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SEN 義工學院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社交媒體有利於提升兒童的讀寫能力

美國科技博客Mashable今天發表了英國社交網絡設計人員麥克·羅瑞(Mike Laurie)的分析文章稱,過去10年里社交媒體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同時也摧毀了無數產業。這些驚人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整個世界,起到了持久、甚至可能是永恆的影響。




兒童讀寫能力提高
讀得多、寫得多的孩子,閱讀和寫作能力都較高,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寫博客、更新狀態、發短信以及即時消息等等都鼓勵孩子更多地閱讀和寫作。上個月,英國國家文教信託(The National Literacy Trust)發布一項對3000個兒童的調查。調查顯示兒童在社交媒體中的參與度和其讀寫能力之間的聯繫。簡單地說,社交媒體使孩子的讀寫能力提高了。歐盟統計局最近的報告也顯示教育與在線活動的聯繫,稱兒童的上網行為隨著教學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當然,社會經濟的因素也對此有影響)。
 環境親密感
倫敦的用戶體驗顧問麗莎·瑞舍爾(Lisa Reichelt)發明了“環境親密感”(ambient intimacy)這個詞,用來形容社會媒體如何使人“與周圍人保持聯繫,並使聯繫的頻率高於之前
受時空限製而可能達到的水平。”

回顧歷史上眾多通訊科技:電話、摩爾斯電碼、旗語、信鴿、煙火信號……大多不太方便,而且需要耗費體力。瑞舍爾指出,現代通訊如此便捷,實際上已經緊緊包圍我們。它不再是在需要人類時才出現,而是在我們需要它的任何時候,都在我們周圍。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想,就可以投入其中。
 知識是力量——曾經是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1597年發表的《沉思錄》中說:“知識就是力量”,也就是說,一個人對生活了解的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但是現在,維基百科和谷歌使信息世界高度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得到需要的知識。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只有查了維基百科以後才知道《沉思錄》的存在。在培根的年代,只有擁有財富又渴求知識的人才能閱讀汲取書中的知識。當然,在當時,書本也不是知識唯一的來源。想想那些鐵匠、裁縫、鞋匠和水手,將他們的技能一代代傳授下去。那時阻礙人們獲取知識的,是低識字率,獲取書本的困難以及時間匱乏。
如今這些阻礙都煙消雲散。因為電腦擁有強大的複制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而谷歌、維基百科和博客使所有人能夠共享信息。現在,唯一存在的阻礙就是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它就在那兒——只要你想要。
  廣告業經歷轉變
營銷與廣告不再是僅僅依賴大規模市場渠道的產業,而已經搖身變為必須迎合消費者需求、參與商家與消費者對話的重要產業了。傳統的廣泛而重複的傳遞模式已經被更多小型、有針對性、以人為本的營銷行為所取代。廣告並沒有走向末路,而是在經歷轉變。人們現在擁有更大的權力,更多的選擇。
  新聞成為文化通貨
我們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消費者。我們已經變成積極的參與者。我們通過自己構建的社交網絡來獲取新聞,而我們傳遞給他人的新聞又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自身。這些信息反映了我們的興趣所在,反映了什麼對我們重要。這曾經被稱為是流言蜚語——在某種程度上它仍然是——但是現在新聞可以通過Twitter、Digg或者StumbledUpon來放大,而以前這些從未存在過,除非你是一家地方報紙的記者。
 結論
毫無疑問會有人表示懷疑。英國科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就認為,社交網絡正讓人們都變成嬰兒,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被縮短、我們的同情心減弱、我們的個性被腐蝕。她甚至說多動症藥物處方數量的增加與兒童使用電腦的時間有關。羅馬天主教駐英國西敏寺總主教尼科爾斯(Vincent Nichols)最近也表示,社交網絡僅增加“短暫的關係”,這正導致社會活動“失去人性”,最終將使我們“失去社交能力”
他們大錯特錯了。任何一個涉足過社交媒體的人都知道,社交媒體讓人變得更為社會化。我們與朋友之間的聯繫增強,彼此之間更好地連接與開放,認識新的伙伴,並且對周圍的世界產生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