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SEN 義工學院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ADHD長大會自己好?醫:高達5-6成會持續到成年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倫倫今年14歲,從小開始在課堂上就坐不住,沒五分鐘,就像隻毛毛蟲般扭來扭去,也很容易和同學起衝突,對老師的管教又常反應過度,成績也老是倒數第一名,父母都不知該如何是好。而疼愛倫倫的祖父母一再向他們保證:「男孩子本來就是這樣,長大就會好了!」然而事實證明,他並沒有隨著長大而變好。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質采醫師表示,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症狀,有高達50~60%的症狀比例會一直持續到成年,家長不可不慎!

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主要特徵如:難以專注、過動和衝動。注意力不足使得孩子容易分心或是很快就對事情感到厭煩;過動的孩子總是動個不停,上課時經常在座位上扭動、走動、不停晃腳或碰每樣東西;而衝動使得孩子無法控制他們的行為,常常脫口說出不適當的話;排隊時,很難守規矩乖乖等待,或從別的孩子手中搶奪玩具,不高興打人等等。如果孩子在七歲前有以上症狀且持續超過六個月,而這些行為至少造成孩子在兩個不同生活情境上的障礙,即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根據統計,台灣孩童被診斷患有ADHD的比例約有7~8%,部份孩童的症狀在長大後雖會減輕,但高達50~60%的症狀會一直持續到成年。臨床上看到許多父母不願帶孩子就醫或延遲就醫,惡性循環,導致於更全面的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學習成就、人際關係、自信心等,就很可惜了。陳質采醫師表示,孩子在七歲前的症狀多半侷限在難以專注、過動和衝動,到了十一歲則會因這些症狀受到外在環境的指責或排斥,漸漸演變成學習、人際關係的障礙,此時若沒有介入處理,就會衍伸出逃學、攻擊、反抗、偷竊、吸毒、逃家、援交等更多的違抗行為。

陳質采醫師表示,ADHD治療應針對問題以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一般而言,學前孩子會先以行為治療介入,七歲後則視症狀嚴重程度合併藥物治療。此外,在孩子學習結構較為單純時即介入治療,效果較佳。至於家長們擔心的藥物副作用,醫師也說明,需進行風險效益評估,倘若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遠低於「不治療的副作用」,就該接受藥物治療。面對過動症,家長應有正確的觀念及足夠的耐心,同時建議可以上台灣兒童精神醫學會網站查詢提供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服務醫療院所,趁早就醫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