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識別學障童多漏網


國際比例10% 港2.3%

【明報專訊】國際研究指出,約10%學童有特殊學習困 難,但本港僅2.3%中小學生被識別有此問題。有臨牀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分別指出,教育局辨識有特殊學習困難小一學童的計劃,只能識別有讀寫障礙的學 生,不能涵蓋所有特殊學習困難範疇,加上個別家長諱疾忌醫及教師培訓不足,令大批學生成漏網之魚,未能及早接受治療,反被誤以為懶於學習,心理及情緒均受 創。

醫生:教局識別計劃3漏洞
教育局目前推行的「小一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 困難的學生計劃」,用以分辨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兒童。根據政府數字,2012學年有2.3%、即17,440中小學生有特殊學習困難,但香港大學07年的研 究發現,未計過度活躍等其他特殊學習困難,單是患讀寫障礙的小一至小四學生已介乎9.7%至12.6%,跟政府整體數字大相逕庭。教育局昨書面回覆立法會 議員質詢時稱,政府數字與07年港大的研究涵蓋不同學生,故不宜直接比較。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說,國際上特殊學習困難學童的比例一直維持在約10%,故港大數字絕對可靠。他指,教育局數字偏低主因是教育局推行的識別計劃存在漏洞,有三大關卡阻礙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得到適當支援。
僅40%小學教師曾受訓

首先,他指識別計劃由班主任填寫甄別評估表,但教師對特殊學習困難的認識不足,有學生或因此未被識別出來。本報翻查教育局數字發現,截至2011學年,只有40%及16%的公營主流小學及中學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丁錫全呼籲當局加強培訓教師。

丁續說,即使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被識別,但家長認知不足或諱疾忌醫,同樣阻礙學童接受進一步評估。而即使家長同意,教育心理學家的人數亦不足,令排期至少超過半年。根據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調查顯示,小學生評估服務平均輪候6至12個月,逾兩成更超過一年。

臨牀心理學家黃馨儀說,患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易被師長誤以為不聰明及懶惰,有學童延至初中才被發現有特殊學習困難,對其心理及自信心已有不少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