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星期一
最新一期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課程現已推出
最新一期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課程現已推出,新課程包括「知情解意」SCERTS Model課程、「教得其樂─家長管教技巧課程」及「識別及幫助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學童」學前教育專業講座等, 歡迎業界同工及家長報讀。瀏覽課程及報名: https://goo.gl/8bbzVn
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傳媒報導 : 協康會辦課程 培訓特教幼師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現時本港有逾萬名有特殊學習需要幼兒就讀主流幼稚園,惟融合教育暫未推展至學前教育。有幼稚園校長指,不少幼師面對有學習障礙的幼兒束手無策,無法處理行為和情緒失控學童,難有效管理課堂秩序,並須再製作特教教材,加重工作負擔。有兒童教育社福機構開辦多個特殊教育培訓課程,為幼師提供有系統的特教訓練,支援逼切的教學需要。
現時疑似有特殊學習需要、正輪候政府資助學前服務的幼兒,均先入讀一般幼稚園。新翠培元幼稚園校長何潔貞表示,該校有七名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另有八宗懷疑個案,年紀最小僅兩歲多,當中包括自閉症、社交及語言障礙等問題。她指,個別學童有時情緒和行為失控,會尖叫或四處亂撞,甚至隨手擲玩具,「老師無法順利教學,亦影響其他同學。」
當局規定幼稚園每班師生比例為1:15,何潔貞指,幼師難以兼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須另增派人手協助輔導該學童,老師亦要額外製作多一套教材,針對個別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增加教職員的工作壓力和負擔。「曾有以優異成績畢業的新老師應付不來,感到氣餒和質疑自己,暗示有離意。」
不少具幼師資格的老師在學期間,均曾修讀特教等相關兒童發展科目,但何潔貞認為內容較着重理論,亦未必深入實際了解特殊教育,幼師入職後依然無從入手,不懂處理有學習障礙幼兒的問題。她直言,教育局幾乎沒支援幼稚園應對特教生,幼師須在課餘自費報讀學前特教培訓,部分人有經濟困難及無法進修,更感無助。
兒童教育社福機構協康會早前向逾一百四十名幼師調查,應對班上有特教需要學童的情況,近半數人表示不太能夠控制特教生的行為,以及有效管理課堂。該會助理總幹事歐陽偉康指,不少幼師反映不懂教導和處理特教生,又欠缺有系統的特殊教育培訓,故該會剛成立「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開辦特教實務課程,教導幼師,識別及支援有發展障礙兒童,並針對不同學習障礙,如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學童,讓幼師懂訓練他們肌肉、社交等技巧。
歐陽偉康指,不少有學習障礙學生於幼時有潛藏徵狀,愈早發現和教育愈好,能把握六歲前介入的黃金期,部分人更可成功升讀主流小學,故期望政府可增加學前特殊教育的配套。
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
業界資訊 : 「協康會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專題講座暨全港首個ADHD App發佈」

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將舉辦「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專題講座暨全港首個ADHD App發佈」,講座邀請到三位專家學者從醫療、
此軟件由教育心理學家翁偉傑先生及職業治療師黎婉儀博士共同研發,軟件設計的目的主要是想藉著多元化的活動來訓練學童的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是一種認知功能,能令人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訊息,此功能亦與學童的專注力、學習能力及計劃組織能力息息相關。軟件中不同的星球,就正針對了反應抑制能力及運作記憶能力這兩項執行功能的元素對玩家進行訓練。
