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義工專頁內容

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發掘獨特天份慈母佳法育學障童

【文匯報】(記者 彭美芳)一個學障孩童往往令媽媽頭痛不已,但家有3個學障童的Christine,卻未見灰心,本身也是學障人士的她,長大後在職場上獨當一面,現在一家四口,靠著努力,各自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次子更順利升讀科大機械工程系。他們的故事證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份,只要走對路徑,自然事半功倍。

文匯報,詳細內容: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1/17/HK0811170042.htm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一童一機( 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

一童一機( OLPC )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成立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和一隊的教育工作者,開發人員和技術人員,致力於教育兒童發展的國家消除貧窮的目標。

OLPC開發XO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的第一以往任何時候都設立專為子女教育在發展中國家。 XO筆記本電腦是一個孩子的機器,旨在進軍兒童的先天能力,學習,分享和創造。在堅固的設計和密封外殼使XO筆記本電腦的唯一的筆記本電腦能夠用作戶外教室和在惡劣的環境條件,動力與人類能源。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教城專題綢站 - 大同學習村 《小一學生之學習情況量表》

過了三個月了,老師與初入小學學生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小一學生的學習表現有些落後呢?你可以怎麼幫助他/她呢?學習進度比其他同學慢一些,在讀寫方面尤其出現困難,老師可以怎樣做呢?學生是否有讀寫障礙呢?
學校可採用教統局製作的《小一學生之學習情況量表》,及早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此外,量表也附有《輔導教材建議》,提供適切可行的教學策略及活動,供教師參考。若教師發現個別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落後,可在十二月八日開始填寫量表,評估須於一個月內完成。按此下載 資 料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校本支援服務 擴至特殊校幼園














■徐啟祥表示,當局仍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更多新計劃。


【本報訊】為持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素,教育局的「校本專業支援計劃」在08/09學年開展了7個新項目,今年參與接受支援服務的中小學共近800間,佔全港總數約8成。負責計劃的教育校本支援服務處,更將服務拓展到特殊學校和幼稚園,今年分別有18所和129所參加。

教育局4年前獲立法會財政委員會撥款5.5億推行
「校本專業支援計劃」,目前僅用去1億多元。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徐啟祥表示,當局仍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更多新計劃,將服務推廣到幼稚園是其中一個新方向。今學年計劃亦成功開展了7個新項目,分別與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教育學院合作,就參與校的新高中通識科、幼兒教育、教師發展網絡及非華語生學中文等範疇提供支援。

約8成中小學參與計劃
徐啟祥表示,今學年參與計劃的中學共347所,佔總數超過7成,小學則逾8成共434所,加上特殊學校和幼稚園,支援服務對象超過900間學校。

而校本支援計劃當中的「內地交流人員」對本地學校作用很明顯,副計劃總監葉祖賢舉列指,有學校教師雖非常用心教書,但學生部分科目的成績始終沒提高,對此感困惑;後有熟悉考評的內地老師到校幫助分析後,發現原來試題考的僅是一個知識點,未能評估學生總體水平,「其實教學並沒問題,只是評估有偏差,看不出教育成效。」

年前退休的前沙田公立學校校長凌劉月芬在計劃中的「校長支援網絡」,為7間中小學作駐校支援。她分享道,見過不少中學教師對學生期望過高,面對一些學生不成熟行為時頓感不知所措,希望透過計劃能將自己經驗及技巧與新入職老師分享。

*來源:文匯報 [2008-10-20]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0/20/HK0810200042.htm

近半幼師難辨高危學障生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平日沒法靜下來、動輒打人,是患有學習困難學童的特徵之一。不過,一項調查發現,近半數幼稚園教師及三成小學教師坦言,不懂辨別有學習困難的高危學生;亦有近六成的幼師及約四成的小學教師認為,當局協助他們辨別及認識,以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均有不足。有專家估計,全港有八萬小學及幼稚園學童有學習困難,如不能在六歲前的黃金期提供治療,不但影響其行為及專注能力,部分患者長大後更會因犯法入獄。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早前訪問了四百五十一名幼稚園及小學教師。調查發現,分別七成幼師及八成三小學教師表示,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有基本認識;但只有一半的幼師懂得辨別高危學生,小學教師則有七成人有相關認知。他們認為最難識別是有感覺統合問題的學童,約佔六成。不過,有半數受訪者指,不清楚轉介有關學童的途徑。

該中心總監朱嘉麗指,結果反映幼師在認知、辨別及轉介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均較小學教師弱,相信主因是小學已推行融合教育十一年。她估計,單是幼稚園生,已有二萬一千人有學習困難,不過,今年只有五千多名人獲得政府的支援。

她指,早前有調查顯示,不少被判入男童院的青少年均有學習困難。她解釋,他們或因學習困難而自卑,影響情緒及社交,誤入歧途而犯事,因此必須正視學習困難的問題。

職業治療師關麗芳指,部分感覺統合問題的學童會對感覺刺激有過敏的反應,如有學童因怕被人接觸其皮膚,當其母親抱他時,他便會揮拳打母親。她提醒家長,如發現子女對某些東西反應抗拒時,應利用不同的方式,鼓勵他們嘗試,如怕在平衡木行走的兒童,可讓他們跟着地上的直綫行走,先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現已提供不同的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培訓教師面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亦有校本支援服務支援學校處理有關方面的困難。社會福利署 指本年將會增加資助予特殊幼兒中心前綫員工報讀課程,提升他們教導有關學生的技巧。

*來源:(星島)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06:30

近半教師不識分辨學障童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將免費派發《如何辨別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程序手冊》。 本報記者覃卓嘉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孩子好動、大動作及不怕痛等也許並非活潑的表現,而是某種學習障礙的訊號。一項調查發現,本港近半數的幼稚園及小學教師無法識別學障兒童及不知轉介途徑,讓與日俱增的學障童求助無門。

今年6月至10月,香港邁步兒童發展中心向全港995所幼稚園及588所小學派發問卷,從回收到的224位幼稚園教師及227位小學教師問卷中作統計,發現大部分教師僅粗淺了解學障童的行為表現,近半數的教師坦言,不懂如何識別問題學童及轉介手續。

該中心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指,最難辨的兒童學習障礙包括「感覺統合問題」、「亞氏保家症」(自閉症的一種)及資優學童。有「感覺統合問題」的兒童因感覺器官對外界感應過慢或過於敏感,產生對事物過度受驚或特意尋求刺激,由於感官失調而影響其注意力;資優學童則常有語言溝通障礙。

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香港05年共6,000名小一至中七學生有特殊教育需求,而07年僅小一便有5,400名學生有此需求。邁步兒童發展中心將於本月25日至下月開展講座,免費向全港教師派發香港首本《如何辨別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程序手冊》。

*來源:文匯報 [2008-10-20]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0/20/HK0810200041.htm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調查︰清貧兒童發展受限

(星島日報 報道)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對扶貧着墨不多,由大學生及在職青年組成的「香港關懷弱勢社群青年聯席」,於七至九月期間成功訪問約一百名深水埗區市民,逾四成人認為,貧窮對兒童的學習、居住環境、自尊心及社交均有負面影響,六成六人指清貧兒童的生活環境惡劣。五成二的受訪巿民,不滿政府支援貧窮兒童的政策,有近八成巿民促請政府,設立委員會制定長遠政策,解決兒童貧窮問題。
  
聯席召集人呂智恆指,政府呼籲市民自強,但忽視貧窮人士與一般人的起跑綫不一樣,建議當局增加學生資助範圍,涵蓋參考書、上網及課外活動等開支,讓清貧學童也能參與多元化的學習,並要求政府參與兒童發展基金的供款。

*來源:(星島)10月18日 星期六 06:30(綜合報道)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10歲以前是學習態度養成與閱讀習慣建立的基礎階段

2008/09/27 聯合報 國際中心/張佑生報導

「辦好教育為的是拚經濟。」

儘管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芬蘭境內兩度發生校園槍擊血案,但芬蘭近年來早已是各國教育當局取經的對象,台灣也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芬蘭驚豔》等書籍出版。

自2000年開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舉辦15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芬蘭青少年連續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稱霸,解決問題和數學則位居第二。自2001年以來,芬蘭四次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桂冠。芬蘭成了典範移轉的新標竿。

推動芬蘭教育成功的動力是什麼?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四年前問了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芬蘭教育部長哈泰寧(Tuula Haatainen)給了「拚經濟」這答案。

的確,芬蘭面積比台灣大九倍,人口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不可能和亞洲某些勞力密集、工資低廉的國家地區殺價競爭。要維持高科技、高薪資的經濟發展模式,唯有辦好教育。

九年一貫 政府買單

哈泰寧說:「在芬蘭,我們篤信投資於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必要。教育能夠開拓新的工作領域,而勞動力總是需要新技術,因此必須持續投資於教育。」

哈泰寧將芬蘭教育的成功特別歸功於「一貫」(unified)的教育系統,學前教育從6歲開始,7到16歲的孩子都就讀同一所學校,不分小學和中學,稱為「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也算是9年義務教育,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

