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星期一

文章推介:實驗吧!教育


另類教育, 教育制度與政策, 實驗教育

根據 台灣媒體報導,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中自學的人數從2011學年的66人增加到183人,成長了近三倍。而台灣國小和國中的自學人數,成長比例雖然沒有像高中那樣,但還是增加了五成,也有好幾百人。
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幅說明平等和正義差別的漫畫。
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幅說明平等和正義差別的漫畫。
台灣關心教育的夥伴認為自學蓬勃發展是學校教育失敗的「警訊」,擔心自學是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專屬權利,因此認為台灣政府應該要加速推動相關的教育改革,才能照顧到所有的人。然而,全面實施一次到位的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並不容易成功。回顧台灣教育改革歷史,除了1990年開始的「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2006年開始的「繁星計畫」以及2014年開始的「特殊選材」大學入學方案外,其他像是從聯考改成基測,從基測再改成會考,或是從一次大學聯考改成學測甄試加指考登記分發兩次機會,所有的教育改革幾乎都是採一次到位的方式,不管家長或學生喜不喜歡,都是從某屆開始全面實施。這樣的做法不外乎是為了要追求所謂的公平性,讓同一屆的學生接受新制度的平等對待,但如果學生的立足點原本就不一樣,那所謂的平等對待反而更不符合公平正義。

過去我們的教育改革為了追求制度上的平等,不得不採取同屆全面實施一次到位的方式,這樣反而造成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實越困難、越複雜的改革,更應該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實施,最好是從家長自願讓其子女接受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開始。以醫學的新藥上市為例,正規的做法是先在少數幾位自願者身上進行人體實驗,而不是馬上把全部病人的藥給換了,等遇到大規模的併發症或不良反應時才緊急喊卡。台灣現在1,500多位自學學生,他們的家長自告奮勇讓其子女接受不同於學校教育的方式,不論其成果如何他們都得自己承擔。政府和教育團體應該多給這些想嘗試不同教育方式的自學學生及其家長們支持和鼓勵,例如臺中市政府就計畫要發給學習狀況良好的自學學生獎學金並公開表揚,而不是把選擇讓孩子接受「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家長視為「反學校」而擴大檢視。

台灣蔡總統當選人的教育政策中提到要「以國民學習權取代國家教育權,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並主張「為促進學生適性發展,各級政府應支持包括實驗教育、在家教育、網路學習或其他新型態等另類教育途徑,創造多元的學習機會與教育模式,以適合不同需求學生的學習路徑,並保障國民受教權。」期待新內閣的教育部長能夠拿出具體作為,像是補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參與實驗教育、規劃在家教育多元學習學生的升學進路、承認網路學習的學分和畢業證書的學歷等,讓實驗教育透過更多人的參與而擴大其成效,幫每個孩子找到最合適他發展的路。

作者: 陳怡光 / 2016 天下雜誌.

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