訓練軟件中利用了有趣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畫面和完整的獎勵系統來提升學童使用此軟件的興
趣。期望藉著持續不斷的練習,學童的執行功能得以提升,從而有效地應付生活的需要。
日期:1/11/2014 (星期六)
時間:上午9:30 – 中午12:45 (上午9:00開始登記)
地點: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樓禮堂)
對象:醫生、心理學家、治療師、社工、老師、家長及其他有興趣人士
截止 :22/10/2014 費用: $150 (15/10/2014 或之前優惠 $100)
下載附件單張及報名表格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業界資訊 : 協康會教材 助幼園生跨越讀障
協康會去年為十八所幼稚園共一千五百多名學童進行甄別測試,發現三百多名學童有潛在讀寫障礙傾向。協康會獲香港賽馬會資助,為十八所學校提供支援計畫,研發《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供學童在課堂及家中學習,經過一年學習後,有八十九名學童(約三成)在讀寫聽說的能力均有提升,脫離潛在讀寫障礙組別,學童在聽、說、讀方面,與一般能力的學童沒有分別,其中在語素辨識的範疇上,他們的分數更較一般能力的學童高。
位於屯門的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是其中一所參與計畫的學校,該校二百三十多位參與測試的學童中,九十多位有潛在讀寫障礙。校長吳詠茵表示,教材針對字型結構、筆順等方面均有涉獵,有潛在讀寫障礙的學童使用後有明顯進步,「他們的詞彙豐富了,學習中文時更得心應手,也提升了學習語文興趣。」
何先生的女兒霜霜去年初被發現有潛在讀寫障礙。他表示,每次和女兒做功課都用很長時間,例如寫「明」字時會左右倒轉寫,寫「日」字最後一畫總會由右到左,「當我擦掉她寫的字時,她總會發脾氣。」除了寫字有問題,霜霜在認字讀字上也遇上困難,例如會將朋友的「友」字讀為「朋」,本身是小學中文老師的何先生也束手無策。
使用學校提供的教材後,何先生發現女兒有明顯進步,除了減少寫錯字,霜霜在街上看到某些字詞時,會自己配其他字組成新詞語,也會懂一些較困難的生字,「現在她做功課的時間較以往快很多,也願意閱讀以往不會看的中文故事書。」霜霜新學年升讀小一,今年初再進行測試時,發現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已能追上一般幼兒。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表示,家長若察覺學童在幼稚園階段口語能力較弱,多次學習某些詞語卻經常記不起,他們很可能有潛在讀寫障礙。他建議家長可以多與子女進行親子閱讀活動,家長亦可利用坊間的書籍,例如《香港學前兒童學習行為量表》,辨識子女有否潛在讀寫障礙。
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
「尋因越障─特殊學習困難學童支援計劃」 (第七期) 現正接受報名

特殊學習困難(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泛指一系列學習差異的表現,如閱讀、書寫、數學運算、說話或動作協調等方面的困難。這些障礙並非因為學童學習經驗不足或智力缺損所造成,卻影響學童的學習表現及自信心。
得到香港公益金的支持下,協康會已於2011- 2014年期間推行「尋因越障」特殊學習困難學童支援計劃,幫助了近400位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初小學童,協助他們融入校園。承蒙香港公益金的再度支持,計劃將延至2016年,繼續為就讀主流學校小一的特殊學習困難學童提供及早的專業訓練,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及群體生活技能;同時透過專業諮詢及工作坊,讓家長和老師掌握學童所面對的困難和協助方法。歡迎各家長及老師把握機會,為適合的學童報讀各項專業訓練小組!
得到香港公益金的支持下,協康會已於2011- 2014年期間推行「尋因越障」特殊學習困難學童支援計劃,幫助了近400位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初小學童,協助他們融入校園。承蒙香港公益金的再度支持,計劃將延至2016年,繼續為就讀主流學校小一的特殊學習困難學童提供及早的專業訓練,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及群體生活技能;同時透過專業諮詢及工作坊,讓家長和老師掌握學童所面對的困難和協助方法。歡迎各家長及老師把握機會,為適合的學童報讀各項專業訓練小組!
