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

傳媒報導 : 上堂試食「怪味糖」 中學教SEN生有法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約在兩年前參與賽馬會悅學計劃。左起:呂梓良、中心總監冼權峰及陳明姬。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主流學校推行融合教育,校方和家長往往會因為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認知不足而造成誤會,處理學生的學習或行為問題往往會遇上難關。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早在2004年起已取錄多種不同的SEN學生,就着每個SEN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要,校方兩年前參與「賽馬會悅學計劃」,由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及融合教育中心的專家為該校作教學支援,在教學法上作出調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令教學更得心應手。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全校約有五分一屬SEN學生,包括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讀寫障礙或身體殘障的學生。該校的學習支援主任陳明姬表示,校方早年有社福機構向校方提供如何提高SEN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但由於欠缺針對性,有時老師仍然會誤會某些SEN學生是懶惰,卻未能有效提升對方的學習動機。

參加「悅學」 專家支援教學

該校前年起參與「悅學計劃」,透過教院安排特殊學習需要及融合教育中心的專家為學校作到校支援。教院特殊學習需要及融合教育中心助理項目經理呂梓良表示,專家會先到校觀課,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老師的教學方法,並在課後與老師討論改善教學方法或製作教材。

呂梓良指出,部分資深老師有一套成熟的教學方法,但未必適用於SEN學生,例如針對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上可利用更多感覺提示,「例如要教英文生字,就可在課堂要求學生創作一份英文餐牌,老師可以預備一些『怪味糖』,令學生試味之餘,學習苦澀、辛辣等的形容詞,令課堂變得生動,不論SEN學生和主流學生都能受惠。」老師亦可播放影片及利用工作紙教學,增加學生的聯想力和記憶力。

該校每年均會舉辦「共融文化周」,以增加一般學生對SEN同學的認知,減少誤會和欺凌情況。陳明姬指,「我們要求學生利用又長又粗的鉛筆寫字,令他們體會讀寫障礙學生書寫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