打好基礎 少中輟生

芬蘭的教育方針可歸納成「雙不」政策:一是「不贏在起跑點上」,二是「不讓一人落後」。前者的概念與台灣長年來鼓吹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大相逕庭,芬蘭的小一和小二可以分三年來念,或是申請提前一年讀幼稚園,讓學前教育變成兩年。

台灣老想「偷吃步」,芬蘭卻認為無須操之過急,10歲以前是學習態度養成與閱讀習慣建立的基礎階段,慢慢觀察,可以及早發現學童的困難所在,對症下藥。芬蘭政府極力降低中輟生的比例。哈泰寧說:「我們是小國,禁不起人力耗損。」

在OECD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綜合學校」學生的經費,每人平均達8200美元(約台幣26萬元),在所有就學年齡中最高。

公平受教 16歲分流


芬蘭教育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是「不讓一人落後」,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fair play),針對所謂的「後段班」,也有職場體驗課程。真正的「分流」要等到16歲,學童可以選擇就讀「一般高中」或「職業學校」。

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芬蘭已經從一個農業國家轉型成為高科技的經濟體。世人提起芬蘭時,聯想到的大多是Nokia而非伐木。

芬蘭快速前進的「按鍵」(關鍵),一直是教育。

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

衛生署推出「關懷欣賞發展障礙兒童」公眾教育活動

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將和各持份者合作,推出一項名為「關懷欣賞發展障礙兒童」的公眾教育活動,促進各界對兒童發展障礙的認識。

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2008年9月21日在沙田大會堂廣場舉行嘉年華和展覽,推廣有關兒童發展障礙的正確知識,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亦會提供全面的專科評估服務,為診斷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全面治療支援服務。

2008年9月20日星期六

兒童陷發展障礙慘遭誤解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本港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多年,但政府統計處 的調查發現,大眾對兒童發展障礙仍一知半解,近四分三市民誤以為,智障兒童的樣貌異於常人,近三成人則指智障兒童有暴力傾向,亦有一成三至兩成三人誤以為兒童患過度活躍或自閉症 是父母不懂「教仔」所致,逾半數人更認為,智障、讀寫障礙等兒童不應就讀主流學校。

統計處於去年四至六月,成功訪問約八千一百名十八歲以上市民,發現不少人誤解兒童發展障礙,是由於父母管教出現問題。約四成人誤把自閉症與性格孤僻掛鈎,約兩成三人則以為父母少與子女玩耍會導致自閉症,亦有一成三人認為,父母管教不善是子女患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失調的主要成因。

調查亦發現,不少人未能分辨智障與學障,約四成人以為讀寫障礙的兒童智力較低,逾四成六人認為,寫字倒轉的兒童便等同患讀寫障礙;亦有近七成半人錯誤指出,智障兒童的樣貌有異常人,一成七人則以為智障兒童長大後會康復。

政府鼓勵中小學推行融合教育,但約半數至七成的市民認為,自閉症、智障、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的兒童,不應於主流學校就讀。約四分一家長更表示,不接受子女的同學屬過度活躍症,近兩成人則不接受智障的同學。

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主席顏姜惠蓮指出,本港對發展障礙的教育不足,不少人誤解學障等如智障,亦有人以為只是學習困難,只須支援便能康復,「近年電視劇中亦有讀寫障礙的角色,但誇張化了,好像完全不識字般」。

她續指,學校有關學障的教育不足,不少學障生慘遭歧視及欺凌,連不少教師也認識不足,如有學校把成績最差的一成學生當成學障,令學障生得不到應有支援,正常學生則被錯誤標籤。她建議,政府應加強公眾教育,亦須立法保障學障兒童權利。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兒科顧問醫生藍芷芊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兒童發展障礙的認識並不理想。她指出,將於周日舉行嘉年華及展覽,亦會與教育局合作舉辦校際比賽和製作電視節目,加強有關兒童發展障礙的公眾教育。

*來源:(星島)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06:30

兒童發展障礙問題 公眾乏認知

【大公報訊】統計處發布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三十四號報告書,公布公眾對兒童發展障礙問題認知及態度。報告顯示,社會大眾對兒童發展障礙認知有限,對自閉症等某些常見病症,甚至存在錯誤認識。兒童體能智力專家建議公眾提高認知,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亦將推出「關懷欣賞發展障礙兒童」公眾教育活動,促進各界對兒童發展障礙的認識。

部分症狀錯誤觀念多

統計處在去年四至六月期間,進行此項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約八千一百個住戶接受訪問,回應率為七成六。報告顯示,社會人士對兒童發展障礙的認知有限,四分之一人士未曾聽過《殘疾歧視條例》,在諸多發展障礙病症中,最為廣泛認知的是自閉症和智力障礙,分別有九成一和八成九,但在某些症狀的理解上,公眾仍存有諸多錯誤觀念。例如:七成五人士認為,有智力障礙的兒童樣貌有別於一般兒童;四成人士認為,有讀寫障礙的兒童智力,較同齡兒童低;三成三人士認為,專注力失調或過度活躍症,只會在兒童身上出現,成人不會有這些障礙;兩成三人士認為,自閉症的主要成因,是父母少與子女玩耍。

而在常見發展障礙症狀中,以「專注力失調或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最不被大衆接受,超過兩成人士拒絕與之為鄰,五成人士反對這類兒童入讀主流學校,兩成六父母不接受子女患有此病。

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兒科顧問醫生藍芷芊指出,如上這些錯誤觀念,是現時存在的普遍狀況,儘管社會對兒童發展障礙問題日益關注,但大眾的正確認知仍不足夠,影響正常發揮這類兒童的潛能,「雖然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成長時,會遇到不同的挑戰,但若能及早發現問題、給予適當的跟進和支援,並且透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積極參與,可令他們盡展潛能。」

藍芷芊建議加強公眾教育,而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周日將在沙田大會堂廣場舉行嘉年華和展覽,推廣有關兒童發展障礙的正確知識,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亦會提供全面的專科評估服務,為診斷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全面治療支援服務。

*來源:大公報 2008-9-19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8/09/19/GW-963250.htm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減零分 教院倡幼兒教育做起

【明報專訊】教育一直是特區政府 投入資源最多的環節,每年「投資」逾530億元,但多年的會考成績告訴大家,香港每年仍然平均「製造」5000至6000名的「零分生」,即在中學會考 全科不及格。由2001至08年,這類零分生已多達51571人(只算日校生)。由於培育一名學生讀到中三要用上25.5萬元,但每年會考卻有6000名零分生,納稅人會質疑,香港的教育制度每年在零分生身上豈非花了15.3億元?合指一算,回歸逾十年,便耗用了最少153億元!更嚴重的是,教育制度不停「製造失敗者」,社會代價無從評估。怎麼辦?

主責培訓教師的香港教育學院 校長張炳良 認為,政府在教育環節上投放資源的觀念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想法是,「成績最優秀的教師教大學、資歷較次的教中學、再次之則教小學及幼稚園」。這個金字塔觀念必須倒轉過來,希望優秀的教師能盡早令學生得到啟蒙,避免他們在很早的階段便徹底喪失讀書興趣。這樣一來,才可解決「零分生」的問題。

納入基礎教育 及早啟蒙學生

張炳良指出,如今問題的關鍵在於香港幼兒及小學的學習基礎薄弱。他舉例,韓國 小學教師的薪酬及待遇比中學教師還要高,因為年幼時的學習基礎更值得大家關注,所以他已向政府積極建議將幼兒教育納入為香港的基礎教育。

本身也是行政會議 成員的張炳良又引述去年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指出,香港的學校制度屬全球表現最佳之一,報告又指教育制度的質素會受師資質素影響,教師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今年教院 透過聯招收生的情况理想,填報Band A(首三志願)的學生佔四成四,反映今年高考生對教院的興趣有所提升。全球均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是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多數會報讀醫學、法律、工商管理等科目,但本港仍有不少有能力又有熱誠的學生加入教師行列。他說,香港教師薪酬不俗,但政府仍要檢討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及工作量等,使教師能獲得更大滿足感,繼續從事教育工作。

張炳良直言,會考零分生在學業及自信方面均會受到打擊,但教師若能研究出背後成因,加以介入,學生最終便能增值。今年教院有句口號﹕「become a teacher, make a difference(為人師表,開創新局)」,鼓勵院校學生、準教師,幫助學生由0分變為50分,即使未到100分,但已能為學生帶來變化、有所增值。

年耗15億公帑「製造零分生」

考試及評核局 資料顯示,今年日校會考生有8.2萬人,當中5064人為零分生(指最少應考6科、成績最佳6科總積點為零點的考生);過去幾年,平均每年亦有6000名首次應考的零分生,佔全體考生近一成(見右圖)。資料顯示,小學的學生單位成本為2.5萬元,6年需15萬元;中學為3.5萬元,3年共10.5萬元。換言之,政府在每名享有9年免費教育的學生身上,共投放了25.5萬元,亦即一名學生無論是10優狀元抑或零分生,都已耗用了公帑25.5萬元。