計劃對象 : 於今年九月升讀主流小學一年級,並懐疑/已評估為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
(此計劃並不適合自閉症/自閉症傾向/亞氏保加症學童)
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
協康會50周年研討會 「啟迪潛能﹕支援發展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新路向」 圓滿結束

全港百分之十的適齡學童有特殊學習需要,不但其學習、社交及情緒表現受到影響,其家人、老師也往往束手無策,備受困擾。為了幫助特殊需要兒童跨越障礙,協助他們獨立面對日後的生活和挑戰,並支援其家人及學校,是次研討會重點介紹兩個嶄新的支援模式─「社交溝通─情緒調節─協作支援模式」(SCERTS Model) 及父母靜觀訓練(Mindfulness)。
SCERTS Model是一個以實證為本的教育架構,內含豐富的實用策略,強調專業人員與家長的協作,從而誘發自閉症兒童主動溝通,提升處理情緒及面對挫折的應變能力,在多國廣泛應用。三年前,協康會率先將此教學策略引進香港在轄下中心試用,並派員到英、美學習與交流,效果令人鼓舞。協康會團隊於研討會中分享推行此模式的經驗,而SCERTS Model的創始人之一Emily Rubin女士也應邀在席上深入闡釋該模式的理念。
在培育發展障礙兒童的過程中,家長亦長期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極需要學習減壓方法,增強自我能力感。因應這個需要,大會邀請了國際名師Dr Larissa G Duncan 進行演說,講解靜觀的理念及如何在育兒過程中應用。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仰山教授、九龍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曾偉僑醫生、以及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先生亦緊接於下午的工作坊分享有關靜觀的最新研究、應用於自閉症兒童的經驗以及親身體驗。
於下午時段舉辦的其他七個工作坊,亦由不同領域的權威、學者與協康會跨專業團隊從多角度分享知識和經驗,幫助發展障礙兒童及其家庭。
緊接研討會後,於2014年3月25-27日(二至四),協康會亦舉辦為期三天的課程,由Emily Rubin女士進一步闡釋SCERTS Model的評估及訓練方法。詳情請按此
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喜閱童樂─幼兒園幼稚園校長及教師專業講座

日期 ﹕ 2014年5月31日(六)
時間 ﹕ 上午9:30至下午12:30
地點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禮堂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温沙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樓)內容﹕
導言﹕學會閱讀﹕從外而內─從內而外
(嘉賓講者﹕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鄭佩芸教授)
主題 ﹕ 如何在幼稚園及幼兒園應用《聽說讀寫小寶盒》
(講者﹕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先生、協康會職業治療師陳敏儀女士、協康會言語治療師劉梓琦女士)
分享 ﹕ 應用《聽說讀寫小寶盒》的經驗分享
(嘉賓講者﹕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兒園幼稚園周慧珍校長、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楊建月校長、保良局田家炳兆康幼稚園陳麗歡校長)
對象 ﹕ 全港幼稚園或幼兒園的校長、課程主任、教師及駐園社工
費用 ﹕ 全免
(參加者更可免費獲贈協康會最新出版的《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加強版乙套。加強版特別添加了「教材套校本運作流程」及「如何支援在學習讀寫方面有潛在困難的幼兒」兩部分,同時優化了教學活動範例及教材光碟內容,為教學人員提供更清晰而豐富的教學資源)
截止報名日期 ﹕ 2014年5月10日(額滿即止)
詳情 及 報 名 ﹕ 請按此 查詢﹕2391 3400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自閉症兒童的評估及訓練」證書課程 (HC1314-14)
