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

家長及教師要求改善幼兒教育服務


家長及教師要求改善幼兒教育服務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今日發表報告,提出免費幼稚園教育制度的模式。不過,報告未如幼­兒教育界和家長的期望,覆蓋率低,全日和長全日制仍要交學費。再者,每1000 名三至六歲幼童所設全日制學額雖由250個增加至500個,卻未有提及增加長全日制學­額的目標,未能為雙職及長工時家庭提供充分支援。

為了解幼兒家長及幼稚園教師對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的期望,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今年五月­進行「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承擔」民意調查,訪問了超過五百位幼稚園家長及及七百位教師。­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年服務)姚潔玲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及教師都認為優質幼兒教­育的重要元素是信任和關愛的師生關係及以全人發展為目標。另外,約六成受訪家長,尤其­是雙職家庭、以及子女課後由其他近親或家傭照顧的家長,期望當局能夠提供全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或長全日制(上午9時至下午6時)幼稚園教育。但期望長全日幼稚園學位­的家長,卻只約一成能如願以償。

由於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學額不足,現時許多雙職家庭在沒有選擇下讓子女入讀半日制學­校,而家長需放棄工作,或安排子女課後由祖父母或媬姆照顧,但此並非家長認為最理想的­教育及照顧模式。雙職家長馮太表示,由於經濟壓力,自己和丈夫都需要工作,但尋找長全­日制幼稚園十分困難,例如試過早上五點半起身排隊交幼稚園入學表,最後那間幼稚園都沒­有收錄孩子,很幸運現在讀的長全日制幼稚園剛剛好有一個空缺,她便立即安排孩子入學,­自己亦可以安心工作。

幼稚園方面,亦了解家長對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學額需要很大。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兒­園幼稚園校長周慧珍表示,以她自己的長全日制學校為例,全校120名學生中,超過9成­是來自雙職家庭,在學校的輪候名單,在120學額中,有五百二十多個幼童等候,看到家­長的需要是非常大。最近十年,尤其是2005年開始,政府將幼兒服務協調條例產生後,­已經沒有開辦長全日制幼稚園及幼兒園。

最後,社聯促請政府增加全日及長全日學額供應,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的初步建議每1000­名三至五歲幼童,設400個半日制學額、450個全日制學額和150個長全日制學額。­同時,協助幼稚園促進幼兒全人發展,以至訂定全面的學前特殊教育政策。

.. 社聯頻道《星期四脈搏》

傳媒報導 : 如基本資助擴展至全日制幼稚園政府負擔很大


費 幼 稚 園 教 育 委 員 會 報 告 建 議 基 本 資 助 應 涵 蓋 非 牟 利 半 日 制 幼 稚 園 , 全 日 制 和 長 全 日 制 則 會 獲 額 外 資 助 。

委 員 會 委 員 孔 美 琪 在 香港電台節 目 表 示 , 如 果 基 本 資 助 擴 展 至 全 日 制 和 長 全 日 制 , 政 府 的 負 擔 很 大 。 她 認 為 , 如 果 不 是 雙 職 父 母 , 小 朋 友 在 家 的 時 間 是 重 要 , 相 關 研 究 沒 有 說 明 一 定 需 要 在 全 日 制 教 育 , 小 朋 友 才 會 有 長 遠 得 益 , 所 以 現 時 暫 時 涵 蓋 半 日 制 。

教 協 會 長 馮 偉 華 在 香港電台 節 目 表 示 , 政 府 對 於 半 日 制 和 全 日 制 的 資 助 不 應 相 差 太 遠 。 他 又 說 , 委 員 會 認 為 全 日 制 教 育 並 非 必 須 , 但 表 明 會 循 序 漸 進 增 加 全 日 制 學 位 , 這 是 互 相 矛 盾 , 他 認 為 教 育 局 不 想 背 起 責 任 , 相 信 即 使 基 本 資 助 涵 蓋 全 日 制 , 家 長 不 會 一 窩 蜂 為 小 朋 友 報 讀 。

文章推介 : 優質幼兒教育=蝴蝶在花間飛舞?


近年出生率回升,經常碰到一些親友、同事、以至團體代表談及子女入讀幼稚園的情況:

- 早上自費讀英文幼稚園、下午用學劵讀中文幼稚園。(安排家傭陪同在街上午膳)

- 子女領取出世紙就開始輪候某些出名的全日制幼稚園,但到三歲仍然排在百多人之後。(家長感到沮喪)

- 這間幼稚園出名多功課,但升讀名牌小學機會較高;那間孩子讀得較開心,顯得活潑滿臉笑容 ……(家長難於抉擇)

- 幼稚園中班已懂寫「蝴蝶在花間飛舞」。(家長心感驕傲)

競爭,來得越來越早,家長幼兒壓力越來越大,反映教育制度失敗之處,提供十五年免費教育又能否矯正以往問題?