明報教育組

*來源:(明報)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05:10

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研究引用: 透過學齡前反覆練習有助改善閱讀困難症

學習優異及推動研究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in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Research)於本月在芬蘭科學學會(Academy of Finland’s science)提出新研究顯示,孩童在語言發展中所出現的反常特徵是讀寫能力有障礙或所謂閱讀困難症(dyslexia)的早期徵兆,若能提早透過學齡 前多做預防性練習將可以有效處理閱讀困難症孩童所遇到的學習困難。

此項研究由旗瓦斯齊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的海基力.提南(Heikki Lyytinen)教授所主導,研究中觀察了107位其父母之一有著閱讀困難症的孩童,並將這107位受試孩童和另外一組沒有閱讀困難遺傳特質的孩童做比 較。藉由密集觀察有閱讀困難遺傳特質的孩童從出生到學齡期間的發展,研究人員深入探究如何查覺及預防孩童讀寫障礙。

這項研究讓科學家們對於 遭遇讀寫困難的孩童所歷經的語言發展有著更清楚的了解。研究人員從觀察有閱讀困難特徵的孩童中發現,閱讀困難的危機在孩童語言發展相當早期就已出現,而其 徵兆在兩種情境下特別顯著:有讀寫困難的孩童在感知及心智上處理他人細微聲音差異的能力上較為遲緩。另外他們在命名常見事物上的能力發展也較遲緩。父母有 讀寫障礙的小孩中有一半在學習閱讀上比正常小孩面臨更大的挑戰。研究顯示當他們趨近閱讀能力獲得的年紀時,在面對記憶名稱及字母相關語音方面的障礙比一般 小孩來得大。

自動閱讀對閱讀困難症的孩童們而言更具挑戰,因此他們必須比一般孩童接受更多的練習才得以獲得閱讀能力。能夠順暢閱讀是理解文 章的必備能力,由於閱讀困難的讀者們沒有辦法抓住整體文章的主要重點為何,因此無法跟隨作者的敘述來了解其中的內容或情節。因此在察覺孩童是否有讀寫障礙 時,不但要注意讀寫的正確性,更要注意孩童們遇到相當長的句子或文章時是否理解上遭遇阻礙。

閱讀困難症的孩童能夠透過訓練來減少其閱讀學習的困難,而電腦遊戲可以作為協助讀寫有障礙的孩童們反覆練習的有效輔助工具,因為電腦能讓他們即使遇到閱讀學習上的困難時還能感到有趣。

學 習優異及推動研究中心已經發展出電腦遊戲般的學習環境來協助執行閱讀困難的預防性訓練並且免費在網路上提供。而在芬蘭教育部的補助及尼洛麥其機構 (Niilo Mäki Institute)的協助下,研究人員們也正持續努力研發可以永續發展並且如同遊戲般的練習及工具來早期偵測讀寫障礙。除了運用心理學的理論之外,科學 家們也善加利用了廣泛領域的科學來創造最佳學習環境,如練習中加入了語音學、數學及資訊科技等理論,讓這些練習比以往傳統的教育遊戲更有效。所有資訊皆可 以在 http://www.lukimat.fi. 找到。

這些練習適用於可能具有讀寫障礙的孩童們或是已經在一年級就有閱讀學習困難的學 生。科學家認為學齡前的後半期是開始使用這些練習的最佳時刻,但是如果用在訓練已經上學的小孩也不遲。隨著反覆的訓練,孩童們的學習狀況會隨之改善。專家 建議每天練習超過一次,每次練習時間不用過長,最佳時間長度就是小孩子能夠享受其中的最長時間。



2008年8月25日星期一

缺乏資優政策 不利人才培養

9歲的資優男童沈詩鈞昨獲浸大數學系取錄,修讀一個五年制學士及碩士課程,成為全港最年輕大學生。在其他三所大學認為難以確保沈詩鈞能全面應付大學課程而拒絕正式取錄的情況下,浸會大學「敢為天下先」,雖然創下香港紀錄,卻在社會上引起不少議論。

近年來多位資優學童相繼獲得大學破格取錄,顯示資優教育受到重視,固然是一件好事。不過,香港缺乏資優教育的經驗和配套政策,應該重視參考和吸收先進國家和地區培養資優學童的經驗,制訂完善的資優教育政策,令學校有所遵循,避免重複其他地區在資優教育方面所走過的彎路。如果資優教育缺乏科學化的規範和管理,而由各個學校自行其是,互相攀比,甚至將收取資優學童作為提升學校名氣的一種手段,則不僅浪費社會資源,而且扭曲資優教育的意義,不利資優學童的健康成長。

這次除浸大外,沈詩鈞的家長亦分別向港大、中大、科大提交了入學申請。不過,其他大學在綜合考慮沈詩鈞的情況後,只同意錄取詩鈞作「附讀生」。唯有浸大獨排眾議,不僅錄取入讀學位課程,更安排修讀碩士課程。這涉及常規中文、英文課程的編排,也涉及艱深的大學數學專業的傳授,更涉及對兒童心理輔導、情商培養的師資統籌,所投入的教育成本與資源非輕。浸大還須用自己的行動來回應社會的期盼。

應該看到,資優學童雖然在學習上有突出的資質,但在心理生理方面依然是一個小童,心智仍未成熟。沈詩鈞昨日在記者會上的表現,就充分顯示其童稚的一面。升讀大學後,既要應付沉重的功課壓力,又要面對比小學複雜得多的人際關係,這對於一個9歲的小童來說,確實不易。錄取資優學童的大學,除了重視學業成績之外,更應關注資優學童的心理健康情況,不時提供輔導。

這次各大學對於沈詩鈞申請入學的不同態度和做法,說明現時大學招收資優學童,缺乏一套科學規範的政策指引。其實,海外很多地方早已訂出一套完整資優教育政策,內地亦在1978年開始推行超常教育。相較之下,本港現時仍處於探索階段,教育局在上年才開始著手草擬指引,提示學校如何培育及識別資優學生。政府應多借鑑外地的成熟經驗,透過完善本港的資優政策,讓各院校能夠在清晰的政策指引下,對資優學生進行判別和培養的工作。(文匯社評)

*來源:文匯報 24/8/2008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8/24/WW0708240002.htm

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

原音拼合法助港生學英語

【本報訊】針對本港學生英語串字及發音弱點,有研究顯示,小一學生接受英語原音拼合法課程的拼音部分後,無論在根據讀音識別詞彙的串法,以及按詞彙串法拼出讀音,表現均較未接受課程前理想。有學者指出,本港拼音教學鬆散,不少英文科教師偏重教授文法及句子結構,將拼音放在次等地位,拖慢學生學習拼音的速度。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高級導師施敏文進行亞洲首個有關以原音拼合法學習英語拼音的研究,以三間本地小學共三百廿六名小一學生進行評估及研究,包括要求學生根據讀音識別詞彙的拼寫方式,以及根據詞彙的串法拼出讀音。

施敏文說,學生接受三個月原音拼合法課程的拼音部分後,再作評估。結果發現,學生於課程後較能掌握英語拼音運用。

施敏文指出,根據過去數年全港性系統評估考試報告顯示,串字及發音是學生兩大主要弱點。雖然英語拼音是小學課程一部分,惟拼音教學鬆散,英文課程較注重情景及按單元教學,單元中的生字未必能讓教師有系統地教授學生拼音。英國教育部已於○六年立法規定,學校必須在英語課程中教授原音拼合法,當地逾三千間學校採用。

料新學年12小學選用
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原音拼合法課程,本學年已有四間小學購買使用,預料新學年將有十至十二間小學選用,學生約需花近三千元購買七套教材及故事書。


*來源:東方日報2008-08-11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0615/00176_018.html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個案分析

-都市小家庭化與閱讀障礙

現在的孩子之所以越來越多的被診斷為閱讀障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現代都市小家庭生活方式導致的。
閱讀障礙的孩子主要表現為寫作業粗心大意,拖拉,寫字偏旁部首顛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雖然閱讀能力的落後與大腦功能的發展有一定的關係,但閱讀障礙也是與現代生活方式有一定聯繫的。據統計,近十年來兒童閱讀障礙有上升的趨勢,以美國為例,1987年—1988年度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的人數為190萬,而同期被診斷為智力落後的人數為60萬,被診斷為情緒障礙的人數為37萬。它約占到所有兒童的5%左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兒童具有閱讀障礙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都市小家庭生活方式。生活在現代的兒童幸運但不幸福。因為生活在與過去不同的都市小家庭中,兒童的生活方式與內容與傳統家庭有了很大的不同。小家庭是近30年才出現的現象,在這種小家庭中,孩子們缺少可以模仿的對象,沒有其他孩子可以交流,在語言的發展、交往的發展及運動能力的發展上都有可能落後。 李非是一個5歲的孩子,當然是家中的獨生子,他的父母都是從外地大學畢業分配到這個城市的,所以沒有親屬。從幼兒園回到家中,李非只能與母親一起玩,但母親還要做家務,不能關照他,他只好看動畫片。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也大多數時間只能一個人在家中自己玩耍。有時他獨自一人玩小汽車模型,有時看一看小人書,更多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意思。在這種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他的某些能力得不到開發,比如,他很少外出進行球類活動,不能鍛煉大肌肉和小肌肉,手—眼協調能力也很差。另外,他只接觸自己的母親,一方面對母親過分依賴,另一方面,又對母親有所不滿,因為他覺得母親在某些方面限制他的活動,妨礙了自己的自主性。
李非的識字量測試結果顯示,他的識字量大大低於同齡兒童,看書只讀圖,聽老師講故事是把故事被下來,在根據圖畫來講,記不住字。而且沒有閱讀的慾望,為了避免可能在上學後出現的學習能力落後,家長跟我們溝通具體的改善辦法,我們根據李菲的情況指定具體的干預方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各種學習能力,如讓孩子做漸進閱讀練習、多做手工,多練習畫畫兒,進行各類球類的鍛煉,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等。
李菲的情況很多家庭都有,幸運的是李菲的家長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發現初期就進行干預糾正,很多家長錯誤的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事實上,恰恰相反,干預的越晚,問題越嚴重,對孩子來說越不利。