任何有效的訓練計劃都建基於一個準確及全面的評估,兼具實證的訓練策略。協康會自1990年代中期,率先引入在國際上享負盛名的美國北卡羅來納洲 Division TEACCH Program (Treatment &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是一套針對自閉症及相關溝通障礙兒童的訓練策略,善用自閉症兒童的特點,並透過有系統的環境,規律的學習流程,及合適的視覺提示,幫助自閉症兒童有效地學習。隨著TEACCH在2004年把其評估工具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Revised Edition,PEP-R)更新至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 (PEP-3),協康會於2009年獲授權將整套評估手冊翻譯成中文及出版-《自閉症兒童心理教育評核(第三版)》。更於去年建立了中文版PEP-3的信度和效度,及適合本港幼兒使用的常模。此課程的目的是讓教師了解PEP-3及TEACCH的理念和運作,掌握自閉症兒童的能力及學習需要,提供一個有系統的學習環境,提升他們各方面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
日期:12/10,19/10,26/10/2013 (星期六,共三節)
時間: (第一節) 早上 10:00 - 12:30 及 下午 2:00 - 4:30 (第二及三節) 下午 2:00 - 5:00
地點:協康會總辦事處(九龍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10樓K室,港鐵牛頭角站B6出口)
對象: 任教幼稚園/幼兒學校/特殊幼兒中心/特殊學校之教師
按此下載「報讀課程須知」
「支援有潛藏讀寫困難的幼兒」教師講座 [HC1314-15]
一般幼兒會在成長階段循序漸進地發展聽說讀寫等語文學習能力,但部份幼兒的情況卻略有不同。他們需要花較多時間學習文字,但學會後很易便遺忘;寫字時會較慢、漏筆劃或倒轉來寫;要較長時間才學懂兒歌;學習時的專注力會較弱等。在老師和家長的提點和指導下,部分幼兒的表現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所改善;但若在協助後,幼兒仍然在語文學習方面出現明顯差異,便需仔細了解幼兒是否有潛藏讀寫困難,並為他們提供及早支援。
日期:2/11/2013 (星期六)
時間:下午2:00 – 4:30
地點:協康會總辦事處(九龍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10樓K室,港鐵牛頭角站B6出口)
內容:
1. 如何識別潛藏讀寫困難幼兒
2. 潛藏讀寫困難幼兒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困難
3.《聽說讀寫小寶盒》提升幼兒聽說讀寫能力的成效
4.《聽說讀寫小寶盒》校本應用策略
講者: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 黃俊傑
-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心理)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心理學)榮譽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
- 多年來為不同階段(學前、小學及中學)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童提供心理評估、個別輔導和小組訓練,並為學校提供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 現為協康會「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工作小組成員,主力為幼稚園/幼兒學校提供支援潛藏讀寫困難幼兒的專業指導及諮詢
對象:幼稚園/幼兒學校校長、幼兒教師及幼兒教育工作者
費用:$80
截止日期:25/10/2013 (星期五)
備註:每位參加者均可獲贈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協康會編製的《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暨光碟》乙份
報名方法:請參閱P.21「報讀課程須知」並填妥P.22之報名表格
按此下載「報讀課程須知」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免費APP預防讀寫障礙
「寫前遊學園」app包括720個富趣味的互動小遊戲,分為三個不同難度及六個寫前單元﹕(1)形狀認知﹔(2)主體與背景的辨識﹔(3)空間關係﹔(4)視覺完整性﹔(5)視覺排列和記憶﹔及(6)視覺動作協調。能有效鍛鍊兒童的手眼協調、發展視覺認知和記憶,以及理解空間、位置、形狀和線條的關係等,適用3-6歲的幼兒使用。
現時6歲的林彤宣即將升讀主流小學,她的視覺認知能力稍遜,寫中英文字常出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不足,亦常有抄寫錯漏的情況出現。「寫前遊學園」app的小遊戲,有豐富的視覺及音響效果,能照顧不同能力兒童的學習需要,有效地推動兒童自覺性地學習並享受箇中樂趣,也幫助彤彤透過電子遊戲不知不覺地發展出各種寫前的相關技巧,為應付來年小學生活的閱讀及書寫功課打好基礎。
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輪候政府學前特殊服務須輪候一年半 !