事實上,政府對幼稚園的資助制度,近年有極大發展,從推行學劵到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彷彿只有幾年光景。由於學劵金額及覆蓋率不足,不少家長仍需要自掏腰包供子女入讀幼稚園,對基層家庭難免造成壓力。教育局「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將於本星期發表報告,相信會回應市民對十五年免費教育的訴求,但家長最期望的幼稚園教育,只有「免費」嗎?

最近,社聯訪問了五百多位育有二至六歲幼兒的家長,看他們視什麼為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元素。結果顯示,家長認為最重要是幼稚園必須有能力製造關愛和信任的學習環境;其次是以培養「德智體群美」全人發展為教育目標。此外,幼稚園教師是否具備專業資歷和水平也是重要一環。

優質幼兒教育,必須有專業的老師、具啟發性的課程、及安全合適的環境,培育幼兒心智發展及健康成長,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

對於家長需要工作、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幼稚園教育更可能要負起照顧兒童及提供康復訓練的責任。

政府即將公布的報告,不應只處理學費問題。

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

傳媒報導 : China struggles to understand autism


Mainland China – China is uncertain exactly how many of its population i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something that may be hindering how the country handles the learning difference. The largest aspect being hurt by this misunderstanding of autism is ABA.

ABA stands for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 program that can increase a child with autism’s learning ability by leaps and bounds. It works by reinforcing desired responses to learning and social situations while ignoring undesired responses. The Wall-Street Journal repor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Behavior Analysis Certification Board which stated that Rhode Island there are more then 101 ABA centers. California has over 3,100. In all of Mainland China, there are only 4.

Karnina Cheung, one of the four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s in china, told the WSJ that anyone wishing to learn ABA properly, even in one of the four certified clinics, they have to learn from a book.

To combat this figure and to better employ ABA the Stars and Rain clinic teaches ABA to parents so they can use it at home for better results. And China is taking notice of the struggle.

Not only has the government finally recognized autism as a learning differences needing treatment, they have also financially helped affected families, 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wo large scale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is spans eight cities with about 120,000 children on the spectrum in study. Yi Wang,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t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and one of the study runners, says it should be completed this year.

The second study spans eleven cities with about 200,000 children on the spectrum in study. Expert autism researcher involved in the study Liping Wei says they partnered with 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Dr. Wei and her team also created one of the first Chinese-language apps to help nearly nonverbal children on the spectrum communicate.

Contributed by Audrey L. Hollingshead.

節目推介 : 《科技改變人生》第 7 集 科技與聽障 5 月 30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由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贊助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製作一連十三集的數碼電台節目 《科技改變人生》第 7 集 科技與聽障  5 月 30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內容 : 聽障青年組織代表談及年輕一代如何使用科技以克服其日常障礙。
內容 : 互聯網,視像軟件,智能手機程式怎樣改變他們的溝通方式? 
內容 : ”992”是甚麼?

嘉賓介紹 : 聽障青年支援網絡 主席: 余斌先生 幹事: 潘淑萍小姐

按此連結  rthk.hk/dab31 Go 收聽

公 眾 人 士 意 見 及 查 詢

按 此 連 結 瀏 覽 相 關 資 訊

2015年5月24日星期日

文章推介 : 為何芬蘭擁有世界頂尖的教育


李明洋重點摘譯 * Pasi Sahlberg 原作   

當今的美國社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父母花費不計其數的時間,為的就是要幫子女獲取更好的成績,選擇更好的老師,或更好的學校。這些父母,許多都想讓子女接受如同芬蘭的世界頂尖教育。

根據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閱讀、數學和科學等3科的表現,芬蘭學生始終名列前茅。而2012年的PISA,綜合3科成績及排名,芬蘭在34個OECD會員國中,排名第3,僅落後於南韓和日本。相較之下,美國則落居於第21。

對某些人來說,芬蘭教育簡直就是個烏托邦:宛如在夢想島上一般,教師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當局極度信任(師資培育)學系,而政黨也非常認同教育改革的方向。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他們無法相信芬蘭孩子直到7歲才上學,作業少得驚人,孩子的學業成績幾乎沒有受到身家背景的影響,而且在高中畢業時才接受求學過程中唯一的一次標準化測驗。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止了美國學生達到和芬蘭學生一樣的成就呢?

我認為,芬蘭教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成就,以及美國之所以無法跟進,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首先,芬蘭的教育體系非常強調公平,亦即每個孩子均享有學前教育的服務,每所學校都可獲得公平的資助,每個在學孩子也都能獲得健康照護和福利服務,而且全國課程綱要著重孩子的全人發展,而非僅狹隘地重視幾個主科。

其次,芬蘭老師在學校有更多時間和同事合作,根據OECD的調查顯示,芬蘭中學老師的教學時間大約是美國老師的一半,正因如此,教學品質才能顯著地獲得提升。

最後,在芬蘭學校,遊戲是個促進學習非常重要的因素。芬蘭學校每節下課時間都長達15分鐘,所以孩子可以到戶外和同儕進行活動。芬蘭的上學時間比美國短,學生的作業量也非常少,所以孩子可以在放學後從事自己的嗜好或和朋友一起玩。