-孩子寫作業拖拉、邊寫邊玩與閱讀障礙

安浩博是西城某小學三年級學生,老師反映他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特別愛搞小動作,常常是剛學過的字,一會就忘的干乾淨淨;聽寫的成績很差,錯別字連篇,寫字經常多一畫或少一筆,經常顛倒字的偏旁部首。說作文講故事都可以,但寫作文過於簡單,內容枯燥。每次老師點名要安浩博朗讀課文,他都十分緊張,讀的特別慢,往往是著急時,朗讀時就不按字閱讀,而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讀。
家長一提起寫作業來更是火冒三丈。邊寫邊玩,一個簡單的抄生字,常規上10分鐘能完成的作業,都要寫上四五十分鐘,並且錯誤百出,經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視與祝弄混。家長怎麼督促都不起作用。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愛說不愛動手寫。
在生活上,安浩博不喜歡做運動,吃飯喜歡用勺子,不喜歡用筷子,因為用筷子夾東西不容易。特別容易煩躁不安,暴躁。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說話。在班級裡沒有朋友。
經讀寫障礙篩檢測試,安浩博在智力和語言方面很正常,但在閱讀和書寫方面極為落後,在做評估測試時,特別簡單的圖形都出錯,所仿繪的圖形在距離和方位上都與原圖相差甚遠。他執筆肌肉緊張,看一下才能寫一筆,好像在做一個複雜的事情。這導致他寫作業時,不能快速而準確地完成,容易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
經過特訓老師系統專業矯治三個月後,加上家長平時在家裡訓練的配合,安浩博的情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能在沒有老師和家長督促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作業,並且速度和質量都很好。學習成績進步十分明顯。老師反映在校進步明顯,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課。閱讀課文清晰準確,寫作文的水平也大大提高。
家長最開心的是看見孩子的明顯變化,孩子自信了,願意友好並健談的同不十分熟悉的人交流。每天除了完成作業外,都閱讀課外書,並做讀書筆記,把課外書上的好詞、好句,和自己的讀後感記下來。主動閱讀和書寫。


-個閱讀障礙兒童的評估報告
——對王某的評估報告



王某的基本情況
姓名:王某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99年8月24日
父親:私營公司老闆
母親:會計
父母學歷:大專
所在班級:三年級二班

我們眼中的王某
王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個高個子的孩子,較瘦,衣著一般整潔。主動與我們交談,回答我們的提問明確,性格不算內向,短時間與我們建立了較好的朋友關係,信任我們。但在聊天過程中,明顯有語句不連貫,用詞貧乏、表達緩慢的不良現象。
就我們對他上課進行觀察,發現他上課不積極,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似乎對老師說的話比較淡漠,對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新奇教具也不太感興趣,完成課堂作業較慢,在做作業過程中,不斷做小動作。
進一步與王某接觸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王某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可能是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比較有經濟意識,較同齡孩子早熟。比較關心他人,注意其它人的感受,小小年紀,很講義氣。
我們對他進行識字量測驗、邏輯圖形測驗、視動統合測驗等一系列的測驗,通過這些測驗的分析,結合我們的觀察,發現王某記憶、注意力有明顯的缺陷,同時在視覺組織方面有一定的問題,相對自身的其它能力而言,言語概括和抽象思維的水平方面較好。究其原因,可能是早期缺乏教育、閱讀量少、知識積累不夠以及父母教育方法不當。
我們深入分析了這些原因,並針對王某的問題向老師、家長提出了一些建議,並系統的給王某設計了課程,來改善王某的現存問題。


干預4個月後對王某評估
4個月的加強干預訓練後,對王某進行了再一次識字量測驗、邏輯圖形測驗、視動統合測驗等一系列的測驗,測驗結果顯示,在識字量上有了1.5倍的提高。在圖形邏輯上的進步也很顯著,對細小的差異,王某也可以很好的識別。視動的配合程度也有1.2倍的提高。在閱讀興趣方面是王某提高最為顯著的地方,他可以主動閱讀,並且在閱讀視野的開闊性上顯現了很好的接受能力。王某的家長根據我們的建議在家庭對王某所做的互動活動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注意力集中的改善很明顯。

2008年8月6日星期三

克服讀寫障礙 14歲神童奪5A


李景曦(右)雖然有足夠成績報考外國大學,但仍想在本地繼續升學。

十四歲女神童何凱琳勇奪九優成為去年會考焦點後,掀起城中一股資優兒童報讀會考潮流,令今年會考再有三名年僅十三四歲的「神童」誕生。其中年僅十四歲的聖若瑟書院李景曦,智商達一百五十一,結果考獲七優三良。同樣十四歲的李權浩更戰勝讀寫障礙,取得五科優及英文科「5*」成績。本報記者

十四歲就讀聖若瑟書院的李景曦得天獨厚,小六時智商已達一百五十一,加上出身小康之家,自小受父母悉心栽培,報讀大量興趣班及學習課程,小六即小試牛刀,報考兩個大學入學試,所得成績足以報讀外國大學。

但景曦自覺未夠成熟,亦想留在香港繼續升學,故最後只在小四及中二兩次跳班,希望將來從事醫學研究。

另一「神童」李權浩,就讀拔萃男書院,雖然天資聰穎,小學時已曾兩次跳班,但不幸出現讀寫障礙,手部小肌肉亦有問題,寫字速度比一般人慢,故要申請特殊應考服務,較一般考生有更多考試時間。

另外,權浩說話有口吃,令中文科會話成績受影響,但仍憑努力考得「4」級。

   而權浩社交力亦較弱,偏愛做「獨行俠」,至今與同學相處上仍有些許問題。

6A生媽媽更盼愛兒懂交友


■李權浩以6A的成績升讀原校拔萃男書院中六。

本報教育組、本報記者 嚴敏慧、實習記者 謝皖宇

 拔萃男書院今年出現了一名另類會考尖子:智商逾130分,小學兩次跳級,較同班的會考同學年輕了約2歲,今次考出了6A優異成績;但上天卻未有給他健全的手指,寫字困難重重,而最折磨人的是,一個聰穎的腦袋,偏偏缺乏了與人正常溝通的能力。做媽媽的看到兒子的成績單,自然感到欣慰,但心底還有比優異成績更強烈的願望:看見孩子能與他人正常交往、聊天,就算過著平凡的日子,於願已足。

 李權浩從小學習能力就很強,小一時家人帶他去做智力測驗,評估結果為130分以上。極高的智商,令李權浩於小一及小四2次跳級。但成績的優異沒為他帶來快樂,中一時李權浩在區內學校就讀,由於手指小肌肉有問題,不能時常寫字,於是轉校入讀男拔,主要因為學校容許他做project而不用經常寫習作。也因為手部寫字不便,今次會考,權浩向考評局提出了中英文科加時應考的申請。

溝通障礙成最大困擾

 權浩學習生活中最大的困難還不是手部寫字不便。權浩母親指,兒子的真正問題是他有明顯的溝通障礙,很難交到朋友,「權浩從小很怕打雷,中二時最嚴重,老師曾對他有誤解並會懲罰他,同學也排斥他,曾有同學欺負他拿走他的課本,但他不會生氣亦不懂解讀別人的情緒。」溝通障礙讓他大受困擾,對很多事產生恐懼,例如每當聽到打雷,便會一個人掩住耳朵躲在角落。

 為了改善兒子與人相處的技巧,李氏夫婦刻意多生一個孩子,這位妹妹與哥哥感情要好,昨日更與媽媽到場支持哥哥放榜。現場所見,權浩對於記者的提問未見積極回應,甚至想退後逃避;面對記者提問,很多時都是母親代答,不過如果記者以普通話提問,權浩會較樂意回應,而且發音頗標準。

班主任教導與同學相處

 李權浩很喜歡上網或看天文、金融類的書,會考前李媽媽為了讓他專心讀書,把課外書全部鎖起,但還是被他「偷」出來看,讓李太大感無奈。她坦言照顧兒子很辛苦,醫生也說解決不了,「只能靠自己,曾感覺很無助。」幸好,中三的班主任努力幫忙權浩,教他如何與同學相處,情況亦漸入佳境,但每年也會看一次心理醫生。