![]() |
陳錦鴻兩年前暫停拍戲在家培養兒子 |
協康會助理總幹事歐陽偉康表示,本港學前特殊服務學額僅約六千三百個,但截至四月底,有六千九百九十一名弱能兒童排隊,包括自閉症兒童,最長輪候期達三年,平均須輪候一年半。
協康會去年服務約八百名自閉症小朋友,歐陽偉康指約兩至六成會升讀特殊教育服務,但有四至八成可入讀主流小學。
因此,他建議政府走「雙軌制」,一方面安排有需要的自閉症兒童入讀特殊教育服務,接受較密集的訓練,以及心理學家跟進;部分能力高的自閉兒童則可安排入讀主流幼兒中心,大前提是政府必須提供配套支援,例如安排受訓的老師跟進個別學生。
藝人陳錦鴻的六歲兒子駕樺,約兩年前證實患嚴重自閉和智障,但政府的學前特殊學位,至今年才輪候到,他曾參考書籍,得知六歲前是兒童掌握語言的黃金時期,若只等候政府學位,會白白錯過這個黃金時期。故他兩年前暫停拍戲,在家培養兒子,包括每日和他去郊野公園玩,見樹叫他爬,爬上有糖獎,跌倒便扶他,花數月時間建立兒子對家人的信任,其後再誘導他用語言表達,例如在紙上寫上「去超級市場買雪糕」,兒子要讀出來才去買,如是每日累積他腦中的句子,得以表達出口。
去年陳為兒子報讀一所政府資助的主流國際學校,今年九月將入讀小學。
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短節課多項目 提升學習專注(5-8歲)
【明報專訊】6歲女兒念K3,是大女,很貪玩,做功課不專心,計算更令人氣餒,根本是亂答,數手指變玩手指!學過的東西幾天就忘掉,每次教導都很吃力。老師說她比同學表現遜色一些,但不算專注力不足;帶女兒做IQ評估,結果說她邏輯思維不好,但亦非要跟進。她性格幼稚,很多朋友說是我早年太着重給她開心過日子,而不重教導。我完全不知她如何應付小學,怎樣可以幫她一把?
一般來說,孩子智商在韋氏智力量表測量處於85-115之間,即屬正常,有68%的孩子都屬於這組別內。當然,個別孩子在不同項目上的認知(cognitive profile)水平不盡相同,有強有弱,所以光看一個數字,難以判斷她需要在哪方面拔尖補底以提升學習效率。反而,我們應談談教育孩子的大方向和幾點實用原則。
小孩僅能專注15分鐘
普遍家長傾向展望孩子將來有遠大的理想,但看到孩子目下的水平,自然覺得距離甚大;另一方面,這年紀的孩子缺乏生活經驗,每天要應付的只是大人替她安排甚至是引導下要完成的事,用不着花太多心思去設想未來,心態主宰了她的思維,學習時便容易流露出懶洋洋的樣子。像這位媽媽,目光已瞄準小一,但小女孩並不知道面前將要面對的挑戰,又如何配合得上呢?不過,孩子的潛力需要以耐心發掘,只要找對方法,每個孩子都能進步。
例如修正專注力問題,學前兒童的專注力頂多只能維持15分鐘左右,上了小學,每課35至40分鐘,老師總會準備兩三項不同的項目,如講書、問答、做練習,以不同的活動變化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只要理解原理,在家中安排孩子學習時,就可針對這小女孩的個人特點設計,把時段分得短一點,讓她慢慢適應。
家中闢寧靜讀書角
另要注意的是學習環境,在家往往給人一種寬鬆的感覺,所以媽媽可以像上學一樣,把時間分成一段段的短節課,安排不同的作業,在兩節之間,給她適當的小息;即使她沒有固定書桌,也應該在固定時間,把餐桌和坐位清理好,在這段時間餐桌位置就是孩子的讀書角。而這段學習時間內,應盡量保持寧靜,這對孩子集中注意學習非常重要。
當然,應把功課項目安排好一點,例如先做一份抄寫,小息後再來一份輕鬆的,接着來一份需要動腦筋的。家長只做引導和啟發的角色,當孩子完成指定項目,可及時給予獎勵,讓孩子樹立目標。孩子習慣了這個模式,省下來的時間又可做些自己喜歡的活動,自然能夠自動自覺地學習。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姜源貞
2013年5月4日星期六
陳錦鴻杜雯惠與兒子拍照呼籲正視自閉症兒童
