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減零分 教院倡幼兒教育做起

【明報專訊】教育一直是特區政府 投入資源最多的環節,每年「投資」逾530億元,但多年的會考成績告訴大家,香港每年仍然平均「製造」5000至6000名的「零分生」,即在中學會考 全科不及格。由2001至08年,這類零分生已多達51571人(只算日校生)。由於培育一名學生讀到中三要用上25.5萬元,但每年會考卻有6000名零分生,納稅人會質疑,香港的教育制度每年在零分生身上豈非花了15.3億元?合指一算,回歸逾十年,便耗用了最少153億元!更嚴重的是,教育制度不停「製造失敗者」,社會代價無從評估。怎麼辦?

主責培訓教師的香港教育學院 校長張炳良 認為,政府在教育環節上投放資源的觀念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想法是,「成績最優秀的教師教大學、資歷較次的教中學、再次之則教小學及幼稚園」。這個金字塔觀念必須倒轉過來,希望優秀的教師能盡早令學生得到啟蒙,避免他們在很早的階段便徹底喪失讀書興趣。這樣一來,才可解決「零分生」的問題。

納入基礎教育 及早啟蒙學生

張炳良指出,如今問題的關鍵在於香港幼兒及小學的學習基礎薄弱。他舉例,韓國 小學教師的薪酬及待遇比中學教師還要高,因為年幼時的學習基礎更值得大家關注,所以他已向政府積極建議將幼兒教育納入為香港的基礎教育。

本身也是行政會議 成員的張炳良又引述去年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指出,香港的學校制度屬全球表現最佳之一,報告又指教育制度的質素會受師資質素影響,教師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今年教院 透過聯招收生的情况理想,填報Band A(首三志願)的學生佔四成四,反映今年高考生對教院的興趣有所提升。全球均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是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多數會報讀醫學、法律、工商管理等科目,但本港仍有不少有能力又有熱誠的學生加入教師行列。他說,香港教師薪酬不俗,但政府仍要檢討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及工作量等,使教師能獲得更大滿足感,繼續從事教育工作。

張炳良直言,會考零分生在學業及自信方面均會受到打擊,但教師若能研究出背後成因,加以介入,學生最終便能增值。今年教院有句口號﹕「become a teacher, make a difference(為人師表,開創新局)」,鼓勵院校學生、準教師,幫助學生由0分變為50分,即使未到100分,但已能為學生帶來變化、有所增值。

年耗15億公帑「製造零分生」

考試及評核局 資料顯示,今年日校會考生有8.2萬人,當中5064人為零分生(指最少應考6科、成績最佳6科總積點為零點的考生);過去幾年,平均每年亦有6000名首次應考的零分生,佔全體考生近一成(見右圖)。資料顯示,小學的學生單位成本為2.5萬元,6年需15萬元;中學為3.5萬元,3年共10.5萬元。換言之,政府在每名享有9年免費教育的學生身上,共投放了25.5萬元,亦即一名學生無論是10優狀元抑或零分生,都已耗用了公帑25.5萬元。

明報教育組

*來源:(明報)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