 對於孩子會考有6A的好成績,李太表示很開心,不用為兒子升讀中六而奔走。談到未來,李太指兒子雖可能會透過拔尖升讀大學,但由於不擅與人溝通,她估計兒子最適宜入讀科學研究類的專業,畢業後埋首研究,貢獻社會,但李權浩自己卻表示,未決定未來的方向。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表示,資優生遇到嚴重社交障礙只屬個別例子,最重要是給予機會讓孩子多與他人分享,提升其溝通能力,但不應給予太大壓力。

 另外一名資優生、聖若瑟英文書院李景曦,曾以151分的超群IQ,跳級兩次,故今年參加會考時僅14歲,報考10科,取得7A的好成績。李景曦表示,十分看重是次會考。為取得好成績,他每日放學回家都會用3至5個小時溫習,假期更用6至7個小時讀書。校長梁長興表示,景曦是該校第一個允許跳級的學生。


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教育學院閱讀障礙教學成果發布會印象記

來源: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乾預矯治研究”課題組時間:2008年07月30日



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學校分享

澳大利亞小學Mt Hawthorn Primary School的多感官課堂



澳大利亞小學Mt Hawthorn Primary School的教師支援中心


左起:蘭紫老師、何福全博士、黃筱錦先生在會場留影

左起:蘭紫老師、黃筱錦先生在香港教育學院留影

香港地區是中文閱讀障礙領域教學較為發達的地區,對閱讀障礙的教學無論從教育主管部門香港教育統籌局;到教學科研開發的大學如香港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在到社會團體香港婦幼會;在到社區教學的參與如華東全人健康中心等,經過港人多年的不屑努力,形成從教育主管單位、大學科研、社團參與、地區參與的完善體系,使得香港無數的閱讀困難和閱讀障礙兒童得到幫助,也讓香港的中文閱讀障礙教學科研得到發展。
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乾預矯治研究”課題組蘭紫老師,應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系何福全博士邀請,參加優質教育基金“讀寫策略發展網絡”首階段成果發布會。
08年6月30日,優質教育基金“讀寫策略發展網絡”首階段成果發布會在香港教育學院召開。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於2006年9月推行的“讀寫策略發展網絡”成立至今將近兩年,計劃的宗旨為凝聚學校的力量,發展有關識字、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策略。計劃主要是輔導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能按學會學習的原則,有效的運用策略與讀寫方面的學習。現有五所核心學校及十一所參與些小為本網絡的成員。這兩年來,各成員學校透過開發新教材、試驗教學、互相觀摩及經驗分享,積累了不少針對教導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經驗,並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
計劃主要是輔導參加試驗校老師使用“讀寫策略發展網絡”教材,在校教導有特殊讀寫困難需要的兒童,能學會學習的原則,有效地運用策略於讀寫方面。現有五所核心學校及十一所參與學校為本網絡的成員。
這兩年來,各成員學校透過開發新教材、實驗教學、互相觀課及經驗分享,累積了不少教導有特殊讀寫困難需要學童的經驗,並獲得一定的教學成果。
下面就是我參加這次會議的幾點感受:
一、融合教育加特別輔導:
會上潘博士介紹了訪問澳大利亞小學Mt Hawthorn Primary School的教育支援中心(Mt Hawthorn Education Support Centre)情況,學校得到澳大利亞西部語言中心(Westem Australian Language Centre)系統的教育支援,幫助小學Mt Hawthorn Primary School成立自己的教育支援中心,幫助他們培訓專業老師和借調老師,具體的支援項目有:支援教師設計學習計劃、主持專業發展課程、組織家長會議。小學的教育支援中心得到幫助後能獨立開展:課程策劃實施、評估和報告、協作計劃。
融合教育加特殊培訓是先進的閱讀障礙教學理念,這次在有香港教育學院主持的“讀寫策略發展網絡”幫助了香港五所核心學校及十一所參與學校,老師人在會議的當天分享了教學方法和心得,這種在校實現的矯治,成果非常明顯。
二、大學導師輔導在校老師參與的鼓勵機制:
大學導師輔導在校老師參與的鼓勵機制,有效的幫助在校老師掌握閱讀障礙教學的技巧,老師們獲得的幫助具體有效科學。讀寫策略教學的老師,需要掌握更多的幫助技能,教導有特殊讀寫困難需要的兒童,“讀寫策略發展網絡”教材是全校參與的計劃,骨幹老師得到培養,最終學校的困難生得到科學有效的幫助,學校老師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在這個計劃中大學起到了輸出、輔導和鼓勵的作用。
三、多感官教學的在閱讀障礙矯治方面的成就
這次成果展上,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老師介紹了他們的多感官教學策略:相容詞學習策略。學校在2006年度“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中,本校在二年級推行“相容詞及副詞的認識和應用”為題的教學策略,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形容詞和副詞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介紹老師展示了教學課件和分享了經驗。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老師充分應用了多感官教學法,課程設計互動很多,生動有趣,當天觀摩的老師被課堂的生動逗得哈哈大笑,我們能想像上課的孩子們的反應,那應該多麼愉快的課堂呀。
多感官教學法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與課堂教學,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幫助尤為顯著,有資料記載應用較成功的是海倫凱勒的老師,她把幾乎聾啞的海倫凱勒的小手放到流水中,在她的小手上寫下第一個詞:water ,從此海倫凱勒的世界活了起來。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老師所用到的多感官教學,學生不同感官的刺激彼此互相加強,當各種不同的感官被用到,學生更能理解並掌握他們看到和聽到的知識。兩年來學生讀寫能力提高很快,成果顯著。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啟迪童心 「Kubi好孩子 – 勝利的水杯」親子閱讀分享及新書發布會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及「古巨基兒童醫療基金」誠邀 閣下出席啟迪童心 「Kubi好孩子 – 勝利的水杯」親子閱讀分享及新書發布會

故事內容:「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Kubi這個臉圓圓、陽光滿面、永遠都帶著笑容的小朋友,開朗、率直、擁有異常的學習能力,並非十全十美,卻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以上種種,直如許多p孩子都擁有的特質。在《Kubi好孩子系列》的《勝利的水杯》中,我們看到「比賽」在Kubi眼裡,是一場與朋友一起經歷的愉快歷程,「獎杯」在Kubi手裡,代表的不是「勝利」,而是可以與朋友分享的一種快樂泉源。也許只有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下,體育精神才得以真正地彰顯。

分享嘉賓:

古巨基先生 -「古巨基兒童醫療基金」創辦人

李家仁醫生, MH, JP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兒科)

地 點:富豪九龍酒店 – 九龍尖沙咀麼地道71號富豪九龍酒店3樓凡爾賽廳

發布會日期: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節目時間:下午3:00 - 4:00 (嘉賓接待時間:下午2:45 – 3:00)

主辦單位會將該書部份收益捐贈予「古巨基兒童醫療基金」作為香港及國內有需要的兒童提供醫療保健及教育資助。

2008年7月17日星期四

啟迪童心 - 「爸媽真的需要你」

日 期: 二零零八年八月二日(星期六)

時 間: 晚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

地 點: 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六樓

查 詢: 23941000

對 象: 青少年家長﹑導師

講 員: 凌正年先生﹑凌葉麗嬋女士(香港有品)運動教育執行幹事﹑劉 穎先生(青心)培訓總監

費 用︰ 免費入埸及贈送講員新書《爸爸真的需要你》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優質教育基金「讀寫策略發展網絡」- 首階段成果發佈會

優質教育基金於2006年9月推行的「讀寫 策略發展網絡」成立至今將近兩年,本計劃的 宗旨為凝聚學校的力量,發展有關識字、閱讀 與寫作的學習策略。計劃主要是教導有特殊學 習需要的學童,能按學會學習的原則,有效地 運用策略於讀與寫方面的學習。現有五所核心 學校及十一所參與學校為本網絡的成員。 這兩年來,各成員學校透過開發新教材、實驗 教學、互相觀課及經驗分享,累積了不少對教 導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的經驗,並獲得一定 的教學成果。 為讓更多學校能分享到本計劃的成果,香港教 育學院 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援學系於2008年 6月30日(星期一),在香港教育學院舉行 「優質教育基金『讀寫策略發展網絡計劃』首 階段成果發佈會」。當天由各成員學校主持講 座,向其他教育界同工展示計劃首階段的教學 成果。本會聯同專程從北京來的中國教育學會 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干預矯治研究"課題 組秘書長蘭紫小姐一起出席發佈會。

2008年6月29日星期日

Assessment Conference 2008 "Celebrat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Date : 2008-06-28
Venu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peaker: Mr. Wong Siu Kam

2008年6月20日星期五

啟迪童心 - 奧運奪金不是夢

離開奧運會已經很近,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很想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透過感人的"中國世界記錄運動員及香港奧運英雄"分享來鼓勵家長、老師和社區重視培育兒童體育及品格發展。為了我們下一代,請閣下參加《啟迪童心 - 奧運奪金不是夢》。