杜雯惠在微博說﹕「可能你會問,為何讓兒子影這相?這可會對他造成影響?他長大後見到這些標題會否難堪?如你們真有這樣的想法,那正正也是我們要做這事之原因。香港人對自閉症缺乏了解和認識,家長可能因子女有自閉傾向便惶恐沮喪無助,其實只要肯正視問題,對孩子多加關愛和耐心,再配合適當的照顧和訓練,他們一樣可以愉快地茁壯成長。我和丈夫甚至認為自閉症的孩子有很多優點和過人之處;父母們,一起努力吧!」鄭秀文、袁詠儀、伍詠薇、陳敏之均轉發表示支持。
停工三年醫愛兒
陳錦鴻兒子陳駕樺出生不久即被診斷患上自閉症,為貼身照顧兒子,錦鴻刻意減少幕前演出,直至兒子情況改善才宣布「復出」,到蘇州拍攝內地劇。離港前,錦鴻偕囝囝為協康會拍廣告,宣揚正視自閉症兒童的訊息,昨日他在長途電話中說:「呢個組織陪我同家人行咗一段路,一直支持我哋,佢哋今次嘅廣告主題好有意義,因為係呼籲身為爸爸嘅都要協力解決問題,所以一定要幫手。(擔心囝囝被標籤?)唔會,大家正視先可以有良好嘅互動嘛!好似以前精神病同情緒病好似好大件事咁,依家大家都開始識面對喇!」他透露停工主要是幫助囝囝增強語言能力,而囝囝現時已達標並入讀普通小學,令他深感欣慰!問到有否後悔犧牲事業,他說:「冇喎!好值得,呢種快樂前所未有。(幾時返無綫拍劇?)我隨時候命喎!」
談到囝囝的情況,他很開心地說:「o依家好咗好多,佢三歲幾連一句說話都講唔到,到o依家可以背三字經、千字文,又識字,對於我嚟講,佢能夠用說話去溝通,真係好重要。」杜雯惠亦在電話說:「今次係協康會邀請我哋,可能係陳錦鴻一直好樂觀面對,亦都好open咁話畀人聽,所以希望作為一個例子,話畀其他家長知道,唔好當係乜嘢一回事,可以好坦承咁去傾。」
文源:成报2013-05-4
2013年1月6日星期日
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
協康會推出「語你同行」iPad 應用程式
為幫助自閉症兒童表達所需融入社群,協康會言語治療部推出首個iPad 應用程式(App) ─ 「語你同行」溝通簿,內設常用詞彙圖片、造句功能、個人化圖片及詞彙庫、及真人發聲(廣東話及普通話),兒童可隨時隨地透過圖片及發聲功能,直接表達所需,學習與人溝通。
「語你同行」應用程式App曾在協康會幼兒中心試行,家長都表示它容易操作,其豐富的圖片庫及造句功能直接誘發子女主動表達的意願,也增強與人溝通的信心。現供家長免費使用,可以透過iPad或電腦上安裝的Apple iTunes Store,以關鍵字「協康會」或「語你同行」搜尋、下載及安裝使用,亦可 按此查閱。
「語」你同行由協康會言語治療師編寫設計,屬便攜式輔助溝通工具*,用以幫助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包括自閉症兒童,提升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語」你同行的特點如下:
載有350幅常用詞彙圖卡,涵蓋人物、動作、食物、飲品、玩具、身體、情緒及感受、動植物、衣物、交通、活動、日常用品、家居、地方、文儀、特性、社交用語共17個類別。
提供即時發聲或按鈕發聲功能,可選擇單一圖片或用不同類別的詞彙組成句子。
自訂功能:
隨時增加新詞彙圖及相關發聲。
更改類別及圖片的排列次序。
顯示常用詞彙圖及控制圖片數量。
真人發聲,可選廣東話或普通話。
可選擇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
*此應用程式的設計目標為兒童提供一種輔助溝通工具,並非讓兒童單獨玩的遊戲或自行學習的軟件。使用前請諮詢言語治療師。
「語你同行」應用程式App曾在協康會幼兒中心試行,家長都表示它容易操作,其豐富的圖片庫及造句功能直接誘發子女主動表達的意願,也增強與人溝通的信心。現供家長免費使用,可以透過iPad或電腦上安裝的Apple iTunes Store,以關鍵字「協康會」或「語你同行」搜尋、下載及安裝使用,亦可 按此查閱。