然而,美國就和芬蘭很不一樣。根據一項針對美國小學校長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40%的學區將下課時間縮短甚至取消,而有高達1/4的小學,各個年級再也沒有下課時間,為的就是要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核心科目的教學。

我常聽人們說,因為美國幅員如此遼闊,人種如此多樣,差異也如此之大,所以根本很難落實高品質的教育。但我認為,即使這些說法都是真的,那也無法用來解釋何以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勝過世界上多數國家學生的表現。

事實上,美國學校體系中有太多方面無助於教育品質及公平性的提升,以下提出3點:

首先,美國教育過度重視考試和成績。因為美國學校把1/3的教學時間拿來考試和計算成績,所以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成就。

其次,美國教育過於崇尚市場機制,亦即過度擴張特許學校的設立,而賦予家長選擇學校的權利,如此將會削弱公校的結構。然而,在許多教育成就表現優異的國家,公校乃是教育體系的根基。

最後,現今美國的教育現場,比起過去有更多的新手老師或非專業的老師。在美國,有數以千計的學校老師離職,因而損害了整體的教育體系。

那麼,美國教育的未來何去何從呢?我認為,就算美國無法達到芬蘭的成就,但至少可以從芬蘭學習到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適用的。

其中,有一個絕對能夠辦得到又非常睿智的作法,那就是終止目前實施於學校體系的績效責任制,廢除不必要的標準化測驗,以減輕學校的負擔,讓老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教導學生從事真正的學習。

對於美國教育體系的最終考驗,就是美國的教育政策能否落實教育的公平。當學生的學習成就有一半以上是被貧窮所左右,那麼學校就必須拿出辦法解決,因為如果家庭背景足以影響教師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那對於整體的教育成就將造成危害。芬蘭教育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落實公平。

                    Conversation with Howard Gardner – Published in The Huffington Post on April 2, 2015

CNN / 2014-10-08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why-finlands-schools-are-top-notch/

作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原作者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

傳媒報導:中國自閉症治療師缺口巨大無成年患者服務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自閉症患兒人數眾多

河南省寧陵縣的中學老師李麗娟(音)發現,兒子長到2歲多的時候依然不會說話。於是,她帶著孩子去醫院求醫,被告知孩子患有自閉症。但李的老家找不到專業的自閉症治療師,也沒有為自閉症兒童服務的相關機構。

後來,李得知北京有一家“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家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的教育機構。今年2月,李帶著兒子來到北京,在“星星雨”附近租了一間房,開始為期3個月的ABA療法(應用行為分析療法)。至今,孩子已取得非常明顯的進步,學會了自己穿衣。

專家稱,在為自閉症患者提供治療和服務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際行為分析師認證委員(BCBA)會稱,中國內地獲得國際認證、掌握ABA療法的行為分析師僅有4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羅得島州就有101人獲認證。深圳市自閉症研究會理事長廖艷暉說,即使中國有這項服務,大部分服務面向的是6歲以下的自閉症患兒,尚沒有針對成年患者的服務。另外,由於專業治療師少之又少,家長只能在跟著治療師學習後,自己在家對孩子展開治療。

北京自閉症兒童中心的一天...

星星雨:为社会服务健康发展而努力 British Council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節目推介 : 《科技改變人生》第 6 集 科技與職業治療之二 5 月 23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由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贊助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製作一連十三集的數碼電台節目 《科技改變人生》第 5 集 科技與職業治療之二  5 月 23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內容 : 職業治療師如何利用科技去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士
內容 : 光敏感、視覺感知、 
內容 : 白平衡失調等怎樣影響學習 
內容 : 冷靜情緒、壓力處理 內容 :在香港職業治療師的限制

嘉賓介紹 : 一級職業治療師 陳子文(Stephen Chan)
嘉賓介紹:CREST 童步復康及培訓服務行政總監

按此連結  rthk.hk/dab31 Go 收聽


公 眾 人 士 意 見 及 查 詢

按 此 連 結 瀏 覽 相 關 資 訊

文章推介 : PBS and ABA

Moving Forwar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stract 

A controversy has emerg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Some behavior analysts suggest that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re the same (e.g., Carr & Sidener, 2002). Others argue that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is harmful to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e.g., Johnston, Foxx, Jacobson, Green, & Mulick, 2006). Further, some proponents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describe it as a new science, evolved from yet different tha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Carr et al., 2002). These varying positions have accompanied confusion among behavior analysts about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its impact on the field.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larify this confusion by presenting one perspective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應用推介 : 一個為自閉症兒童開發的訓練軟件。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

社會福利處義工運動嘉許本會2014年的服務


社會福利處義工運動

嘉許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2014 年度社區服務合共 4,336 小時義務工作

金獎項目 :

1.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我家有個學障兒》

2. “打開特殊學習需要幼兒的心扉 - 
正向行為支援義工專業培訓” 證書實習計劃

3. 聯合國「世界關顧自閉日」- 兩岸四地
廣東省、香港、澳門 及台灣系列活動 


銀獎項目 :

