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2月5日星期六

網上講座推介 : ADHD你問我答 X 齊來運動 Zoom - 網上直播家長講座

ADHD你問我答 X 齊來運動 Zoom - 網上直播家長講座

 【「ADHD你問我答 X 齊來運動Zoom 一 Zoom」網上直播家長講座】

如何用運動協助ADHD孩子? 運動也可以促進親子間的關係?怎樣的運動才可以令ADHD孩子得益

內容:

1. 專家分享及疑難解答

2. 親子運動示範

嘉賓講者:

-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沈劍威教授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沈立平校長

日期: 19/12/2020 (星期六)

時間: 10:00am 至 11:30am

形式: 以Zoom於網上舉行

對象: ADHD孩子的家長及照顧者、ADHD青少年及成人

費用: 全免

名額: 100人

請於12月15日前登記參加,以便接收網上家長講座登入連結。

網上報名: https://form.jotform.com/203358296872466


2020年9月8日星期二

直播推介 : 如何協助ADHD孩子在疫情下適應各種生活及學習改變


「如何協助ADHD孩子在疫情下適應各種生活及學習改變」
~~~~~~
抗疫期間,ADHD孩子如何面對長期留家、Zoom學習及各種生活及學習上的改變?家長在與ADHD孩子相處、管教及親子溝通方面是否遇上困難?

《黃巴士》直播平台
Facebook專頁:
bit.ly/3i9MAPf

直播詳情
日期:9月10日(四)
時間:晚上9:30
主持:黃巴士總編輯許芷茵
嘉賓: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陳國齡醫生

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

活動推介 :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 特教家長組織展覽

活動目的:
是次活動由教育局主辦,「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及「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協辦,旨在推廣融合教育,讓公眾人士/家長獲得更多有關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的互助資訊,同時推動家長間建立一個互相扶持及支援的網絡。

活動內容:
- 參觀小型展覽,介紹「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及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的家長支援服務
- 參觀教育局中央資源中心
- 參觀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展覽日期:2015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

導賞團詳情及報名:http://goo.gl/forms/DE6dQeAkl4

2013年1月19日星期六

基因決定兒童行為

■ 研究指出基因能夠左右兒童的社交。

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基因決定兒童的行為習性,影響他們的社交際遇,部分行為問題更容易令他們招致同儕欺凌。研究由拉瓦勒大學(Universite Laval)心理學系進行,報告發表於《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學術期刊。內容指人體基因能夠決定兒童的行為習性,因而影響他們的社交際遇,而擁有攻擊性、衝動及過度活躍等行為特徵的兒童,往往容易遭受同儕排斥或加害,間接導致校園欺凌問題。

研究人員抽樣調查800對同卵雙胞胎及異卵雙胞胎,分別觀察他們就讀幼稚園、一年級及四年級時的校園遭遇,又同時評估他們老師及同學因素。結果發現基因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在校園內的遭遇非常相似,情況遠較普遍只得50%基因相同的異卵雙胞胎明顯。

負責研究的心理學教授布瓦萬(Michel Boivin)在訪問中強調,此研究目的並非要評估雙胞胎的人格特徵,而是期望通過他們的社交際遇,分析人體基因在背後的決定作用。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小搗蛋丟東忘西 當心他得了ADHD

    許多人誤解孩子的表現是管教失當或是社會環境縱容結果,使得台灣只有20%的病童接受治療;其實愈早治療幫助愈大,不要因為未治療讓孩子陷入更艱難的困境。

 現在少子化,許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粗心、丟東漏西、甚至調皮搗蛋,總以為他還小、無法專注,其實孩子很可能是因為大腦內神經功能受損性的疾病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問題,預估全台約有7.5%的兒童有此病症,但因為民眾誤解它是管教失當或是社會環境縱容結果,加上對於其治療藥物有錯誤認知,使得台灣只有20%的病童接受治療,遠低於美國的50%。

 中山醫學大學身心科主任陳錦宏解釋,ADHD是一種腦功能異常的疾病,臨床上已有很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可以改善病童注意力不足、衝動與過動的狀況,效果達八至九成。

 依據美國臨床評估,未適當治療ADHD病童,30%兒童接受特殊教育、30%被留級、25%青少年被學校開除、35%退學、26%被逮捕、55%未接受治療的成人變成物質濫用者(吸毒、酗酒、抽菸)、40%發展出憂鬱症。

 愈早治療對孩子的幫助愈大,而青春期以前是ADHD黃金治療期,陳錦宏呼籲,不要因為未治療孩子陷入更艱難的困境。

2012-12-30  中國時報  馮惠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