下載鄭鳳榮女士五十周年紀念特刊精讀

目的:鼓勵家長、老師和社區重視培育兒童體育與品格發展
日期: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地點:跑馬地黃泥涌道133號禮頓山社區會堂 (社區會堂不設泊車服務)
對象:家長、老師及社區公眾

凡成功登記及出席之參加者可獲贈"奧運奪金不是夢"親子圖書乙份。

樣品可透過下面鏈接在網上閱讀︰

1. 下載兒童版 (為八到十四歲, 黑白印刷) - 168 頁, PDF 版本樣品: (file size: 9 MB)
2. 下載幼兒版 (為八歲以下, 全彩印刷) - 32 頁, PDF 版本樣品: (file size: 2 MB)

報名方法:立即網上登記

舉辦地點:地圖

登記成為「親職幼教」網絡家長會員、義工

下載家長教師會邀請函

下載家長邀請函

是項活動須預先報名以安排贈書;已登記成為網絡家長會員、義工、捐助本會及綜援家庭優先,額滿即止。

支持機構﹕
香港有品運動有限公司

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克服先天閱讀障礙“學業阿甘”獲11個學位

來源:北京晚報時間:2008年06月15日


現年32歲的美國青年本傑明·博爾杰日前如願獲得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雖然這已經是十多年來的第11個名校研究生學位,他仍在繼續,準備再拿5個研究生學位。
誰能想到,這名天才型“學習狂人”從小受困於閱讀障礙,少時甚至沒有學校願意接收他。
學位全部都在名校獲得
《今日美國報》14日說,博爾杰本月5日獲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這是他獲得的第11個研究生學位,也是首個博士學位。
1994年畢業於密歇根大學後,博爾杰不斷對新的學術領域產生興趣,不僅涉獵大部分文科學科,對房地產也有研究。
他的11個學位均獲自全球知名大學,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等。有時,博爾杰甚至在同一時間段拿到兩個學位。博爾杰眼下就讀於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計劃獲得另外5個學位。
《今日美國報》評價說,雖然吉尼斯世界紀錄和美國教育理事會檔案沒有對個人獲得研究生學位的數量有過跟踪統計,也沒有人具備資格認定博爾杰創造了世界紀錄,但迄今沒有聽說過比他獲得研究生學位更多的人。
困難閱讀力僅小學水平
誰能想到,“天才”博爾杰從小患有閱讀障礙。這是一種學習障礙,識別或理解書面文字的能力受損。博爾杰也承認,自己的閱讀能力只有小學5年級水平。
在小學階段,老師發現博爾杰天資聰穎,有時能解開大學水平的難題,對基本拼寫卻一籌莫展。博爾杰的母親洛蕾塔原本也是一名教師,車禍致殘後失去工作。她把兒子帶回家,開始自己教博爾杰讀書。
密歇根州閱讀障礙研究所專家霍威爾說,在美國,患<>閱讀障礙的兒童比例在15%至20%之間。它本非智力問題,只是患兒需要非同一般的教育方式。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學校能為他們提供針對性教育。
博爾杰說,母親的“私塾教育”給了他巨大幫助。她總是為博爾杰朗讀書本內容,用打字機把他的聽寫作業重新打一遍。
在母親影響下,博爾杰逐漸學會多種學習方法,譬如,聽有聲讀物;學習某場戰爭的歷史時,前往當年戰場實地感受;學習藝術課程時,到博物館去看展覽。儘管患有閱讀障礙,他仍然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讀一本書之前,我會先設法弄清它的章節結構。”
勤奮 曾入白宮做實習生
為彌補“私塾教育”不足,博爾杰到家附近一所社區大學聽課,不滿13歲竟獲得生平第一個大專學位。他隨後入讀密歇根大學,19歲時以優異成績畢業。
走出校園後,博爾杰成了一名白宮實習生,主要工作是整理記者提問,準備新聞發布會材料。每當有類似任務,博爾杰就早早來到白宮,提前瀏覽材料。
博爾杰“批量”攻讀學位始於白宮實習之後。他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但無法跟上學業所需的閱讀量。遭遇這次慘敗後,博爾杰苦練閱讀技能,不斷拓展新的學習興趣,在英國劍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斯基德莫爾學院等學府拿下一系列學位。
為籌集學費,博爾杰在讀書之餘兼職授課。他發現,授課是另一種學習方式。眼下,博爾杰每天授課10小時,學習8至10個小時,只留下極少時間睡眠,努力程度超乎常人想像。
致用學問投入教學研究
博爾杰本人說:“我只是喜歡學習……我是一個有些'極端'的人,別人對某事感興趣,通常會找本書來看,而我會去拿個學位。”據悉,博爾杰準備再拿5個研究生學位。
在學術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後,博爾杰開始思考怎樣幫助那些像他一樣患閱讀障礙的人。 “不少閱讀障礙患者能在體育、商業等領域有所建樹,卻在學術領域無能為力”。博爾杰說,他要讓更多人認識閱讀障礙,並以親身經歷告訴患者“你們能行”。
他還開始體驗“處處留心皆學問”。博爾杰的雙親曾差點喪生車禍,他就把道路安全作為研究領域之一;看到棲身垃圾場的流浪漢,他又開始思考教育與收入的問題……
“朋友常常打趣說,'嗨,本,你學位可真多,你打算拿它們來做什麼啊?'”博爾杰笑著說。
答案是“教書”。今年8月,博爾杰將到弗吉尼亞大學教授社會學,準備用知識回報師長、父母對他的“投資”。他將同時在校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 (邵馨蓮)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自然協主辦的「共享自然的喜悅 - 親子自然體驗日」12/5/2008 (星期一) 活動相片

*****************************************
「共享自然的喜悅 - 親子自然體驗日」的家長
按下右邊小圖放大觀看12/5/2008 (星期一)
活動相片 下載「活動相片」

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知識開放的趨勢 - 全球開放式教育課程(OCW)以及數位學習(e-Learning)蓬勃發展

近年來,全球開放式教育課程(OCW)以及數位學習(e-Learning)蓬勃發展,「開放式教育課程」做法是把課程都開放到網路上供人點閱,因為「既然已經投資,就要發揮最大的效益!」經營開放式課程已是大學躋身國際知名學府的要件之一。

MIT目前已有1800門課程開放在網路上,有50%的學生使用這些課程,更有14-15%的學生入學後表示,他們是因為開放式教育課程而選擇到MIT。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教育課程創始人、工學院副院長俞久平認為,給得愈多,學校、教授的影響力愈大。不管有沒有上網註冊,都可自由下載使用,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及場地學習、提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開放式課程中心主任Sukon Kanchanaraksa強調,醫學議題的開放式課程被大量點閱,意味可能有更多人獲救,和他們教學生「救人」的宗旨不謀而合,他更建議,其他大學可以節省力氣,利用現有已建立的開放式課程基礎,進行更進一步的創新研究。

Here is the official video for the MIT OpenCourseWare 1800 event: Unlocking Knowledge, Empowering Minds: A Milestone Celebration. The event celebrates the publishing of the 1800th course on MIT OpenCourseWare.

瀏覽「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網址

瀏覽「中國開放教育資源協會」網址

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母語不同 讀障治療方法有別

【本報訊】(記者 劉美顏) 香港學童約有7%至9%有閱讀障礙問題,全球比例更高達17%,患者難以掌握閱讀技巧,影響學習成效。香港大學最近的研究首次發現,閱讀障礙學童的大腦結構異常,以中文或以英語為母語者,於大腦的病變部位亦有分別,故針對兩種學童的治療方法亦有明顯差異,如果未能對症下藥,會令情況惡化。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什麼是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許多的感覺,如感官面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關節覺、前庭平衡等,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體內外各部分的感覺、部位的狀況,以及與生活環境接觸的情形經由神經系統傳達到「腦幹」部,再經猶如指揮總部的大腦將這些訊息加以組織、整理、判斷,也就是將許多部份的感覺統合成為一個整體,再給予該怎麼做的命力,也就是說指揮身體和外在環境作是適當的互動與反應,因而形成認知和學習,個人也會對表現出來成果覺得有成就感、滿足、愉快。


換言之,感覺統合即是:人體經由各個感覺器官去感受外界的訊息刺激,並經由大腦腦幹整理、分析、組織整合後有效的訊息傳送至大腦,由大腦指揮身體對外界的訊息作順應性反應。


以蘋果為例,視覺告訴我們那是紅色圓形的物體,觸覺讓我們了解蘋果皮摸起來是光滑的,蘋果肉是脆脆的、鬆鬆的,嗅覺傳遞這蘋果特有的香味,再靠雙手十指的協調,將蘋果切開送入嘴巴,嘴巴裡靠著肌肉關節咀嚼、磨碎的運動產生味覺,當我們知道吃到果核種子的時候會知道吐出來,這麼多感覺神經訊息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經由腦部加以整合,所以當我們再看到、聽到或摸到蘋果時,就對蘋果有了一個整體的經驗和完整的認識,看到紅色的球也不會以為是蘋果了。