4.『 啟學網 - 無障礙計劃 』
開發www.iep.hk 自閉症檢測流動應用程式與
網站維護工作小組



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

文章推介 : 學障支援 ( 數學障礙 ) 不足的問題(三)


本系列第一、二篇文章,筆者分別討論了中文、英文兩科支援學障學生不足的情況。本文將探討數學障礙的問題。

現時如有學生數學能力弱,部分教師會估計學生是否患有讀寫障礙而安排他們接受評估。確實患讀寫障礙會影響學生的數學表現,例如他們文字題能力較差,有時會混淆數學符號(例如混淆「+」和「x」) ,或調亂數字排列次序(例如將「32」讀成或寫成「23」) 。有些學生的評估報告是沒讀寫障礙,不被視為有學障,但卻沒有評估他們是否患另一種學障--數學障礙(Dyscalculia)。

筆者舉簡單舉例說明一些學習數學的困難:基礎班教學生「1-100數與量」其實牽涉幾個數學概念:「60」可以表示數量(基數的概念) 、表示排第60 (序數的概念) 、右邊的「0」代表零個一,左邊的「6」代表六個十(位值的概念)、60分鐘等如一小時(時間的概念) 、60厘米(長度的概念) 、60%(分數的概念) 等等。有數學障礙的學生可能因腦部發展缺陷令他們理解基礎的數學概念有困難,導致他們無法進一步推理和運算。

為識別和照顧患數學障礙的學生,英國於2003年已經按其全國學生的數學表現設計標準化評估工具,並製作成電腦軟件,供前線教師或心理學家快速測試6至14歲的學童,甄別他們是否患數學障礙。[註1]此外亦有教師指引,協助教師教導患數學障礙的學生。[註2]反觀香港,雖然個別私人執業心理學家會借用外國評估工具識別學生是否患數學障礙,但結果難獲教育局承認。缺乏適用於本地數學標準水平的評估工具,前線數學老師即使懷疑學生患數學障礙,亦無法識別。

雖然近年教育局已開發出一套小學數學輔助教材《數之樂》,提供加、減、乘、除四式基礎運算的教材,協助讀寫障礙學生克服數學的困難。但是,教材只適用於初小。踏入高小以至初中,潛在患有數學障礙的學生並未得到任何支援。

如何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SEN) 學生是先進地區教育系統所共同關心的課題。一系列三篇文章,筆者指出現時缺乏高中中文讀寫障礙評估工具、亦缺乏英文讀寫障礙和數學障礙的評估及相關教材支援前線教師。教育局有責任正視上述問題,令更多學障學生得到「及早識別,及早支援」。

作者:盧日高,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本文為修訂版,原文刊於《信報》2015年5月16日。)

[註1]英國識別數學障礙的評估工具,可參考網頁:http://www.gl-assessment.co.uk/products/dyscalculia-screener

[註2] 關於英國數學障礙的教師指引,可參考網頁:http://www.gl-assessment.co.uk/products/dyscalculia-guidance-0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Find an APBS Network in Your Country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正向行為支援 ( Positive Behaviour Support ) 義工專業培訓” 證書實習計劃 。內容包括語言障礙、專注力不足、其他發展障礙、認識自閉症兒童、認識過度活躍症兒童、如何支援社交發展、教學支援服務、家長輔導支援、教育科技、正向行為支援及實習。

社會行動 : 關注誤拘智障人士及警察違反指引

關注誤拘智障人士及警察違反指引行動

日期:5月17日

時間:中午12時

地點:灣仔修頓球場 至 警察總部


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

文章推介 : 打破對「行為改變技術」與「應用行為分析」的迷思 ( 打破對ABA的迷思 )

在國外,「應用行為分析」(ABA)已有四十多年研究歷史,也已研究出兩百多種教學方 法。許多學術單位和教育組織都認為ABA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接受長期且密集的ABA訓練後,孩子的發展會有全方面的提升,其中又以自閉及發展遲緩的孩子的效果最為顯著。因此,許多國外學校已廣泛採用ABA,將其列入協助學生學習的中心理論,在心理、職能、物理、語言及音樂治療等專業領域裡,也將ABA的相關理論應用於實務之中。

遺憾的是,在台灣,在許多家長甚或教育界裡口耳相傳了不少關於ABA的迷思,例如:ABA會把孩子訓練成機器人;ABA只做一對一個別教學;ABA只適合應用於重症兒童;ABA只用食物來獎勵孩子;ABA造成孩子過度依賴增強物,無法戒除......

這幾年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我常聽到類似上述的說法或觀念,除了花時間與這些家長溝通,提供更新、更正確的觀念外,我不禁好奇:這種種迷思究竟從何而來?而接受這些觀念的家長甚或教育工作者,對ABA的了解又有多少?漸漸的,我發現形成這些迷思的原因何在。

※迷思從何而來?