「語」你同行由協康會言語治療師編寫設計,屬便攜式輔助溝通工具*,用以幫助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包括自閉症兒童,提升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語」你同行的特點如下:
載有350幅常用詞彙圖卡,涵蓋人物、動作、食物、飲品、玩具、身體、情緒及感受、動植物、衣物、交通、活動、日常用品、家居、地方、文儀、特性、社交用語共17個類別。
提供即時發聲或按鈕發聲功能,可選擇單一圖片或用不同類別的詞彙組成句子。
自訂功能:
隨時增加新詞彙圖及相關發聲。
更改類別及圖片的排列次序。
顯示常用詞彙圖及控制圖片數量。
真人發聲,可選廣東話或普通話。
可選擇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
*此應用程式的設計目標為兒童提供一種輔助溝通工具,並非讓兒童單獨玩的遊戲或自行學習的軟件。使用前請諮詢言語治療師。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患讀寫障礙 忌將勤補拙(7-10歲)
【明報專訊】女兒在主流學校讀小一,曾做過私人評估,說她在讀寫上有少許障礙,學校已有所安排。但她做功課依然很慢,現在一看見課本就說眼睏或頭痛、看不清等……對家人發脾氣,又推說心情差。我懷疑她是借自己有讀障而借題發揮,請問該如何處理這類孩子?
雖然孩子被評估為讀寫障礙,但智能正常,故能像普通人一樣學習,只是在處理文字方面的認知能力弱較,用文字學習時有困難。同樣,有讀障的孩子也和其他孩子一樣,要平衡學習與玩樂的安排,不要一心以「將勤補拙」來填補讀寫障礙,反而要調整合理期望,讓孩子能按個人步伐學習。
按孩子能力調節
因此,家長先要令孩子在讀寫問題上及時得到適當的支援,如抄寫、默書的調息等,以助他們掌握文字的方法,有效地學習。不同的學科、應付方法也要按孩子的能力調節,分清楚是書寫還是理解上出現困難,例如數學題目理解、串英文生字和寫中文字,要視乎孩子的特質,參考不同教材,用圖像化、人物化等,刺激孩子的感官以加強吸收。孩子對感官刺激反應敏銳,所以也要注意學習環境,要配合學習材料,免受周遭事物分散注意力,才能專心吸收課文內容。
由於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較其他同學弱,自我形象及社交發展方面亦受影響,很容易感到挫敗而缺乏自信心。所以,家長除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外,不妨多參加合適的跟進輔導組。多欣賞孩子付出的努力,在學習安排上輕鬆點,情緒化的行為問題也會相應減少。例如她已累了,要安排小息,待回復過來再努力,比硬是撐着學習下去有效率得多。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翁偉傑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讀寫障礙治療方法 學輸入法助認字
患讀寫障礙的兒童,因「記唔到字」的問題,引致認字及誦讀出現困難。本港有研究估計約一成兒童患有讀寫障礙,嚴重影響學習,患者若不及時接受治療,長大後不但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撰寫履歷,以致求職面試也有困難。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表示,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智力與常人無異,但因認字及讀字有問題,致掌握的詞彙不多,「一般小朋友兩至三次就認到字,但讀障兒童睇好多次都唔記得,連默書都默唔到」。他表示每月都會為三至五名兒童進行相關的評估與治療。他表示患者通常升讀小一或小二時,會被老師發現有讀寫障礙。較年幼的患者,可透過學習特別的記字技巧,如拆字、按部首或故事化等改善認字能力;高中或大學生能透過多採用電腦輸入文字,如學習不同的中文輸入法,以幫助記憶拆字及用字,改善讀寫障礙的問題。英文拼音相對較易掌握,讀障兒童讀中文時,遇到的障礙會較大。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協康會:動作協調訓練 - 即日接受報名