感覺統合形成失調的原因:
(一)先天性:
1、遺傳因素:包括成熟性得落後(早產或發展遲緩),或遺傳自父母親。
2、化學污染:懷孕時,胎兒形成的重要時期,藥物污染。(酒精、抽煙、空氣、飲水、用藥、微波爐、電視機、電腦)。
3、氧的剝奪:生產時間太長,使嬰兒的頭部缺氧,導致腦傷。
4、內在感覺:包括腦部受傷、胎兒營養不足、鉛中毒、腦膜炎等造成的各種神經系統的傷害,導致不能正常的感覺輸入。(例如:自閉症、過動兒、唐氏症、腦性麻痺、智能不足)


(二)後天性:(佔 90% 以上)
1、家長的過度保護。
2、家長的過度壓抑。
3、都市叢林化 ( 活動空間不足、外界接觸較少 )。
4、阿公阿媽帶 ( 文化的剝奪 )。
5、工商業社會,父母忙碌 ( 親子互動減少 )。
6、爬行期不足 ( 探索機會減少、自我身體形象認知不足 )。

2008年4月3日星期四

讀寫障礙生苦學成醫

【文匯報報訊】(記者 羅賀琪)俗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對患有讀寫障礙的人來說,要透過書本獲得「黃金」,卻是一件非常痛苦困難的事。讀不明白,寫不達意,往往令其成為考試中失敗者,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專業人士,更幾近天方夜譚。然而,自幼默書作文「肥佬當飯食」的丁錫全卻憑自身的堅毅,加上遇到嚴師,成功「戰勝」讀寫障礙考入醫學院,更順利畢業當上精神科專科醫生。他笑言:「就算語文唔係太好,同樣可以創出一片天。」

讀寫障礙 生苦學成醫

義人同行 丁錫醫生在「學與教博覽2010」中主講
關注學習差異,照顧學童精神健康專題講座
  
【文匯報訊】(記者 羅賀琪)俗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對患有讀寫障礙的人來說,要透過書本獲得「黃金」,卻是一件非常痛苦困難的事。讀不明白,寫不達意,往往令其成為考試中失敗者,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專業人士,更幾近天方夜譚。然而,自幼默書作文「肥佬當飯食」的丁錫全卻憑自身的堅毅,加上遇到嚴師,成功「戰勝」讀寫障礙考入醫學院,更順利畢業當上精神科專科醫生。他笑言:「就算語文唔係太好,同樣可以創出一片天。」


   讀寫障礙是近10年才逐漸為港人所認識,而此前的學生,即使患有讀寫障礙,也沒人了解,更沒人能提供有系統的幫忙。丁錫全10數年前就學時正正是被「遺棄」的一群,雖背負著別人「愚蠢、懶散」的誤解艱苦成長,但他仍然能樂觀輕鬆面對,「其實畢了業當醫生之後,我先知道自己一直有讀寫障礙呢!」


  曾被誤解愚蠢懶散
  丁錫全謂,自小默書、作文經常寫錯字遭扣分,不合格可說是「家常便飯」,「我無論背到幾熟都好,真正默出來時,都會唔記得搵字點寫或者寫錯字,1個字扣5分,錯多幾個字已經唔合格了。」而他當年的作文默書簿也經常都變成「填充題」,「因為唔記得個字點寫,只好空出來了。」


  可幸老師嚴厲有耐心
  除讀寫問題外,丁錫全小時也有口吃,因而感到自卑。不過,可幸其小學時的老師既嚴厲又有耐心,「那時中文老師唔明我點解讀極都係唔識寫,但都有很多方法幫我,如教我背誦唐詩宋詞,期望我『不會吟詩也會抄』;又要我每天罰寫大字,以熟記文字筆劃,希望我不再執筆忘字」。針對口吃情況,老師又教他朗誦,甚至鼓勵參與朗誦比賽。


  他笑言:「雖然我從未得過獎,但確實令我大膽了,口吃亦改善了呢。」
  同等的努力在別人身上可能已足夠成為語文專才,但丁錫全的中英文成績,一直也沒有顯著進步,「不過背得多始終有用啊,在會考及高考中,我都可以『死記硬背』,考得中英文合格的成績」。而且,他更憑藉理科的卓越成績,成功考入中文大學醫學院。


  過來人身份分享經驗
  不過,丁錫全指,唸醫學院很多時都需要背誦冗長的專業名詞,雖然他基本上都已記進腦裡,但要他寫出來卻有一點困難,「試過有教授講,如果佢唔係教授,未必明白我寫的功課論文,因為唔少字串得唔太正確」。幸好,醫學院更重視培訓學生確實掌握知識,而非「咬文嚼字」之地,故一些臨床課程都不要求學生答卷,只需要口頭解述答案,也幫助丁錫全能順利畢業,成功當上醫生。


  現時當上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也有機會接觸不少讀寫障礙學生及其家長,他都會就以自身經驗與其分享。他提醒家長不要揠苗助長心急催谷患者,也不要太看重子女成績,反而學習興趣及動機更為重要,而學生也不要悲觀及放棄自己,「讀寫障礙只係語文唔太好,但唔代表無未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長處短處,只要好好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樣可以創出一片天」。


圖片更生 - 10年7月18日

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

最好的東西是在你最預計不到的時候出現


小心讀每一個,再用一兩秒想一想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
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沒有男人或女人是值得你為他流眼淚,
值得的那一位,不會要你哭。

那人不是你所想般愛你,
但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愛你。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向著你伸手,
觸動你心靈的人。

掛念一個人最差的方式,
就是你坐在他身旁,而知道你不能擁有他。

就算你不快樂也不要皺眉,
因為你永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在世界裡你可能只是某人,
但對某人你可能是全世界。

不要花時間在一個不會花時間在你身上的人。

可能神要我們在遇到那位對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錯的人,
讓我們遇到 那位對 先生/ 對小姐時懂得珍惜。

不要因為完結而哭,要為曾經發生而微笑。

這個世界永遠也會有一些傷害你的人,
你要做的就是繼續去信人和小心你下次信的人。

在你嘗試了解其他人和盼望其他人明白你之前,
先把你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和了解你自己。

不要太努力去找,
最好的東西是在你最預計不到的時候出現。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2008年第二季工作坊 - 「親子遊戲與幼兒成長」(滿額)

同期本會協辦由自然協會主辦的「共享自然的喜悅—親子自然體驗日」

母與幼兒遊戲,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幼兒是從遊戲中學習,幼兒玩什麼遊戲,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作用。本工作坊是協助父母認識親子遊戲的益處和激發多元智能的親子遊戲,並鼓勵父母與子女回歸自然,尋回與孩子在大自然遊玩的樂趣。此外,並會讓父母認識如何促進幼兒的情緒智能和社交發展,並介紹有關遊戲。此工作坊能幫助父母啓發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並促進親子更有效的溝通。

內容:
第一堂:親子遊戲基本功 24/4/2008 (星期四)
1. 親子遊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2. 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3. 遊戲在幼兒成長的角色
4. 玩具的選擇
5. 父母怎樣和孩子遊戲?

第二堂:大自然遊戲室 8/5/2008 (星期四)
1. 親子回歸自然的樂趣
2. 大自然尋寶
3. 大自然與幼兒智能的啓發
4. 有趣的大自然遊戲介紹

同期:本會協辦由自然協主辦的「共享自然的喜悅 - 親子自然體驗日」12/5/2008 (星期一) 公眾假期- 有興趣報名的家長請在第一堂工作坊繳費。

第三堂:: 玩遊戲。學EQ 22/5/2008 (星期四)
1. 幼兒的情緒智能發展
2. 如何引導孩子抒發情緒
3. 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同理心
4. 增進親子溝通的遊戲

第四堂:人見人愛分Fun 樂 05/6/2008 (星期四)
1. 幼兒的社交發展
2. 現今培育孩子社交發展的挑戰
3. 親子生活化遊戲
4. 培養人際智能的遊戲介紹

課程導師:李慧蘭
資深註冊社工、人生教練( Life Coach) 、NLP 執行師
現為創慧培訓及顧問服務培訓總監,兼任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及學士課程實習導師;
親子教練聯盟 ( Parent Coach Alliance) 創會會員
香港國際專業教練協會會員( HKICC)
國際教練協會會員 (IAC)
曾任家庭持續進修學院顧問
課程特色:精闢短講,遊戲體驗,互動學習
舉辦日期:24/4, 8/5, 22/5, 5/6/2008 (星期四)
時間 : 晚上7: 30 至9: 30
参加對象:六歲以下的幼兒家長
人數 : 15人
對 象:家長
名 額:15名 (滿額)
報 名:2008年3月10日開始
費 G每位 $ 750,夫婦同行$1400 (扣除導師及教材制作費盈餘捐作本會推動「親職幼教」家長.義工網絡

同期本會協辦由自然協會主辦的「共享自然的喜悅—親子自然體驗日」慢下來,我們才可以靜心去欣賞這大自然,透過不同的遊戲和體驗與它親親握握手,使我們更懂得愛護及愛惜這朋友。-康乃馨