首先,對ABA抱持誤會或偏頗觀念的家長,大多數都不曾真正接觸或深入了解ABA。由於台灣較缺乏ABA工作者完整且專業的訓練管道,有些工作人員只參加過類似的演講或研習,就誤以為已了解ABA理論並投入行為治療工作,導致成果不如預期,甚至帶來不好的影響,因而造成家長對ABA的誤解,經過口耳相傳的結果,許多家長接收到的ABA訊息既不完整也不夠專業。

其次,目前許多大學課程仍沿用「行為改變技術」的舊觀念,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投入教學工作後,如果沒有其他機會接觸新的概念,無法理解「行為改變技術」並不等於「應用行為分析」,當然也只能沿用原來的教學觀念或教學方式,甚至影響未來接受ABA時的態度。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ABA,不致於因誤解而錯失孩子學習的黃金時間,我認為有必要讓更多人進一步認識「行為改變技術」與「應用行為分析」的差異。

所謂的「行為改變技術」,比較著重於行為發生後的處理,例如:當孩子打人時給予懲罰,在孩子學會說話時給予獎賞。在「行為改變技術」的傳統觀念裡,「行為」一詞範圍較小,大部分較強調負面行為,例如:自我刺激、攻擊性、不順從老師、自殘......等,因而許多人認為「行為改變技術」只能處理負面的行為;也因為「行為改變技術」在觀念上比較強調行為後果,讓很多老師誤以為ABA只有懲罰或獎賞,甚至連治療師也有這樣的迷思。

※ABA是什麼?

ABA(應用行為分析)不只是處理行為的結果,更在意對行為背後的原因進行分析,例如:小朋友大哭大鬧時,「行為改變技術」以不理會或忽略來處理,ABA則以持續的觀察來了解小朋友為何而哭,以便未來能事先預防或加以改善。

ABA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必有其動機,ABA的主要概念就是找出行為背後的意義,藉由經研究與科學檢驗的教學策略,找出另一種替代行為來取代負面行為。面對負面行為時,如果只要求減少負面行為的發生,卻未找出其背後的動機,往往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例如有人習慣咬指甲,如果不找出造成咬指甲的原因,只一味要求他不准再這麼做,那麼他可能只是將咬指甲換成抖腳,但若仔細觀察後發現他在緊張時才會咬指甲,那麼就能以其他方式來協助他在緊張時處理情緒,減少咬指甲的行為再發生。

活動推介 : 親子專注力培訓工作坊


講座推介 : 同心童行 : 親子相處 及 兒童發展講座


同心童行 : 親子相處 及 兒童發展講座

5月31日 下午舉行

見到佢喊, 抱定唔抱佢好 ? 就佢又驚縱壞佢, 唔就佢又驚破壞親子關係 ? ... 親子相處的兩難局面 ?

講座從兒童發展中看 "定界線規則" 及 "親子關係" 的共存策略,學習如何讓子女在愛與安全感中,自信獨立地成長。

報名表可在這裡下載: http://www.crest.hk/talks/

嗚謝: OM 世界福音動員會借出場地

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文章推介 : 『應用行為分析(ABA)運用於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專業』方案的介入效果

應用行為分析運用於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專業之評鑑研究

從機構是障礙者接受教育、訓練、生活輔導等服務的環境,及教保員是障礙者最佳專業服務提供者的角度出發,本研究為質性研究,透過文獻資料分析、焦點團體、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應用行為分析(ABA)運用於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專業』方案的介入效果,透過方案評鑑的過程,培訓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員運用ABA專業介入服務對象的教學與行為問題的處理,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以此形成的專業培訓方案對於教保員的教養技能與態度上之影響。研究者針對台中慈愛智能發展中心的年度方案進行成效評鑑,採用CIPP評鑑模式,包括背景評鑑、輸入評鑑、過程評鑑、成果評鑑,採取不同研究策略的評鑑及分析過程,以達全面而周延的多重角度評鑑。

研究發現,在背景評鑑方面,教保員期待接受系統性理論實務的訓練、改變傳統的教學教法以提升專業技能、期待具備行為問題解決的能力並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執行教學。在輸入評鑑方面,為期10天ABA專業理論與實務且密集的培訓是重要的、師資宜背景相同;培訓助理志工、空間的調整以及簡易個案選擇。在過程評估方面,ABA方案有助於教保專業更具方向性的習得,但需掌握長期投入的可能性、強化機構內部督導機制以及全面推行的可能性。在成果評鑑方面,ABA培訓模式不僅提升教保專業技能以及服務對象的教學成效,更改變了工作者的服務態度及知能。整體而言,方案實施成效是受到肯定的。尤其所有教保員高度期望未來繼續執行此方案,以長期且穩定的方式強化培訓工作者。..

