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SEN 義工學院

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中山開展讀寫障礙兒童支持計劃支持另類天才


香港小學生每年可接受特殊學習困難量表篩查,根據測試結果為讀寫困難的孩子製訂輔助策略並為每個孩子提供每人每年兩萬港元的矯治經費。郭曉利介紹,中山對於讀寫障礙兒童的評估主要藉鑑香港的評估體系和矯正方法,因為內地目前還沒有建立相關鑑定標準。

因為認識盲區,很多讀寫障礙兒童被貼上“差生”標籤
語文作業本上,“好”寫成“女子”;數學試卷上,23寫成32;閱讀時從第一行跳到第四行,背誦所需時間比其他同學多出幾倍……這些被貼上“調皮懶惰笨拙”等標籤的“差生”,遭到老師投訴、家長誤解。事實上,他們也許只是一群還沒有被社會廣為認知的讀寫障礙兒童,其中很多還是擁有特殊天賦的“另類天才”。

據了解,全國范圍內,有10%的中小學生存在讀寫障礙,但與之對應的社會服務機構寥寥無幾。今年5月,中山“拯救天才”之讀寫障礙兒童支持計劃項目進入正式矯治階段,該項目由中山市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陽光社工”)承擔。

“音樂天才”被批不用功
“說了你多少遍了,為什麼就是寫不對?”
“媽媽,我沒有寫錯啊,你為什麼說我?”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這樣的對話經常在中山的賴虹家出現。明明反复教過多次的漢字,兒子小翔(化名)抄寫時依然寫錯,其他學生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抄寫作業,小翔需要一個上午。兩年來賴虹幾乎將所有業餘時間都花在輔導兒子功課上面。

“我兒子平時不笨,能說會道的,問題出在哪裡呢?”諮詢老師醫生之後,賴虹依然沒有找到答案。直到半年前,她看到貼在學校的“拯救讀寫障礙兒童”海報。

了解讀寫障礙之後,賴虹覺得“心裡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現在反而覺得輕鬆了,因為知道該怎麼幫助他了。”她坦言,在此之前,她和丈夫情緒不好時經常批評孩子不用功。

在中山,像小翔一樣的學生並非少數。 “拯救天才”項目負責人郭曉利介紹,陽光社工不久前曾在中山某小學做過摸底調查,發現15%的小學生存在讀寫困難,但90%以上的老師對這一領域存在認知盲區,更談不上掌握具體的輔導方法。

據介紹,讀寫障礙學生通常表現出閱讀吃力、書寫困難等特徵。造成這一障礙的原因是左腦部分功能失調,導致眼睛看到的圖像符號或者耳朵聽到的聲音符號不能轉換為可理解的語言。

因為認知盲區,這些兒童往往被劃為差等生行列。 “他們變得越來越自卑,身心受到傷害。”郭曉利說。
但事實上,很多讀寫障礙兒童卻擁有特殊的藝術天賦,比如音樂感超強、繪畫天賦突出。 “他們只是左腦出現功能障礙,如果對右腦進行深度開發,則可成為真正的天才兒童。”香港基督少年軍內地社會工作督導主任武婉嫻說。
8歲的小翔就酷愛音樂,五線譜“一看就會”,學習小提琴不久,就拉得很好了。
  
內地尚未有鑑定標準
今年5月,“拯救天才”之讀寫障礙兒童支持計劃項目正式進入矯治階段。被初步篩選出來的兒童將接受藥物治療、多感官訓練和腦力操矯治等服務,條件成熟的話,項目還會幫助挖掘這些兒童的潛能,為他們提供才藝展示平台。

而在此之前,該項目經過了半年的普及宣傳,主要對像是老師和家長。郭曉利說,希望通過宣傳,學校和老師能夠理解和包容這些孩子。

據了解,目前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針對讀寫障礙兒童已製定了較為完善的政策。 2010年,香港發布相關文件明確提出對讀寫障礙學生“可提供適當的特別安排”,比如筆試時間延長四分之一等。

此外,香港小學生每年可接受特殊學習困難量表篩查,根據測試結果為讀寫困難的孩子製訂輔助策略並為每個孩子提供每人每年兩萬港元的矯治經費。

郭曉利介紹,中山對於讀寫障礙兒童的評估主要藉鑑香港的評估體系和矯正方法,因為內地目前還沒有建立相關鑑定標準。

來源: 羊城晚報網絡版                                   作者: 樊美玲                                 編輯: 鐘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