協康會主辦 「樂動小跳豆」動作協調訓練 - 即日接受報名
小朋友做功課時常感到疲累,坐姿不良,日常生活小節混亂,欠缺組織,動作「論盡」等,都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及群體社交生活。協康會特別推出「樂動小跳豆」學童訓練小組,幫助學童改善動作協調、平衡及組織能力。曾參與小組之家長皆表示小組能有效提升子女的學習及日常生活表現。計劃由香港公益金資助,將於明年2月展開,報名或查詢請電2391 3400。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日期:2012年2月18日至5 月26日 (逢星期六,共12節,7/4、14/4、28/4除外)
時間:A組:上午10:00- 11:15 B組:下午2:30- 3:45
地點:協康會環翠中心西翼(柴灣環翠邨澤翠樓102-113地下,柴灣港鐵站步行五分鐘)
目標:
- 提升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包括平衡、力度控制、身體協調、視覺及聽覺反應速度、空間概念及動作計劃能力),加強學習基礎
- 改善運動技巧,提升體育科表現,糾正坐立姿勢,增加兒童的自信心及成功感
對象:即將升讀 / 現正就讀小一的學童
名額:每組6名學童及其家長/照顧者 (親子形式進行)
導師:協康會物理治療師畢鳳儀姑娘
費用:每組$300,低收入/綜援家庭$100
備註:
1. 此計劃並不適合自閉症/亞氏保加症學童
2. 兒童須出席於2月4日舉行之小組甄別,以決定是否適合入組及進行分組
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劉鑾雄慈善基金捐款五百萬予協康會發展特殊教育課程
協康會與香港公開大學宣布合作開辦「幼兒教育高級文憑(特殊教育需要)」及「教育學士(幼兒教育:特殊教育需要)」課程,為幼兒工作者及家長提供專業進修途徑;協康會並獲劉鑾雄慈善基金慷慨捐贈五百萬元,資助發展課程及設立多個獎學計劃。
協康會總幹事曾蘭斯女士表示:「整體學前特殊教育服務的需要越來越大,評估為有特殊需要的幼童人數連年上升。現時接受學前特殊教育服務的兒童有六千餘人,連同輪候服務中的五千多名幼童,總人數超過一萬。業界卻面對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本會轄下有三十個中心為特殊幼兒及其家人服務,我們招聘老師時往往請不夠人手。社聯今年一項問卷調查亦顯示未來三年最少有近二百名幼兒工作者需要特殊教育培訓。另一方面,本港有逾萬名幼師,特殊教育訓練有助他們識別及照顧兒童的個別差異。」
曾氏續說:「為鼓勵更多幼師加入特殊教育行列,我們與公開大學攜手合辦課程,當中必修學科涵蓋早期評估及介入、自閉症、讀寫障礙、語言發展遲緩等範疇。畢業學員將獲本會承認等同完成社署的『一年制特殊幼兒工作訓練課程』」。
協康會同時宣布獲得劉鑾雄慈善基金捐款港幣五百萬元支持發展上述新課程。協康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歐陽卓倫醫生表示十分感謝該基金的支持,善款將用於發展課程、設立獎學金和短期實習計劃,以及資助家長進修。各獎學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2012年1月20日截止,得獎者最多可獲相等於必修科的全額學費,詳情可瀏覽協康會網頁www.heephong.org或致電2776 3111向協康會查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