講座推介 :「自閉症兒童溝通、行為管理的實用策略」講座

要協助自閉症兒童改善溝通及行為管理,教師和家長其實可以應用很多輔導技巧。為讓各位教師和家長掌握不同的實用方法,香港教育城(教城)將於5月23日(星期六)舉辦「自閉症兒童溝通、行為管理的實用策略」講座,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和社工講解不同的輔導方法,供教師和家長在校內或家中應用。現誠邀 閣下參加,詳情如下:

日期  : 2015年5月23日(星期六)
時間  : 下午3:30至5:30
地點  : 香港新界沙田沙角邨香港教育城2樓201-202室【地圖
語言  : 粵語
內容  : 1. 幫助自閉症學生改善行為、溝通及語言學習的實用工具
講者:精神科專科醫生 丁錫全醫生
內容:介紹幫助自閉症學生的不同策略及教學法,
包括:SPELL輔導框架
包括:社交故事/漫畫式對談
包括:視覺策略
包括:圖卡交換溝通系統
內容  : 2. 如何為自閉症學生提供在校及在家的支援?
講者:屯門育智中心註冊社工 賴彩蓮女士
內容:在校以小組方式幫助自閉症學生的方法
內容:家長在家支援自閉症學生的方法

報名方法

按此報名,成功報名人士將於活動前收到確認電郵,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2015年5月12日星期二

節目推介 : 《科技改變人生》第 5 集 科技與職業治療之一 5 月 16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由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贊助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製作一連十三集的數碼電台節目 《科技改變人生》第 5 集 科技與職業治療之一 5 月 16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內容 : 職業治療師如何利用科技評估和訓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士

內容 : ---汗腺壓力測試
內容 : ---多感官訓練讀寫 -- 骨傳導

嘉賓介紹 : 一級職業治療師 陳子文(Stephen Chan)
嘉賓介紹:CREST 童步復康及培訓服務行政總監

傳媒報導 : 18歲遭退學 陶德羅斯今成哈佛教授

記者陳正興/攝影
陶德羅斯從小就是「問題兒童」,十三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特徵是坐不住、容易忘事、衝動、注意力不足,情況嚴重時根本無法學習,他讓家人與學校頭痛不已。

三歲時羅斯把還在強褓中的妹妹從二樓丟出窗外,只為了看妹妹會不會像天使一樣飛翔,十八歲時平均等級分數零點零九,遭校方退學,只能到百貨公司當貨品上架員,時薪四點二五美元。

陶德羅斯回憶,當年不少人認為愛惹事的他遲早會鋃鐺入獄,但他讓女朋友未婚懷孕了,兒子在他滿廿歲前就呱呱落地,他這個年輕的父親在昏暗的醫院抱著兒子哭泣,意識到不能辜負家人的信任,所以決定重返校園,進入哈佛,甚至成為哈佛教授,推動教育改革。

但是重返校園的日子不輕鬆,同學花一晚就能完成的作業,他要花三至四個晚上。申請到哈佛大學那天,還登上當地報紙頭版,羅斯笑說,「簡直是童話結局」。


「不是進監獄,就是上哈佛」,兩種極端的傳奇人生,陶德羅斯把它寫成書「翻轉過動人生」,此次接受親子天下雜誌邀請來台,今、明兩天分別在新北市、高雄有兩場演講

2015-05-12 10:38:41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傳媒報導 :「錫錫媽媽慈善行」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籌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趁着母親節,不少子女昨日都與親愛的媽媽歡度節日,以表孝心。救世軍昨日於啟德跑道公園舉行「錫錫媽媽慈善行」,與1,700人慶祝母親節,同時為有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籌款。在啟步禮上,嘉賓及參加者穿上象徵「好媽媽」的圍裙,代表媽媽最關心子女食得健康、快樂成長。另外,組織亦發表調查,指44.7%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母親有抑鬱徵狀,較一般人的比例高。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擔任主禮嘉賓,和一眾嘉賓一同見證「同一時間錫錫媽媽」創舉,締造最溫馨的「親吻媽媽」時刻。今年的慈善行參加人數近1,700人,很多是全家出動、甚至三代同堂。

特殊童母親 近半現抑鬱徵狀

其中一組參加者是何氏四姊妹,她們戴上假髮扮成媽媽,陪同年邁的母親一同參與活動。她們更向媽媽送上祝福:「最希望媽媽身體健康,日日都開開心心,不用太掛慮我們!」活動上亦設有不少由救世軍的復康人士主理的攤位,提供小食、飲料及示範做手工,以加強大會關懷有特殊需要孩子家庭的主題。

救世軍天鑰家庭及兒童發展中心高級主任鄧慧敏於活動上表示,透過救世軍的服務單位,他們於今年4月至5月接觸了150名子女均有特殊需要的媽媽,發現44.7%受訪者有抑鬱徵狀,包括27%有輕度徵狀;14.2%有中度徵狀;3.5%有嚴重徵狀,較一般人的比例高。

鄧慧敏表示,即使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特殊需要,這群母親的抑鬱指數並沒顯著差別。她指,母親們的抑鬱程度,主要關乎孩子對母親社交生活的影響,其次是母親本身對孩子的正面或負面觀感,以及希望得到的支援程度。

鄧慧敏指,此群母親最需要的三大支援是資訊、專業及社交方面,她們特別渴望知悉更多適合有特殊需要孩子的課外活動、孩子的教育及升學資訊,以及專業介入和支援服務。她稱,當中以「自閉譜系障礙」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孩子的家長的支援需求較大。

