在接受輔導後仍然有顯著或持續學習困難的學生,會獲轉介教育心理學家或醫療人員作評估和跟進。

  在過去兩年轉介給教育心理學家的個案,約80%在兩個月內獲得評估,而約90%在五個月內獲得評估。其餘的個案則因特殊情況而需要較長時間才獲得評估,例如有些個案是有關家長要求延遲進行評估,也有個案因為學生需要接受醫療診治而暫延接受評估。

  為提升學校教師識別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能力,教育局在二○○七/○八學年起為在職教師推出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為主題的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並訂定目標。同時,教育局每學年亦為校長、學校管理層和教學助理提供培訓課程。此外,現時各師資培訓機構已將有關特殊教育或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單元包含於職前教師培訓課程內,以加強準教師的有關知識。

(三)至於有多少正輪候受資助評估服務的兒童接受了私營機構的評估服務,衛生署並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2分

傳媒報導 : 幫學障兒童補習 細微處因材施教


【晴報專訊】不同的學習障礙面對的困難各有不同,學校的大班教學未必掌握這類學童的需要,家長亦倍感吃力。就算讓子女補習,坊間導師普遍也未受過特殊教育訓練。有私營機構特別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開設功課輔導班,除了跟進功課,亦按個別需要授以合適的學習方法,令學生可跟上課堂進度。

博雅思教育中心今個學年舉辦了功課輔導班,總監陳卓琪曾任職教師,她指過去一直有家長要求辦補習班:「一位育有三名子女的媽媽,其中兩名孩子都有特殊需要,一位讀寫,另一名有對抗性行為……媽媽特別轉做兼職以跟進孩子的功課,卻完全跟不來,壓力很大。」

讀寫障礙學技巧

中心以混齡小班教學(師生比例1:4),每位學生上課前均會甄別其需要,再設計教學方式。陳卓琪強調,跟坊間功課輔導班不同,她會更着重孩子的行為管理:有些學生重視收穫,導師會用獎勵圖顯示其學習成果;部分孩子需要清晰的每天時間表,甚至課堂的程序,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進度概念,有效掌握時間。

以讀寫障礙為例,普遍家長未必領會子女面對功課時,處理文字的困難。陳卓琪曾獲美國學障治療師資格,本身有讀寫障礙,明白孩子的細微學習需要,像Printing Style(文字編排模式),單是老師用的題號如「1.」中,1後的是否英文Full stop也會令學生混淆。當然老師改用題號1)可減少歧義,但未必所有老師明白這些細微處,輔導班便按個別需要教導學生解決問題。導師簡希彤補充:「像教孩子用卡紙蓋着字母逐格移,遇到標點便停下,用框縮窄視綫範圍,幫助學生看清楚。」

泥膠砌字作辨別

孩子閱讀文章,不論長短多少也有抗拒,其中一個原因是認識的詞彙不足。「如果他們一句內已有很多字不明所以,又怎會有興趣閱讀?」陳卓琪會先請學生將不明白的詞彙圈起,逐步解決問題。好些學生難以辨認字形,如大楷I和小楷l,直接影響串字、讀字,她能猜到學生分辨不到哪些字,然後即時糾正,並且用特別方式幫助學生辨字。「如用泥膠搓出字體,還有On和No,可砌意思,請學生講出箇中分別,學生要知道字形、讀音才可串字,明白詞彙意思才會應用,這點很重要。」

至於作文則會用Mapping方法,整理好意見。以「旅行」為作文題目,導師會先引導學生將不同旅行地點分類,再延伸至當中的活動。「很多時候他們有很多意念,卻不懂整理次序;另外,遇上不懂的字便停下來……由他們寫下一大段字,當中不懂的詞彙可以畫圖,慢慢才加入文字。」

