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SEN 義工學院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融合教育離不開政策配套支持


鄭州市規定孤獨症兒童可隨班就讀,體現了政府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愛,不過,如何使這種制度善意釋放出更大能量,顯然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特殊兒童之所以難以真正融入普通學校,除了少數學校依然對他們持有偏見外,更多的是因為多數學校並不具備特教師資力量,因此心有餘而力不足。

“教師節到了,我們的賀卡該送給誰?”“您是否支持教育機構為特殊兒童提供專業老師?”……昨天上午10點,幾位特殊兒童家長來到鄭州二七廣場,她們舉著寫有上述話語的展示牌,希望自家孩子能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不久前,孤獨症兒童可隨班就讀的消息,給“小雨人”家長帶來了驚喜,同時也意味著“特殊兒童”融合式教育又前進了一步。然而,由於缺少專業老師輔導,特殊兒童想真正融入普通學校依然很難,這正是這些特殊兒童家長發起此次活動的原因。

作為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同和推行的特殊教育理念和實踐形式,融合教育不僅可以幫助殘疾兒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讓普通孩子從小接受關於平等、尊重、包容的相關教育,對推進教育整體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發展特教,師資先行”,是已被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特殊教育發展所證明的規律。然而現實情況表明,目前我國融合教育的實行普遍面臨著特教師資缺乏的瓶頸。發生在鄭州的這一幕,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實施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平等與發展。平等意味著給每個孩子提供適宜其身心特點和學習需求的環境,發展意味著提供每個孩子最大限度地獲取教育成就的機會。針對特殊兒童的特殊需求,難免會給學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實際上,特殊兒童之所以難以真正融入普通學校,除了少數學校依然對他們持有偏見外,更多的是因為多數學校並不具備特教師資力量,因此心有餘而力不足。鄭州市規定孤獨症兒童可隨班就讀,體現了政府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愛,不過,如何使這種制度善意釋放出更大能量,顯然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想使融合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就需要學校創造一個“無障礙”環境,方便所有兒童的學習和活動不受限制。針對特殊兒童,學校應該根據他們的特殊需求,添置一些特殊的設施設備,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一些專業教室,比如物理治療室、音樂治療室等。這種“硬件”的升級更新,必然意味著相關教育成本的增加,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政府能否有針對性地為開展融合教育的學校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相比起“硬件”的更新升級,以師資力量為代表的“軟件”顯然更為重要。毋庸諱言,很多學校對融合教育的認識非常粗淺,一般只停留在接納特殊兒童入校學習層面,而沒能從專業角度思考如何有效地對特殊兒童進行科學的教育。以鄭州為例,孤獨症教育不僅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而且專業教師的比例更是嚴重偏低。有鑑於此,教育主管部門不妨以更多具體措施,來推動融合教育的順利實施。一方面,可以結合融合教育的內容,對普通教師展開業務培訓,從而使他們對特殊兒童多一些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劃分區域統籌安排專職特教老師,實行巡校任教、資源共享,從而幫助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從而使特殊兒童能夠更加順利地融入學校。

可資借鑒的是,今年6月,“北京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正式啟動,未來3年,北京市將建100個示範性資源教室,20所市級融合教育示範校。北京將在各區縣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中心,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特教學校教師、資源教師、巡迴指導教師享受特教津貼;補充教師編制,辦學條件主要項目達標,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以北京為參照,鄭州市的融合教育雖取得了不少成績,不過仍有很多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