鄧慧敏建議,市民大眾可以為照顧特殊需要孩子的媽媽營造友善的環境,每當看見孩子在公眾場所出現行為問題時,不要即時作出批評,可以騰出空間,例如讓座給小朋友或將隨身物品移開一點,讓家長有較大的空間處理孩子的問題,間接地鼓勵他們更經常帶孩子到社區享受天倫之樂。

來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相關新聞 : 自閉症少女情緒不穩 全家被趕下飛機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9日專電)美國俄勒岡州1名15歲自閉症少女,日前與家人搭乘聯合航空班機時,因為肚子餓出現情緒不穩,結果機長決定緊急迫降,並請航警將少女全家趕下飛機。少女家長已向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申訴,並準備提告。少女母親貝格爾(Donna Beegle)接受媒體訪問時說,15歲女兒茱麗葉(Juliet)從3歲就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如果女兒肚子過於饑餓,就會出現情緒不穩定。



貝格爾表示,日前全家結束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渡假行程,5日搭乘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1535班機返回波特蘭,從休士頓起飛之後,茱麗葉因為肚子餓,開始發牢騷。

貝格爾說,她詢問空服人員能否提供熱食給茱麗葉,答到回應是熱食僅提供給頭等艙旅客。後來貝格爾表示願意自行付費,終於為茱麗葉買到熱食。

她說,茱麗葉吃了東西之後,已經平靜下來看影片,卻突然聽到機長宣布,機上某乘客出現行為問題,必須緊急迫降在鹽湖城。飛機降落在鹽湖城後,立即有航警與急救人員上機,將茱麗葉與隨行的全家人趕下飛機。

貝格爾說,整起事件讓她感到難過,也覺得遭受羞辱,「身為母親,我的心都碎了。」她說,已經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與聯合航空提出申訴,同時也要對聯合航空提出告訴。

聯合航空則發表聲明表示,機組人員基於乘客安全與舒適等考量,做出最適當的應變決定,在機上出現失控行為之後,選擇在鹽湖城迫降。

2015年5月8日星期五

閱讀推介 : 請你跟我這樣教:自閉症幼兒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動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自閉症幼兒常見的問題情境中,透過文字的描述,並搭配情節畫面,幫助讀者認識孩子在各個領域學習上的困難點。這些領域包含觀察能力、語言溝通、認知、自我管理、社交技巧,以及他們常經歷的情緒及行為問題。透過行為分析師的解讀與分析之後,讀者更能瞭解孩子的個別差異,釐清孩子的困難點是來自於缺乏學習動機、缺乏所需的先備能力、孩子個人的成長背景或學習經驗所造成的。接著,行為分析師在每個狀況中,提供了經由美國研究證實的教學策略,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引導孩子的方法和明確的步驟。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持有國際行為分析師 (BCBA) 的認證,書中的每個案例都是他們多年來在台灣服務孩子的原貌呈現,此書的特色除了分享這些成功的案例之外,讀者們也會發現,只要把握住原理原則,不需要是專家也能做得到!

作者: 袁巧玲博士, 白嘉民

內容試讀..

International Behaviour Support Training Program 'TEAM TEACH'


TRAINING IN POSITIVE HANDLING STRATEGIES / TO REDUCE RESTRAINT AND RISK
Widely use 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UK Organized by CAISE, Faculty of Education, HKU

Date : 13 June 2015 (Saturday)
Time : 10am - 5 pm (1-2pm lunch)
Venue : Room 405, Meng Wah Complex,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ee     : $1,700 (6 hours course)
Trainer : Mrs. Kit CHAN (Conduct in Cantonese)
Licensed TeamTeach Principal Tutor in Asia Pacific

Who should attend?
1. Do you want to reduce risk and help create a safer environment for pupils/clients and staff?
2. Are you expected to manage difficult, disturbed and sometimes dangerous behaviour?

WHY teamteach?
‧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a school environment
‧ Successfully adapted for a wide range of ‘caring’ settings
‧ Research based evidence of success
‧ Practical examples of success
‧ On-going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of ‘good-enough’ paperwork and processes
‧ Access to video clips for all participants
‧ Core and Optional elements enable training to be adapted to meet needs of the setting
‧ Gradual and graded response to Physical Interventions

Registration : http://caise.wordpress.cite.hku.hk/events/teamteach2015_june/
Enquiry       : caise@hku.hk / 2241 5828

2015年5月3日星期日

文章推介 : 學障支援 ( 讀寫障礙 )不足的問題(二)


本系列第一篇文章筆者討論中文讀寫障礙評估工具涵蓋面不足的情況。本文旨在指出政府需要投放資源獨立為學生甄別英文讀寫障礙。

一直以來,教育研究普遍認為不同語言的讀寫障礙都由於腦部相同位置發育失調而成。因此,香港只有識別中文讀寫障礙評估工具,不會為學生獨立識別是否有英文讀寫障礙。我們假設一個學生運用中文沒有讀寫障礙,他運用英文亦不會有問題。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中文讀寫障礙和英文讀寫障礙是有分別的。香港大學蕭慧婷教授的研究團隊指出,人類使用拼音文字(Alphabetic scripts) 和語素文字(Logographic) 會聯繫不同的腦部位置。閱讀英文時,我們需要聯繫該字的讀音去理解字義。閱讀中文時,我們則透過字型理解字義。蕭教授認為中文和英文的讀寫障礙可能因兩種不同的腦部發育失調而形成。換言之,被診斷為沒有中文讀寫障礙的學生,有可能有英文讀寫障礙。[註1]教育局應該投放資源分別為學童評估中文讀障和英文讀障。