獎勵助達標

就算讀寫障礙,人人也有不同問題。因此面對學障兒童,陳卓琪強調按個別需要:「不是你有專注、行為問題都用同一套方法解決,必須常常改變。不過,有些方式可一起使用,像Reward Chart,(專注力不足)孩子可坐在椅子上多久,便有貼紙;一分鐘內完成一條題目有獎勵,慢慢再延長其可達到(目標)的時間,這要循序漸進。」當孩子找到合適方法,家長在家跟進亦相對較易。電話:3996 9810

傳媒報導 : 她讀寫障礙 繪本奪銀獎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小六生徐宜廷三年前被發現讀寫障礙,媽媽為讓她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鼓勵她觀察各行業。徐宜廷覺得美髮師的工作很有趣,畫出「美髮師咪歐」繪本,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兒童文學銀獎。金獎是國小四年級林亞璇的「不大叔公」,描述智力僅七歲的叔公,如何用愛照顧流浪貓狗。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天舉辦第17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銀獎得主徐宜廷在小學三年級時,被發現有讀寫障礙,課業總是跟不上同學,媽媽告訴她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鼓勵她觀察各行各業。徐宜廷常陪著媽媽上美容院,以美髮師為主題畫出「美髮師咪歐」繪本。

徐宜廷說,因為很喜歡貓咪,所以繪本主角美髮師是一隻貓咪,原本沮喪村落裡沒有任何客人上門,決定出門度假。後來才發現,村子裡的白羊、馬都在門口等她開門,希望為他們打理造型。

徐媽媽說,徐宜廷在幼稚園時,曾以五根手指畫出不同的人,朋友看到後,建議她帶宜廷學畫畫。徐宜廷說,畫畫時非常開心,希望以後能當個漫畫家、天天畫漫畫。

金獎得主林亞璇從小跟著擔任美術老師的爸爸耳濡目染,很喜歡畫畫,她以智力僅七歲的叔公為主題畫出「大不叔公」繪本。她說,經常看到叔公餵流浪貓狗,非常有愛心,甚至每天細心照顧蔬菜、與大家分享,叔公雖然有智力的問題,但是卻那麼有愛心,值得大家學習。

研討會推介 : 特殊教育政策及立法 - 社會福利界研討會


近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在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系統中,出現不少政策和制度的問題,學生和家長、教師、不同專家和學校均在制度下成為輸家,有必要作出制度性的改變,才能令教育及社會服務制度向前走。

現時各項政策問題十分凌散,包括識別及評估、入學及選校、個別學習計劃、教學安排、教師培訓及工作量、財政、監察機制等的範疇,均出現不少問題。同時,在學校場景以外,在社會服務及醫療系統支援特殊需要學生上,也有相當可以改善的空間。過去多年,各持份者積極提出政策建議希望修補各種問題,可是—直未有很大進展。我們相信,需要透過立法,才能作出原則性的改變,同時能帶動社會討論,理想的支援特殊需要學生政策藍圖,應當如何。

研討會詳情:
日期:2014年12月17日(三)
時間:晚上七時至九時三十分
地點:理工大學N002
主持:張國柱議員
嘉賓:郭榮鏗議員
內容:推動立法的理念、政策建議及立法範疇介紹、前線社福界同工分享現況及展望、社福同工公開討論
對象:從事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相關工作的社福同工或學生(如學校社工、青少年綜合服務社工、專職治療師、教育心理學家等)

活動推介 : 台灣南部溝通輔具2015年觀摩會

【財團法人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 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及【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習領域教學中心】合辦的 南部溝通輔具觀摩會,報名請一律上特教通報網報名(http://www.set.edu.tw/act/sign0.asp?actid=69534),活動【全程免費,中午供餐】,且會申請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時數,場地約可容納160位,有意參加者,請儘早報名,報名日期只至2015年1月18日。

邀請的講師包括嘉義大學特教系陳明聰主任、王俊凱老師、黃美廉博士&洪靖淵老師、陳慶錨語言治療師、臺中輔具資源中心姚威州組長、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許原禛老師、蕭恩慈社工等,各演講主題請參考連結內容。

身心障礙之輔助科技研習—溝通與資訊輔具應用(南部溝通輔具觀摩會)
http://blog.xuite.net/unlimiter1001/unlimiter/270273217

