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花香 (小學中文老師、三子女之母)
猶記九年前大兒子就讀小三,教育局正推行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身為家長教師會的一分子,亦一起約見教育局官員,經過一輪諮詢與討論,都認為其目的是不錯。教育局提供三科(中、英、數)水平資料,以便政府為有需要的學校提供「支援」,並促使學校結合評估數據與學校發展的需要,制定「改善」學與教的成效計劃。
表面看來確是好事,「支援」代表有靠山,「改善」代表止於善。但……一眾家長卻憂心兩個問題。(一)毫無殺傷力的評估,在縮班、殺校風潮下進行,此等評估也許會變質。(二)在名牌效應掛帥的香港下推行,許多學校都認為是「發圍」的時候,特別是半紅不黑的學校,一連串的「操練」,將會接踵而來。
無論如何!教育局主任充滿把握地告訴我們:成績絕不公開,就不會出事。我們深知,教育局勢在必行。且看這十年狀况:自從TSA實行後,首一、二年還算平靜。漸漸,各校之補課、輔導如雨後春筍,半日制的孩子都被安排課前、課後補課;全面實行全日制後,下午的課節,本是功課輔導,也都變成上課,做試卷。
當時,我的大兒子、二女兒,就讀一間頗有理念的學校,校長膽敢對我們說:「儘管鋪天蓋地做操練,我校仍堅持高動機教學,幹我們應幹的事,就讓外邊繼續烽煙四起吧!」家長們滿懷感激,因為校長的話,讓我們感到風雨中的寧靜。然而……一些日子後,孩子仍逃不開星期六早上,要特地回校補課,課外活動只好告吹,甚至把TSA的課業帶回家中做!
最後,學校終於失守了,話說三女兒就讀二年級時(2011年),因推行高動機的校長轉校,新的校長剛到位,就向家長說明要提升TSA成績,因歷年不達標。教育局分區主任已明示,不達標,會影響收生或不派學生來校。分區主任分明只以成績來衡量,他們會知道孩子們在校,在家有大量閱讀嗎?甚至家長一起到校替孩子認證已閱讀的書籍嗎?他們以為數字是最好的指標。此舉無疑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校方收到警告,校監、校長自然施壓予老師,於是烽煙四起。
當初不是說「了解」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完結時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並根據資料「回饋」校本學與教規劃和「改善」教育政策嗎?現在,「指標」可算是「了解」嗎?「施壓」算是「回饋」與「改善」嗎?這不是「講一套,做一套」嗎?於是一瓢人離開此校。這正應驗看似毫無殺傷力的評估,卻極具殺傷力,甚至殺人於無形。這不只是變質,甚至是扭曲。
有些學校怕收生危機,所以不斷操卷。還有些學校更希望藉操出好成績以上位,特別在名牌效應下,半紅不黑的學校,他們以什麼「TSA高於全港水平」、「二○○X年榮獲優質ISO獎」等等為旗幟,到處飄揚。
其實,TSA只是語文能力的其中一部分,但要孩子花費許多時間做一些千篇一律的文章。以中文科為例,這文章讓人看了不想再看(為答題而設的文章),寫作題材也狹窄,讓人寫完不想再寫(公式地寫文章,為文而造情,甚至無情可言)賀卡、通告、邀請卡,寫完又寫,從小三寫到中學都寫。就算視聽、聆聽有很多生活資料,但為了做卷,聽完不會記得。這些操練,磨去了孩子閱讀的興趣,知識的探求,好奇的培養。
聽、講、讀、寫,若要做得好。第一,必須有生活經驗,走出去玩一場,與朋友聊聊天,又或者到郊外聽聽鳥鳴,撫摸清風,跟小昆蟲玩捉迷藏。第二,多閱讀,知否!七、八歲前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每天剛能認出許多字詞,就應抓緊這個黃金時機,大量閱讀,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自然好想追看下去,有不懂的字詞也很想追問,學習主動權,自然而然就交還孩子們了!一系列地從神話到童話,寓言到民間故事,名人傳記到生命成長的故事,從小藉文字跟古今中外名人溝通,就能感染名人的高尚節氣。
根據2012年12月1 2日「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 的發佈會中,提到香港學生閱讀能力稱冠全球,但閱讀態度包括閱讀興趣、閱讀動機、閱讀信心、對閱讀課堂的投入,為全球排名的榜尾,這不是很諷刺嗎?閱讀能力得到榜首又如何!全都是操出來的,並不是從興趣、動機、信心而來!真正整體的閱讀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一時三刻的操練只是暫時的,內在的滋養才重要,有一定的滋養,就有一定的發放,若孩子有足夠的閱讀興趣、動機與信心,能力自然而來。孩子趕着操卷,影響學習語文的整體性,累了孩子,也苦了老師!
試看看,TSA至今已行了十年,起初大兒子只要在正常課業外,熟習一下TSA的試題模式便可。十年後的今天,小女兒操的是這九年來的試卷,每年還有兩個版本的試題呢!加上中文評估文章的篇幅,一年比一年多,從2004年首兩篇閱讀文章由546字,增加到2010年1140字,總字數提升了110%。這顯示什麼?十年後的孩子比十年前的孩子進步神速?又或教育局有意「谷」成績。不錯,社會每天在進步!但被評估的孩子仍是三年級啊!就像三個月嬰兒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九個月會扶着走路,成人無論用怎樣的評估,他們仍是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的嬰兒啊!究竟評估的標準在哪?怎樣才算基本能力?這豈不都模糊了嗎?
什麼樣的制度與考核,孩子無法say no。只能一年一年的守下去,這過程孩子有着不愉快的經歷,對社會更是一種傷害。敢問十年後的今天,誰能叫學校不操練past paper?確實告訴你,功利的今天,只有愈做愈多,「驚死蝕底」!再者,教學與考核是兩回事,教學是一個引起動機的過程,讓孩子喜愛學習,學會學習,然後有所發放,沒有活的教學,只求取得好成績,實是本末倒置啊!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也許有人反對取消TSA。他們的理由是各校有參差,有差異,用同一的標準去看齊,教育局也容易對校本作管理,免得學校「吞卜」!另一理由是校長有一致標準審核教師,免得老師懶惰,就算懶惰,也有「渣拿」。若有這種看法的人,他們只求工作穩定,不思進取,更不想多動腦筋!只用一把死的尺去度活的孩子,大人所做的,不應是為着孩子而幹嗎?現在反要犧牲孩子滿足大人?
加上,教育局一向有視學官到各校視學,三年一小評,五年一大評,甚至踏足學校逗留多天,這還不夠讓政府了解各校情况?何需勞民傷財作全港性系統評估,難道視學官的薪金是「白」的!
總括而言,TSA變質了,模糊了,偏差了,扭曲了,沒意義了。試問,孩子的童年在哪裏?沒有快樂的童年,等於沒有將來。童年是一生最值得回憶的,難道忍心讓他埋在操卷中?難道甘心淹沒在滿足大人的評估中?做做好心吧!還孩子們一個快樂且珍貴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