雖然英、美國等以英語國家已有英文讀寫障礙評估工具,香港有些私人執業心理學家會借用外國的工具評估學生。但以英語為母語作標準的工具是否適合為本地學生進行英文讀寫障礙的評估呢?有沒有英文作為外語的地區已發展出英文讀寫障礙的評估工具呢?如有,這些工具是否適用於本地學生的標準能力水平呢?香港是否有需要發展本地的一套呢?這些都是有待教育局研究的課題。

未有教育局承認的評估工具,教學支援亦無從說起。筆者翻查立法會融合教育小組委員會一份回應平機會報告的資料,發現2003年至今,教育局未曾發展出任何一套照顧英文讀寫障礙的教學資源。換言之,我們一直依賴前線教師摸著石頭過河照顧有需要的學生。相反,同樣以英語作為外語的歐盟成員國已經系統地培訓各地英語教師去照顧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值得香港參考。[註2]無可否認近年教育局已積極為教師舉辦照顧SEN學生的專業培訓,然而這些培訓都屬於學校層面,未仔細探討英文科的教學策略。其實教育局發展中文讀寫障礙的教學資源已有一定成果,未來不妨發展一些英文教學資源,滿足香港社會兩文三語的需要。

作者:盧日高,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原文刊於《信報》2015年4月25日。本系列文章(三) 將於5月9日刊出。

[註1] 有關中文和英文讀寫障礙的分別,《經濟學人》有一篇短文介紹,可參考網址。較詳細的研究可參閱
[註2] 歐盟照顧英文作為外語的讀寫障礙學生的資源,可參考網址

課程推介 :「正面而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系舉辦的短期課程現已接受報名:

「正面而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課程

有關報名的詳情,請參閱以下資料,截止申請日期為2015年5月20日。歡迎有興趣人士到以下網址下載申請表格。

http://stcc.vtc.edu.hk/childcare/pte/index.htm

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系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

節目推介 : 《科技改變人生》第 4 集 科技如何幫助有讀寫障礙的學障兒童? 5 月 9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由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贊助香港兒童啟迪協會製作一連十三集的數碼電台節目 《科技改變人生》第 4  集 科技如何幫助有讀寫障礙的學障兒童? 5 月 9 日 晚上 8 點 30 分 至 9 點 數碼 31 台!

內容 : 科技如何幫助有讀寫障礙的學障兒童?
一位有閱讀障礙本地中學生的故事,他發明了應用於平板電腦上的觸摸學習膜,以幫助有讀寫障礙的人士學習中文。

嘉賓介紹:關昊罡 (Matthew Kwan) 2014香港十大傑出少年

2015年5月1日星期五

閱讀推介: 生命的方舟 及 支援教會社關事工家長及教師專題分享瑾心老師教學錄影片斷

已上載供本協會登記義工回顧
瑾心女士在香港的下列教學錄影 (普通話) 已上載至本協會 社 區 學 院 , 協會登記義工可登入回顧 ,   教會機構或學校免費申請生命的方舟一書並按此 :  網上申請回顧18小時教學錄影

點擊照片觀看瑾心老師教學錄影片斷
1. 自閉症的覺醒一位家長的成長路
2. 運用日常生活規律培訓自閉兒獨立生活技能
3. 自閉兒家庭教育及父母情緒調整 (家庭篇)
4. 高功能自閉症與行為問題 (家長及教師篇)
5. 自閉症 ABA-VB 教學的全型及串連篇 (家長及教師篇) 

瑾心老師是一位居於美國的台灣藉人士,她是一位自閉兒的母親,擁有麻州大學挪威爾分校自閉症行為干預碩士 (Univ. of Massachusetts at Lowell) 。自2007年建立『自閉症覺醒網站』 (www.autismawakening.org),詳細刊載美國最新的自閉症醫學研究報告、言語教學 (Verbal Behavior) 、正統的挪瑪斯 (Lovvas) 應用行為干預教學 (DTT) 、和不同華人家庭的自閉症心路歷程。

捐獻支援
香港兒童啟迪協會 - 社區學院網上義學平台


課程推介 : 兒童專注力訓練と活動設計實務课研習會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北市個別化早療推廣協會

課程主題:
1.提升兒童五感的專注力
2.提升兒童時間管理能力
3.提升兒童書寫及閱讀能力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松隆路161號(台北市立永吉國中1F藝文空間)
時間: 2015/05/09(六) AM08:50~PM16:10
對象:學齡前及學齡之家長、老師、治療師
報名人數:40人
費用: NT$1,000/人 (含講義、午餐)

師資:王意中 心理師
現任: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負責心理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