一、研習目的:
  1. 提昇學員對於輔助溝通系統發展與現況之了解。
  2. 協助學員認識聽能輔助訓練對於學生之幫助。
  3. 了解如何協助學生申請所需要之溝通輔具。
二、主辦單位:教育部。
三、承辦單位: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習領域教學中心。
四、協辦單位:財團法人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五、研習對象:人數約160人。
  1. 國小~高中職特教班與資源班教師。
  2. 國小~高中職班上有溝通輔具需求之教師。
  3. 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老師。
  4. 其他相關專業人員。
六、研習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行政大樓十樓 國際會議廳。
七、研習時間:2015年1月 24 日。
八、報名方式:一律上網報名〈請上教育部特教通報網報名〉


九、報到時間:上午八點三十分開始。
十、報名截止時間:即日起至 1月18 日止。

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多年訴求,置若罔聞,長全日幼教持份者極度失望

就教育局剛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免費幼稚園教育專責委員會的文件,建議政府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只定義為3小時的半日製教學模式,我們十分憤怒!

(請廣傳及聯署,參與聯署請到以下網頁: http://goo.gl/NfzhMT )
我們的長全日幼兒學校:

一直佔全港幼稚園教育三成的長全日幼兒學校,每天為幼兒提供10小時的全人培育(Holistic Education),正如建議文件所述幼兒教育是一種包涵照顧與教育的獨特教學模式,全方位關顧幼兒的學與教、健康與日常生活習慣、社群與個人品格等學習範疇,按兒童發展階段與成長特質而編訂全日均衡課程。

我們的幼師:

全體教師均具備專業資歷,為幼童編訂多元化、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活動。且為達致全面培育幼兒的目標及配合長全日服務模式,幼師需要全曰輪值工作、風雨不改、全年無休地堅守教學崗位。

我們的學生:

孩子們在幼兒學校裡享受多元化的學習生活、建立良好自我照顧的能力與生活習慣及態度,奠定了積極活潑、自主學習的基礎。

我們的家長:

信賴學校能以全日制的學習模式讓幼兒獲得全面均衡的發展,包括建構知識、發展能力、陶造品格、建立人際溝通技巧及良好生活習慣等。

長全日幼兒教育絕非只是3小時學習以外的照顧服務!倘如委員會建議中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實質只是「免費半日幼稚園教育」,則完全貶低長全日幼兒學校的功能及貢獻,更漠視兒童與家長的需要及訴求;亦偏離今天香港社會的實況:年青家長擔子沉重、家庭支援系統薄弱、生活水平持續攀升而家庭收入滯後、人力資源短缺等,以致未能給予幼兒適切的發展!

我們強烈要求免費幼稚園教育專責委員會:

1. 確認長全日幼兒教育模式為「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其中一種模式,並予以全面資助。

2. 規劃長全日幼兒教育的發展,以回應家長的需要及對學額的需求。

3. 為長全日幼教團隊包括校長、副校長、主任、老師訂定明確薪酬架構,以招納優秀人才及穩定教學團隊。

社會的穩定與進步,全賴優質的教育。優質教育,必須由幼兒開始!期待一個會為香港下一代設想、肯負責任的政府立即回應長全日幼兒教育的需要。

2014年12月8日


發起人

香港幼兒教師人員協會

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

2014年12月6日星期六

團體促增專業導師助學障童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近年自閉症融合生數目倍增。教育事務委員會報告顯示,上個學年就讀於普通小學的自閉生數目升至三千三百一十名。香港耀能協會服務副總主任廖鄧淑芬認為,政府應加強培訓專業導師教育有學習障礙學童,另有學者建議校方多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童需要。

育有一名六歲自閉症兒子的鄭太稱,目前兒子就讀的普通學校支援不足,學校一年僅提供十多堂社交訓練,每堂只有半小時,每名導師更要應付六名有不同徵狀的自閉學童,致成效不彰。她建議校方讓自閉學童多與其他小朋友共處,互相學習共融之道。

