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星期六

馬來西亞-職業治療師緊缺

職業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y)在美國求職網站的“2014年10大熱門行業”中排行第九,卻在馬來西亞卻長期面對人才緊缺的窘境。

協助更多病患身心復健治療

畢業於台灣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系的蕭業峰(26歲)在兩年前回馬來西亞執業,主攻小兒職業治療的他在接受《南洋商報》訪問時透露,馬來西亞對職業治療師的需求非常大,但相關專業人士卻相當稀缺,目前全馬來西亞柔州僅約4間小兒職業治療中心設在新山,而他則是峇縣唯一一名華裔職業治療師。

蕭業峰解釋,職業治療師的工作範圍包括了為患有身心發展障礙者進行職業治療評估,再透過日常生活的臨床觀察,為病患設定治療目標及進行適合其思維和行為的復健治療。

“職業治療一般被分為生理及心理健康、小兒職業治療等3大領域,再分劃出其他層面,我們協助中風、腦傷等生理疾病的病患以及精神科病患重拾基本日常生活技能,也幫助面對發展障礙的孩童改善情況。”

他指出,儘管職業治療在國外,例如美國、澳洲、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相當普遍,一般醫院皆設有相關部門接待病患,惟這門專業在本地卻未普及化,政府醫院內的候診名單也往往排期過長,令病患無法即時接受治療。

增強治療效果

蕭業峰說,除了專科短缺及治療系統不完善的差距,國外與國內的職業治療師薪金待遇亦有所差距,但本地民眾仍抱有“職業治療好錢途”的迷思。

他解釋,相較新山和吉隆坡等大城市,峇株的收費其實更為大眾化,儘管每個星期進行一次專業治療不算頻密,但仍有者認為診療費十分昂貴。

他補充,本地主要針對面對發展障礙的幼兒進行職業治療,父母必須參與及學習孩子的治療過程,待回到家中繼續用同樣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增強治療效果。

必須認清的是,發展障礙並不是透過服食藥物就能夠緩和的症狀,必須每天進行相關的復健治療才能改善及維持情況,雖不是絕症卻必須長期抗戰。 ”

需求量日益增加

蕭業峰說,據了解,馬來西亞國立大學(UKM)、瑪拉工藝學院(MARA)等政府及私立學府,在近年皆開辦職業治療師的文憑及學士課程。不過報讀人數以友族居多,再加上部分學生延畢或在中途輟學,使得這門行業偏向冷門。

他指出,有鑑於日益增加的需求量,相信這門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將趨向正面,惟從政府各項施政觀察,當局短期內並不會執行任何法令管制約束及保障治療師,包括職業治療、物理、心理、言語治療師權益,成為了一項缺憾。

提升民眾意識

蕭業峰表示,發展障礙指的不單只是自閉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狀況,也包括了普通孩童面對學習遲緩或不擅社交及溝通等,這些症狀都會影響孩子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及同齡玩伴,間接拖延其學習發展。

他說,個案也會隨著環境因素發展出不同的診斷結果,職業治療師必須與其他專業之間溝通與配合,設定合適且全方位的治療方式。

但他率直承認,本地團隊總是“欠缺一角”,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

因此,他冀望通過舉辦講座,給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進行衛生教育,提升民眾對於這方面的意識,協助特殊孩童融入家庭、學校和社區。

報導: 陳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