體驗日導師:海鳥-自然協會

活動日期及地點
12/5(一) 半日下午城門水塘
半日13:00-17:00
集合:九龍塘地鐵乘旅遊巴來回
對象:4-7歲親子或8-11歲親子
收費:$50,4歲以下
免費內容:自然體驗遊戲、認識自然朋友、自然寫生及唱遊、生機午餐教育及實踐、無污染旅行實踐等
註備:自備車資和生機午餐

報名方法:
1. 立即網上報名登記 2008年第二季 - 「親子遊戲與幼兒成長」工作坊
2. 下載「共享自然的喜悅—親子自然體驗日」簡介
3. 下載「親子遊戲與幼兒成長工作坊」簡介

*銀行入數:將現金/支票存入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帳戶 (恒生銀行 香港總行 A/C Hang Seng Bank 773-514849-001),並將填妥回條及入數紙傳真至23034419留位,正本入數紙需於活動當天交回本會。

如有垂詢,請致電本會 - 電話號碼: 81022389。

特此鳴謝小霹靂 littledynamites 免費借出場地作今次工作坊之用。

地點:小霹靂 - 香港銅羅灣禮頓道33-35號 第一商業大厦 8 字樓銅羅灣地鉄站時代廣場出口往禮頓道方向)。地圖

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2008年第一季 - 「愛。Let Go」家長課程

按此放大 經濟日報 - 親子版專題介紹

第一堂 「真愛與放手」 10/1/2008

天下的父母皆愛子女,子女提供優質的教育和物質條件的生活。放手的管教更是培育獨立不可或缺的。如父母真的能夠放手,才是真愛的表現。真愛是對孩子付出無條件的愛,並有目標和有計劃按孩子的特質來培育孩子。父母興孩子自幼建立親密的關係是有效管教子女的基礎。本課堂會協助你認識/檢視以下內容:--

◈ 為什麼要放手?
◈ 你怎樣愛你的子女?
◈ 無條件的愛
◈ 真愛的管教
◈ 關愛的表達
◈ 了解你的孩子

第二堂 「愛與權威的平衡」 24/1/2008

父母愛子女,期望子女長大後成為獨立和有責任感的人,父母必須自幼與子女建立親密的関係,並能恰如其份的把握對孩子的愛和建立權威。權威並不是專制,而是為子女的行為訂立界線,讓孩子學習做決定和承担責任。本課堂會幫助父母掌握以下要點:

◈ 權威和專制的分別
◈ 建立權威的重要性
◈ 建立權威的基礎
◈ 怎樣建立權威
◈ 如何建立孩子的責任感

第三堂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4/2/2008

孩子總要長大,要走自己的路,培養孩子獨立不單是從小開始,而是從小事開始,父母怎樣栽培孩子就怎樣成長,為了孩子成長,父母必須放手,並自小訓練孩子生活獨立的能力,並培養他們參與家庭的事務。現今許多家庭僱用外籍女傭協助家務,在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面對或多或少的挑戰。此課堂可協助你培養不倚賴的孩子及如何給傭人與孩子分工。你會掌握以下內容:

◈ 父母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任務
◈ 如何激發孩子生活自理的興趣
◈ 如何給予孩子生活自理的機會
◈ 如何給傭人與孩子分工

第四堂 「如何培養自動自覺學習的孩子」 28/2/2008

許多父母十分緊張孩子的學業,每逢孩子考試默書均在旁督促,猶如自己讀書,父母理怨子女不主動學習,孩子亦感到壓力很大,親子關係呈緊張狀態,衡突亦此起彼落,其實孩子學習可以是件很快樂的事,孩子的學習自動性也可以自幼培養。本課堂透過孩子主動學習的課題幫助你有系统及完整掌握放手管教的概念及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你並會明白以下重點:

◈ 介定學習的責任誰屬?父母和孩子各有什麼責任?
◈ 如何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 學習目標的訂定
◈ 如何提昇孩子的學習自信和能力
◈ 如何善用獎罰
◈ 給予孩子自主和選擇

課程特色:理論與實踐並重,第一堂及第二堂是放手管教的概念,第三堂及第四堂是放手管教的應用。

導師簡介:李慧蘭/創慧培訓及顧問服務培訓總監。
資深註冊社工,認可NLP執行師,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個人發展教練證書。
任職社會服務機構二十年以上,有豐富的家長教育、青少年輔導、領袖培訓的經驗。並曾義務擔任家庭持續進修學院顧問,另亦參與香港國際專業教練協會的義務教練計劃,擔任年青人的人生教練 (Life Coach)。
現為培訓顧問,亦為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及學士課程實習導師;致力協助家長培育年青一代的成長,並多次任教家長教育課程。

舉辦日期:2008/01/10, 01/24, 02/14, 02/28(星期四)
時間 : 晚上7: 30 至9: 30

對 象:家長
名 額:12名 (額滿即止)
報 名:11月20日開始
費 用:
A: 第一堂及第二堂 $300 (夫婦同行 九折)
B: 第三堂及第四堂 $300 (夫婦同行 九折)
C : A+ B四堂 $540
D: 單第三堂或第四堂 $160

報名方法:
1. 立即網上報名登記 2008年第一季 - 「愛。Let Go」家長課程
2. 下載報名表

*銀行入數:將現金/支票存入香港兒童啟迪協會帳戶 (恒生銀行 香港總行 A/C Hang Seng Bank 773-514849-001),並將填妥回條及入數紙傳真至23034419留位,正本入數紙需於活動當天交回本會。

如有垂詢,請致電本會 - 電話號碼: 81022389。

地點:鰂魚涌基利路一號鰂魚涌社區會堂會議室(太古地鉄站B出口左面往北角方向)。地圖

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

迷你畿內亞 鼓樂開放日

迷你畿內亞鼓樂坊將於1月20日(星期日)舉辦首次開放日,免費招待公眾參觀鼓樂坊,親身接觸這種源自西非曼丁的傳統鼓樂。

活動內容包括:鼓樂遊戲、認識西非曼丁鼓樂的傳統及特色、各類西非傳統鼓樂的樂器等等。參加者將有機會親嘗打奏非洲鼓,共同分享這種傳統鼓樂的樂趣。鼓樂坊的音樂總監James及首席導師Anita更會即場示範西非傳統鼓樂節奏。

活動詳情
日期 : 2008年1月20日(星期日)
時間 : 下午2:00-3:00 (以分時段形式進行)
費用 : 全免
報名 : 請於1月18日前致電8200 5355 或透過電郵(cat@djembe.hk) 登記。
報名以鼓樂坊電話確認為準。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1. 參加者即場報名參加鼓樂坊課程更可享優惠。詳情請瀏覽鼓樂坊網頁 www.djembe.hk:
2. 下載報名表

地點:九龍灣宏開道20號楊耀松第八工業大廈十三樓A室 (請參考附圖)。地圖

如有垂詢,請於1月18日前致電8200 5355 或透過電郵(cat@djembe.hk) 登記。

2008年1月2日星期三

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干預矯治研究"課題組狄利榮老師和香港兒童啟迪協會的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閱讀障礙識別和干預矯治研究"課題組第一階段研究分為兩個方向:









1:兒童閱讀障礙識別量表開發;目前第一階段已經開發完畢。

2:兒童閱讀障礙干預矯治試驗教學;北京已經成立了一個 "閱讀障礙識別和干預矯治研究"課題組試驗校, 北京雷鋒小學,12月底第一批學生將享受在校干預矯治試驗教學。

世界觀的交鋒

作者:陳慶真/著
出版社:校園書房
出版日期:2002 年 03 月 15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世界觀」是一個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是他對宇宙的存在、對人在宇宙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人生有如一盒散亂的遊戲拼圖。「世界觀」是盒蓋上的風景畫。生命的碎片,依此藍圖,得以拼出和諧、美麗的遠景。你能想像遺失藍圖,或是找錯藍圖的生命嗎?在「後現代社會」長大的海內外知識分子,面對超市般林林總總的「世界觀」,是否茫茫然不知所措。「世界觀」雖多,歸括起來,不外乎「無神」及「有神」兩種。本書從歷史、哲學、科學的角度,簡述原本存在歐洲傳統文化中,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以及因此世界觀所萌發的「科學革命」與自由民主思潮。隨後,因著「宗教改革」、「理性主義」、「自然主義」及「科學主義」的影響,逐漸演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現代人本主義」思想。本書也分析這種「人本主義」世界觀,如何導致現代人的「迷思」與「迷失」。你的世界觀是什麼?你已找到生命拼圖原本的盒蓋藍圖了嗎?作者以敬虔的心,將我們帶回到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基督教所傳揚的是一位我們由「理性」可以認知,由「心靈」可以溝通的上帝。祂智慧與大能的創造,超越了「科學」能及的極限;祂慈愛的設計,安頓了我們生活的居所。除此,上帝更主動地,藉著獨生子耶穌基督的降世捨命,數千年來祂曉諭先知聖徒的話,以及住在我們心中的聖靈,一再地向世人啟示祂絕對的公義、聖潔與慈愛;並將我們由「迷失」的困境領往真理的道路。


世界觀的交鋒 按 此


世界觀的交鋒討論 按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