倡訂適應學習方案

現時政府給予每名自閉學童的學習津貼有限,廖鄧淑芬指,教師要兼顧治療師角色照顧學童,分身不暇,建議政府增加額外職位統籌,培訓專業教導有學習障礙學童的教師。

教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專業顧問趙程德蘭建議,政府為自閉學童制訂適應學習方案,學校則可加強家校溝通,如教師可以家訪了解學童,家長亦可多到學校當義工如「午膳姨姨」、「故事媽媽」等,熟悉子女上課情況。

為了辨識自閉症融合生在校園面對的社交困境及所需要的社交技巧,香港耀能協會與教院合作,成功訪問一百七十四名曾支援自閉症學童的現職小學教職員,以及一百一十四名小一及小二自閉症融合生家長。結果顯示,教職員認為自閉症融合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最受困擾;受訪家長則認為子女在被欺負/作弄/嘲諷時陷入社交困境。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香港學障幼兒2.5萬 , 1.2萬幼童疑發展障礙未評估


香港保護兒童會及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月前進行「幼師支援有發展障礙幼兒意見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全港519間幼稚園及5,452名幼稚園教師,結果顯示,幼師懷疑其學生有發展障礙的比率達7.4%,初步推算全港有12,568名幼稚園學生懷疑有發展障礙,若加上正輪候及使用復康服務的特殊學習需要幼兒數目,全港於一般幼稚園就讀的幼兒當中,約有14.6%或2.5萬人有發展困難。

  每7名幼稚生 1人發展困難

  現時全港確診有發展障礙的幼兒超過12,200人,但據受訪學校的資料,初步推算學校獲知確診學生僅4,654人,乃實際確診數目的38%,其餘62%在學校不知悉情況下難獲適切支援。研究團隊首席研究員、教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冼權鋒教授認為,幼師要面對平均每七名即有一名學生有發展困難,情況嚴峻,加上大部分確診個案的家長也未有知會學校,令校方難作出支援。另外,調查顯示,2013/14學年平均僅有2.9%幼稚園學生被學校轉介,但同期幼師懷疑班內有發展障礙學生的平均比率卻有7.4%,兩者相差4.5個百分點,認為反映學校在轉介上存在困難。

  問及幼稚園面對的困難,量表以5分為最高困難度,在識別懷疑有發展障礙學生方面,幼稚園最大的困難在於「運用合適的評估工具」,58.6%給4分或以上;轉介及介入懷疑有發展障礙學生方面,逾六成人給予4分或以上的項目包括「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融合教育」(71.3%)、「在正式確診前提供適切的及早介入方案」(66.6%)及「游說家長接受轉介」(64.5%)。

  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指出,目前教育局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有關支援,幼師缺乏特教專業培訓及相關專科人士協助,要支援有發展困難幼兒,對學與教均有嚴重影響,容易出現延誤識別和介入。另外,一般家長較難接受子女發展困難,教師沒有足夠專業水平向家長解釋,可能令家長拒絕讓子女接受適當的評估,令大量有特殊需要幼兒錯過六歲前的黃金復康階段。她指出,幼兒三至五歲期間腦部發展迅速,若沒有適時提供特別學習支援,可能會影響其腦部將來發展。

  建議教局撥款設支援團隊

  她建議政府資助辦學團體或學校應建立及早識別、持續監察及支援幼兒成長發展的系統,向教師提供一個可靠、方便易用的篩選工具以識別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幼兒及持續監察幼兒成長發展,並按學校需要,提供針對性培訓以加強教師識別及照顧有發展障礙幼兒的能力,教育局亦應撥款予辦學團體或學校建立跨專科團隊,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特殊幼兒工作員及社工等,提供到校的專業支援。

来源: 香港成報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活動推介 You've Got Talent


想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 博雅思結合科技與學習,透過創新跨學科手法,為孩子創造難忘新體驗!
(程設有不同主題可供家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